☆以各行各业为纲,从纸币角度切入,介绍各种行业发行的私帖、钱票等,读者从中可一窥我国独特的货币文化和民俗文化,了解各行业营销理念及经营特点。 ☆书中所收纸币为作者及其他钱票藏家收藏之精品,市面稀见。 ☆融学术性与知识性于一体,雅俗共赏。 《纸币三百六十行》收录了18个门类360多个官私行当发行的钱票、代价券、赠券、找零券等400余种,从不同层面解读钱票发行的背景及特点。对钱票的研究,有助于深刻了解我国独特的货币文化和民族经济,有助于了解各行各业经营特点及营销理念,有助于了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作者简介: 石长有,辽宁抚顺人,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科研所所长、大校。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警察学会会员、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编》副主编。 陈晓荣,安徽庐江人,史学博士,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金融学、近代金融史、货币史。担任《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纸币编·县乡地方纸币卷》副主编,与戴建兵合著《中国货币金融史》(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纸币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中外货币文化交流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等,在《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的称谓,原则上与票面保持一致;但有时为了突出行业特色,则不照搬原票称谓,而有所取舍。 钱票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产物,在我国存在了近百年,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深刻了解我国独特的货币文化和民族经济,有助于了解各行各业经营特点及营销理念,有助于了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王宣瑞、许义宗、陈耀光、王根堂、曹冲冲、张杰、孙彬等藏友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典当、账庄、票号 典当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形成的民间信用组织,也是长期存在的一种高利贷信用形式。近代的典当通常有典、当、质、按、押五种,它们是以资本大小、取利厚薄、当期长短、纳税多少而区别。民国年间,江苏省政府规定:一等典当资本在15万元以上,二等当在10万元以上,三等当在5万元以上,质店不少于3万元,押店资本在几千元至一万元即可。此外还有两种不注册不挂牌的代当、小押店,它们活跃于乡镇与贫穷人家,专做一鞋一袜、一袄一裤的小生意。中国上千年的典当史,足以说明典当业的存在自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民国后期,典当业由盛而衰,到建国时基本消失。1987年12月新中国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华茂典当服务商行”开办,率先恢复了古老的典当业。 账庄,亦称账局,是雍正年间北方出现的与商业发生借贷关系的金融组织,经营存款、放款、汇兑等业务,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张家口、太原等地,经营者多为山西商人。咸丰年间北京账局放贷给钱铺及各商铺,以钱票为手段,旋收旋放。各行铺户都藉此为贸易之资。账局各出具钱票来往通行,商民称便。后来规模大者发展成为票号。 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由晋商雷履泰首创的“日升昌”为始。晋商利用遍布全国的商铺,开办了汇兑业务,形成以山西为中心、覆盖全国的商业汇兑网络。票号兼营存放款业务,最初以商号和个人为对象,以内陆商埠为重心。太平天国起义及失败后,票号多为清政府大量汇兑公款,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清末由于银行的崛起,票号日渐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