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的隐士


作者:韩兆琦     整理日期:2015-11-05 11:45:40

《中国古代的隐士》针对古代隐士这一文化现象,对隐士的由来、隐士的类型、隐士与政治的关系、隐士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隐士与养生等进行了全面探讨,揭示了隐士这一文化符号产生的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
  作者简介:
  韩兆琦,男,1933年生,天津市静海县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随后考入复旦大学师从蒋天枢先生学治古代文史,1963年初毕业。此后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古代文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曾出版《史记笺证》(2004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全本全注全译《史记》(2010年,中华书局)、《史记讲座》(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传记艺术》(1998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散文专题》(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著作。现为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
  目录:
  一、隐土的由来
  二、隐士为何而隐
  三、隐士面貌的形形色色
  四、隐士与现实政治的关系
  五、隐士的衣食情景
  六、隐士的居处环境
  七、隐士的家室亲情
  八、隐士的社会交往
  九、隐士与山水旅游
  十、隐士与诗
  十一、隐士与学术及艺术
  十二、隐士与茶
  十三、隐士与酒
  十四、隐士与养生
  主要参考书目一、隐土的由来
  二、隐士为何而隐
  三、隐士面貌的形形色色
  四、隐士与现实政治的关系
  五、隐士的衣食情景
  六、隐士的居处环境
  七、隐士的家室亲情
  八、隐士的社会交往
  九、隐士与山水旅游
  十、隐士与诗
  十一、隐士与学术及艺术
  十二、隐士与茶
  十三、隐士与酒
  十四、隐士与养生
  主要参考书目一、隐士的由来
  隐士也叫“幽人”、“逸士”、“逸民”、“高士”等,《后汉书》有《逸民列传》,《晋书》、《唐书》、《宋史》、《明史》等都有《隐逸传》,《南齐书》有《高逸传》,《清史稿》有《遗逸传》,嵇康、皇甫谧有《高士传》,袁淑有《真隐传》,称呼不一,写的都是同一类人。隐士是与“官僚”相对而言的,它的含义是说,这个人本来有道德、有才干,原是个做官的材料,但由于某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他没有进入官场;或者是本来做官做得好好的,后来由于某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离开官场,找个什么地方“隐”起来了,这就叫“隐士”。当隐士的如果改变行迹,进入官场,这叫“入世”;当官僚的如果改变行迹,离开官场去当隐士了,这叫“出世”。我们就从这一“出”一“入”上,也可以看出“隐士”与“官僚”的对应关系了。一般的农夫樵子是绝对不能称为“隐士”的,试想,如果一亿人里头有九千八百万“隐士”,那“隐士”还能值钱么?“隐士”和“官僚”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是一对面貌不同、服装不同的孪生兄弟。它们彼此依存,有矛盾,也有联系,它们是被历代统治者用来统治国家、统治黎民百姓的两种政治势力。这对于某些愤恨官场、誓死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人来说,似乎是有点委屈,但少不能胜多,点不能概全,就几千年来滔滔汩汩的所谓“隐士”这种文化现象的总体而论,对其基本性质我们不能不下这样一种严峻的结论。隐士的历史,应该和“官僚”的历史一样久远,应该是自从有了官僚,同时也就有了“隐士”。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官僚”与“隐士”究竟是什么样子,今天说不大清楚,因为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资料,绝大多数都是封建时代的人写的。这里面尽管也写了某些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的人物、故事,但这些有的只是一种传说,更有些完全是带有个人目的、个人色彩的编造,所以可信程度很差。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我们今天没有那时的材料,而只有现存的这些故事和传说,那么我们在这本书里也不妨连带着说说,只不过我们对这一部分材料不必太认真就是了。
  





上一本:桑榆忆往 下一本:英国社会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的隐士的作者是韩兆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