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历史真有故事·盛世大唐


作者:范永青     整理日期:2015-11-05 11:44:11

◆细节中还原真相品读中增长见识
  ◆有趣有料好玩好看,带你重回历史现场◆《历史真有故事》这套丛书展现的是鲜活的历史。我们力图避开枯燥的论述,而用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故事,展现各个朝代从帝王到百姓、从世情到从风物、从衣食到住行的种种历史场景。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故事都是一个小小的窗口,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时之盛衰、一事之本末、一人之贤愚......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强盛的朝代,尤其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实力强大,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唐代的文化更是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呈现大气磅礴的文化气象。唐代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转折点。盛唐之后,华夏文明从外放转入内敛,开始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可是盛唐那种博大能容四海、广阔及于万方的气势,叫我们如何不想它。
  《盛世大唐》没有对唐代进行全面复杂的讲解,而是重在对历史细节的把握,挖掘读者熟悉而陌生的史实与人物,让读者对唐代的风俗人情、奇闻异事、传奇故事等有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对许多知识盲点向广大读者作普及讲解。本书通过长约二、三百字的细节小故事,力图将一个繁荣大气的盛世大唐用明快、简约、轻松、欢乐的态度呈献出来。
  作者简介:
   范永青,生于塞北小邑。自幼喜读古籍,及长手不释卷,为此寝食俱废。弱冠之后,游历大江南北;而立之后,潜心写作,积有余年,略有小成。自诩才疏学陋,所见肤浅迂鲁,不值大家一哂,但萤火之光,也能照人,期与同好者共乐。
  目录:
  第一章风流人物 001
  第二章大唐女子 049
  第三章灿若星辰 071
  第四章民俗风情 103
  第五章起居日用 131
  第六章异域风情 149
  第七章昌明盛世 165
  第一章风流人物
  袁天罡与李淳风都是相术界大佬,在当时各有一群脑残粉跟随。袁在蟠龙山修道,李不远万里来深造,表面是学习,其实是砸场子。一日散步,老袁指着路上的牛蹄印问老李:“你说这头牛是公是母?”老李说:“这不扯吗,谁知道啊?”老袁说:“这是一头怀了公牛犊的瞎了左眼的母牛。”老李说:“说你屁香你把裤子脱了,哪本书写的这是?”老袁说:“书上没写这些。牛要有犊,左重为公,右重为母。你看啊,这个蹄印左重,所以怀了公牛犊。只吃右边的草,肯定瞎了左眼,就这么简单。”李淳风叹服:“袁老师的知识我能学会,可是我永远到不了袁老师的高度。”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确比应试教育高一个层次。
  李靖年少时恨于隋末之乱,曾作《上西岳书》一篇,慷慨激昂。显贵后,他将文章刻在了办公室座钟的钟台上。此文原本是写在一块黄布上的,上半截元朝时毁于战火,下半截仅存四十几个字,笔法遒劲,飘若青云,矫若惊龙。凡写到水字旁的部分,一律如快剑斩马。今不知流于何处。
  李渊额头高,皱纹多,面相甚老,与其实际年龄极其不符。因此隋炀帝不时狎侮之。一日大宴群臣,隋炀帝居然当着众人的面说他长得像一个老太太。这纯粹是赤裸裸的侮辱,所谓打人偏要打脸,骂人偏要揭短。李渊闷闷不乐,既生气又悲愤,回家惆怅不已,痛哭失声,跟老婆说:“我命苦啊,今天老大大庭广众下说我是老太太,如果此话应验,你们以后免不了上街要饭,我很悲哀。”没想到李夫人闻之大笑:“这是一句好话啊!公封于唐,阿婆乃堂主,唐者堂也。夸你呢!”李渊于是置酒相庆。
  李渊弘达至理,不语神怪,颇疑佛道。忽一日,一个白胡子老头自称从神仙那里来,有要事相告。李渊跟他开玩笑说:“神仙都莫测难明,你是怎么见到的?是怎么跟他们沟通的?说的是普通话还是方言?写字是楷草行还是鬼画符?吃的是蟠桃还是烙饼?走路是骑马乘车还是腾云驾雾?是你去他家还是他去你家?”老头说:“我也没见人家。我去山神庙烧香,顺便打一瓶酱油路过,山里有声音跟我说,‘你去告诉大唐皇帝,让他从小路攻城,我会助他一臂之力,以后记得给我修庙。’我只负责传话,别的我可不管。出了啥事你不要来找我,我负不起这个责,我妈妈在喊我回家吃饭呢。”李渊试从其言,果破。
  李渊即将挥师西入长安,忽梦见自己已死,掉于床底,身为群蛆所食,醒后他恶心不已,就到智满禅师处解梦。智满禅师说:“好梦啊,公将得天下矣。”李渊大惊:“怎么个情况?”智满道:“死,毙也。死于床下,陛(毙)下也。身为群蛆所食,意即亿兆之民都得依仗趋附于您而活。这是您要得天下的吉兆啊!”要说智满禅师就这点伎俩,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不仅会解梦,还会算卦,自幼攻读《易经》,造诣很深。他给李渊算卦,又得乾卦之飞龙在天,乃至尊之相也。“这个皇帝舍您其谁?”后李渊果登帝位,给禅师修了一下庙,赐匾额兴义寺,并给他永久居住权。
  开皇初年,太原有童谣:法律存,道德在,白衣天子出东海。古人认为孩子天真烂漫,毫无邪念私念杂念贪欲之念,故童言无忌,得以通神。“童谣,以其出于胸臆,不由人教,故多验也。”(杨慎语)隋炀帝为了应验此谶,常修法律,将好几支毛笔磨秃,并随身携带五色檀木搭台供奉老子,以存道德(老子号道德真君)。——也亏他想得出来。他又三下江南,在江都时,常穿一身白衣,伫立东海观望,风姿绰约。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此谶最终应在李渊身上。李渊即位之后说,“吾当一举千里,以应符谶”,说的就是这个。
  李世民青春年少,常赴文静处饮酒。一日午后醉卧其宅,文静于二楼观风景,忽听得南院闹哄哄,原来有一条数十丈长的白龙入池中饮水,池中数十条大鱼都跃上岸边趋避,此景良久方散。文静家人亦咸见之,极其骇异。世民宿醒,语于文静曰:“中午喝多了,渴得太厉害,梦见去你家的池塘里喝了几口,池塘里的水清澈冰凉,非常香甜。”文静看他的身上还是湿漉漉的。相传刘关张桃园结义,关张不服皇叔,遂邀皇叔过饮,于其座下置一井,欲贻羞于皇叔。皇叔恍然不觉,谈笑自若,一无反常。关张甚异,待皇叔避席,骤然见数十小龙于井中呈抵状盘旋于皇叔座下。二人咸为叹服,始知真龙天子,自有天命护佑。
  李世民准备干掉大哥三弟,先问李靖,李靖保持沉默,再问徐懋功,徐懋功说:“此乃陛下家事,我是外人,不便置嘴。”由此李世民重二人,谓国之纯臣也。沈括评价说:“乃知二人有守,国有栋梁。”三国时刘玄德立嗣,问孔明,孔明辞曰:“此乃陛下家事,问关张可也。”关羽对曰:“皇兄自有亲子,何必螟蛉?”清末光绪搞变法,欲有为于慈禧太后,问谭嗣同,谭嗣同曰:“此乃陛下家事,陛下自己下决心就好啦。”这就是疏不间亲之义。后李世民兵变玄武门,关羽毁败走麦城,谭嗣同喋血菜市口,或成或败,亦皆天意,造化弄人。
  李世民平王世充,搜到下面跟王世充互相勾结的书信上百封,他让人将信绑于巨石上沉入江底,不复提起。东汉光武帝平王朗,在王朗的办公室里搜到手下的好几千份效忠书和说自己坏话的信件。刘秀看了几封,表示没看懂写啥,把人都找来,全部烧掉。曹操平袁绍,也搜出同类信件好多封。曹操就当啥事没有,跟身边亲信说:“此乃人之常情,我当时也有投降袁绍的心思啊,可惜袁绍不收我。”此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李世民曾歇一树下,极惬意,极舒坦,极喜悦,随口说道:“这真是一棵吉祥树啊。”宇文士及闻之,顺杆子就往上爬,极赞此树之美,不绝于口。李世民很生气,板起脸严肃认真地对他说:“魏征常要我远小人亲君子,我一直不知道谁是小人,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宇文士及说:“朝堂之上大家面折廷争,您也就认了,摊开两手表示没办法,为国为民嘛。下班了幸亏有我在旁边说几句好听的,逗闷解乐,要是没我,您这个皇帝当得有啥意思呢?”李世民一听有道理,转怒为喜,赏之。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李世民把那些溜须拍马之徒罢免。李世民说:“我用的都是有才有德之士,你怎么知道谁是溜须拍马之徒呢?你指出来,我罢免他。”上书人说:“我住在乡村僻壤,哪能知道谁是佞臣。不过有个办法能试出来。明天你假装生气,那些不怕生气依然直言进谏据理力争的就是正人,那些阿谀奉承看你脸色办事的就是佞臣。”太宗说:“人心如水,有清有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以前我常鄙视曹操的为人,谓其生性诡诈,现在我怎么能跟他学呢。吾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术训俗。你说的虽然对,但是我不干。”
  有一年,桃树上结出了李子,群臣大贺,谓之祥瑞。高宗进行了和风细雨的批评,且引:“隋炀帝时,有一群麻雀落在了大殿上,隋炀帝的贴身校尉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凤凰。这话差点把手下一个卫兵笑死:‘这就是凤凰啊?我老家这种凤凰遍地都是,要多少有多少,专吃地里粮食,后世称之四害。’校尉大怒,鞭之,奏为祥瑞,炀帝遂改殿名为仪凤殿,贻笑后世。”鲁迅说,其实就是桃树有病而已,没必要大惊小怪。
  





上一本:大国的游戏: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小马连环代表作 下一本:细说清朝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历史真有故事·盛世大唐的作者是范永青,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