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中国千百年来影响**的史学典籍 **可与《史记》比肩的皇皇巨著中国首部编年体通史编修历时十九载记录1362年史实 毛泽东通读十七次,一生推崇备至之书全新白话故事版 于白话中轻松领略古典精髓 在故事里生动感受历史魅力本次出版的《资治通鉴故事》有两大特点,一是全白话版,本书以《通鉴》原文为蓝本,进行了大胆而精心地加工再创造,将简略晦涩的古文改写成一篇篇细致易懂的白话文,这样做绝非摒弃古文,而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之上做出的演绎和普及。我们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现代读者来读《通鉴》,读懂《通鉴》。另外一个特点则是节选,《通鉴》全书卷帙浩瀚,凡三百余万言。对一般读者而言,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特地精心甄选了《通鉴》中最精彩、最核心的部分,力图用较为精炼的篇幅来向读者呈现《通鉴》的精华所在。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司马池之子。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目录: ?周纪? 晋分三国成七雄 忠义门客救孟尝 田单火牛破敌阵 商鞅变法 豫让吞炭 孙膑庞涓斗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乐毅伐齐 廉颇负荆请罪 烽火戏诸侯 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吕不韦奇货可居 赵括纸上谈兵?周纪?晋分三国成七雄忠义门客救孟尝田单火牛破敌阵商鞅变法豫让吞炭孙膑庞涓斗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乐毅伐齐廉颇负荆请罪烽火戏诸侯毛遂自荐信陵君窃符救赵吕不韦奇货可居赵括纸上谈兵?秦纪?第一皇帝秦始皇荆轲刺秦王焚书坑儒政治家李斯钜鹿之战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汉纪?刘邦与民“约法三章”楚汉之争鸿门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霸王别姬刘邦还乡唱“大风歌”韩信背水一战吕后主政张释之秉公断案汉景帝削藩张骞出使西域飞将军李广卫青、霍去病大战匈奴昭君出塞王莽篡位绿林赤眉起义刘秀复汉班超投笔从戎曹操起兵讨董卓吕布倒戈刺董卓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吕布白门楼被斩赵子龙救阿斗张飞喝退百万兵刘备入蜀诸葛亮斩马谡诸葛亮七擒孟获关羽大意失荆州?魏纪?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命殒五丈原?晋纪?孙皓荒淫无道亡国晋帝执酒戟司马睿建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拓跋复兴北魏桓玄称帝遭杀吕氏兄弟相残刘裕智摆却月阵谢才女临难护幼萧衍空函定荆州?宋齐纪?刘裕篡位称宋帝荒淫无道孝武帝宋改齐萧道成称帝冯太后辅政鲜卑人归汉?梁陈纪?宇文泰杀场栽柳梁武帝当和尚杨坚灭陈建隋?隋唐纪?隋文帝励精图治窦建德围攻河间李密瓦岗起义李渊起兵攻长安玄武门之变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东征高丽名相狄仁杰唐明皇知人善任贤相姚崇奸相李林甫李白诗酒傲权贵杨贵妃受宠黄巢入京称帝朱温灭唐?五代纪?五代开国李存勖破契丹刘守光河北称帝石敬瑭甘当儿皇帝耶律德光灭后晋石重贵困死塞外刘知远建后汉刘崇建北汉?宋纪?赵匡胤称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前言出版说明 一、《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同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共同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规模空前。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之间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过往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以供统治者借鉴,书名之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就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历来被读书人奉为不可错过的史学经典。 二、《资治通鉴》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在叙述历代统治阶级活动的同时,也叙出版说明 一、《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同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共同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规模空前。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之间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过往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以供统治者借鉴,书名之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就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历来被读书人奉为不可错过的史学经典。二、《资治通鉴》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在叙述历代统治阶级活动的同时,也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又因《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润色,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读来流畅易懂,如沐春风,又兼具极高的文学价值。后世将《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视为中国古代史学桂冠上的两颗明珠。三、本次出版的《资治通鉴故事》有两大特点,一是全白话版,本书以《资治通鉴》原文为蓝本,将简略晦涩的古文改写成一篇篇细致易懂的白话文,这样做绝非摒弃古文,而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之上做出的演绎和普及。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现代读者来读《资治通鉴》,读懂《资治通鉴》。另外一个特点则是节选,《资治通鉴》全书卷帙浩繁,凡三百余万言。对一般读者而言,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特地精心甄选了《资治通鉴》中最精彩、最核心的部分,力图用较为精炼的篇幅来向读者呈现《资治通鉴》的精华所在。四、本书虽是白话文,简洁易懂,但仍对文中出现的人物、风俗、轶事、古地名、官职名以及专有名词等做了大量的注释,力求实现全民无障碍阅读的目的。《资治通鉴》原文在时间记载上坚持使用一个年号,这样在记载多个王朝出现的分裂时期时,就会给读者带来不便,本书则在保留朝代年号的基础上加入公元纪年对照,使读者阅读起来更加明晰顺畅。五、本书在选取章节上倾向于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并争取对《资治通鉴》所录的每个朝代都有所涉及,但《资治通鉴》毕竟篇幅浩瀚,博大精深,再如何细心筛选也难免挂一漏万,顾此失彼,只希望此书能够作为一扇门,使读者得窥《资治通鉴》精髓之万一,那么我们的工作就算没有白费。自然,限于时间及能力,书中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指出,我们将不胜感激。晋分三国成七雄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很多国家内部都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成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采用减轻赋税的办法,笼络民心。这样,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了。一向是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时,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经常互相攻伐。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一万户人口来归给公家。”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让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又各有打算,韩康子首先把一百里土地和一万户人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割让了。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先人的产业,怎么可以随便送人呢?”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召集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没过多久,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将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就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无法前进一步。晋阳城就凭借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的兵马始终没能将其攻下。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晋水,忽然心生一计: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立即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很快就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子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愿意投降。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可以轻易灭掉一个国家呢。”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附和,心里却在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旁边有条汾水,韩家的封邑平阳旁边有条绛水。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与晋阳同样的命运呢。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内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他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去找他们两家说去。”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韩康子,再找到了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赵家的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内休息,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之声。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正在智伯瑶惊慌不定的时候,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被砍死,淹死的淹死。最终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士兵所杀。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王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从此,韩、赵、魏都成为中原大国,再加上秦、齐、楚、燕四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忠义门客救孟尝秦昭襄王为了瓦解齐楚联盟,使用了两种手段。对楚国用硬,而对齐国用软。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到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孟尝君名叫田文,是齐国的贵族。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自己的门下广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只要有一技之长,为人正派,不分贵贱,他都会收留下来,这种人被称作“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多个门客。其中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但孟尝君并不介意。有一次孟尝君到了楚国,楚怀王对他十分热情,送给他一张象牙床。田文派大夫登徒直亲自护送回国,此事登徒直很是为难,心想这么精致的床,价值连城,如果弄坏了一点怎么办?于是就找公孙戍想办法,并答应事成后送他一把宝剑以作答谢。公孙戍就到田文跟前,说:“你历来因光明正大,不谋私利而出名,若收了象牙床,别人会怎么想呢?”孟尝君听了很有道理,就拒绝了楚王的礼物,并说:“以后凡门客看到我有错误,能帮我改正的,即使受了别人的好处,也会受到欢迎,”因此孟尝君的名声就更高了。孟尝君到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用几百块白狐狸的腋毛制成的,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就十分高兴地把它藏在宫里的库中。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而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门客又多,如果他当了丞相,一定会先替齐国打算,这样秦国不就危险了吗?”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那些人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已经知道得差不多了,怎么能轻易放他回去呢?”于是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到秦王身边有个极受宠的妃子,便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让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他那一件银狐皮袍。”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了秦王,哪里还能再要回来呢?”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晚上,这个门客就从狗洞里钻进王宫,偷偷溜进秦昭襄王的内宫,打开衣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交还给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见狐皮袍子偷了回来,大喜过望,当天就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就往函谷关进发。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口,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大伙儿正在焦急地盼望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关里的公鸡听到,也都跟着一声接一声地叫起来了。守关的人听到鸡叫,便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口。秦昭襄王这时果然后悔了,立刻派人赶到函谷关,但孟尝君已经走远了。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吃的是鱼肉,出去有车马;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些粗茶淡饭了。有个名叫冯谖的老头子,穷困潦倒,于是就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管事的回答说:“他说他没有什么本领。”孟尝君笑着说:“就让他留下吧。”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谖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敲着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待遇办吧!”又过了五天,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孟尝君听到后,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谖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谖果然不再弹剑唱歌了。孟尝君养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开销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向老百姓放账,靠放高利贷来维持他家的巨大耗费。有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城去收账。冯谖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需要我买点什么东西吗?”孟尝君说:“你看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冯谖到了薛城,把欠账的百姓都召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务,冯谖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凡是还不了债的,一概免债。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谖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统统烧了。冯谖赶回临淄,把收账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冯谖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您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都不缺,缺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就帮您把‘情义’买回来了。”孟尝君虽然很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是担心,便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想要篡位取代齐王。齐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严重威胁他的地位,便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听闻孟尝君被革职的消息,三千多门客大都一哄而散。只有冯谖还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出城来迎接,高声呼喊孟尝君贤明。。孟尝君这时才对冯谖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算是明白了。”孟尝君食养门客,不以貌取人,待人宽宏大度,以致在遭遇危险不幸的时候,多次被门客所救的故事留传至今。田单火牛破敌阵田单是齐国田氏家族中一支较为偏远的后裔。齐王在位的时候,田单曾经在国都临淄任市掾①,没有什么名气。在燕国派大将乐毅②攻破齐国时,齐王逃出临淄,退而保卫莒城。燕军即长驱直入齐国,田单退保临淄东十九里的安平,下令宗族人员把车轴末端的长出部分截断,并用铁片包裹轴头。不久燕军进攻安平,城被攻破,齐国人纷纷外逃,道路拥挤,有的车辆由于车轴头损坏而无法行走,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宗人用铁片包裹轴头的车辆能够顺利逃脱,进入东面的即墨。燕军长驱直入,收降齐国七十多城,只有莒和即墨没有被攻下。燕军听说齐王在莒城,便集中兵力攻打。淖齿③在莒城杀了齐王,全力守卫莒城,抗拒燕军的进攻,燕军攻城几年不能破。燕军分兵一部围攻莒城东面的即墨。即墨守城将领出城抗击燕军,战败被杀。城内军民纷纷推举田单说:“安平之战,田单的宗族人员用铁片包裹车轴,得以安全撤退,他是善于用兵的将领。”于是便拥立田单担任守城将领,凭借即墨城防抗拒燕军。不久,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惠王过去同乐毅有隔阂。田单得到这情报后,便派人到燕国施行反间计,宣称说:“齐王已经去世,乐毅迟迟打不下即墨其实是别有用心。乐毅怕被燕王报复,所以用进攻齐国为名,实际上是要在齐国称王。由于齐国军民还没有归附,所以故意缓攻即墨,以等待齐国军民的归附。齐国军民最担心燕国另派其他将领前来,如果那样即墨就要被攻破了。”燕王听到这一消息果然相信了,于是就派骑劫取代乐毅担任攻城将领。乐毅害怕回国后被燕惠王加害便归附于赵国,燕军士兵知道后都忿忿不平。而田单命令城中人在吃饭时一定要在庭院中先祭祀祖先,天上的飞鸟见到后,便在即墨城的上空成群飞翔,并落下来吃供品。燕军见此情景十分奇怪。田单便趁机说:“这是神人下来帮助我们守城的。”同时还告诉城中人说:“有神人来当我们的老师了。”有一个士兵说:“我可以当老师吗?”说罢回头就走。田单却把这个士兵请回来,让他面向东坐下,以对老师的礼节对待他。士兵说:“我欺骗将军,我实在没有什么能力。”田单说:“你无需多言!”于是就把他当作老师。后来每次出战激励将士,田单都说是神师的意思,又向外宣称:“我最害怕的是燕军把投降的齐军士兵割掉鼻子,放在战阵的前面,同我们交战,这样的话即墨就守不住了。”燕军听到后,就真的割了被俘齐军士兵的鼻子。即墨城内军民看到投降的人被割去了鼻子,都异常愤怒,更加下定决心守城,唯恐被齐军攻入。田单又派人施行反间计说:“我害怕燕军挖掘即墨城外齐国人的坟墓,侮辱祖宗,这实在令人寒心。”燕军听到后果然掘毁了这些坟墓,烧掉了坟墓中的死人。即墨城内军民看到这种情景,都泪流满面,欲出战报仇。田单知道齐军的士气已经被完全激发起来,可以同敌人作战了,于是与士兵一起携带军用器械,甚至把自己的妻妾都编在队伍中,把酒菜饭食全部分给将士食用。他命令将士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登城守望,又派人到燕军营中诈降,燕军信以为真地欢呼胜利。田单又从百姓中收集黄金千镒,派即墨城内的富豪贿赂燕将,并说:“即墨即将投降,希望燕军不要虏掠我们的家产和妻妾,让我们安居。”燕将大喜,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燕军从此更加松懈麻痹了。此时田单趁机收集城中的一千多头牛,披上大红色的绸制外衣,上画五彩花纹,牛角上绑附锋利的尖刀,牛尾上绑附浸透油脂的苇草,点燃苇草的末端,并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在夜晚时把牛队赶出城,派五千名精壮士兵紧随牛后。苇草着火后烧得牛尾灼烫,群牛负痛狂奔,直冲燕军军营,燕军夜间惊慌失措。牛尾上火光照耀透亮,燕军一看全是有龙纹的怪物,只要被牛冲撞的人,不死也伤。紧随牛后的五千名精壮士兵也一起冲击,城中士兵又在喊杀声中随后冲出,城头上的老弱妇女都敲击铜器助战,响声震动天地。燕军十分惊骇,纷纷败逃。齐国士兵杀了大将骑劫,燕军混乱奔逃,齐军趁机追击溃逃败散的燕军,齐军经过的城邑,军民都反击燕军而投归田单,齐军人数越来越多,燕军连日败逃,一直逃到河上,此战一举收复了被燕军占领的七十多座城池,并把齐襄王从莒迎接到临淄重新执政。战后齐襄王封赏田单,赐号安平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