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作者:易社强,饶佳荣      整理日期:2015-11-05 11:43:08

该书由美国的易社强(JohnIsrael)教授倾二十年之力写就,视角独树一帜。何炳棣先生称赞其为“迄今最佳联大校史”。全书主体共有四部分,并有导言和结语。生动叙述了联大到昆明之前的经历,勾画了联大与云南社会以及当时政府之间的关系,对西南联大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渊源进行探讨,淋漓尽致地描摹了联大教师的风采,详细生动地再现了联大在昆明时期的生活。史料扎实,分析精湛,人物跃然纸上。该书的出版,势必会令广大读者注目与着迷。
  作者简介:
  易社强(JohnIsrael),西南联大荣誉校友。早年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教授,现为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著有《1927-1937年中国学生民族主义》(StudentNationalisminChina,1927-1937)等。
  译者简介:
  饶佳荣,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与师友合译《档案中的虚构》等多部作品。
  目录:
  简体版序言
  序言
  凡例
  导言
  第一部分爱国者的长途跋涉
  第一章∣从北平到长沙
  第二章∣联大的长征
  第三章∣蒙自的魅力
  第二部分交互影响
  第四章∣联大与云南人
  第五章∣重庆与昆明
  第六章∣联大的学风
  第三部分谆谆教诲济济良师
  第七章∣文学院
  第八章∣法商学院简体版序言
  序言
  凡例
  导言
  第一部分 爱国者的长途跋涉
  第一章∣从北平到长沙
  第二章∣联大的长征
  第三章∣蒙自的魅力
  第二部分 交互影响
  第四章∣联大与云南人
  第五章∣重庆与昆明
  第六章∣联大的学风
  第三部分 谆谆教诲济济良师
  第七章∣文学院
  第八章∣法商学院
  第九章∣战争与学术
  第十章∣理学院
  第十一章∣工学院
  第十二章∣师范学院
  第四部分 联大八年
  第十三章∣希望的岁月:1938—1941年
  第十四章∣坚忍的岁月:1941—1943年
  第十五章∣考验的岁月:1943—1945年
  第十六章∣完成使命:1945—1946年
  结语
  访谈清单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前言序言
  本书写的是一所中国大学,而我是个美国作者,1998年付梓时自然是英文
  版。2007年,饶佳荣先生把他的译稿发给我,三年后,该译稿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今年夏天,北京的九州出版社跟译者联系,表示愿意出版简体中文版。
  对于饶先生及九州出版社同人为此付出的努力,我深表感谢。由于九州出版社编辑的热忱,以及读者朋友们对台北版的回应,我有理由相信,虽然西南联大解体已有六十余年,但联大精神道出了迫切要求教育改革的有识之士的心声。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饶佳荣先生的努力和付出。通过拙作,他被西南联大的风采所倾倒,完全自发着手译事。他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当时刚走出校门不久,这项工作前前后后花了他一年多的时间。正如他在《译后记》中所说的,翻译之道
  艰难坎坷,对于初试译笔的小伙子而言尤其如此。因为他的积极主动、执著与热诚,因为他对拙作的理解及翻译技巧,我永远感谢他。序言
  本书写的是一所中国大学,而我是个美国作者,1998年付梓时自然是英文
  版。2007年,饶佳荣先生把他的译稿发给我,三年后,该译稿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今年夏天,北京的九州出版社跟译者联系,表示愿意出版简体中文版。
  对于饶先生及九州出版社同人为此付出的努力,我深表感谢。由于九州出版社编辑的热忱,以及读者朋友们对台北版的回应,我有理由相信,虽然西南联大解体已有六十余年,但联大精神道出了迫切要求教育改革的有识之士的心声。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饶佳荣先生的努力和付出。通过拙作,他被西南联大的风采所倾倒,完全自发着手译事。他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当时刚走出校门不久,这项工作前前后后花了他一年多的时间。正如他在《译后记》中所说的,翻译之道
  艰难坎坷,对于初试译笔的小伙子而言尤其如此。因为他的积极主动、执著与热诚,因为他对拙作的理解及翻译技巧,我永远感谢他。
  如果读者朋友对这所大学有所了解,我想诸位一定会理解我的诉求。众所周知,西南联大不是一所普通的大学。八年间,面对官方的重重压力,她依然故我,她从来没有把教育当做“宣传”。为了言论自由,她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宁愿牺牲也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不妥协。要是我同意拙作以“洁本”示人,岂不是对闻先生所代表的联大精神的背叛?
  九州社之所为,正是出版机构所应为——为读者与作者牵线搭桥。当然,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譬如书评、博客)发表感言,甚至可以通过论文、著作发表他们的见解。这样,各种观点相互交锋,才有可能推进对真理的追寻。
  我从不认为,拙作之后,联大研究再无提升的空间。作为一所容纳了众多杰出学者和知名校友的大学,本书无法也无意面面俱到,其间自有遗漏疏忽,此其一。其二,我是个老外,毋庸讳言,我对中国古老而深邃的文字和文化的理解必有局限,与中国同行相比,我在阅读、消化中文文献的速度和范围方面,都大为逊色。作为弥补,我的优势可能在于,我能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考量研究对象,从而提供不同的视角和点滴之见。不管“旁观者清”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有效,但我肯定可以做到“旁观者异”。
  读过之后,我期望读者能说本书“言必有据”。为了验证史实,我曾竭尽所能。然而,历史本身并不只是一系列史实的排列组合(即我们所说的“编年史”)。历史学家有责任甄别史源、剪裁史料、解释史实。此外,对字词的斟酌筛选,对材料的排比辨析,对微言大义的把握与处理,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不可遽然切割分离的,而这正是历史学家的手艺。
  实际上,西南联大真正的历史(THEHISTORY)是无法用文字书写的,而我能与诸位分享的只是这样一部西南联大史(ahistory)。在联大卓越的先贤蔡元培先生提倡的兼容并蓄之风的指引下,我期望中国朋友能借鉴联大丰富的经验与智慧为他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扬帆导航。
  易社强
  2011年7月于昆明迄今最佳联大校史。
  ——何炳棣(著名历史学家)
  《联大》这本书,作者勤于搜集访求史料,用讲故事的方法书写历史,作品独具风格,是历史也是文学创作,是近代中国战争史,也是一部超越校史的大学史,是知识史又是一部自由主义史。
  ——吕芳上
  易社强在史料搜集方面下了竭泽而渔的功夫。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联大组建于抗日战争期间,许多原始材料已毁灭殆尽,但作者仍详细展现、论述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他向读者介绍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教授及学生的爱国情怀。作为一名专业的历史学者,我向所有对中国高等教育感兴趣的同仁极力推荐此书。
  ——一位读者在亚马逊网站上的留言实际上,西南联大真正的历史(THEHISTORY)是无法用文字书写的,而我能与诸位分享的只是这样一部西南联大史(ahistory)。在联大卓越的先贤蔡元培先生提倡的兼容并蓄之风的指引下,我期望中国朋友能借鉴联大丰富的经验与智慧为他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扬帆导航。 
  有时候,朋友和同事批评我不该对一所历时不到十年的大学如此痴迷,并敦促我做“更宏大”的研究。可在我看来,联大清晰的时空界限正是其魅力之所在:对历史学家而言,没有什么比拥有明确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的题目更有诱惑力了。……如今,我已度过三倍于联大存世的时间,但我对它仍心怀念想。我变
  得更加从容沉着,但兴致丝毫未减。……
  一开始是这项研究明确的界限吸引了我,而它多面向的、无限的开放性使我有兴趣坚持二十余年的研究与写作。我希望,当读者读到这里时,能够体会我对联大的痴迷,并理解我作为一名荣誉校友的自豪。





上一本:夜航船 下一本: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的作者是易社强,饶佳荣 ,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