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畅销时间*长,获奖*多的历史读物。 刘墉、罗兰、林清玄、傅佩容、林海音、宋楚瑜、郭为藩、侯文詠等一众名家倾情推荐 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和人和事,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 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偶有采择,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相对照;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选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富于情趣的故事,务使读者轻松明了其中要义;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多趣,亦极富见地,风流蕴藉,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致的沟壑。 获奖一览 ◎台湾金鼎奖推荐奖 ◎台湾金鼎奖优良出版品 ◎台湾中国文艺奖章 ◎台湾优良儿童图书“金龙奖” ◎台湾国立教育资料馆评鉴特优青少年课外读物 ◎台湾民生报“校园好书排行榜”票选**名 ◎台北国际视觉设计展插画类金奖 本书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和人和事,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作者吴涵碧女士,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未有间断,本书即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专栏读者对象原定为青少年,却得到成人和青少年的一致喜爱,这得益于其诸多特点: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偶有采择,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相对照;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选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富于情趣的故事,务使读者轻松明了其中要义;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吴姐姐也不吝排列他们的良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吴姐姐希望读者放下成见,客观地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的最大目的,是希望本书能成为全家共读的好书,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多趣,亦极富见地,风流蕴藉,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致的沟壑。《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风行台湾数十年,所获奖项灿若繁星,让一代台湾人获得历史的“故智”,让台湾众多的家庭,在轻松愉快的共读之中,获得家庭的温爱。 作者简介: 吴姐姐本名吴涵碧,从小生长在书香世家。她尤其对中国文学、历史学特别有兴趣,常常向往能与古人交朋友。 大学毕业后,吴姐姐决定开始一项浩大的工程——写一系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她每天到图书馆借一厚叠深奥难懂的古籍,拚命用功研读,然后做详细的分类和考证,再融会贯通、从中摘取最精彩的真实事件,改写成明白通晓、自然飘逸的白话文。让成年读者、青少年、小朋友,都能从这套书中看到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各朝各代皇帝臣子的百样面貌和整个历史洪流的演变。 中国历史太丰富,太有趣,吴姐姐一投入就无法停止,立志要继续讲这许多“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希望所有大小读者也一直陪着她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 目录: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4册》 杨坚生有异相 杨坚当了北周辅政大臣 一袋干姜 隔江犹唱后庭花 新年的突袭 胭脂井 用锥子刺舌头 隋文帝性好猜忌 独孤皇后善妒 杨勇爱好奢侈 杨广弄断琴弦 杨素暗助杨广 杨勇上树呼救 杨俊杨秀,难兄难弟《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4册》 杨坚生有异相 杨坚当了北周辅政大臣 一袋干姜 隔江犹唱后庭花 新年的突袭 胭脂井 用锥子刺舌头 隋文帝性好猜忌 独孤皇后善妒 杨勇爱好奢侈 杨广弄断琴弦 杨素暗助杨广 杨勇上树呼救 杨俊杨秀,难兄难弟 杨广露出了狐狸尾巴 树枝上的缎带花 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 不收费的酒食店 隋炀帝亲征高丽 杨素不肯服药 杨玄感之乱 隋炀帝游幸江都 隋炀帝对镜兴叹 隋炀帝之死 李渊雀屏中选 李渊举棋不定 “罄竹难书”成语的由来 李世民军营夜哭 轻薄公子宇文化及 王世充伪装诚恳 窦建德真够义气 窦建德自斩左右手 刘黑闼杀牛待客 李玄通舞剑 李密大逃亡 翟让死里逃生 翟让推戴李密 李密恩将仇报 夏侯端杀马飨士 李世民得罪后宫妃嫔 杨文干之变 一场激烈的辩论 李世民的离间计 陈叔达不吃葡萄 太子建成展开挖角战 ……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5册》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6册》前言出版前言 当下世界,节奏快极,全球连系如一村庄,世事纷繁逾百年前十倍百倍,人置身其中,机会与灾祸此去彼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判断与执行,极需智慧。智慧何来?一为“故智”,一为“当下之智”,前者深埋历史典籍,后者浮于当下时势。紧握大地者,方能枝叶参天,读史以求得“故智”,实有非凡意义。对此,成人固然,对于少年儿童,用“故智”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读史的兴趣,对于他们的将来,影响尤为深远。 由于历代史籍都是文言作品,现代的孩子不但不能看懂,而且古籍所论,脱胎于古代专制社会,中小学生缺少分辨能力,难免陷于困惑。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但要让他们获得干净的历史智慧,更要像保护宝剑锋锐一样,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一切,需要儿童历史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在历代史籍的基础上,有极大程度的变易;要求写作者不但要极有爱心,更要富于才华和坚忍不拔的耐心!之前亦有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把这项工作做得最完备,最成功的,莫如台湾学者吴涵碧。 吴涵碧,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从未出版前言 当下世界,节奏快极,全球连系如一村庄,世事纷繁逾百年前十倍百倍,人置身其中,机会与灾祸此去彼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判断与执行,极需智慧。智慧何来?一为“故智”,一为“当下之智”,前者深埋历史典籍,后者浮于当下时势。紧握大地者,方能枝叶参天,读史以求得“故智”,实有非凡意义。对此,成人固然,对于少年儿童,用“故智”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读史的兴趣,对于他们的将来,影响尤为深远。 由于历代史籍都是文言作品,现代的孩子不但不能看懂,而且古籍所论,脱胎于古代专制社会,中小学生缺少分辨能力,难免陷于困惑。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但要让他们获得干净的历史智慧,更要像保护宝剑锋锐一样,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一切,需要儿童历史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在历代史籍的基础上,有极大程度的变易;要求写作者不但要极有爱心,更要富于才华和坚忍不拔的耐心!之前亦有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把这项工作做得最完备,最成功的,莫如台湾学者吴涵碧。 吴涵碧,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从未间断,本书即由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和人和事,以此为中心,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创作时间逾20年,所费心力极大。 吴姐姐认为,孩子应当从小就接受真正的历史教育,故全书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虽偶有采择,然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之相对照。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而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所讲故事当中,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也不吝排列他们的善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她希望读者能放下成见,懂得正确全面的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所讲历史故事,目的并不是在于让小读者成为历史学家,而是以历史开启小读者智慧,使孩子变得聪明。故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而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而又富于情趣的情节,务使孩子读了便能明白其中的要义。 为了让读者易于走进来,吴姐姐的历史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每篇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历史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情怀。只有在真情怀的指示下,智慧才可能到达它应该到达的地方。吴姐姐认为,孩子应当得到历史的真情怀与真智慧,应当懂得热爱自己的民族,懂得本民族杰士的苦境与成就。在故事当中,吴姐姐一再展示专制社会所造就的苦难,指示受迫害者固然失去生命,而最高权力者皇帝,也不能成为其中的胜者;当秦桧狡计得逞时,吴姐姐教诲读者,历史的评判从来便是公正的,坏人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当岳飞含冤负屈,死于风波亭时,吴姐姐更是充满感情地告诫读者,中国人不以最终的成败论英雄,而是重视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奋斗精神与节操。这样的论言,穿行文中,皆自然流出,不但极有见地,亦亲切可观。 吴姐姐的最大目的,是希望本书能成为全家共读的好书,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富于趣味,亦极讲求情致与见地,风流蕴籍,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趣的沟壑。《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风行全台数十年,所获奖项灿若繁星,让一代台湾人获得历史的“故智”,让台湾众多的家庭,在轻松愉快的共读之中,获得家庭的温爱。 我社此次引进,做了如下改动: 一、将全书依朝代先后,不改变原文次序,分成四辑,共十五册。 二、将书中所提年号加了公元年予以对照,比如“洪武元年”,改为“洪武元年(1367年)”,以方便读者准确把握年代。 三、将书中部分疑难字加了汉语拼音,以方便读者准确读音。 四、为全书选配了近千幅插图,以方便读者理解原文。 本书篇幅宏大,编辑时间有限,其间错漏,当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不吝批评指正。这一整套系统完整的书,对象本是青少年,所以题名为《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可以说是及时弥补了戏曲、说唱等民间艺术逐渐被大众忽略所造成的缺憾,它不但给青少年读者带来丰富而完整的历史知识,就连成年读者,也一样地乐于把这套极具功力,可读性又高的书,放在案头,作为随时补充自己历史知识而又轻松可喜的一份读物。 ——罗兰提升作文实力,从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开始! 培养阅读能力,从《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开始! 学习国语文必须从名门正派开始,就好像学习武功就要到少林寺或武当派,《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就是学习国语文的名门正派! ——侯文詠这样一部书,使读者能兴趣无穷,又在读后余味不尽。 吴姐姐的故事,像是一棵大树,以中国的历史为干,引出许多枝叶。神话传说、科学发明、文学典故、名人轶事,都能如行云流水般,随着正史,被一一引带出来。 ——刘墉 新年的突袭 隋朝的大军已经到了长江边上,陈后主仍然左拥右抱,好一个“隔江犹唱后庭花”。 隋朝大军,面对着滚滚长江,高颎与行台吏部郎中薛道衡聊天。高颎说:“现在马上就要大举进攻了,依你看,江东可以拿下来吗?” 薛道衡不假思索道:“一定可以。我记得晋朝有一个预言家郭璞曾经说过,江东与中原地方分开三百年以后又会归于统一。算一算时间,自从晋元帝南渡即位于建康到今天,一共有二百七十二年。快满三百年了;加上我们皇上恭俭勤劳,陈叔宝荒淫骄奢,我有道而大,彼无德而小,我们一定可以席卷天下。” 高颎听了薛道衡的分析,眉开眼笑,对未来的一仗更有信心。 此时,隋朝最厉害的大将杨素已经引舟师渡三峡,到了流头滩,前面正是以地势险峭著名的狼尾滩。隋朝人自北方来,未看过波涛汹涌,心中颇有几分畏惧。 杨素当机立断:“胜负大计,在此一举。如果我们白天登陆,军队之虚实将被陈军一览无遗,再加上滩头迅激,恐怕对我军不利,不如趁夜摸黑登陆。”于是在当天夜晚,杨素亲自率领着黄龙数千艘而下。 等到第二天,陈朝的军队看到舟舻布满长江,旌旗甲胄与日光相辉映。杨素安坐大船之上,容貌雄伟,气宇不凡,陈朝民众指指点点畏惧地说:“哇,清河公就是江神嘛。”(按,清河公是杨素的封号。) 长江边上的领主戍主,听说隋朝军队浩浩荡荡开来了,相继上奏皇帝陈叔宝。但是施文庆把警报都压下来,不肯呈给陈后主批阅。 情况愈来愈危急了,朝廷里正直的大臣袁宪等,终于找着机会上报陈后主。而且前方战事连连失利,也不容许再继续瞒下去。 但是,陈朝该不该出兵反击,陈后主一直没法拿定主意。施文庆为人卑劣,为军士们所不齿,他知道一开战必然没法掌握大权。所以买通宰相,力劝陈后主宽心。 陈后主被众小人捧得晕陶陶,自大地说:“王气在此,我怕什么?想当初齐兵三次进攻,周师二次进讨,还不都是被打得落花流水,管他是谁,若想进攻就是前来送死。” 陈朝都官尚书孔范乘机大拍马屁,讨好陈后主道:“长江乃自古以来划分南北的天堑。今天这批虏军莫非想飞渡天堑不成?想我每因官位卑微引以为耻,等到这批不知死活的东西想要渡江,那我一定能因为痛斩隋军而升为太尉公了。” 此时又有人传言隋朝的军马死去不少,孔范连连唉声叹气:“哎,等到我俘虏隋军,这些马本该归我所有,怎么竟然死了呢?真可惜。” 陈后主看到孔范骄狂的神态,以为陈军士气旺盛,笑得合不拢嘴。既不严密防备,亦不放在心上,仍然每天陪着长发美人张丽华饮酒作乐,快活胜神仙。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腊月里,快要准备过年了。这个当儿,隋朝另一名大将贺若弼悄悄自广陵率兵渡江。他先派人买了不少好船,偷偷藏匿起来,然后再打发人员买了五六十艘破败的烂船公开亮相。陈朝人看了都掩着嘴暗笑:“到底是北方来的人不懂水战,原来隋朝人的船是这等模样,怎么能打仗嘛,太好笑了。” 贺若弼又交代下去,每次守卫换班的时候,必定大张旗鼓,所有人员都要集合。第一次换班的时候,只见大旗布满了天空,所有隋兵全副武装,陈军以为要进攻了,急急忙忙发兵防备。等到忙了半天,才知道只不过是军队例行换班。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也不再加以防备。 贺若弼又命令军队沿江打猎。军士们骑着快马,呼啸而过。陈军又以为隋兵准备进攻,结果发现隋兵舍命追赶的竟然是一只野兔,失声而笑。以后,哪怕隋军闹得人马喧哗,也没有任何陈兵加以理会。 贺若弼眼看时机已成熟,挑了过年的日子挥军进攻。虽然陈朝人听到有整军、上马一片闹哄哄的声音,却懒得出外一查究竟,更何况正在过年,谁愿意冒着风寒出外打仗。 就这样,贺若弼轻轻松松,渡江成功,而陈朝人竟丝毫没有察觉。 另一员猛将韩擒虎渡过江来,到了采石(安徽省当涂县)。采石的守军都喝得酩酊大醉,兵不血刃就占领了采石,立即向建康进逼。 胭脂井 在上一篇《新年的突袭》之中,我们说到,隋朝大军利用新年,渡过长江,陈军措手不及,只好纷纷投降。 陈后主陈叔宝接到军报,隋军已渡过长江,到了建康城外,吓得痛哭起来,不知所措。此时大将军任忠入宫,向陈叔宝禀报失败的惨状,长叹一口气道:“隋军太厉害了,臣等实在无能为力。” 陈叔宝用颤抖的手拿出两串金子对任忠说:“拿这个钱去招募军士。” 任忠恭敬地接过金子道:“陛下只要准备舟船,等着赴上流会合军队,我会誓死保卫皇上的安全。” 陈叔宝听了这话,心中稍安,渐渐止住了哭声。命令宫人收拾行装,准备上路。等到大家都一切打点妥当,等了又等,却始终不见任忠派人来接陈叔宝。 原来这个时候,任忠已经率领大军,在石子岗等待韩擒虎的到来,准备投降隋朝。任忠带领着韩擒虎的军队直入朱雀门,有些陈军拿起武器正要抵抗,任忠连连挥手阻止,他在马上大声呼叫道:“连老夫都投降了,你们还打什么?还不赶快放下武器。” 任忠是陈朝的大将,于是,陈朝官兵一哄而散,城内的文武百官各自逃命去了,只有尚书仆射袁宪留在宫殿之中。陈叔宝看到人去楼空,与当初歌舞升平,一大群狎客饮酒赋诗的情景相对照,心中好不凄凉。陈叔宝对袁宪说:“我从来没有对你特别好过,今天想起来惭愧万分。这非但是朕无德,文武百官一个不见,难道不也是江东士绅道义已经扫地了?” 说着,说着,陈叔宝全身发抖,惊骇急迫想找一个藏匿之地。 袁宪正色地告诉陈叔宝:“北兵入此,必定无所侵犯。事情已经演变到这个地步了,哪里还有什可以安身之地?臣愿陛下端正衣冠,穿戴整齐,安安稳稳坐在大殿之上,效法当年梁武帝接见侯景的故事,也表现陈朝天子的威仪。” 按梁武帝在侯景乱军攻入时,神色不变,处之泰然,倒使得侯景流汗满面,不敢仰视梁武帝。 陈叔宝吓得脸色惨白,死也不肯听袁宪的劝告,他说:“锋刃之下太过危险,我自有办法。”说时迟,那时快,陈叔宝急急忙忙找了十几个宫人奔出景阳殿,准备躲在一口枯井之中。 袁宪再三苦劝,陈叔宝不理。后阁舍人夏侯公用身体挡住井,不让陈叔宝跳下去,但是,拉拉扯扯半天之后,他终于下井了。 不久,隋军赶到宫殿,没有看到陈叔宝,一找就找着了这口井。趴在井上对底下喊着:“我们找着你了,快出来吧,你一定是躲在里面。” 喊话喊了半天,没有反应。隋军火大了,扬言:“你再不出来,我们就要把石头推下去了。”接着搬来一块巨石放在井旁。 “不要丢石头,我上来,我上来。”这时井内传出陈叔宝喊救命的声音。于是隋军放下绳子,想把陈叔宝吊上来。 奇怪的是,吊了半天竟然吊不上来,隋军不解道:“陈叔宝有多重啊?”最后挑了两个孔武有力的大力士来拉,才把陈叔宝吊上来。上来一看,哇!他左边捆着张丽华,右边捆着孔贵妃,三人合抱在一起,难怪如此之重。真是要死也风流,把隋军笑得直不起腰。 据说,当张丽华被拉上井时,脸上的胭脂染红了井的栏杆,所以这口井,后人称之为胭脂井,位于南京北极阁下,供人凭吊。井旁的茶座,即为景阳殿的旧址。 隋军攻克建康之后,隋文帝的儿子杨广(即后来之炀帝)派人告诉大将高颎,务必保存美女张丽华。 没有料到高颎竟然不服从命令,高颎的理由是:“以前周武王蒙面斩妲己,今天岂可留下张丽华这个祸水?”于是在青溪将张丽华问斩。 来人回报杨广,张丽华的脑袋被高颎砍掉了。害得杨广空欢喜一场,脸色大变道:“古人说,无德不报,我一定会好好地回报高颎的。”从此,杨广对高颎恨之入骨。 陈叔宝被押到长安以后,陈朝灭亡。四百年来分裂的中国,至此为隋文帝统一。 前面《一袋干姜》中,我们说过,隋文帝灭掉北周之后,杀光宇文氏的子孙。但是,文帝灭陈朝之后却没有重下毒手,这是因为此时隋朝的基业已经稳固,而且,陈朝子孙孱弱,缺乏骨气。因此文帝非但没有加害陈叔宝,反而在宴会的时候,规定不奏江南音乐,免得陈叔宝听着伤心。 不久,监视陈叔宝的人上奏,说他想要一个官位,文帝气得大叫:“叔宝全无心肝。”监守者又说:“叔宝常醉,几乎没有清醒的时候。” “他一天要喝多少?”文帝问道。 监守者道:“他和他的子弟一天要喝掉一石。” “哇!这么多,得节制一些。”文帝说,继而又回头改口,“不必了,让他喝,他不喝酒又如何过活?” 如果陈后主不是昏庸至此,“隔江犹唱后庭花”,又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呢? 用锥子刺舌头 贺若弼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以勇武英烈著名,曾经做过北周的金州总管。宇文护十分嫉恨贺敦,利用机会将他逮捕下狱,且处以死刑。 贺敦在临刑之前,对他的儿子贺若弼说:“我一直有一个心愿,想要平定江南,统一全中国。可惜这辈子没法完成这个愿望了,你要设法继承父志。我被处死刑,主要是因为我这片舌头太爱说话,因而遭嫉,你可要牢记为父的教训。” 说着,贺敦拿出一根尖尖的锥子,刺破贺若弼的舌头,再三告诫贺若弼“开口要谨慎”。 若弼从小有大志,擅长弓马,也会写文章,名重一时。曾经是北周的亭县公,小内史。 隋文帝受禅,建立隋朝之后,颇想早日平定江南,到处寻访可堪重任的大将。高颎对文帝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没有人比得上贺若弼。” 文帝很高兴,立刻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负责平陈大事。平陈是他父亲的遗志,因此若弼欣然受命,献上平陈十策。文帝看后,颇为赞许,赐给贺若弼一把宝刀,表示予以重托。 开皇九年(589年),文帝大举伐陈。贺若弼腰佩宝刀,威武地站在渡船上,举起一杯酒对天发誓道:“弼将远振国威,伐罪救民,除凶去暴。请上天与长江为我作证,大军远涉后,如果有不当之举,愿葬身鱼腹之中,死且不恨。” 接着,贺若弼买了些破船欺瞒陈军,又命令军队换班交接之时,必定大张旗鼓,使得陈军一再上当,以为隋朝大举进攻。然后趁着陈军疏于防备,又值新年狂欢之际,一举渡过长江攻下陈朝。 当贺若弼攻入建康北掖门之时,另一名隋朝大将韩擒虎已经把陈叔宝绑起来了,贺若弼落后一步,大为愤恨。于是,贺、韩两人在隋文帝面前互相争功。 贺若弼怒气冲天:“臣在蒋山与敌人决一死战,破他的劲卒,擒他的大将,震扬武威,遂平陈国。韩擒虎不与敌人交锋,却抢了臣之功劳,太可恨了。” 韩擒虎也有一套说词:“我奉御旨与若弼一起攻打伪都。贺若弼看到敌人立刻交锋,使得我方将士死伤甚多,远不及臣另率五百轻骑,兵不血刃,轻轻松松执陈叔宝,开陈朝府库。这时,贺若弼才慢吞吞自北方而来,他的功劳怎能与我相比?” 文帝看到此二人吹胡子、瞪眼睛,在庙堂之上闹得太不像话,急忙打圆场道:“两位将军都有功,都应该重赏。” 于是贺若弼被封为宋国公,食邑三千户,又赐以宝剑、宝带、金瓮、金盘一大堆金银财宝。(食邑三千户,就是指三千户的税收归贺若弼,古代常有这种赏赐。)另外,文帝更把陈叔宝的妹妹送给他当妾,拜右武侯大将军。他自认为在朝中功高一等,以宰相自许。 贺若弼的风光没有好久,听说另一员猛将杨素升为右仆射,而他仍然只是一个将军,心中咽不下这口气,到处发牢骚。话中暗指文帝没有脑袋,不会用人。文帝听说贺若弼竟然埋怨皇帝,一怒之下,立刻将他免官。 过了几年,更把贺若弼逮入狱中,文帝询问他:“我用高颎、杨素为宰相,你却到处对人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罢了,你是什么用意?” 贺若弼的嘴巴仍然不饶人,他轻蔑地说:“颎是臣之故人,素乃臣之舅,我太知道他们的为人了,所以我说这两个人只能吃饭。” 文帝听了,十分厌恶贺若弼的骄狂,虽然看他功在国家,没有加害,却也不愿加以重用。 有一天,突厥派使入朝,在宫廷内表演射箭,一射中的,众人都拍手叫好。下面该轮到隋朝这边的人发射了,文帝很担心万一没射准,岂不丢了隋之颜面。立刻下令:“除了贺若弼没有人能当此重任,快把他找来。” 贺若弼到了,对文帝深深一鞠躬道:“臣若是赤忱奉国,当一发中的,如果我不是对皇上忠心耿耿,发不中也。” 大家都屏息以待贺若弼拉弓。他动作敏捷,臂力强劲,轻轻松松一拉,一举射中红心,又快又准,比突厥使者更胜三分。众人纷纷鼓掌,欢声响彻天地。 文帝把面子挣回来了,十分得意。他拍着贺若弼的肩膀,对着突厥使者炫耀:“此人,天赐我也。” 虽然他说是天赐隋朝,文帝始终对贺若弼未加以任用;甚且到炀帝时,因为他私下议论朝政得失,被处死刑,妻子为官奴婢,步上了父亲的后尘。 贺若弼功成名就,坏就坏在他的一片舌头喜欢夸耀自己的功劳,更以挖苦批评他人为乐。锋芒毕露,难免招忌。如果他记得他父亲临终之前,用锥子刺他舌头的用心,何至于落此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