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乱世能臣左宗棠


作者:汪衍振     整理日期:2015-11-04 14:05:46

《乱世能臣左宗棠》:读左宗棠,看逆袭草根的崛起之路。晚清学者、著名历史作家汪衍振先生半生心血凝结,内容厚重。史料翔实,叙述客观,是了解乱世能臣左宗棠的上乘之作。内容简介
  在晚清的历史舞台,左宗棠的名字一度无人知晓,三次落第而绝意科举,闭门潜习经世之学,远离八股取士主流,替人做了八年幕僚而不得任用。直至四十九岁,他的人生才迎来转机,开始独当一面。虽然他从政一根筋,仕途却一路飙升,拜相封侯。
  左宗棠到底是怎样做到的?他如何从一个落魄潦倒的“上门女婿”积极蜕变,成为全国闻名的“再世诸葛”?如何从屡试不第的小举人华丽转身,成为晚清中兴名臣?如何在不谙人际交往的情况下,连续获得破格提拔?如何在战斗的烽火中,打巧仗、用奇兵?本书中,汪衍振老师为您全面讲述左宗棠的性格特征与一生功业,还原一个具才华、性坚韧、顾大局、有民族气节的一代能臣。
  《乱世能臣左宗棠》与《大清权臣李鸿章》《一代名臣曾国藩》合称“晚清名臣系列”。
  作者简介:
  汪衍振,清史学者,历史作家。生于20世纪60年代,耗费半生心血研究晚清三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被媒体誉为“中国*笨历史作家”。著作有《曾国藩发迹史》《李鸿章发迹史》《左宗棠发迹史》《袁世凯发迹史》《大象无形曾国藩》《虎口索食**人——晚清外交家曾纪泽》《中法战争》等。
  目录:
  引言
  壹出仕之前的左宗棠
  空负才学,不得科举
  遇陶澍结为莫逆
  再被林则徐赏识
  贰在张亮基幕府
  初次用兵,长沙大胜
  不惑之年,终获官身
  辞幕归家,二次退隐
  叁在骆秉章幕府
  出兵湘潭,一战大捷
  屡受举荐,难授实职
  无奈卷入参樊燮案
  险些被杀,化险为夷
  肆转投曾国藩幕府引言
  壹出仕之前的左宗棠
  空负才学,不得科举
  遇陶澍结为莫逆
  再被林则徐赏识
  贰在张亮基幕府
  初次用兵,长沙大胜
  不惑之年,终获官身
  辞幕归家,二次退隐
  叁在骆秉章幕府
  出兵湘潭,一战大捷
  屡受举荐,难授实职
  无奈卷入参樊燮案
  险些被杀,化险为夷
  肆转投曾国藩幕府
  大力得展,募练楚军
  连战连胜,深孚众望
  升为帮办军务二把手
  伍有了自己的地盘
  终于可以"自行奏报"
  实授浙江巡抚
  收复杭州,功封少保
  陆一等伯爵左宗棠
  一道奏折,得罪恩人
  师夷长技,试制汽轮船
  开创中国**船厂
  转督陕甘,功加太保
  柒开一榜拜相先河
  打破官场潜性规则
  据理力争,保护船厂
  海防塞防之争
  捌平定新疆建奇功
  征兵饷粮,誓师西征
  晋封二等侯
  抬棺抱病出京
  附录
  左宗棠大事年表
  主要人物
  近代史小常识《乱世能臣左宗棠》
  引言
  清王朝在经历“康乾盛世”之后,它的繁荣就只是在靠祖辈的余荫,特别是到了晚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让大清王朝的形势岌岌可危。但从咸丰之后的同治朝开始,直到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甲午海战”失败,在这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大清国却出现了极其少见的兴旺发达时期,史学家把大清国的这段时期称作“同光中兴”。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时期虽然很短,短的就像夜空里的流星一样,一闪即逝,但它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
  一个王朝在走向没落的时候出现中兴,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几乎****,却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了清王朝。它不仅让江河日下的大清帝国又苟延残喘了将近五十年,还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同光中兴,中国与世界各国接轨的时间就要推迟很多年。同光中兴局面的到来,对中华民族的振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许很多人都会有相同的疑问:“继康乾盛世之后,大清国为什么又会出现同光中兴局面呢?”
  在晚清时期,曾经出现了三位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正是因为这三个人携手齐力,才能力挽狂澜,让“病入膏肓”的大清朝又多支撑了几十年。
  这里我们要讲的左宗棠,就是其中一位。
  左宗棠的功业和建树是多方面的。他潜心研究过农学,自诩“湘上农人”。他将茶叶由安化引到湘阴,并普及开来;他将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到塞北,成为筹边时耕战结合的重要内容。他系统研究过地理,特别是水利、水运,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丝毫不亚于对军事的兴趣。他创办了中国**个造船厂—马尾船厂;他开设了中国**家毛纺厂—甘肃织呢局。他是洋务运动的先驱。
  但左宗棠*值得后人称道的伟业,莫过于西出阳关收复新疆。
  **次赴京会试,二十二岁的左宗棠就已开始打量西北,关注新疆的置省和屯垦。他写诗说:“石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此石田。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将军更莫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
  收复中国六分之一的国土—新疆,这是左宗棠个人的荣耀和骄傲,更是国家之福。
  1983年,开国将领,与左宗棠同为湖南老乡的王震将军在跟左宗棠的曾孙谈话时,说:
  “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左宗棠的大才,在当时就被赞为“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曾国藩说:“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梁启超对他的评价是:“左公乃五百年来**伟人!”
  但凡有才气的人,多少都会有点“怪”,左宗棠也不例外。
  尽管四十一岁才出道,左宗棠却一直无视官场潜规则,从安德海、大太监李莲英,到他的恩公曾国藩,甚至包括后来权倾朝野的李鸿章,他都得罪了个遍。他为官从政一根筋,*后却封侯拜相,成晚清重臣,国家柱石。他是外国人眼里对中国国土贡献**的人。
  本书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述这位乱世能臣—左宗棠。
  壹出仕之前的左宗棠
  空负才学,不得科举
  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公元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在湖南湘阴县南文家局左家塅出生。父左观澜,县学廪生,开馆授徒。
  左宗棠兄弟三人,长兄左宗棫,比左宗棠大十三岁;二哥左宗植,比左宗棠大八岁。左宗棠曾祖左逢圣,秀才;左宗棠祖父左人锦,国子监生。到左观澜一辈,左家已经三代书香。
  一
  左宗棠三岁起随祖父读书,因聪慧而受到夸奖,说他“足昌吾门”。祖父预测这个小孙子,将来能光大左氏门楣。
  左宗棠四岁,全家迁到长沙左氏祠。左观澜仍然开馆授徒,左宗棠跟着两位哥哥在父亲的塾馆读书。这一年,已经是县学廪生的大哥左宗棫病逝,年仅二十四岁。可谓英年早逝。
  左宗棠十三岁,二十一岁的二哥左宗植,因院试成绩突出,被选为拔贡。
  从左宗棫、左宗植的成绩来看,左观澜的确是教育界的精英,塾师中的高手。左观澜对左宗棠也非常看好。
  左宗棠十四岁,**次参加童子试。二哥左宗植则以拔贡赴京朝考,因成绩优秀,赏八品顶戴,选新化县训导。
  左宗棠十五岁,参加府试,名列第二。但母亲突患急病,左宗棠归家侍奉老母,和院试擦肩而过。母亲不久病逝。
  左宗棠十七岁那年,读到贺长龄、魏源合著的《皇朝经世文编》、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书,开始注意各省的山川形势、古今战守机宜,并受当时的经世致用思潮影响颇深。
  左宗棠十九岁,正是人生*好的时节,哪知祸不单行,身体原本很好的左观澜,送走老妻不足一月,竟然一病不起很快也撒手人寰。左宗棠呼天抢地,甚感老天对自己太不公平。葬父后不久,正逢江宁布政使贺长龄丁母忧回到长沙,左宗棠按照礼节去拜访贺长龄,借机借阅贺府藏书。闲暇之时,左宗棠向贺长龄求教问学,以才华志节,为贺长龄所欣赏,推许为“国士”。所谓国士,是指一国当中才华出众的人。学富五车的贺长龄,并不因左宗棠年少还是白身而小看他,对他的评价很高。
  这时,居心叵测的大嫂为了夺他名下的祖产,竟然买通族长,将他撵出家门。他二哥眼见兄弟流落街头,竟然置若罔闻。此时的左宗棠哭天不应,叫地不灵,只好到村头的城隍庙栖身,甚是凄惨。贺长龄几次欲把他请进家来,均遭拒绝,由此可见左宗棠之性格何等刚烈。





上一本: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 下一本: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真相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乱世能臣左宗棠的作者是汪衍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