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景迁盛赞,足以代表中国一个时代和文化的西方摄影师 史景迁在《甘博在中国》的文章中盛赞,“甘博的照片在质量、想象力、技术水平和多样性方面都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摄影师……优秀的摄影师准确地使用自己的照相机捕捉到某个瞬间即逝的表情、姿势或一连串并列的因素,他不只是表现自己,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代表的是整个的时代或文化。” 2.200余副高清图片,记录清末民初中国*动荡的革命岁月 甘博记录的年代,恰是中国异常混乱、充满冲突的重大事件和骚乱不断出现的年代,其中**意义的是1918年华北和天津的大洪水,紫禁城的停战和平庆典,孙中山葬礼。“五四”学生运动、“五卅”惨案和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等。大量珍贵的一手图片首次披露。 3.开创中国摄影抓拍的历史,*有趣的中国风俗史 由于摄影技术的发展,在拍摄百年前中国的摄影师中,甘博是首位使用抓拍技术进行拍摄的摄影师,这使他的作品风格灵动、随意,令人耳目一新。 甘博的摄影镜头几乎涵盖了中国城镇和乡村中所有的手工业,这对中国商业发展史、中国风俗史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该书为图文集,以西德尼·甘博的1917-1932年之间拍摄的老照片为主要内容,配以丰富的照片解读和历史背景分析。 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1968)是一位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终生致力于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从1917年到1932年,甘博先生先后四次访华。 在他的任期内,甘博用他的摄影机建立了一部有关中国的图像档案——总共5,000幅黑白照片和彩色幻灯片以及30盘16毫米电影胶片。这些影像资料抓住了处在重大历史变革时代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即将崩溃,一个年轻的共和国正在诞生却又面对内战的混乱,五四运动和共产主义革命正在兴起,如实记录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的庆祝仪式,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5年孙中山先生葬礼等。特别是照片记录了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请愿等情景,记录了涵盖中国北部、中部、东部、西南和南部地区的城乡社会生活。 作者简介: 邢文军博士 西德尼·D·甘博中国学研究基金会中国部主任。协助甘博后人于1999-2001进行甘博作品中国巡回展。邢文军在阿默斯特市马萨诺塞州州立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研究了甘博的生平。 陈树君 长期从事科技工作,业余时间研究老照片数十年,其发现的一批涉及岭南地区百年历史的影像,是研究当地史料重要的影像证据。 目录: 前言 1988年仲秋,在纽约市花园大道800号的一套公寓里,我第一次看到西德尼·D·甘博70年前在中国拍摄的近5000幅黑白照片和保存完好的底片。 当我一本一本地打开12册巨厚无比而又沉甸甸的相片簿时,在地球的另一面纽约大都会的一栋高楼大厦中看到了数千幅十分清晰的祖国城乡和百姓生活的影像,而且其中无数幅照片均拍摄于我多年生长、学习和极为熟悉的首都北京,我的心震撼了! 一个巨大的问号随之而来:这个美国人是谁?他的身世如何?他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到我的祖国?他在中国跑了多少地方?他的目的仅仅是旅游和摄影吗?他何以能够记录下民国早期中国发生的诸如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孙中山逝世等重大历史事件?他是不是唯一一位在民国初期1917—1932年这段时间全面系统地用相机见证和记录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民俗和城乡居民生活的摄影师?如果不是自己孤陋寡闻,为什么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位摄 影师?他在中国还做了哪些事情?从每一幅照片底片上的编号和记录文字,能看出这是一位心细无比的学者,他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受益于哪些学术研究思潮? 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我对西德尼·D·甘博、他的摄影和他有关中国城乡社会调查研究的五本学术著作的极大兴趣。经位于纽约市的华美协进社介绍,我结识了出生于中国的甘博的长女凯瑟琳·甘博·科伦夫人,并开始了对甘博摄影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协助甘博中国研究基金会、华美协进社和史密森尼学会共同筹备了首次甘博摄影的北美巡回展。《两次革命中的中国——西德尼·D·甘博1917—1927摄影展》选用了甘博的81幅照片,于1989—1992年 在纽约市和北美地区共19个城市巡回展出。 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成为我在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历史系攻读中美现代史提供了一个极其有意义的博士论文课题,在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和在历史系导师的指导之下,完成了《社会福音、社会经济学和基督教青年会——西德尼·D·甘博和普林斯顿北京中心》这一博士论文。 正如1926年出生于中国的科伦夫人所说,甘博摄影北美巡回展的成功使她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想法:将甘博摄影带回到她父亲毕生研究和热爱的中国。 作为西德尼·D·甘博中国研究基金会中国部主任,我先后联系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和机构,希望能够从甘博摄影档案中精选一批照片在中国展览,广大的中国观众从中回顾一下近百年之前中国的历史和人文。在经历了近10个年头之后,基金会终于通过北京海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海蒂女士的努力,成功地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举办甘博摄影展览。科伦夫人、华美协进社副社长贾楠女士、海音公司的总策划 海蒂女士和我共同从甘博摄影档案中精选了210幅照片,设计制作了一个大型的摄影展,于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之际,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旁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成功展出。《风雨如磐:五四前后的中国——西德尼·D·甘博1908—1932年中国摄影展》在甘博基金会和科伦夫人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在1999年到2007年近10年中,在中国27个城市巡回展出,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观众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媒体如身临其境般重温了近百年前的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民俗和城乡百姓生活。2007年科伦夫人不幸逝世,巡回摄影展不得不中断。2008年年初,科伦夫人的家人将摄影展展出的全部展品捐赠给首都博物馆收藏。 科伦夫人在世时资助了甘博的《北京的社会调查》和《北平市民的家庭生活》两本书的中文翻译,《北京的社会调查》中文版2010年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北平市民的家庭生活》也即将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 十分感谢西藏长江时代图书有限公司决定以《风雨如磐:五四前后的中国——西德尼·D·甘博1908—1932年中国摄影展》的精选照片为基础出版本书。在这里我要向以下机构和人员致谢。 感谢杜克大学授权免费使用所选照片。杜克大学图书馆在接收了科伦夫人捐赠的甘博摄影底片之后,将所有底片数字化,并进行了分类整理,增加了索引,向全球读者开放了甘博的摄影档案,为全球学者和普通读者研究和了解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感谢北京海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海蒂女士及其团队策划和组织了甘博摄影在中国27个城市的巡回展览,展览的文字介绍为本书提供了基本素材。 感谢深圳的陈树君先生在他的工作之余对本书第三、第四、第五章进行了改写,并对其他各章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陈先生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照片的挚爱,多年来以微博形式发表他对于甘博照片的拍摄地点和历史背景的研究,使我在通过网络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得以结识他,也使本书得以早日问世。 西藏长江时代图书有限公司的张婷女士对书稿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同时也令人钦佩地容忍了我在编著过程中就相关问题对她十分粗鲁的指责,她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使本书的撰写编辑和出版得以顺利进行,在此表示歉意和致谢。 当然,我要真诚地感谢科伦夫人、她的家人以及和甘博基金会多年来对我研究甘博所给予的支持和资助;感谢华美协进社和贾楠博士把我引荐给了甘博基金会,有幸参与了一项极有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摄影研究课题和摄影巡回展览。 最后,我要感谢夫人李振琴女士。多年来她为了全力支持我攻读博士学位和创办《中国汽车要闻》,全力担负起了家庭和养育子女的重担。没有她的无私贡献,我不可能完成学业和本书的写作,也不可能二十年如一日主编和发行全球唯一以中国汽车市场信息和情报为内容的系列英文出版物。 邢文军 2015年7月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