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老北京那些玩意儿


作者:梓奕荣轩     整理日期:2015-05-06 21:41:02

本书收录老北京固有市井玩意儿,如被称为“中国蝉蜕”的毛猴为什么既是玩具,又是药材;为什么坊间的捏面人师傅把诸葛亮拜为祖师爷;制作考究的绢人工艺,是如何从宫廷走向民间的;为什么说鬃人是皮影和京剧的“混血儿”;声名远扬的“泥人张”,为什么源于天津;精美的景泰蓝又有哪些荡气回肠的传说?这些统统构成本书的故事背景,同时将丰富多彩的古玩文化知识融入其中,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作者梓奕荣轩,毕业于北京大学,积极主张以时尚的方式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最正统的青年历史作家。
  目录:
  
  毛猴用中药材做成的玩具
  面人馒头的“旁系”亲属
  风筝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皮影来自陕西的皮影戏
  陀螺越抽打,越欢实
  风车从农具到玩具
  冬虫儿跟“冬虫夏草”没瓜葛
  兔儿爷兔子竟也成了爷
  鼻烟壶民国爷们儿床榻上的“宠物”
  宫灯皇宫里的奢华灯笼
  泥人老北京的“泥娃娃”
  糖人既好玩,又好吃
  空竹公园里的“空中陀螺”
  目录:
  毛猴用中药材做成的玩具
  面人馒头的“旁系”亲属
  风筝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皮影来自陕西的皮影戏
  陀螺越抽打,越欢实
  风车从农具到玩具
  冬虫儿跟“冬虫夏草”没瓜葛
  兔儿爷兔子竟也成了爷
  鼻烟壶民国爷们儿床榻上的“宠物”
  宫灯皇宫里的奢华灯笼
  泥人老北京的“泥娃娃”
  糖人既好玩,又好吃
  空竹公园里的“空中陀螺”
  京剧脸谱从道具“升级”到图案艺术
  文玩核桃武士转铁球,文人玩核桃
  走马灯灯熄,马停步\虎头枕当床具和玩具的“布老虎”
  景泰蓝大明王朝流行的珐琅\宫毯皇家居室的装饰品
  牙雕“有机宝石”上的雕刻工艺
  玉器圆明园里的宝贝
  漆器涂雕成的美丽“面子”
  玻璃器古代琉璃的“晚辈”
  打花棍从筷子到“打纣棍”
  手捻葫芦小巧玲珑的手把件
  门墩儿老北京门前的石雕艺术
  拉洋片“西洋镜”原来是土特产
  剪纸最接地气儿的艺术
  拉猫一拉就会放屁的猫
  中幡比举重更具花样的“杂技”
  鬃人皮影和京剧的“混血儿”
  京绣比起苏绣也不赖
  绢人丝绸做成的立体玩偶
  扎染布匹上的染色工艺
  灯彩造型丰富的喜庆花灯
  鸽哨胡同上空的“古老音乐”
  绒鸟京华绒制品的奇葩
  拨浪鼓孩子手中的叮咚“快板”
  不倒翁屹立不倒的醉老头儿
  紫砂壶茶具中的高级艺术品
  门环传统建筑上的门饰艺术\
  砖雕青砖上的雕刻艺术
  花丝镶嵌花丝与镶嵌的“混血”工艺\
  金漆镶嵌燕京“八绝”之一的漆器工艺\
  古籍装帧古代书籍的里子和面子\
  兜肚极具民族色彩的内衣
  香囊送给情郎的爱情信物
  铁球能唱歌的“健身球”
  鸟笼笼那些鸟儿们的精致房屋
  卷轴画最文雅的古代玩意儿\前言前言
  都说北京人会玩儿,更会享受生活。自古以来,北京就是人文荟萃之邦。自然在这天子脚下的人们,尤其是那些达官贵人、富贾大家都是很讲究玩乐的。
  作为古代的京师,那些封建帝王,以及官僚豪绅,无不穷奢极欲、争奇斗富,从而在客观上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会聚京城,进而为北京工艺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那些工艺品,不管多么高贵、精致,北京人都管它叫“玩意儿”。含义很明了,就是供人们玩儿的那些玩具、小摆设或有趣味的东西。它不仅供儿童们玩耍,而且可供为数不少的成人玩赏。
  当然,那些玩意儿也是一种文化,放在今天来对照,更是一种历史文化。而文化既是一种保留,也是一种变化,保留和变化围绕着老北京手艺人手里的绝活儿,历经几个世纪,甚至千年,传承到今天,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则分散地隐藏在那些曲曲折折的胡同和规规整整的四合院里,当然也包括那些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
  品味老北京,必然不能落下老北京的各种小玩意儿。糖人、泥人、空竹、风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记忆中的灵动色彩。刺绣、脸谱、剪纸……这都是令多少外国人称绝的艺术。还有打花棍、走马灯、文玩核桃、虎头枕……如果赶上北京传统庙会,或者民间艺人的皮影戏表演,再泡一壶大碗茶,老北京的乐儿,那就全体验到了。
  当然,老北京的那些玩意儿中,既有通俗的大众的耍物,也有高雅的东西。前言
  都说北京人会玩儿,更会享受生活。自古以来,北京就是人文荟萃之邦。自然在这天子脚下的人们,尤其是那些达官贵人、富贾大家都是很讲究玩乐的。
  作为古代的京师,那些封建帝王,以及官僚豪绅,无不穷奢极欲、争奇斗富,从而在客观上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会聚京城,进而为北京工艺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那些工艺品,不管多么高贵、精致,北京人都管它叫“玩意儿”。含义很明了,就是供人们玩儿的那些玩具、小摆设或有趣味的东西。它不仅供儿童们玩耍,而且可供为数不少的成人玩赏。
  当然,那些玩意儿也是一种文化,放在今天来对照,更是一种历史文化。而文化既是一种保留,也是一种变化,保留和变化围绕着老北京手艺人手里的绝活儿,历经几个世纪,甚至千年,传承到今天,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则分散地隐藏在那些曲曲折折的胡同和规规整整的四合院里,当然也包括那些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
  品味老北京,必然不能落下老北京的各种小玩意儿。糖人、泥人、空竹、风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记忆中的灵动色彩。刺绣、脸谱、剪纸……这都是令多少外国人称绝的艺术。还有打花棍、走马灯、文玩核桃、虎头枕……如果赶上北京传统庙会,或者民间艺人的皮影戏表演,再泡一壶大碗茶,老北京的乐儿,那就全体验到了。
  当然,老北京的那些玩意儿中,既有通俗的大众的耍物,也有高雅的东西。
  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里,空竹声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声音之一。会抖空竹的人能听懂空竹转动时发出的“嗡嗡”的欢快声音,他们用两根竹杆把没有生命的“竹疙瘩”变成“精灵”。
  其实,老北京有许多种跟“小人儿”有关的玩意儿,它们由于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因而形成了各自的工艺特色。有些仅供赏玩,一些还能当作零食吃呢。一说起来,能列一长串:面人、泥人、糖人、鬃人、绢人……
  这些当中,最受京城小孩们喜欢的,恐怕就是糖人了。它既能当作耍活儿,又好吃。而面人有些也可以吃,但毕竟没有糖人那么甜嘴。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再有就是鬃人和绢人了。它们用料特殊,而且趣味各有不同,只有那些真正懂得的人才会体验到乐趣,外行人是很少有这个福了。
  也有人认为,作为老北京民俗玩意儿和工艺品,北京鬃人、京派内画鼻烟壶,带有浓厚的北京特色,可谓是北京民俗文化的见证和缩影。然而事实是,北京的民俗文化与代表工艺品,又何止这些!
  不管怎么说,老北京的玩意儿中,那些通俗的受大众欢迎的东西还真不少,比如陀螺、弹球、空竹、冬虫儿、打花棍、拨浪鼓、不倒翁等这些玩意儿,大多在公园里时常都能看到,小孩子们爱玩陀螺、弹球,而老爷子们则爱玩空竹、打花棍等,大家伙儿各得其乐。
  此外,除了民间那些通俗的玩意儿,还有比较上档次的高雅工艺品,比如京绣、宫灯、宫毯、牙雕、玉器、鼻烟壶、景泰蓝、紫砂壶、文玩核桃,等等。
  最有名的恐怕是“京绣”,所谓的“燕京八绝”之一,又名“宫廷绣”或“宫绣”,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候达到鼎盛时期。在京师之地,这东西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可以说,民间那些高档的宫绣或多或少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还有鼻烟壶,也叫内画壶。这玩意儿一般以料器为原料,名贵的则用玉、水晶、玛瑙、翡翠制成。它不仅用料奢侈,最关键的和最具创意的地方在于,它竟然用极其精细的竹签制成的纤细勾头画笔,伸进鼻烟壶内,把画稿或画样临摹到壶体透明的内壁里,画的时候是反像,然后从外面看的时候,就是正常的画面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在内壁上,内容包罗万象,有书法、山水、花鸟、仕女、历史故事或传说等绘画。可以说,制作一件鼻烟壶需要高超的技艺和艺术修养,制成一个内画壶往往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制成的内画壶,造型美观别致,兼有观赏和使用价值。
  再如补花,亦称“贴补”,它可是北京的名产。它大体继承了传统刺绣“堆绫”、“贴绢”等技法。远在南北朝时期,就有绢绫贴补花卉的民间手工艺品。
  总而言之,老北京的玩意儿形形色色,传承了几千年,内涵丰富,一时半会儿总也说不完。
  当然,这些高雅奢华的东西,早些时候大多是富贵人家,或者是贵族休闲消遣的东西,很少有平民百姓把玩。因为它们不仅工艺难得,而且材料也很罕见,自然价格昂贵,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玩得起的。
  可见,从老北京的这些不同种类的玩意儿中,也能看到一些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身份的人,玩不同的玩意儿。贵族玩高雅的,平民玩通俗的,老人玩健康的,小孩玩好看的。
  编者





上一本:饮冰室合集 下一本:宋云彬文集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老北京那些玩意儿的作者是梓奕荣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