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散文家、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关于饮食文化的随笔集。从中国传统官席的必备菜式到街边的各色杂食,从中西方甜食、面食的差异,到中国菜的烹饪方法,齐如山先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做了详细的研究,阐释了中国美食各方面的精髓,为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作者简介: 齐如山,原籍河北高阳。作家、学者,一代国剧理论家。穷其一生致力于国剧的研究,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他和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长达20余年的合作,为梨园的传奇。 他还是活的历史的记述者,现代著名乡土小说家台静农称赞他具“科学家的精神”,“有如科学家,亲身采辑,然后分析实验,才得到结果一样”。他对于社会中的文化习俗、方言土语、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都极感兴趣,并悉心加以调查研究,写了大量的民俗文章。文笔平实自然,亲切有趣,自成一家,是独具齐氏风格的“风土志”。 1962年,齐如山病逝于台湾。 目录: 一、官席与火候菜 二、中国菜的种类 三、中西宴席之差别 四、道地的中国食品 五、中国菜的烹饪法 六、因国宴谈到中国官席 七、谈炒木须饭及明朝太监 八、前清御膳房 附录一:自传 附录二:我的外公齐如山前言正是读书时候 寂寂素然,朗朗玉震都在阅读的美好里。 一抹青山,几点桃红,流水泛着暖,草庐里煎着新鲜的叶子,清茗味伴着竹林薄烟。读书的人在檐下合着书卷,透过江南,念着塞北归信。 曲苑风荷,松荫叠碧,红鲤潜得深深,浮萍随着水韵,凉薰过后,唐诗也懒得动。知了一声入云,山更幽,人愈定。 枫燃南山,菊点陶舍,拾枯枝、煮瀑布、插花、焚香、抄小令,散散几句,情起处,搁笔向天轻颂:古道西风瘦马。 圆月寒山,天下清白。尘客绝履,仙猿无踪。围炉可与谁人夜话,挑灯汉书在杯酒中。古往今来,灰里冷,名就功成有还空。 几行文韬,几行武略,几行悲切切,几行激烈烈。人间事,不过冷了向火困了眠。有书作枕,便是福田。 窗前、月下、马上、溪边……处处可与千古相契。晴耕雨读,向来家风,这些都是画里的往事了。 土壤长出了钢筋和水泥,我们住进了盒子里,眼睛镶进了显示屏,读书成了浏览资讯…… 急、燥、慌……正是读书时候 寂寂素然,朗朗玉震都在阅读的美好里。 一抹青山,几点桃红,流水泛着暖,草庐里煎着新鲜的叶子,清茗味伴着竹林薄烟。读书的人在檐下合着书卷,透过江南,念着塞北归信。 曲苑风荷,松荫叠碧,红鲤潜得深深,浮萍随着水韵,凉薰过后,唐诗也懒得动。知了一声入云,山更幽,人愈定。 枫燃南山,菊点陶舍,拾枯枝、煮瀑布、插花、焚香、抄小令,散散几句,情起处,搁笔向天轻颂:古道西风瘦马。 圆月寒山,天下清白。尘客绝履,仙猿无踪。围炉可与谁人夜话,挑灯汉书在杯酒中。古往今来,灰里冷,名就功成有还空。 几行文韬,几行武略,几行悲切切,几行激烈烈。人间事,不过冷了向火困了眠。有书作枕,便是福田。 窗前、月下、马上、溪边……处处可与千古相契。晴耕雨读,向来家风,这些都是画里的往事了。 土壤长出了钢筋和水泥,我们住进了盒子里,眼睛镶进了显示屏,读书成了浏览资讯…… 急、燥、慌…… 电视里唱着歌: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我又该如何是好!” 我想,还是读书吧。印在纸上的书,翻着有声,有扉页,有笔尖在文字下的行走,有一声叹息,有拍着膝盖忘了疼。 澄心澈智,读善其身。 当下,正是读书时候。齐先生实可称为具有卓识的史学家。他生平有许多部著作,属于专门的社会史,都是活泼新鲜的事实,有如凤鸣高岗,自开户牖,诚为难能可贵。 ——张其昀(著名历史学家)有人说中国菜,失之太油腻,这话得两说着,也可以说完全不对。中国菜是有油腻的,但那大致是中等以下的饭馆,因为这类的饭馆,是为中等以下之人所吃(所谓中等者,乃指财产而言,非指品德)。因为他们平常所吃,可以说只是粮米蔬菜,至于肉类,乡间之人,一年不过吃几次;北平虽然可以不断吃,但一个月也不过几次,每次每人至多不过二两肉。他们胃中是素的,可以说一点脂肪也没有,偶尔吃一次饭馆,当然是爱吃较为油腻的东西,他们也实在需要油腻的东西,所以吃了不但无伤,而且有益,于是这一阶级的饭馆,也就要特别预备这类的菜。若稍阔主人,平常饮食,虽然不能油腻,但肉、鱼之类较多,所以偶尔到饭馆吃饭,则万无油腻之菜了。因为他们所吃的饭馆,大致是东兴楼、泰丰楼、丰泽园、明湖春,等等,这些馆子里头,就没有油腻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