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密期”(又有“开春节”等称谓),是生活在怒江流域怒族最为古老的民间传统祭祀习俗,主要流传于怒江州原碧江县,以及现福贡县、泸水县一带“怒苏”支系的怒族中,是怒族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具有浓郁的原始宗教性质。“如密期”意为清洗掉村寨里的邪气、污秽。“如密期”作为怒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至今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宗教祭祀活动,而是相邻村寨间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交往、交流的重要媒介。在原有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所加入符合时代特征与民众需求的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物资交流和休闲娱乐也越来越多地进入节日活动中,使节庆内容更加丰富而呈现出新的姿态。 作者简介: 张跃,男,教授、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党委书记、云南省民族研究院副院长。社会兼职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南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民族学会理事。受聘担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云南省委统战部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研究员、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目录: 目录: 综述001 一、匹河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文化003 二、节日名称与分布区域023 三、节日起源与变迁029 四、节日活动的基本内容035 五、节日的意义与功能047 志略053 一、节日时空055 怒族历法055 如密期时间056 如密期节期057 如密期祭祀时间057 匹河乡058 目录: 综述001 一、匹河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文化003 二、节日名称与分布区域023 三、节日起源与变迁029 四、节日活动的基本内容035 五、节日的意义与功能047 志略053 一、节日时空055 怒族历法055 如密期时间056 如密期节期057 如密期祭祀时间057 匹河乡058 老姆登村059 二、组织061 乡政府061 村委会062 祭师063 祭师助手064 民间艺人065 怒族怒苏支系065 三、节日缘起067 神山067 谷玛楚和吴地布069 民间各种起源说070 四、仪式活动071 如密期(如觉)071 如为072 夸白(敲犁头)073 喊神074 颂词075 怒族如密期祭词076 祭词076 献祭077 搅肉拌饭077 话别078 禁忌078 仪式079 五、表演艺术与口头传统081 达比亚081 几味083 达比亚舞084 哦得得舞085 达谷光(嘎)086 独独丽087 匹丽丽088 扒劳牙088 牙扒可歌088 亏恒歌089 礼仪歌090 歌声飞出心窝窝091 请进怒家木楼来092 六、游艺娱乐093 射弩093 拔河095 编篮比赛095 怒准(打秋千)096 过溜096 喝同心酒097 喝三江并流酒098 联欢晚会099 聚会100 七、节日用品101 野生小板栗树102 祭品102 泡则103 青冈栗木104 金竹杯104 青松毛105 铁犁头105 鸡血酒106 苞谷稀饭106 荞米饭107 咕嘟饭108 肉拌饭108 侠辣109 杵酒110 荞酒111 漆油茶111 怒苏服饰111 怒苏挎包113 怒毯114 怒刀115 弩115 簸箕116 火塘118 八、节日文献119 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120 知子罗属地志说明书121 怒族神歌121 碧江县志122 怒族社会历史调查123 怒族简史123 怒族民间故事124 怒族研究125 调查报告127 匹河乡如密期调查报告129 匹河乡老姆登村如密期调查报告157 如密期祭祀中的祭师拉吉181 附录209 附录1?谷玛楚和吴地布211 附录2?怒族如密期祭词217 附录3?怒族祭祀:如韦、夸百234 参考文献243 后记248 第一节中共中央西柏坡时期立法 一、《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稿》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初稿) 第二节华北人民政府立法 一、政权建设方面立法 二、经济建设方面立法 三、、教育科技文化方面立法 四、社会管理方面立法 第三节对西柏坡时期立法评述 一、对中共中央西柏坡时期立法评述 二、对华北人民政府立法评述 第二章西柏坡时期行政和司法轨迹 第一节西柏坡时期行政 一、华北人民政府行政机关 二、华北人民政府行政 三、对华北人民政府行政评述 第二节西柏坡时期司法 一、华北人民政府司法机关 二、华北人民政府司法 三、对华北人民政府司法评述 四、华北人民法院经典判决三例 第三章西柏坡时期法制建设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立法背景比较 第二节立法思想比较 第三节宪法法制建设比较 第四节政权及组织法建设比较 第五节刑事法制建设比较 第六节土地立法与土地制度的比较 第四章西柏坡精神法治内涵解读 第一节西柏坡精神研究回顾 第二节西柏坡精神法治内涵形成背景 第三节西柏坡精神法治内涵剖析 第五章西柏坡法治建设的启示 附录:西柏坡时期主要立法大事记最早举行“如密期”节时并没有固定的日期,怒族先民根据自然节律的变化来选择举行“如密期”的日子,一般是在每年春耕之前野樱花开之时举行。怒族人以村寨为单位,共同举行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只有举行了“如密期”,人们才可以开耕。 匹河乡不同村落对“如密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部分怒族认为“如密期”节起源于架究村,因为怒族最早的祖先茂英充就是生活在架究,而这个节日是怒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祖祖辈辈都要过这个节,所以他们认为架究村的“如密期”节是最正统的。在老姆登村,“如密期”被理解为驱邪、洗寨子,仪式一般都是在有水源的地方举办。最早的“如密期”在老姆登村中心的一个水塘旁举行,后来水塘被覆,“如密期”就到山上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在果科村,村民认为“如密期”就是“如觉”,怒语直译的意思为“寨子里的新年”,包括“如为”、“夸白”和“喊魂”三部分。果科村通常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举行“如觉”。而普洛村的“如密期”节是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的,在村子里未禁止一切祭神活动的年代,普洛村和果科村一样,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开始举办“如觉”。 怒江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将居住于此的怒族村寨分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对于文化事项的解释就具有了地缘上的相对差异性,包括“如密期”节。在匹河民间,关于“如密期”的来源尽管说法很多,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很久以前由于怒族人民缺医少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社会生产、生活十分落后,人们对于天灾、病痛等没有解决的办法,所以就求助神灵,用“密期”这种活动来消灾避祸。在怒族民间,流传着不同版本的“如密期”传说。 许多村寨的口述史中讲到,“如密期”所选定的祭祀日期虽然有每年的3月6日和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两种说法,但都认为在节日的这一天,有一种鸟会从山上飞到怒族寨子里唱起动听的歌,它的歌声与“如密期”发音相类似,人们认为是神灵派遣鸟儿来告诉他们举行“如密期”的日子到了。因此怒族人民就把这一天定为“如密期”节,一直延续至今。 与上述说法不同,匹河乡怒族民间艺人李卫才认为怒族民间传说《谷玛楚和吴地布》才是“如密期”节的最初起源。传说的大意是,怒族英俊青年谷玛楚和美丽姑娘吴地布相爱,却以悲剧结束的故事。他们死后,变成了两只小鸟,一只是金鸟,一只成了银鸟。每年春天,金鸟和银鸟就飞回寨子来。金鸟发出“谷玛楚、谷玛楚??”的叫声,银鸟则叫着“吴地布、吴地布??”,意思是栽种的季节到了,乡亲们快快动锄吧。谷玛楚和吴地布死后忘不了家乡的人民,家乡的人民也千秋万代传颂着他俩坚贞的爱情。长期以来流传于匹河地区的“如密期”节,与怒族其他文化事项一样,也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 关于节日的组织,历史上“如密期”节是纯粹的民间活动,并无政府的参与。由于几乎没有文字记录,从田野访谈看,是一种缺乏组织形式的自发行为,每个村的老年男人(一般是祭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过去,“如密期”节的主要活动仪式是祭祀山神、树神。祭祀前,要举行祭神仪式。祭神台依据不同村寨情况设在寨内空地上或寨外神圣之处,周围并无特别装饰。祭台一般由金竹、小板栗树枝和青冈木搭建而成,上摆放着人们虔诚供奉的五谷等各种祭品。由一位德高望重的民间祭师“玉古苏”(jy??ku??su??,意思是“巫师”)主持祭祀活动。祭师用自编自唱的祭词进行祭神,祈求神灵保佑人寿年丰、六畜兴旺。祭师口中诵读的祭神词给祭神活动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祭师是祭祀的中心,扮演了仪式活动组织者的角色。除了吟诵祭词,还要献祭公鸡、乳猪等牺牲。祭祀仪式结束后,祭师和参与者从祭祀地返回家中,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唱“哦得得”、弹“达比亚”、跳“嘎”(ga??),祭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普通的村民。“怒傈习性,最喜歌舞,常于村中,约聚数十人,男女混杂,履舄交错,接手为圈而跳”。“每当歌舞之际,男弹琴,女吹箫,并弹口弦,随意欢跳,无论婚嫁宴会,均喜举行”。这种情形,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20?30年代怒族民众节日活动的情况。在当时,“合村共饮,日夜欢笑,食尽则散”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并无具体的组织者。这种情况,直到2011年“如密期”期间仍然如此。 1978年改革开放后,怒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地方政府开始参与对“如密期”节的引导,成了节日的组织者,祭师处于辅助的地位。2000年,匹河怒族乡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乡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在架究村委会驻地第一次组织举办了带有祭祀性的大型文化活动,节日名称正式确定为“如密期”。从内容上看,传统的民间祭祀仪式不变,但增加了一些具有怒族特色的文艺活动。这种传统文化的复兴,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先是福贡县政府对节日和节日名称的确认,而后是2009年4月13日云南省政府在关于《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放假规定》中,将每年3月6日、7日怒族“如密期”规定为法定放假日。 “如密期”复兴以来的十余年间,在政府的倡导组织下,节日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政府层面已举办的四届“如密期”节中,匹河乡政府不仅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筹委会,节日开始时改名组委会),配备了众多工作人员,而且印制了《节日指南》《节日安排日程表》《文艺演出节目单》等资料,组织实施开幕/闭幕式、篮球比赛、射弩比赛、拔河比赛、文艺演出、物资交流等内容丰富的文体、经贸活动。具体形式上,乡政府一般是选定一个村落作为节日的举办地,而未作为举办地村落的村民会选择前往节日活动场所参加仪式,或者自发在村里组织“如密期”节。 “如密期”的空间也经历了从民间社区到社会舞台的变化。在匹河怒族的民间信仰体系中,神山、神树、神水崇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些崇拜对象存在于各个村落空间中,是“如密期”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过去,民间祭祀是节日活动中最主要的内容,因而节日空间也仅限于村寨中(主要是自发的祭祀和歌舞娱乐)。2000年乡政府成为节日的组织者后,节日空间得到了延伸,乡政府驻地和村委会驻地成为节日举办地。在这个扩大的社会舞台中,集市成为物资交易的场所,各种文体活动使普通村民也成了参与者,不同民族的文化(服饰、歌舞、饮食、工艺品等)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示,青年男女则抓住机会寻找中意的对象,外来游客也在这个特定的场合中较为集中地领略到了多彩的怒族风情。 早先,“如密期”的内容以祭祀祈福为主,仪式结束后民众一起集体饮酒、唱歌跳舞。由于基本上是以村寨或家族为单位,节日内容较为单一。2000年起,当地政府参与并成为节日的组织者后,节日内容在保留传统的祭祀基础上,不断增加具有现代特征的文化事项,从而丰富了节日的内容,并在节日活动中占据越来越主要的位置。在匹河乡,地方政府拨出专款,每隔四年组织怒族人民过“如密期”节。一方面,尊重怒族祭拜的习俗,支持祭师组织好祭祀活动;同时在节日举办地举办商贸物资交流会、文艺节目演出以及体育活动。丰富的节日内容不仅吸引了很多前来观光旅游的人,生活于该地区的傈僳族、独龙族、白族群众也身着本民族的盛装踊跃参与其中。现在,“如密期”已成为匹河乡的一张文化名片,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文化内涵,成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持有者、不同宗教信仰者共同参与、和谐相处、互相交流和学习的节日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