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学生


作者:林明进     整理日期:2015-01-28 13:07:18

我们读书学习,无非是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学生”二字,不仅是一个名词、一个身份,更是我们一生为人的学“生”之路。 只读了一天就被退学的反叛少年,不失赤子之心,多年后成为外销工厂的老板;“照规矩来”的肄业生,诚信重诺,没拿到毕业证书,却拿到“专业经理人”人品卓越形象;边读书边养家的“小爸爸”,面对比自己小两岁的学弟,讲出“要做对的事,不要走错的路”;看似文弱的艺术才子,却敢于拒绝既定规则,为自己做主…… 全书六部分二十九篇文章,皆围绕“学生”二字展开。每个故事,每段述说,既是对青春的珍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一朵路边的野花有其澎湃的世界,一片翻腾的流云也有它婆娑的浪漫,每个人的一生,本来就都是在等着接纳自己,找自己的天空与价值。 我们会离开校园,但始终都是“学生”。我们会面对坎坷,但仍然要学着如何过好这一生。
  作者简介:
  林明进,台湾省宜兰县三星乡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台湾师大国文研究所结业。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入室弟子,从毓老就学三十余年。台湾教育部门高中国文课程修订委员。现任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国文科教师,每年进行各种演讲达百场。著有《学生》《创意与整合的写作》《林明进作文教室──训练篇》《林明进作文教室──技巧篇》《大块斋读易笔记》《成语辨正辞典》《古文观止鉴赏》等书。
  目录:
  推荐序学生之机
  推荐序传道的日常
  推荐序气度——《学生》前言
  自序梅雪真精神
  一学陌生的知识
  翁阿志明
  刀客生涯
  一根扁钻
  热热一巴掌
  “忘”子成龙
  二学生存的能力
  元本山
  一方石印
  留校再看看
  渔父推荐序学生之机推荐序传道的日常推荐序气度——《学生》前言自序梅雪真精神一学陌生的知识翁阿志明刀客生涯一根扁钻热热一巴掌“忘”子成龙二学生存的能力元本山一方石印留校再看看渔父给红楼新贵一把刀三学生活的趣味祭信文九一四七爬墙志愿的请举手嫌疑犯 四学生命的价值照规矩来师友斜影哈佛小子啤酒蓝教我诚实的老学生五学求生的韧力小爸爸的天空合掌之诲钢铁人妈妈的声音大红神主高高挂妈妈握着我的手六学生生不息的使命他是我爸爸精神科二诊相信我就能及格聘书前言推荐序
  三十余年粉笔写轨范,大半辈子讲台寻生涯。黑板一面,良心一生。建中三十年,红楼一个字,诚而已矣。薪火一把,我要做个点灯的老叟,像“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先觉者。黉舍长廊,我看到了古道的老印,带着教书匠的一点珠玑,挑着黄文化的生命情怀,我依然在路上。火,染红了。
  我将再以矍铄老迈的身躯,铿锵古意的热血,站在一样老迈的讲台上,以豪情万丈的铮铮铁骨,以风霜历尽的古迈汉子,述说我的诚心,洒脱我的真情。我等着莘莘学子狂放的问,我等着书海弟兄热烈的疑,我等着写作的大船在汪洋中婆娑,我等着教育的大山在巍峨中崇高。一笔成河,我是看不到尽头的一叶扁舟,舟停了,桨乏了,我才打算承认我的归宿。我尚友古人,我优游经典,我翰墨不歇,我是虚拟世界的一条老汉,心老了,笔沉了,我才愿意收拾我的人生。
  推荐序学生之机萧萧(作家、明道大学中文系教授)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铿铿锵锵三句话,综合了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的雄心大志。这是我在辅大中文系读书时,刻刻萦绕在耳边,毕业半世纪,时时回旋在心头的三句话。铮铮铁骨,豪情万丈,略历风霜,尚未古迈的我的学弟林明进,年近耳顺之年才开始笔顺,以教人家“创意与整合”、“理解与分析”写作法的那支笔,开始分析、理解自己三十四年的教学生涯,开始整合自己六十年的文化创意,出版属于他自己的文学心灵的著作《学生》。我相信他心头回旋的也会是这三句话,因为我在快读这本《学生》时,不时从书中萦绕而出,在我心头震荡的就是这三句话。教书,不同于其他行业,一个当教师的人不会将“教书”当作自己的职业,只把朝七晚五当作自己活跃的时间、教室校园当作自己展演的舞台,仅仅教“书”。一个真正的老师是学到老、活到老,活到老、教到老,“教书”是一生的志业,因为他在教学生“学生”,教人家也教自己学习活下去、活出自己,活下来、活出自在。没错,将像林明进说的学“生”,教人家也教自己学“生”。“生”,形象草木出土,必要生机盎然,必要生生不息,绝不气馁,绝不委顿,这不就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的职责,一辈子的志业!一辈子都要学习“陌生的知识”、“生存的能力”,认知“生活的趣味”、“生命的价值”,获得“求生的韧力”,担负起“生生不息的使命”!《学生》这本书,不是一位建中现役老师的回忆录,只在回忆建中三十年的点点滴滴,而是一位活在自己生命现场的学“生”之徒,鼓舞自己、励志他人的见习录。凡是自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的人,都该以林明进的学“生”体验,活出自己的精彩。悲观的人遇不到温馨,很可能把红尘俗世看作荒郊旷野,这时,不妨将《学生》当作野外求生的书,将会重新获得生之意志;乐观的人随处看到希望,《学生》当然是人间学“生”之书,多番阅读,将会乐趣横生。以教学生“学生”为一辈子志业的人,沉潜六十年,才能写出《学生》这样一本充满生机的文集,才能将老师教我们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化为实际的行动,这三句话当然时时回旋在字里行间,时时在我们学“生”的过程中激励我们。一般的散文,普通的散文,不会在文后又增添一两段话“节外生枝”,但林明进的《学生》,每每在两三千字的文章之后,跳出来加入一节“一叟小语”,继续已经结束的话题,这是“建中一叟”的“雄心”之下隐藏的“婆心”,效法的应该是司马迁《史记》里的“太史公言”,或许也可以作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常在我们心中萦回的旁证,学“生”是一辈子志业的重要依据。林明进这些文章不在实体的报纸杂志上发表,而是在facebook上刊布,畏惧facebook的人将它音译为“非死不可”,林明进积极的音译为“非思不可”,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不知多少人按“赞”,只知道转贴分享的次数,往往一篇就有六七千次之多。是的,学“生”之机,不可或失,转贴的人也在积累他的功德,“非思不可”,“非生不可”,我们何不紧紧掌握自己的生机,随着林明进学“生”。二○一三年十二月写于明道大学开悟大楼 推荐序传道的日常丁威仁(诗人、新竹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专任副教授兼通识中心主任) 序言的开始,是我追寻存在价值的书写历程。初识明进老师,是在三年前的语文竞赛作文评审的会场,但在此之前,自己仍在就学读书之时,就早已听闻明进老师的大名。对于年轻时的自己,明进老师所撰写的书,一直都是学习写作路上的指引,没想到可望而不可即的对象,竟然那日就站在我的面前,与我交换名片,此后数度在各地作文比赛的评审场合,与明进老师相见。如果只是这样的一层因缘,那么我当然就只是一个小书迷,一个被明进老师的书所影响的后学而已。但我却视明进老师为知音,甚且为忘年之交,透过的便是facebook这个跨越时空的工具,我读老师的文,老师读我的诗,然后在每一次不期而遇中,老师总是紧紧握着我的手,跟我分享他读我诗作的感受,那热情且活跃的生命风采,每次都让我想回到自己的青春时代。若人生真能重启,我想我会在那个准备高中联考的A段班生活中,更加努力,去成为明进老师的学生。我总认为传道、授业、解惑当中,授业是较为容易完成的事,只要老师继续精进自己的学养,不断调整自己的上课方式,与时并进,自然就能做到。然而,在自己开始教书这几年来,才发现授业不易,更别谈到解惑与更高标准的传道。现时学生之惑,不再是对于知识的疑惑与不懂,往往是对于人生的迷惑,或者对于未来的困惑。当我们身为老师对于自身的生命价值也都有一些惑必须要解决时,我们又如何能担负解惑的责任呢?我真的是汗颜的。在明进老师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他撷取了授业生命的一些片段,透过一些学生的成长故事,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我们看到身为教师所授之业,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已,还有很多是存在价值的相互给予。老师所付出的便在于以燃烧的生命,感召学生坚定自身的人生信念,也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走过现实的遗憾与苦闷的生活,所解之惑,不仅是学生青春之惑,也是一种对于自我的反省。什么是师道?一直都是我想理解的,也是我在这个数码世界里所困惑的。我们身为教师该怎么面对一群全新世代的孩子?我更困惑的是,明进老师历经数十年的讲台生涯,应该更能感受到时代的嬗变,要如何还能保有不变的热情与坚持?在这本书的每一则叙事里,我好像慢慢找到了答案,我们看见了明进老师在讲台上几十年不变的热血、铁骨与真情,也读到了讲台下学生的挣扎、矛盾、选择以及才情。明进老师回忆过去,却写实出一段段师生相契的时空,有着离合悲欢,以及喜怒哀乐。明进老师的生命历程就是传道的历程,我读了这本书,才突然有一点理解身为老师所要传的道是什么,那不是我们在课堂上戴着面具,讲一些连自己都不一定遵守或信服的大道理,也不是用某种标准谆谆教诲自己学生的道德话语,更不是教导学生追求名利地位的方法。原来,道就在平常日用当中,不是说教,也并非自我的标榜,而是透过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从生命里自然成长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一种对于生命与存在的责任。这并不是大道理,而是一种活着的方式,如何能够活得问心无愧,如何能够活出平凡的幸福,或者活出属于自己的非凡典型,这就是这本书要传达给我们读者的道,一个在生活里能够实践的自我价值。曾经与明进老师在苗栗文状元的比赛中一同参与评审,犹记老师的手温,是那么的敦实坚毅,就像这本书给我的阅读感受。我并没有要一一举例其中的篇章,那是因为里面每一篇不同的生命纪事,都是明进老师用自己几十年对于讲台的热情构筑的,只要一篇一篇仔细地进入那个时空,陪着篇章里的人事物一同感动,你也会想起你生命当中曾经有过的那段青春,以及伴着你走过青春的老师。如果你是学生,更应该读完此书,太多你尚未完成的生命历练,以及你现在正在经历的求学历程,都在明进老师的记录当中,带着你一起成长。那一日我评完文状元比赛后,回去就写了一首诗,传达我对明进老师的感动,其中有几句: 与豪迈的您合照笑声里,听见文化的风铃,从辽阔的生命里响起原来我们都在经历一段坚毅的叙述 相信这几句就能够素描我眼中的明进老师,如果你曾是他的学生,相信读完这本书会唤起你再见明进老师一面的冲动。如果你读过明进老师过去写的书籍,那么你绝对不能错过这一本撼动生命的好书。如果你是一个生命正在彷徨并需要老师指引的孩子,这本书就是你的光束。如果你是一个路过书店刚好拿起这本书的路人甲,请你在读完这篇序以后,以直觉翻开其中一篇,耐心读完,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忙碌与消耗中,早已远离了这样动人的生命乐章,你会想找回心跳的跃动。读一本书,同时获得向上的力量;如果这本书是一位纸上的老师,那我愿意在字里行间做一个谦卑的学生,重新学习那些曾经有过的师生共振。谢谢您,给我机会写序。阅读您的新作,我在其中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动力,以及身为老师的价值与意义。 推荐序气度——《学生》前言凌性杰(作家、建国中学老师) 作为后生晚辈,其实我没有资格为林明进老师写序,只能献上这篇“前言”,表达最深挚的感谢与祝福。或许先要感谢facebook,重组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际关系。这些年来,跟明进老师坐在同一间办公室,我始终觉得他是一位谜样的男人。读他的写作教学丛书,助长了我作文教学的信心。与他相处,听他谈笑,特别是那些高级的笑话,让办公室生活增添恁多情趣。一直要到加了他的facebook之后,才逐步发觉他的心里很有戏:表面上谈笑风生,或许暗藏了沧桑慨叹;幽默滑稽之中,涵容了历练与智慧。读着他每天晚上贴上facebook的文章,变成我睡前最大的享受。他没有贴文的那些夜里,很多人恐怕都要失眠了。即便林明进老师在网路上谦称自己是“建中一叟”,我却觉得这位阿伯真是不简单。他按时写作发文,展现了强劲且持久的创作力,从未辜负读者的期待。就是这股气势,使得无数网友按赞回应。他的文章充满雄健刚直之气,是现代华文散文中所少见的,同时也推扩出一片散文创作的新天地,令人耳目清新。我与几个同事轮番怂恿他整理facebook文章出书,原因无他——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声音。他却总说那些都是游戏文章,把一些往事说出来而已。然而我以为,那不就是最真实的生命教育吗?站在讲台上三十多年,他深深明白,生命本身就是一项最珍贵的教育。如他所说:“这本书是校园人生的记录,一幕一幕的故事都是教学生涯悲欢世界的点点滴滴。”正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生活片段,文章写来才能那么动人。他让我们知道,在教育现场、在生命现场,经验的分享与传承是何等重要。林明进老师的散文每一篇都“很有事”,人与事交织成属于他自己的生命奇景。已经消逝的年代,已经远去的那些人,在明进老师的散文里一一归队。他透过生命故事的叙说,进一步探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本《学生》,因此有生生不息的动能,联结了语文学习的实用与理想。林明进老师以他的散文揭示写作的正道大法,对读者来说,这是实用的。其中生命智慧的提点、人文化成的追求,则是语文教育最高的理想。 “中文好行”书系里,有美丽的文字风景,也有迷人的意义路标。书系里的每一本书,可以用作自主学习,也可以作为共同学习讨论的读本。背后则隐藏着一个更大的心愿:希望促进亲子共读,邀请家长们一起参与青少年的学习。同时也希望,这一套简要易懂的读本,可以让久别校园的社会人士重温读书之乐。读书的快乐、理解的快乐,将会陪伴着自己面对生活中的烦闷无聊,找到一个美好的意义出口。拥有学习动能的生命,不会枯竭无趣。透过不断学习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味,也是我们现代人的重要课题。《学生》在“中文好行”书系出版,使我们更贴近阅读理解的意义。我们读书学习,无非是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当年夏丏尊、叶圣陶合写《文心》,以简单的故事结构带出教育的重点,他们认为“最终的目的还在于整个生活的改进”。林明进老师一如夏丏尊、叶圣陶,是教育家,也是文学家,他的书写再度证明了文心不灭。感谢明进老师,让那尊贵的文心,成为这个世纪华文创作的美好起点。读书与做人,不能少了气度。《学生》里说得真好:“心要学习开阔,一辈子才有包容万方的气度。”“没有人在乎你是赢在起点,还是输在终点。可以输给别人分数、成绩、名次,不能输掉自信、灵魂与尊贵,能日趋上达,才算赢了自己。”感谢这本《学生》,为教育现场带来源头活水。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真诚恻怛的声音。  自序梅雪真精神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讲台上写黑板说人生的教书先生,大家尊称为老师。讲台下转笔杆寻人生的那一群人,我们统称做学生。 在台上当老师,刚开始是一种煎熬,最后是一种升华。草色山光,只剩一幅残照,谁怕!驻守校园,一直酝酿绝品。在台下当学生,刚开始是一种幸福,最后是一种释放。青青校树,只有蒸蒸日上,怕啥!走出校门,不断脱胎换骨。 不是每一个人都当过老师,教书的岁月,并不好玩。但是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学生的生涯,总很难忘。学生和老师一样,都是个名词,一受一授,听舞雩春风腾声。老师和学生一起,都蜗居黉舍,台上台下,看白笔黑板游走。 台北市建国中学是全台湾最优质的高中,是我醉心的教学舞台,也是我最爱的教育黉宫。 建中养我三十年,讲台上,一叟是个糟老头儿。已近耳顺之年,严格一点来说,一叟是站着茅坑不拉屎,是不折不扣的高等垃圾,堵了年轻人求职的路。一叟这么说,就是摆明坦然接受世俗社会的批判与讥弹。一叟应该退休享清福。五十岁能退不退,太温吞;五十五能退不退,太逡巡;六十岁算是老之将至,一叟拿什么理由卫护我的老迈与衰颓? 我那些已退休的可亲复可爱的老同事,偶然乍见一叟在建中红楼踽踽独行。有人问:“林某某,还没退喔?”老夫腼腆回答:“是啊……”有人问:“林某某,回来代课喔?”我涨红着脸:“不是……”有人厉声惊喝:“您还在啊?”我不知如何是好:“还——在——”“还在?”是还在教书?还是还在人间?我不想追问也不敢细问。每思及此,一叟总是转一转硬颈的脖子,昂首望蓝天,为自己的尚在人间,暗自窃喜。
  学问没什么惊奇,地地道道就是个教书匠,究竟要酸腐到几时才罢休?一叟为什么还在教书?老来闲暇无事,我也常常责问自己——一叟算是个能反省的人。哈哈哈,想逼退的至交友朋,您们得失望了!一叟有很好的理由。 一叟自幼在宜兰太平山脚下长大,佃农之后,我有清苦的牧童岁月,也有早熟的水田人生。先父识字精简,赍志却不小:一心一意示子,恒念书香以为第;千辛万苦教我,不求媚俗以为业。父亲说:有情有义比有名有利重要,有灵魂比有地位可贵,有尊严比有恒产可歌。接力教育三代腾声,杏香盈里,这是父愿,长在我心;人可以平凡,但决不可以庸俗,这是父训,我心永存。秉先父遗愿,一轮明月,两袖清风,一叟教书三十余年,贤妻也执教一生,夫唱妇随,乐孰知之?这是继志述事,这是伉俪情深。清白传家,书香可期。苍颜白发,无辱我父。凡我多士,你终于明白一叟不退的第一个理由。 我从小生长在台湾省宜兰县三星乡,三星以“葱”名闻宝岛。虽僻居鄙远,三星小学,承良师何留吾先生用心霑溉,语文初声清啼,是小学师生的缩影。三星初中,喜得严师马联珠先生铎韵化育,沃养古文诗词。罗东高中林长吉先生与陈焕辉先生双璧照拂,醍醐灌顶,开我慧心。辅仁中文系师长,动我襟怀,沉潜养识,啜饮墨香。师大国文所,鸿学硕儒,一一典范。天德黉舍三十载,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奉元书院四书五经,华夏慧智,出古入今。故师爱新觉罗毓老,古老经典韦编三绝,奉元书院讲学六十年。没忘过,我学生生涯一直遇到良师;没停过,一叟毕生始终是个学生。 老祖宗的慧心肩于我心,黄文化的脉血灵于我血。我瞻我师,后凋松有常青色;我师教我,傲世梅无仰面花。游师门,如凭虚御风;闻师训,似江河滚滚。骨气一味松柏质,我不愧于父亲的远志;学行两帖圣贤心,我无负乎恩师的晚节。我一直以“学生”自许,一叟还不到下台一鞠躬的田地,教书匠我还要高调地晚鸣,学“生”,学“生”,厕列红楼残隅,一鸣天下,清清亮亮。 木铎初声,我走上从小热爱的讲台。黑板白笔,从涂鸦到启蒙,我明白看到自己清明的抉择。讲台人生,从台下到台上,我清楚确信自己英睿的陶然。红楼岁月,英才如林,写不完的驼客才情,说不尽的驼客故事,我陶醉在矍铄的赫赫黉宇。红楼养我半辈子,建中给我一条江,一叟要一滴一滴地雨化大漠。这算是老骥伏枥的老骨气,也算是鸡鸣风雨的老骨力,这更是清香如故的老梅心。 从学生到老师,从台上到台下,我教别人学“生”,也以学“生”自励。希望透过老生常谈的坚毅,给为人父母一点教诲的价值思考,给莘莘学子一点学习的理想底蕴,也给擘画教育的衮衮诸公一点“蒙以养正,圣功也”的撞击。上下五千年老生所以常谈而不辍者,何以故?真理也。从人性出发的真理只有一个,一叟选取数十篇小品,结集成书,希望从学“生”的角度,借卑微之名,从小处微处,给这个社会发一点光,给人伦点一把良知的火,一把反身而诚的火。 这本书是校园人生的记录。一叟在若干中学教过书,一幕一幕的故事都是教学生涯悲欢世界的点点滴滴,有自己的,有学生的,有师生的,林林总总,都在云淡风轻中写下。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生活片段,我们不只是希望您浅阅读这些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然后嫣然一笑;或者深阅读发生共鸣,一时热泪盈眶,最后就合起书皮,船过水无痕了。身为一位老老的教书匠,在日薄崦嵫的黄昏岁月,很期待因本书而衍生出生命深沉的思考,能产生一点涟漪的可能。让青春读者或曾经青春的读者,能在一般“学生”的可怜责任区块之外,海阔天空,追寻平凡的幸福到非凡的典型,做一位有道德、有智慧、有人品、有责任、有修为、有肩膀的人。 本书不说教,不标榜,只想让您在“学生”的岁月中有机会问一问自己,只想让您在追求明星、成绩、第一志愿的教室生涯中悟出道道来。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浅,深浅也不在高低优劣好坏。只想能让您有机会“由生命情调想一想”、“从自我价值思考思考”、“从人我之间探讨探讨”、“从师生伦理研究研究”、“从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深究深究”,或者“当个话题讨论讨论”,最后引起您对学“生”的重新认识,肯定学“生”的文化意涵,这本小书就能因您的共鸣而深化了它的价值。 学生,学生。学“生”,是我们一生为人的学“生”之路。生,活的意思。是象征草木出土而生,寓有生生不已之意。 学“生”学“生”,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要学“陌生”的知识。学“生”学“生”,学生到学校要学什么?要学“生存”的能力。学“生”学“生”,学生到学校要学什么?要学“生活”的趣味。学“生”学“生”,学生到学校要学什么?要学“生命”的价值。学“生”学“生”,学生到学校要学什么?要学“求生”的力量。学“生”学“生”,学生终极要学什么?要学“生生不息”的使命。学生学“生”,由小而大,学不可已;大学学大,止于至善而后已。学生学“生”,“生”是地上草之始生,敢问:您“大学生”了没? 本书的取材多元——在学陌生知识的世界中,有学生课业的挫败,也有学生生涯的苦闷,有父母的求好心切,也有学子惨烈的分数人生。在学生存的智慧养成中,有学生成长岁月的辛酸,也有无路可走的窘途,有春冰虎尾的险境,也有教学岁月的痛定思痛,更有对天之骄子的痛切建言。在学生活情味的陶冶中,有轻松的校园记趣,也有青春年华纯纯的爱,有荒谬的悖逆小品,也有诙谐幽默的逍遥游。在学生命价值的淬炼中,有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也有出类拔萃的金头脑,有铁铮铮的骨气,也有古道照颜色的希圣希贤。在求生求活的涵养中,有破茧而出的坚忍,也有为母则强的韧性,有曲折的生离死别,也有坚持完全燃烧的生命斗士,更有怀抱理想、淡泊荣华的第一流才子。在学生生不息的使命中,有正向怀恩、感人肺腑的卓越生命,也有从撕裂的青春中重生回馈,有礼贤下士、卑以自牧的领袖,也有诲光不绝的完全奉献,还有真情薪传、家道永贞的父训。
  三十余年粉笔写轨范,大半辈子讲台寻生涯。黑板一面,良心一生。建中三十年,红楼一个字,诚而已矣。薪火一把,我要做个点灯的老叟,像“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先觉者。黉舍长廊,我看到了古道的老印,带着教书匠的一点珠玑,挑着黄文化的生命情怀,我依然在路上。火,染红了。 我将再以矍铄老迈的身躯,铿锵古意的热血,站在一样老迈的讲台上,以豪情万丈的铮铮铁骨,以风霜历尽的古迈汉子,述说我的诚心,洒脱我的真情。我等着莘莘学子狂放的问,我等着书海弟兄热烈的疑,我等着写作的大船在汪洋中婆娑,我等着教育的大山在巍峨中崇高。一笔成河,我是看不到尽头的一叶扁舟,舟停了,桨乏了,我才打算承认我的归宿。我尚友古人,我优游经典,我翰墨不歇,我是虚拟世界的一条老汉,心老了,笔沉了,我才愿意收拾我的人生。 火,一把一把,是不灭的灯。志,一方一方,是薪传的心。 教书也要做个跑在最前头的人,我要教到老。灯会熄,价值要留下;人会老,骨气要长存。我一直是个学习生命升华的基层教师,您愿意一起学“生”吗?懂得陶醉在学“生”世界,一分一寸冶炼自己,您就会领悟——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学生》一书,今年年初在台北市发行,不到一周发行量就高达十几刷,高居台湾“博客来”和“金石堂”两大网路书店新书榜、畅销榜、周榜、月榜、季榜非文学类第一名,风靡全台,一时之间整个台湾都在“学生”,算得上蔚为风行。 感谢北京爱智达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崔正山总经理,千里迢迢从北京到台北,一眼就选中了我这匹老马。我是不是骐骥?这不敢妄想;他有没有看走眼,问题留给他。但是从他斩钉截铁的果断作风,就可以推知他是一位果行育德之爱书人。感谢北京享有口碑的中信出版社,给我最好的新舞台。谢谢北京的好朋友! 林明进(建中一叟)谨识二○一四年七月一日为什么起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书名(指《学生》)?原来他(林明进老师)的用意是要强调生。如果给生字打个双引号,写作学“生”,这个普通的词汇马上就变得有分量了。他奋笔写下教学生涯里见证的生命故事,他写出了生命的光辉、刚强、坚韧、活力,以及向善和向上的本能,古老的智慧依然可以活在今人身上。
  ——《新京报》
  有流氓学生为女友怀孕夜奔求助而知晓黑社会的陌生知识,写学生以其身障父母为傲而感生生不息的使命,写校园霸凌与同学间的特殊义气,以及每学期推举班级干部、征求志愿者的生活趣味,体验生活的价值,获得求生的韧性。娓娓道来的每个故事,皆传达现今台湾校园内仍存在的大小问题,也是每位师者、学子、家长须借鉴与深思的课题。
  ——《自由时报》
  (林明进老师)说,师道就有“尊”,老师管束学生,自己没办到,当他们犯错又怎能责怪?他认为,和学生相处是一门大功课,要怎么带,才能感动他们,才会有情感上的为什么起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书名(指《学生》)?原来他(林明进老师)的用意是要强调生。如果给生字打个双引号,写作学“生”,这个普通的词汇马上就变得有分量了。他奋笔写下教学生涯里见证的生命故事,他写出了生命的光辉、刚强、坚韧、活力,以及向善和向上的本能,古老的智慧依然可以活在今人身上。——《新京报》 有流氓学生为女友怀孕夜奔求助而知晓黑社会的陌生知识,写学生以其身障父母为傲而感生生不息的使命,写校园霸凌与同学间的特殊义气,以及每学期推举班级干部、征求志愿者的生活趣味,体验生活的价值,获得求生的韧性。娓娓道来的每个故事,皆传达现今台湾校园内仍存在的大小问题,也是每位师者、学子、家长须借鉴与深思的课题。——《自由时报》 (林明进老师)说,师道就有“尊”,老师管束学生,自己没办到,当他们犯错又怎能责怪?他认为,和学生相处是一门大功课,要怎么带,才能感动他们,才会有情感上的交流,最基本就是要学会“倾听”、“尊重”。他说人生本苦,快乐事没几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去创造,人生才会快乐、安定;他检视自己,凡事都要从自身做起,“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自己先做典范,才是做人最基本、核心的价值。——《教育人》 一个高中老师三十年来观看众生相写下的篇篇故事,不也是一种颇有参考价值的教育民族志?——林柏仪(读者)师友斜影 建中一百一十四周年校庆,雨下得不小。小驼客们没把它当回事,闹热滚滚,跟每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一样,亢奋得很。从上午九点起,我就没有离开庄敬三楼的办公桌。一拨拨的学生来看你,一声声地亲切问你“老师好”。看到一个人:惊喜。想到一个人:惊悚。这两个人,只要是晚近三十年建中毕业的都该知道。做一个工友,可以像这个样子;做一个老师,就要像这个样子。
  红楼斜风,灰雨蒙蒙。最难得的是看到一个人——老工友阿猜。阿猜抱住我,我抱住阿猜。她跟我母亲一个岁数。庄敬楼二楼的老工友,退休整整已有十个年头了。中午,我们站着聊了一个多小时。几位年轻老师不晓得我眼前这位阿嬷是何等人物,看我和她手舞足蹈、口沫横飞的劲儿,该十分纳闷儿。他们不懂,那不重要。 一九八四年八月来建中,她是我第一位认识的建中人。我的座位被安排在庄敬楼二楼大办公室的偏远角落,位置紧临阿猜的独立办公桌。我帮她接了很多电话,因此很快就认识了全校的师长。 我和她成了忘年之交。她也告诉我很多的规矩、很多的秘辛——“这里的老师绝大部分是主任出身,你要有礼貌哦。”“这里的老师很多都从大陆来的,都是很有家学的。”“这里的老师只要把书教好就没事了,但学生很挑。”“这里的老师要懂得尊重学生,学校非常自由民主。” 老夫很快就进入状态。 “你今年几岁?”“阿猜给你猜!”“四十八!”她自信笑着说。“你好准哦!”天啊,我当年只有二十九!那个年代初到建中执教的,大多四十来岁。 十八年后,二〇〇二年那一年,阿猜退休。送别宴中,我再考她:“阿猜,你猜我几岁?”“你看起来大概四十五,哈哈哈……” 她就是这么一位聪慧的老嬷嬷。 阿猜不识字,全校两三百个老师的印章,她毫不含糊。我问过她:“阿猜,您怎么这么厉害,一个字都不认得,建中上上下下那么多个印章,您是怎么辨识的?”“不会难啦!印章的字比较好认啦!”她幽默得很。 有一天,她帮我泡一杯花茶,跟我聊了起来。“当年,学校要把我放到现在的庄敬楼二楼,我阿猜哭了三天三夜。阿猜我不识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主任说要我历练历练,不能永远只是送公文跑上跑下。他不是要欺负我,可是到二楼面对的是所有老师,每一个人都有来头,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师,一些文书作业我怎么办?以前只消把公文从教务处送到总务处,不用脑都行,现在怎么办?”“你怎么办?”“哭完我就想,靠天公疼憨人,这样是不够的。天公应该最疼诚恳的人,咱要做给人家看,不能摇尾乞怜,求人家同情。我就每天五点多到校,把每一个桌子都擦得干干净净,七点多老师们看到我时,我已经满身是汗。喝茶的老师我给他泡茶,喝开水的我给他递开水,看能不能感动老师。原来老师不是我阿猜想得那么威严,这二十几年大家对我比对谁都要好。不识字没关系,要懂得人情义理,我阿猜真感恩。” 阿猜不邀功,男男女女都打从心底称她“地下校长”。阿猜不恃宠,上上下下都乐意买她的账,有求必应。 有一年,她的幺女考进了我好友担任高阶的公司。我面告公司总经理,这女孩儿的妈十分了不起。友人悃悃恳恳地说:“这质朴的新手非常卖力。”她在公司一待就是十五年,职位一步一步往上升。今天,阿猜握着我的手,讲到激动处老眼红眶。阿猜说:“多谢你给我女儿痛疼,多谢林老师。”老夫说:“我没关任何说,都是她给自己牵成。”一位目不识丁的阿猜,栽培了几个博士孩子。留学的留学,当教授的当教授,一下子全翻了身。一个干了三十余年的女工,最讲求知书达礼。乖巧的乖巧,智慧的智慧,一家子光耀门楣。 “我阿猜没读书,但是我教咱子要做个谦卑的人、有用的人、有口碑的人。”“您一直没告诉我,印章是怎么记起来的?”我心里恭敬地注视她。“我怎么记得起来?哭出办法的!我不是要大家全部改成木头章吗?每一颗章我都画一个头,只有我认识……哈哈哈……”“阿猜,您够厉害,您最巧!” 那位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像个红番鸭的老阿猜,在我眼前笑呵呵地离去,熟悉的右手往天上一挥。老夫戏谑地说:“阿猜,这次走路像天鹅哦!”阿猜傻笑着答:“鸭母就是鸭母,讲得那么好听。”她的背影像极宜兰老家的母亲。我忘了再抱她一次……听着咳咳的笑声,看着摇摆的身躯,我给阿猜下了注脚:如果,只能做一片叶子,不必妄想造一片森林。可是,一片叶子一声铿锵,也能是伟大的归宿。 骤雨不歇,晚出的噩耗,穿雨入耳。最难过的是想到一个人——石厚高老师。一位数学老师走了。学生一代传一代,大家知道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上他的数学课,文学、史学、哲学、科学、玄学,学生都听得入神。他为理想在建中度过晚年,最后在书店看书倒下,从此没有醒来。跟他共事那么几年,竟然没跟这位数学大师讲过几次话。他有腿疾,不便于行,手握钝重的拐杖,一跛一跛地走。反复不断的儒师身影,竟是我日积月累对他唯一的记忆。《数学传播》月刊,期期有他的文章,细说中华数算史。国文科以外的学科,中文学养丰赡的建中老师比比皆是,数他最特殊突出。《历史月刊》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他的文章,从明清的数算到近代我国数学大家,他如数家珍。逻辑能力可以从数学鉴别,也可以从国文的表达力窥知。国文跟数学,在建中讲台上,他自搭自唱,唱起了逻辑力。 这位出身建中初中部、高中部,最后定居建中的数学家,除了是建中老教员,当年也在东吴化学系兼过很长时间的课。亲切聆听他的教诲,竟然是他退休多年以后,刻意找我。有一天在三楼上课,霍然见石老师拄着杖,立在门外。“你的《易经笔记》我看懂了,证明你真懂,接着写……接着写……”“林老师,这是我从福建带回来的田黄石,送你。”天啊!我何德何能,让敬畏的偶像意外赠物?没想到,《建中学报》连写十八年,竟开展出我俩浓浓的情谊。 这一期有没有登出遗作,我尚未得知,也没去闻问。只是听到他走了,走得意外,也按照他的方式走了。这位一生嗜书如命、杏香盈盈的前辈,走得离奇。听说他正在书店专注阅览的兴头上,喊一声“好痛”,就没了。我跟他不熟,映眼的,只有一拐一拐威严的身影。我跟他很熟,深邃的,他那慈蔼的眼神鼓舞了我。 记得他退休前三月,我送他一支笔,上镌“算数学天地,游人文江湖”,难得一张沧桑的老脸,他笑纹纹地握我的手,连呼谢谢。有一天,我上完第八节课,石老师在夕阳圆红绚烂的傍晚,约我去吃建中牛肉面。他是老建中人,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他也习惯吃那种“有汤没有肉”的牛肉面。“老张,各加一个卤蛋,三块豆腐干。”他吆喝着。带着几分自信,边搓筷子边说,我洗耳恭听,听老驼客说传承。“小老弟啊,我是非常纯的建中人,我在这里从青春到老。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建中没落了!’——就有人这么喊了。听了几十年下来,建中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建中还是建中,红楼依然是红楼,兴亡盛衰都不到,这里是个自在的王国。过不了几天,我就届龄退休了,你还年轻,这里的日子还有得过。对这些狂傲青年要有信心,要拿出本事让他们服你,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打马虎仗。我们认真教,他们也认真听。他们是第一流的学子,我们得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第一流的老师。批评建中才子很容易,让他们服服帖帖很难。想搞定他们,要拿出真本事,我没一天在讲台打混过!”“谨遵教诲!”“你说个什么嘛!教他们人品学,教他们领袖学,教他们智慧学,才是正道,才是王道。想在建中教好书,什么都要下功夫。后浪会推前浪,不要让建中才子瞧不起。”怎么有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师长?晚阳渐落,他拄着拐杖,一长一短的脚缓缓走出校门。他一丝不茍的勉语,是鼓励也是警惕。他正以这种热情,收拾天边的余晖,挥了挥手,转眼不见。 已经想不起什么缘由,在他荣退时,我竟斗胆在《教师会讯》为他写赠别之文。睹文思人,不胜感慨之至!那一跛一跛的坚毅,已成永恒。我会记住您!我们要大声地说:“厚高先生,做一个老师,就要像您这个样子!”如果你读过刘姥姥进大观园,就很容易捕捉到阿猜鲜明的形象,就能领略这位不识之无却通达人情世故,没受过教育却圆融、友善、智慧的老妪,有多历练的生存哲学。她以真诚感动代替奉承示好,好有分量、好结实、好母性、好懿德的工友。诚恳是她圆融的深厚底蕴,亲切是她真挚的强大魅力。书读多了,如果多的是伪善,书读高了,如果高的是巧诈,这就白读了。阿猜没读书,却像个巨人。如果你喜欢读黄土高原来的侠客,那铁铮铮的汉子,那虬髯髯的义士,那黄扑扑的风霜,一手拄着沉甸甸的铁杖,一手执着雪白白的粉笔,石老师就是温文尔雅的儒者,也是铁汉柔情的侠士。教数学也教人生,说天文也说地理,指数对数中更粘紧了历史的得失,三角函数也蕴含人文的教化。这就是他的春风化雨,一生就这样一阶一阶地走向典型。尊严是自己给的,典范是别人封的。一位是工友,一位是老师,他俩都从自己的位置走出了生命的价值。 妈妈的声音 我教过一位洗肾的资优生,脸色蜡黄,个儿委顿瘦弱,洗肾洗出他的坚韧与勇锐。“蜡黄”是他的绰号,每周上医院洗三次,同学笑谑说他:“你连心都洗得干干净净了。”他不以为忤。跟他熟要到高三以后,印象中没别的,只有他没缺交过作文。资优班一班只有三十人,个个都有来头,头上都闪着奥林匹克金牌的光芒,数理化生物资讯地科,十八般武艺都有高手,蜡黄的成绩较弱,国文亦然,他的专长在电脑资工。导师说蜡黄洗肾时间长,很耗精神,要我作业给他宽缓些。老夫规定作文迟交一天扣五分,红楼才子没放在眼里,蜡黄却从不缺交作业。印象中他不太能写,文章写不动,字数也多不起来。蜡黄蜡了两年半依旧黄,我没特别跟他深谈,人家作文都准时交了,你还想怎样? 高三上,我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声音”,副标题“一次聆听声音的经验”或“一次聆听声音的感受”。资优生们意兴阑珊,普遍写得不理想。我狠狠面斥他们一顿:“上天是公平的,给你们数理‘资优’,就给你们作文‘资忧’!”老夫下令重写,才子们吐大气,心沉了下来。凑巧熟识某私人妇产科医院院长,乔了半天,勉强同意我安排一个校外教学,让学生在待产室外,隔着门听一听孕母待产的声音,自以为是个特殊的经验,学生会喜欢。一组四个很快接近指定位置又很快离开,我随机做了生命教育,并洋洋得意地说:“这就是声音的好素材,你们可以选这个,也可以选上回或别的材料,但是必须要去现场倾听,回来再写。”一周后交作业,我问全班,除了最会写作文的阿督仔和蜡黄外,没人选这个素材。老夫十分沮丧,显然是个失败的安排。阿督仔文字曼妙,仿佛天上来,是他一贯优质的笔调,见多不奇,没觉得他写得精彩。那天晚上,我依惯例第一本就改到蜡黄,他是一号。吃完冬至汤圆,肚子暖烘烘的,记得我是站着一口气看完的…… 声音——一次聆听声音的感受 聆听妈妈的声音应该是一次美丽的经验,这种经验只应天上有,这种经验只能梦里寻。天上的妈妈怕路途敻远,舍不得我神往,所以幽渺高古的世界我并不熟悉,梦境是我最好的期待。很小的时候,阿姨总叮咛我:“只要乖,妈妈就会在半夜,从天上来跟梦中的你说话……”阿姨说的都是真的,从小到大,只要我听话,妈妈三不五时就会到我床前来。天上的妈妈总是在很深的黑夜里,沿着天梯而下,而且很快就在我眼前,妈妈知道我想她,她会摸摸我的头,然后像很多妈妈一样抱着我或者拍拍我的背,她也会哼着摇囝仔歌:“婴啊婴婴困,一暝大一寸。婴啊婴婴惜,一暝大一尺。”“摇啊摇,惜啊惜……”跟阿姨一样唱得很好听,可是一醒来就什么都没有了。妈妈那么好听的声音,如果能余音绕梁,那该多好。妈妈哼哼唱唱的嘴形我记得,声音就模模糊糊,始终抓不准。愈长愈大,妈妈就愈少进入我的梦乡了。每天早上起床,当我打开眼睛的第一刻,我总是不自觉地走到书桌面前,去看一看这位天下最美丽女人的照片。妈妈年轻清纯,秀发披肩,眼窝深邃,两颗秋水般的眼眸像射出的箭,高雅的气质很吸引人;樱桃小嘴,笑起来两边嘴角微微上挑,齿如白贝,十分优雅;鹅蛋形略大的脸样儿,搭上平整的脸颊,自然透露着良善的温柔。阿姨说妈长得漂亮,这是千真万确的……这张老照片历历分明,逼在眼前,可是她又是多么的遥远;这张老照片清朗明丽,多么具体,可是她又是多么的不真实……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人间生命的工厂。依稀仿佛听到别人的妈妈,正在为新生命的诞生而备受煎熬。有的在呻吟,有的在痛哭,有的在哀号,有的在谩骂——“都是你害的……”声声动人心扉,哪一个声符最像您,您能告诉我一声吗?妈妈,你是听见我哇哇大哭后才放心走的呢?还是模模糊糊中离开人间?我可以想象得到:当天下的妈妈,在经过人间最大的痛苦之后,就为家人带来了笑声,带来了生命的喜悦,成就了天伦之乐,同时也伟大了自己。不幸的是,妈妈!十八年前当我这个新生命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却也是妈妈你结束人生的一刻。妈妈!我这个从小就没娘的孩子,对你有好深好深的歉意。如果没有我的来到人间,也许你就不用赔上一条无辜的生命。妈妈!可是我总是比别人少了一个母亲。妈妈,你知不知道,我已经十八岁了,这十八年来我想看的看不到,我想听的听不着,这一趟是我最接近你的一刻,但是,我依然落空了。此时此刻,忽然间我有一个强烈的渴望,如果可以,我真的好想好想……结结实实的听一次……妈妈的声音…… 我焦急地打手机给资优班导师:“蜡黄母亲不在了?”“是,听说生他难产,走了!”“父亲呢?”“他很小就不在了。”“跟谁住?”“阿公、阿嬷,还有没嫁人的阿姨。”“他洗肾多久了?”“进建中前就有了。” 记得当时,蜡黄我教了近三年,都快毕业了,文章写不长,很少超过四百字,作文分数也没有上过七十,唯一的印象是他始终没迟交、缺交过作业。我为我的小气与对他的冷落,十分自责。第二天,我急急把他唤到走廊。“蜡黄,你很能写文章。以后可以迟交,补交也不扣你分。”“老师我真的很不会写作文,可是妈妈我很爱写。”冬阳阴弱,我近乎枯竭的老泪,正七彩沸腾中。





上一本:历史与阶级意识 下一本:漫话中华妆容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学生的作者是林明进,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