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内心的自我:大师人生智慧精华


作者:蒙田     整理日期:2015-01-21 14:30:21

本书是“名家名译·大师人生智慧精华丛书”的蒙田卷,采集蒙田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文字,囊括蒙田人生智慧的精髓,全面呈现这位文学大师对人生最深邃的思考,涉及心灵、人际、事业、学习等人生的各个方面。以最凝练、优雅的方式,一语道破人生的秘密。
  以《蒙田随笔全集》获得2009年傅雷翻译出版奖的马振骋,在几十年翻译、研究蒙田著作的基础上精心编译成本书。马振骋是法语翻译家,蒙田作品威权译者,其他著译有《蒙田意大利之旅》,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杜拉斯《如歌的行板》、《塔尔奎尼亚的小马》,米兰?昆德拉《慢》、《庆祝无意义》,散文集《巴黎,人比香水神祕》、《镜子中的洛可可》、《我眼里残缺的法兰西》,等等。
  作者简介:
  作者:蒙田——第一个“做自己”的人
  茨威格在《感谢蒙田》一书中写道:“我把他看作是,面对一切人和面对一切事都能保持自我——这样一门新的然而也是一门永恒的学问——的最好的老师。”伏尔泰赞美蒙田:“蒙田像他所做的那样朴实描述自己,这是多么可爱的设想!因为他描绘的是人性……”尼采谈到蒙田时说:“世人对生活的热情,由于这样一个人的写作而大大提高了。”爱默生说蒙田的作品:“剖开这些字,会有血流出来;那是有血管的活体。”孟德斯鸠说蒙田的作品:“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而在这一本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思想者。”歌德、席勒、雨果、司汤达、拜伦、萨克雷、纪德、普鲁斯特……提到蒙田时都是满口赞词。
  编译者:马振骋,法语翻译家,蒙田作品威权译者,其独力翻译的《蒙田随笔全集》曾获2009年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其他著译有《蒙田意大利之旅》,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杜拉斯《如歌的行板》、《塔尔奎尼亚的小马》,米兰?昆德拉《慢》、《庆祝无意义》,散文集《巴黎,人比香水神祕》、《镜子中的洛可可》、《我眼里残缺的法兰西》,等等。
  目录:
  名家名译·大师人生智慧精华丛书总序周国平/001
  译者序蒙田说:我写我自己/001
  第一章做自己的事,懂自己的心
  做自己的事,懂自己的心/003
  每个人都是人类处境的完整形态/004
  美德不能过分/007
  心灵坚强有力,才能做到心情平静如镜/010
  心灵的伟大不是实现在伟大中,而是实现在平凡中
  /012
  囿于个人爱好而固执不变,这是在做自己的奴隶/015
  习惯是第二天性,但不比第一天性弱/018
  不让自己过于纵情欢乐,以免要收心时头破血流/020
  有点儿耐性,许多烦恼可以消除/021
  天性正常的人身上都有普遍理性的种子/022名家名译·大师人生智慧精华丛书总序周国平/001
  译者序蒙田说:我写我自己/001
  第一章做自己的事,懂自己的心
  做自己的事,懂自己的心/003
  每个人都是人类处境的完整形态/004
  美德不能过分/007
  心灵坚强有力,才能做到心情平静如镜/010
  心灵的伟大不是实现在伟大中,而是实现在平凡中
  /012
  囿于个人爱好而固执不变,这是在做自己的奴隶/015
  习惯是第二天性,但不比第一天性弱/018
  不让自己过于纵情欢乐,以免要收心时头破血流/020
  有点儿耐性,许多烦恼可以消除/021
  天性正常的人身上都有普遍理性的种子/022
  自高自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病/023
  完全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无知的无知/025
  我宁愿通过自己,而不是通过西塞罗了解自己/027提醒大家认识自己意义重大/029
  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为楷模,有条有理,
  不求奇迹,不思荒诞/030
  习惯的最大威力就是抓住我们不放,蹂躏我们/032
  心灵里留住了哲学就会健康/033
  记得自身还藏有许多弱点和缺陷,不要忘记人生的
  虚妄性/035
  不为任何利益,只为与美德密切相关的荣誉/036
  德操不同一般,比我们内心滋生的善意更为高贵/038
  农民和国王,贵族和贱民,官员和平民,差异只是在
  裤子上/040
  自视过高是一切谬误思想的根源/042
  没有自知之明,才会被虚假的好话陶醉/044
  心灵对待痛苦与享乐要同样节制/045
  本性不可能根除,只能掩盖、隐藏/047
  要求自己敢做的事就要敢说/048
  人世中最重要的事是知道怎样属于自己/049
  第二章人生如果看不清最短的路,永远走最直的路
  既然看不清最短的路,永远走最直的路/053
  别人说到的事,我都能做到/056
  丑事到处可见,好事了无影踪,病态满目皆是,健康
  则很罕见/058
  我们都是偶然出生在信仰这个宗教的国家里/061神的超自然力量和天上的圣事具有我们世俗社会的
  标志,因为信仰和祷告的是人/065
  老老实实承认人的天然地位/067
  任何东西都处于不同的光线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观看/068
  自然中没有无用的东西,即使无用的也有用/072
  自然中除了怀疑以外不存在别的/073
  按照自然的规律无人是贫困的,按照世人的意见
  人人都是贫困的/075
  学问肇始于感觉,归结于感觉/076
  我们这些世纪最主要、最著名的学问,不就是了解
  有学问的人的学问吗?/077
  学问和艺术不是用模子铸造的,而是屡次三番琢磨
  切磋慢慢形成的/078
  思想是一把伤人的利剑,即使对于佩剑者也是如此
  /080
  命运不会迎合和屈从我们的推断与算计/081
  不是法律让我们干得太久,而是让我们干得太晚/084
  没有必要把事情都解释得那么透彻细致/085
  我们所谓的真理与理性,其标准也只是凭借我们所处
  国家的主张与习俗而已/086
  未知事物是招摇撞骗的真正领域与题目/089
  适应各种环境,接受不同习俗/091
  我们必须超越自己才能洞察未来/094最适合各人的东西也是最符合天性的东西/095
  让一个人一切都不劳而获,你这是在毁灭他/097
  外出旅行,我知道我在逃避什么,但是不知道我在
  寻找什么/098
  罗马在坟墓里也保持帝国气派/099
  苏格拉底的真理像孩子般稚朴/100
  人类的一种普遍义务,对有生命有感情的动物和
  树木花草都要有爱惜之情/102
  第三章与人交往是训练思想最有效最自然的方法
  训练思想最有效与最自然的方法是与人交谈/107
  友谊中掺入其他原因、目的和期望,就不是友谊了/109
  友谊与交往则是人类生活中最令人满足与甜蜜的
  果实/111
  假话远比沉默更难让人接近/112
  沉默与谦虚是交谈中非常有用的品质/114
  开心的事与人共享,伤心的事尽量抹掉/116
  人的行为经常自相矛盾,难以逆料/120
  那人是心里幸福,这人是表面快乐/122
  我们身上有两个灵魂,一种鼓励我们行善,一种鼓动
  我们作恶/124
  公事明天再办/126
  高尚的人一切都光明正大,至少一切都非常人性/128
  最好的沟通,前提在于不谋私利/130恪守婚姻义务的人在历史上找不出十二个/132
  她洁身自好,那他就决不会放弃追求/134
  婚姻中的苦与甜,聪明人都不会对外说/136
  笼外的鸟死命要往里钻,笼里的鸟又决意要往外飞/138
  对于淫乱不合情理的痛恨,源于一种最虚妄、最暴虐的
  疾病,就是嫉妒/139
  爱情不是别的,只不过是跟钟情的对象共同欢乐的
  渴望/141
  父与子:唯有理智才可以指导我们的天性/142
  以自己的美德、乐天知命、慈爱和善而受人尊敬/144
  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从未与儿子有过内心的交流/145
  无所事事是堕落的根源,会让人民养成不良的习惯/147
  冲突大部分起于无谓的争执/149
  一个有缺陷、不完善的人做不到有条理、节制和
  坚持/150
  世上处处是陷阱,若要万无一失就要浅尝辄止/152
  奥古斯都对有功的人赏赐非常慷慨,授勋则十分吝啬/155
  赞扬一个人,却提出不合他身份的一些优点总有点像是
  嘲弄和侮辱/156
  贤人得益于愚人,更多于愚人得益于贤人/158
  人人都对别人的罪恶非常苛刻,而对自己的罪恶十分
  宽容/159
  第四章学习承受苦难的方法
  书是人生旅途中最好的储粮/163
  让心灵接受教育,学习承受苦难的方法/165
  粗制滥造的书籍好像是乱世的一个症状/167
  人生幸福取决于有教养者的安详和满足,练达者的
  果断与自信/170
  与人交往,到国外游历,以促进学习/172
  与生活在书籍与回忆中的人物交往/173
  我在书籍中寻找的是一种岁月优游的乐趣/177
  自古以来隐晦暧昧的文章何以长盛不衰/179
  我写文章完全随自己个性,天生诙谐含蓄/181
  一部旧账本不是一帖药,写成这样那样的还不至于
  造成危险/184
  做真诚的人是大美德的开始/185
  世人通过我的书了解我,又通过我了解我的书/186
  心灵愈空愈没有分量,一有论点压上去,就会轻易
  下沉/189
  一个人不学善良做人的知识,其他一切知识对他
  都是有害的/191
  孩子应该学习他成了大人以后该做的事/193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筛选一切,不要仅仅因是权威
  之言而让他记在头脑里/194调整他的习惯与意识,教育他认识自己,让他
  知道如何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196
  一位好父亲应该谨慎并富有爱心/197
  普鲁塔克:把孩子交给父亲管教的做法是极端
  幼稚的/200
  我们在经历死亡时都是门外汉/201
  人类的一切智慧与逻辑,归根结蒂就是要我们
  学习不怕死/202
  死亡给人最大的安慰就是它是公正与自然的/205
  我们为死操心扰乱了生,又为生操心扰乱了死/207
  不能没有主的正式命令而擅离世界/209
  人的实质和事物的实质都没有恒定的存在/212前言译者序蒙田说:我写我自己
  离法国西南城市波尔多不远的一座城堡里,一张有天盖的大木床上躺着一位老人,正处于弥留状态。他清醒过来时示意家人把邻居请来,按习俗向他们作最后的告别,还在弥撒声中想要撑起身,最终体力不支倒下。那是1592年9月13日,“蒙田家族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带着蒙田姓氏超越时代的人”(茨威格语)与世长辞。
  米歇尔?德?蒙田的祖辈原姓埃康,几代人在佩里戈尔地区的小城经营腌货和葡萄酒买卖。曾祖父拉蒙勤劳致富,购下附近一座带城堡的庄园。父亲皮埃尔随弗朗索瓦一世国王远征意大利,后来获得蒙田领主封号,把城堡修葺一新,成为一座真正的城堡。米歇尔诞生于1533年,父亲受文艺复兴精神影响,把襁褓中的儿子送往佃农家抚养,到三岁接回家,聘家庭教师让他接受拉丁语教育。父亲关心他,但不让他养尊处优;让他过上优裕的生活,但不许他养成纨绔子弟的习惯;督促他读古典书籍,但不要他盲从权威。
  米歇尔青年时代在图卢兹学法律,先后在佩里格和波尔多法院工作。1568年父亲去世,米歇尔作为长子,继承了蒙田城堡,从此以蒙田作为自己的姓氏。妻子弗朗索瓦兹?德?拉?译者序蒙田说:我写我自己
  离法国西南城市波尔多不远的一座城堡里,一张有天盖的大木床上躺着一位老人,正处于弥留状态。他清醒过来时示意家人把邻居请来,按习俗向他们作最后的告别,还在弥撒声中想要撑起身,最终体力不支倒下。那是1592年9月13日,“蒙田家族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带着蒙田姓氏超越时代的人”(茨威格语)与世长辞。
  米歇尔?德?蒙田的祖辈原姓埃康,几代人在佩里戈尔地区的小城经营腌货和葡萄酒买卖。曾祖父拉蒙勤劳致富,购下附近一座带城堡的庄园。父亲皮埃尔随弗朗索瓦一世国王远征意大利,后来获得蒙田领主封号,把城堡修葺一新,成为一座真正的城堡。米歇尔诞生于1533年,父亲受文艺复兴精神影响,把襁褓中的儿子送往佃农家抚养,到三岁接回家,聘家庭教师让他接受拉丁语教育。父亲关心他,但不让他养尊处优;让他过上优裕的生活,但不许他养成纨绔子弟的习惯;督促他读古典书籍,但不要他盲从权威。
  米歇尔青年时代在图卢兹学法律,先后在佩里格和波尔多法院工作。1568年父亲去世,米歇尔作为长子,继承了蒙田城堡,从此以蒙田作为自己的姓氏。妻子弗朗索瓦兹?德?拉?夏塞涅1565年进门后,生了六个女儿,仅二女儿长大成人,其余俱夭折。蒙田没有子嗣。
  1571年,38岁的蒙田,辞去公职,回到城堡过退隐生活,希望“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在平安宁静中度过有生之年”。
  蒙田没有显赫的家世,不是个历史人物,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我们只是从他的《随笔集》中,对他的生平事迹略有所知。但是他经历的时代却是法国历史上最动乱与险恶的时代。宗教战争在法国历时30年,文艺复兴运动树立的道德价值经过长年战乱荡然无存。基督教新旧两派都以神的名义行反神之实,暴行得到当权者的怂恿与鼓动,一发不可收拾。绞杀、斩首、焚烧都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司空见惯。
  蒙田的后半生就是在这种打砸抢杀的氛围中度过的,人性内与生俱来的善与恶在极端条件下暴露无遗,也使他对人性有了极为深刻透彻的剖析。
  除了1580年到意大利旅游一年又五个多月,1581—1585年两度担任两年一届的波尔多市市长外,蒙田退隐后二十一年间,就是在城堡塔楼三层辟出的书房里,孜孜矻矻写他的《随笔集》。据他自己说:“……只是寄语亲朋好友作为处世之道而已。当他们失去我时……还能在书中看到我的音容笑貌,以此对我逐渐保持一个更完整更生动的认识。”
  《随笔集》内有107篇,从章节前后顺序来看,蒙田最初只是像一位有文化的乡绅,从希腊罗马古典文献中汲取营养,对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篇章内容五花八门,如:论反奢侈法、论感情在我们身后延续、论善恶观念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看法、论学究式教育、论公事明天再办、论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论判断的不确定性……篇幅有长有短,长的达两百多页,可以自成一部书;短的只有一页,似兴之所至,一挥而就。他好几次提到自己天性懒惰,记忆不佳,又缺乏恒心。写文章有时文不对题,对同一问题先后有不同看法,不能有恒专一。
  但是,我们一边读《随笔集》,一边心生疑窦,蒙田真是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的人吗?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身处乱世韬光养晦以图自存的一种方法。他远远不是个庸才,且不甘于在沉默中死亡,才写出这部空前的探讨人性的著作。语言平和风趣,但绵里藏针,反对人类偏见,同情黎民艰辛,敢于顶撞梵蒂冈教廷,为受迫害的所谓女巫仗义执言,替背教者朱里安教皇声辩,在四百多年前就提出女性享受性趣的权利……
  蒙田的这部著作,归根结蒂是一部谈论“我”的作品。这个“我”也就是“人”,因为蒙田认为任何人的一生都包含了一个人生的全部形态。他不是从单纯的思辨与虚构出发,而是基于对自己的生活、他人的生活的观察。他勤读多思,反省内心,关注世情,不断捕捉心灵的感受。他在写作过程中思想活跃,随时会产生原来并不存在于自己内心的想法。他说:我完成了书,书也完成了我。
  他从皮浪怀疑主义出发,提出这句千古名言:“我知道什么?”根据人类天性与世界现实,研究“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他最出色之处,“是研究了可研究的事物,同时冷静地尊重不可研究的事物”。(歌德语)他不让陈旧的道德规范与意识形态桎梏、约束自己的天性,在悲惨与屈从中过完一生。
  他告诫世人,出生是偶然的,但本身是一种幸福。未来是不可知的。人天性中有善有恶,不可能彻底消除与改变。哲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智是必要的,但要警惕它的局限性。人的行为变化无常,人与人更有差异。想象的弊端与理性的虚妄,都会妨碍人找到真理与公正。
  他还说,人是由灵魂与肉体组成的,二者不可分离,也不可偏废,缺少了哪一部分,就是人生的死亡与毁灭。人既然活着,就必须面对死亡,要学习如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人既然行动,就必须预见失败,要学习如何接受失败的挫折。在社会中,就必须与人交往,要懂得接受不同的经验与习俗……凡此种种,蒙田无不用他那摇曳多姿的文笔,精细入微,去辨析闪烁的思维与飘忽的灵魂。
  蒙田表面看来不谙世务,然而在宏观问题上的前瞻性,今天读来着实令人佩服。在西班牙人征服南美洲后,他以辛辣的文笔鞭挞他们实施种族灭绝政策,虽然那时还没有出现“反人类”这样的词汇。他不仅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人种论,还大胆提出人与人的差别不见得小于人与兽的差别。他认为不但人与人要宽容尊重,人与万物也要和谐共处。这样在他之后的《拉封丹寓言》也就令我们更好理解了。
  《随笔集》初版分两卷,在1580年问世。此后蒙田不停地补充加注,在1588年再版时增至三卷,篇幅是原来的两倍。1595年,蒙田逝世后两年,蒙田义女德?左内小姐,根据蒙田临终前增添在样书上的补注缀文整理,在巴黎朗格里埃出版社出版,此为后四百年间《随笔集》的底本。
  《随笔集》出版后几次加印,说明当时已经有读者欣赏此书内俯拾皆是的至理名言,这些读者也不是那些买书来作为客厅装饰之用,只会打野兔子的乡绅。
  对于《随笔集》真正的文艺评论,出现在17世纪路易十三时代,当时批评声多于赞扬声。此时宗教战争已经结束,天主教廷对思想的钳制非常严厉。蒙田声称自己是天主教徒,但是作品中对教会的迂腐、独断与堕落进行直率的批评。自由思想者又用书中的语言抨击当局。到了1640年,西班牙宗教裁判所首先查禁了《随笔集》,1676年罗马教廷把它列为禁书。此后50年间,《随笔集》在书市上销声匿迹。
  然而在英吉利海峡另一边,《随笔集》得到英国读者的热烈欢迎。稍后于蒙田的培根也写出自己的随笔,使这种写法在英语世界涌现出许多模仿者。
  罗马教廷的禁令直到1854年才撤销。在此之前,欧洲思想界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已经开始发声。伏尔泰说:“亨利三世时代的一位乡绅,他是无知时代的学者,极端分子中间的哲学家,他用自己的名义描述我们的弱点与疯狂行为,这么一个人会永远被人热爱。”狄德罗说:“在皮浪主义的信徒中,我们忘记还有蒙田,他是《随笔集》的作者,世界上只要有人还爱真理、爱毅力、爱朴实,就会去读他这部书。蒙田的作品似乎是明智的试金石。”
  然而要等到19世纪,法国文学评论家圣勃夫在洛桑文学院开课,批评巴黎宗教堡垒王家码头学派,提到这学派的攻击对象之一——蒙田时,才使蒙田的著作开始真正得到世人的赏识与认同。文学史上的大人物歌德、席勒、雨果、司汤达、拜伦、萨克雷、纪德、爱默生、普鲁斯特提到蒙田时都满口赞词。
  蒙田在四百多年前写的随笔杂文,在今日还像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托尔斯泰、歌德的作品一样充满生命力,得到学术界、读书界的全面接受,这实在是个令人惊讶的现象,甚至有人把他看作法国第一位大政治家、第一位大道德家。
  《随笔集》最大的魅力,是愈读愈觉得作者是个可以亲近并信任的人,他不是道貌岸然地站在你的面前,用纪德的话来说,“他是另一个我”。他承认自己有七情六欲,不是道德完美、思想纯洁的人,他看不出人性能够改变,怀疑人类社会能否实现真正平等。人生出来,世界已经成定局,社会变革的艰难性令他望而却步……然而蒙田与人为善,实事求是地研究与探索人性中的美与丑,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张,尊重他人的习俗与意愿,否定人与人相互敌视有任何积极价值。
  蒙田认为,对于人最重要的不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而是希腊德尔斐岛阿波罗神庙门楣上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随后他扪心自问:“我知道什么?”
  随后,他以一生的经验为基础,在《随笔集》最后部分写道:“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为楷模,有条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诞。”“知道光明正大地享受自己的存在,这是神圣一般的绝对完美。”
  马振骋
  2013年9月名家名译·大师人生智慧精华丛书总序
  周国平
  自古至今,人类历史上诞生了为数不多的大师。我说为数不多,是指相对数字,两千多年里,世代更替,总有千亿生灵来人间走一趟了吧,而倘若世界历史级的大师仅数以百计,所占的比例就是极其微小的了。我说的大师,是指那些伟大的头脑和灵魂,他们的领域也许不同,有哲学、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等等,但都对人类思想和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著作代表了人类精神所达到的高度,构成了人类精神宝库的核心部分,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属于每一个人,可是,唯有去读大师们的书,你才能把它们变成真正属于你的财富。
  人们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依我看,读大师的书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最方便法子。事实上,每一位大师正是站在前辈大师的肩膀上,才成为大师的。当然,我们多半成不名家名译·大师人生智慧精华丛书总序
  周国平
  自古至今,人类历史上诞生了为数不多的大师。我说为数不多,是指相对数字,两千多年里,世代更替,总有千亿生灵来人间走一趟了吧,而倘若世界历史级的大师仅数以百计,所占的比例就是极其微小的了。我说的大师,是指那些伟大的头脑和灵魂,他们的领域也许不同,有哲学、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等等,但都对人类思想和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著作代表了人类精神所达到的高度,构成了人类精神宝库的核心部分,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属于每一个人,可是,唯有去读大师们的书,你才能把它们变成真正属于你的财富。
  人们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依我看,读大师的书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最方便法子。事实上,每一位大师正是站在前辈大师的肩膀上,才成为大师的。当然,我们多半成不了大师,而只是来人间走一趟的千亿卑微生灵之一员。但是,人的高贵在于拥有思考真的头脑,体验美的心灵,追求善的灵魂,在大师们的熏陶下,我们知道了人可以达到的高度,人生有了精神目标,卑微者就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高贵者。
  然而,大师们的著作汗牛充栋,常常也篇幅巨大,普通读者如何去读?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摘录其精华,按主题加以编辑,力求既能反映大师的主要思想和精彩见解,又能引起非专业读者的兴味。这便是本套丛书的宗旨。需要说明的是,本丛书主要收进西方大师的作品,因为若要收进中国大师的作品,古文为多,风格上就不统一了。也许有人会说,市面上这类作品不是很多了吗?不错,但你们去看一下吧,几乎都是外行传抄的,谬误甚多。因此,就更有必要做正本清源的工作。本丛书的每一种都是由研究相关大师的专家执笔,基本上是从自己的译著中选编的,每位作者对相关大师的作品皆怀敬爱之心,长期玩赏之,浸染之,其质量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2014年9月2日





上一本:发现陕西:中华文明发祥地 下一本: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内心的自我:大师人生智慧精华的作者是蒙田,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