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关于《论语》的书很多,但最适合初学者,最准确简明解释《论语》的书实在不多。现在比较通行的《论语》注本,早一点的有何晏的《论语集解》,后经北宋邢禺疏成为流传最广之版本《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便是此书);另有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诸子集成》中是此书),但此二书注释很繁琐,又没有译文,一般读者不太适合阅读,可以说除专门研究者无人读此书。 新近出版影响较大的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和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论语今读》理论性强,而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注释平实,两书各有千秋,但因各有侧重,也各有不足。南怀瑾之《论语别裁》随意性较大,发挥太多,且有一些硬伤。于丹的《论语心得》根本不是对全部《论语》的解释,与本书没有可比性。 本书综合采纳古今研究者之长,再融入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用最简明通俗的语言将《论语》翻译、注释、评析出来,给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论语》的桥梁。 本书采用之底本是《十三经注疏》中北宋邢罱之《论语注疏》,邢禺之底本是何晏之《论语集解》。本书在原文方面严格遵从原本,不作任何改动。 作者简介: 毕宝魁,教授,知名学者,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韩愈研究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已出版30余部畅销专著,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化史知识》、《新注花间集》、《王维传》、《李商隐传》、《王安石传》、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推荐序 前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学而篇第一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经常进行温习与实践,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聚会谈天,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不重视自己而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品格吗?” 注释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论语》中“子”是对孔子的专称。其他人称“子”时前边要冠以姓氏,如“曾子”、“有子”。[习]本义是鸟练习飞翔时屡次扇动翅膀,反复起飞。《说文解字》:“习,数飞也。”故习包括温习、复习、实习、演习等意义。这里指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将知识反复运用到实践中来验证的过程。[说(yuè)]同“悦”。二字为古今字关系,先秦时无悦字,“说”字兼有说话和内心高兴、喜悦两种意义。后来日常生活复杂,交流情感也复杂,故创造出“悦”字来分担“说”字原义中表示高兴、喜悦的意义。因高兴、喜悦是心情,故从“心”。学术界一般认为,《说文解字》收入的字为古字,未收者为今字。[愠(yùn)]生气,恼怒,怨恨。《说文解字》:“愠,怒也。”[君子]在古代有二义,一是从品行方面而言,指道德高尚的人;一是从社会地位而言,指统治者,地位高的人。在相对而言时,意思比较清楚。单独出现多数是前义。 评析 《论语》篇目章节的排列顺序很深奥,肯定是根据内容无疑。孔子死后至少半个世纪《论语》才定稿成书。孔子的很多高足都参与了编撰,他们对于《论语》的章节体例以及内容顺序的排列肯定进行了精心设计。这是全书第一章,讲述人的学习修养,与朋友交流切磋不断进步提高,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颓丧,因为学习修养完全是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