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思想异常开放活跃。在这段并不算太长的时间里,涌现了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极为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大家,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和演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源头和起点。由于历史的特殊背景,百家争鸣的盛况只存在于那段历史时期中,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注定了要对思想开始实行控制,从汉王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者的首选,这一选择便影响了以后中国的历代王朝,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中国历代统治者在坐稳江山后都是非常尊崇儒家的,但“五百年而王者兴”的历史铁律注定了改朝换代的必然,在一个新的王朝建立的初期,旧的秩序被打乱,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这种历史背景下儒家的思想和手腕显然是已经不够用了,中国思想的另外一支“潜流”法家思想便会在这种特定的时代更加显性地重现历史的舞台。实际上,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手腕基本上可以用“外儒内法”来概括,儒家是治国的门面和装点,法家才是保持统治者地位和权势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家思想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封建统治者的权术和谋略中不断被用到。 作者简介: 画家任永简介:任永,安徽萧县人,现居京津。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并获学士、硕士学位,师从李孝萱、李津。798画廊及北京环铁国际美术馆代理馆长、策展人,上海工程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画展,并在江苏、山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作者李世化简介:李世化,陕西榆林人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文化出版创意人,曾在国企及多家文化公司担任管理工作,策划、撰写多部图书,代表作有《禅修养心》、《道修养性》等数部作品。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法家学派与法家智慧 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手腕基本上可以用“外儒内法”来概括,法家是保持统治者地位和权势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家思想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封建统治者的权术和谋略中不断被用到。重视法家智慧,研究法家智慧,运用法家智慧,依然对我们当今时代有着积极的意义。 法家学派思想概述()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韩非子的生平及其著作() 韩非子的法家智慧() 韩非子的哲学思想() 法家智慧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第二章精明为人,积极处世——韩非子的为人处世 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关于为人处世,韩非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如“小信成则大信立”“私怨不入公门”等,这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影响中国甚为深远,直到现代,这些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信用第一() 君子求名要取之有道() 目录: 第一章法家学派与法家智慧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手腕基本上可以用“外儒内法”来概括,法家是保持统治者地位和权势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家思想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封建统治者的权术和谋略中不断被用到。重视法家智慧,研究法家智慧,运用法家智慧,依然对我们当今时代有着积极的意义。法家学派思想概述()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韩非子的生平及其著作()韩非子的法家智慧()韩非子的哲学思想()法家智慧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第二章精明为人,积极处世——韩非子的为人处世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关于为人处世,韩非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如“小信成则大信立”“私怨不入公门”等,这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影响中国甚为深远,直到现代,这些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信用第一()君子求名要取之有道()决定大事时要慎重()锋芒不可毕露()谦虚是人生进步的阶梯()莫为小利失大利()宽以待人()才不可露尽()私怨不入公门()识时务者为俊杰()第三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韩非子的心计谋略重视谋略是中国的一大传统,尤其是百家争鸣诸侯混战的春秋战国时代,谋略是立身、立国必不可少的手段。韩非子在《存韩》一文中提到:“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意思是,计谋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不能不明察。可见计谋的运用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已经是十分的重要了,它在韩非子的思想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胜者为王败者寇,阵前不嫌伪诈多()以虚避实,以静制动()计谋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之一()做人要懂得进退之道()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谋无正邪,有胜乃大()拙诚至极便是巧诈()第四章得人才者得天下——韩非子的人才观“得人才者得天下”,这句话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不会过时。中国过去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见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所在了。韩非子的人才观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更多地体现在对于国君的服务上,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培养人才要慎重()给属下以足够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以恰当的方法去使用人才()成功必得人相助()将最好的人才用到最合适的岗位上()集众人之智来成就大业()不拘一格用人才()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使用人才要不避亲仇() 第五章让下属甘心为你服务——韩非子的领导术如何更好地驾驭下属,是古今中外每个领导者面临的问题,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子对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其论著中有多处精彩的描述。韩非子强调,领导下属要从情、义、利等方面去着手,另外还应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使之更好发挥下属的才能。收买下属的心要用不同的方法()用好下属的长处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上司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不以貌取人()领导者管理好下属的诀窍是激励()原谅下属的过错可以收买人心()不可过分信赖自己的下属()以官爵之赐来收买下属的心()不可使自己的下属过于显贵()领导者要懂韬晦之策()恩威并用,赏罚分明()第六章统御臣民,富国强兵——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韩非子的“法制”思想与现代的法制思想是有所差别的,由于受时代的限制,韩非子的“法制”思想表现为其手段是“统御”之术,其目的是富国强兵,这里面涉及统治者的手腕以及实现御民的途径,对统治者本身的修养,韩非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法家思想没有成为两千年来的正统思想,但实际上历史上的统治者基本上是遵循了“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来实现其统治的。君主要威严但不可过度()明君要能辨忠奸()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信赏必罚,言出必践()执法不应避开权贵()刑过失民,以德服人()君主以铁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君不可玩物丧志()君王沉迷于女色是国之大害()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君主要能纳忠言()第七章说话说到点子上——韩非子的说话艺术说话人人都会,但怎样说好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韩非子天生口才不好,但在他的著作中对说话艺术的探求却是其思想的一大闪光点所在。尤其是在对上司的进言方面,韩非子强调的是技巧和忠诚,在说服别人时,他强调的是“灭所其耻”,即不让对方感到羞愧。韩非子的这些说话艺术,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有着巨大的魅力。说服别人要讲究技巧()迂回出击,巧妙说服()说话讲究实效,不作无用之功()赞美的语言别人最爱听()谬论还需歪理治()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批评的语言是苦口良药()直谏不如婉谏()第八章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韩非子的办事技巧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韩非子的思想里却透露着这样一种观念,即“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韩非子在《外储说》中有“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的说法,意思是遵循事物的规律办事,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规律办事,集中众人的智慧办事,则定能达到“人定胜天”的境界。心动了就赶快行动()干大事要从小事着手()善于利用朋友的智慧()做事要有好的点子()求变创新才能求赢()遵循事物的规律去办事()利用同仁的力量易成事()办事要灵活()办事要注意细节()从细微之处寻找机遇()立足自身,敢于冒险()第九章小人是针,沾着穿心——韩非子的防小人术世间小人难防,小人难对付,尤其是城府极深、深藏不露的小人,其杀伤力更是非比寻常。韩非子在《制分》一文中提到:“治国之道,善以止奸为务。”也就是说,治理好国家,应该把禁止奸邪的活动视为最紧要的任务。可见,韩非子对防小人、治小人认识之深刻了。认清小人真面目()千万不要“与狼共舞”()小人不会风光一辈子()离小人远点为上策()小人猖獗是国家的祸害()小人是针,沾着穿心()小人兴风作浪,忠臣补漏填缺()忠臣当道小人便销声匿迹()对待小人要勇于斗争、巧于斗争()第十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韩非子的智慧箴言老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是中国思想史的一朵奇葩,而以法家思想著称的韩非子也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不仅体现在治国之道上,他对人自身的修养,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事物的洞察,也体现了这位思想大家的深刻智慧。自信人生二百年()把苦恼丢一边,快乐要靠自己找()凡事要留有余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参天大树生于毫末,百尺高台起于垒土()真正的智慧在书本之外()成功需要注意细节()有大的志向才有大的作为()贪心不可取,知足者常乐()由于时代的制约,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现代的“以法治国”存在着本质差别,前者的立足点是为君王服务,重在御民和保持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势,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话虽如此,但国学大师钱穆在谈到如何看待历史时有过这样的提法,即:站在古人立场的“历史意见”和站在当代人立场的“时代意见”。从当代人的立场出发,我们当然不能接受韩非子的一系列与当今时代已经格格不入的思想,但当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时,我们依然能够理解这位思想大家的智慧所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直是我们时代所提倡的,对于韩非子的思想,今天的我们在了解的基础上,应该更加着重于其对于现时代的意义,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为我们所用,这才是我们研究韩非子的真正目的所在,也是我们编辑此书的意义所在。韩非子大讲堂孟子大讲堂庄子大讲堂老子大讲堂孙子大讲堂墨子大讲堂孔子大讲堂荀子大讲堂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手腕基本上可以用“外儒内法”来概括,法家是保持统治者地位和权势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家思想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封建统治者的权术和谋略中不断被用到。重视法家智慧,研究法家智慧,运用法家智慧,依然对我们当今时代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一章法家学派与法家智慧法家学派思想概述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闻名。法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但由于秦始皇极端地使用这一种方略来治国,秦朝很快就灭亡了。所以,后世的封建王朝虽然不像秦朝那样极端,但没有一朝不用法家思想的。汉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汉朝确立了独尊儒术的国策,宣称“以孝治天下”,但汉朝很好地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和法律体制,形成了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法制的体系结构,这一结构的简单描述就是“外儒内法”。所以,法家思想在我国从来没有真正地消亡和冷落过。法家在法理学方面作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和法律同社会经济、国家政权、伦理道德、时代要求、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法家的思想简略介绍如下:1反对礼制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2法律的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3“好利恶害”的人性论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法家的祖师爷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鱼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鱼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4“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5“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