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夹在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腹地横亘着冈底斯山脉;与尼泊尔、印度、克什米尔接壤,与新疆、日喀则、那曲相邻。 神山圣湖及四条大河标的了阿里的神圣:冈仁波齐,玛旁雍措,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藏原羚、蓑羽鹤、秃鹫、斑头雁、棕头鸥、黑颈鹤……它们才是这块土地的主人。 古老的文明从这里发源。千年的壁画,描摹着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愿景。 早在吐蕃王朝于藏南谷地发祥之前,藏西北就已经有了一个光耀的王国,名象雄。它远在一隅却显赫一时,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谜团。 存在了700多年的古格王国,留下了托林寺,东嘎、皮央石窟的精湛壁画,留下了古格王宫与佛寺交融的艺术,以及香孜、玛囊、卡尔普、多香、达巴等未被开放的遗迹…… 镜头中的“阿里”只是时光隧道中消失的一个瞬间,播种在心田的是站在阿里这片土地上双手合十的祈祷——愿世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天上阿里》作者十年行摄西藏,足迹遍及西藏各个角落。本书近百幅图片,是从作者近十年来的十万余张摄影图片精选而来。这些图片很多都是绝大多数旅行者无法涉足之地、不曾饱览之景。 全书共分六章,包括引言、后记在内共35篇文章。全书6万余字,近200幅图片,来自作者的大量藏行笔记和文献古籍的资料整理。 作者简介: 宁心:自由摄影师,自由撰稿人。 为多家摄影、旅游、地理杂志供稿。2002年开始用摄影镜头记录西藏的风土与人文。 摄影作品曾在旧金山国际摄影艺术博览会展出。 崔忆:自由撰稿人。 1999年开始背包游走于青海、内蒙古、甘肃一带。 2002年至今,一直往返于西藏和内地之间。 二人曾共同出版图书《伏藏》《走,出去玩》《拉萨小时光》《行摄西藏》 目录: 引言阿里 神灵鬼怪的影子藏北——何处是阿里 1、土旦的梦想,寻找香巴拉之门 2、念青唐拉和纳木措 3、占堆的鬼湖,色林措 4、木嘎雪山下的悠琼阿妈 5、文布,久违的青稞 6、达果和当惹雍措 7、迷路在军仓 荒原牧歌措勤、改则——扎日南木措的神话 8、打加措边的天外来客 9、扎日南木措,阿妈啦的小屋 10、门东寺、门东尼姑寺,噶玛洛珠仁波切的心愿 11、盛情的草原,寂静的扎西曲林 12、扎布耶盐湖,被击败的黄羊,掉队的蓑羽鹤引言 阿里 神灵鬼怪的影子 藏北——何处是阿里 1、土旦的梦想,寻找香巴拉之门 2、念青唐拉和纳木措 3、占堆的鬼湖,色林措 4、木嘎雪山下的悠琼阿妈 5、文布,久违的青稞 6、达果和当惹雍措 7、迷路在军仓荒原牧歌 措勤、改则——扎日南木措的神话 8、打加措边的天外来客 9、扎日南木措,阿妈啦的小屋 10、门东寺、门东尼姑寺,噶玛洛珠仁波切的心愿 11、盛情的草原,寂静的扎西曲林 12、扎布耶盐湖,被击败的黄羊,掉队的蓑羽鹤不见象雄 噶尔——狮泉河流过荒地 13、狮泉河镇,荒原孤岛 14、扎西岗,边境城堡 15、直达布日寺,莲花生大师降妖伏魔之地 16、古如甲寺,阿里仅存的苯教寺庙 17、次珍老爹的穹窿银城鸿蒙之初 日土——湖泊环绕的地方 18、班公湖的夏雨冬雪 19、德鲁村,美好从当下开始 20、寻宝在高山,日土岩画 21、我就是扎西堙没的王朝 扎达——象泉河孕育的古老文明 22、魔界,扎达土林 23、废墟的秘密,古托林寺 24、托林寺,老僧人的脚步 25、普布,第二代守门人 26、仁珍,东嘎皮央的守护者众神的居所 普兰——孔雀河流淌的地方 27、冈仁波齐、蒋扎寺,神仙也寂寞 28、齐吾寺,云端之上 29、生命,在朝圣的路上 30、楚果寺,玛旁雍错的守护神 31、贡布日寺,依卓拉姆升天的地方 32、索朗主任与科加寺 33、边防战士丹增与孤寡老人 猎人,猎人,请带我回家(代后记) 引言阿里 一个犹如世界尽头般孤独却辉煌的所在。他在天上,在传说里。 “阿里”,仅仅这两个字,透着神秘,藏着勾引,让人一次一次奔赴而去。更喜欢藏文的发音“eli”,第一声的鼻音,如呓语,从鼻腔缓慢流出……在冈底斯脚下,在远古的文明里……内敛大气、汹涌悲壮! 阿里,雪山的故乡,湖泊的归宿地,居住着最寂寞的神,行走着最淳朴的牧人。 喜马拉雅山脉在阿里西部与西南部划出一道白色弧线,筑起一道冰墙,与印度、印控克什米尔、尼泊尔接壤;北部是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与新疆相邻;冈底斯山脉横亘在万里羌塘与喜马拉雅之间,那是神与王相遇的地方。神山之父冈仁波齐,圣湖之母玛旁雍措,纳木纳尼女神峰,鬼湖拉昂措聚集于此地,跨越几千年分别与象雄18王,普兰王、亚泽王、古格王相遇。当神与王都远去了,牧人们依然逐着水草,放牧着流云般的羊群,8万多人生活在3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足够宽敞、足够自由,就算风雪偶至,也挡不住牧人快乐的迁徙。 阿里,大河从这里发源,信仰从这里发源,古老的文明从这里发源。 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从冈仁波齐身边流出,以神赋予的方向孕育了古老文明。高原最初的居民在大河边留下了雕凿在崖壁上的艺术;谜一样的象雄王国、如一曲悲歌的古格王国都曾光耀一时。这里是原始苯教的发祥地、佛教后弘期上路弘传的源头……世界最高的山峰阻隔了温暖和湿润,却挡不住各族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山那边,古印度、伊朗、希腊文明,于阗艺术,以及传教士们,纷纷从藏在冰峰脚下的山口进入,有的留了下来,有的在第一次交锋后悄然退出。 阿里,谜团。 象雄王国消失得太彻底。仅是消失也就罢了,却留下些若有若无的线索,让后人猜测、分析、辩论、幻想……没有定论。古格王国也在一夜之间灭亡,一起消失的还有他的臣民,然而他们却在无数的洞窟里藏满了艺术的巅峰之作,让后人仰望惊叹。人们拼凑不出七百年间发生的故事,夕阳下,赤红的土林周遍整个时空,留下一段史诗般的怀想。 让牧人的歌谣与传说覆盖那些不可考的历史吧!阿里,真正吸引我们的,是来自他的土地上艰难活着却快乐的人们。去看看他们的生活,再听听他们代代相传的故事。将自己交给荒野的悠琼阿妈、抚养孤寡老人的边防战士、千里迢迢返回家乡的洛珠仁波切、守着穹隆银城的次珍老爹、未曾上过学却懂得与人分享的丹增……他们身上集合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恭敬、感恩、慈悲、勇敢、智慧、宽纳。 阿里,神话般的时空,那里有一扇向世人敞开的香巴拉门——那是传说,抑或确凿的历史。信仰和传说本就是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坚信的样子,总是让人折服。 人类现代文明的脚步已向阿里靠近……民谣将被遗忘,习俗就要消失,讲故事的人也慢慢老去……今天还看得见的风土人情还会继续多久?洞窟中的壁画还会鲜艳夺目多久?部落体质荡然无存,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还能持续几代?我们只能双手合十,祈祷牧人的歌谣与传说,能在一个帐篷与一个帐篷间永远流转…… 书摘 五、堙没的王朝 扎达——象泉河孕育的古老文明 扎达,阿里的中心地带,人们千里迢迢来此寻找隐藏在奇特地貌里的王国。 那个王国叫古格。 古格王朝覆灭于兄弟间的厮杀,也有人说灭于天主教的到来。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前仆后继地来此寻找答案,至今未有定论。只剩下散落各处的壁画,骄傲地凝视着后人。人们仰视它的威严,又或者是慈悲,希望能从中拼凑出那段神秘的历史。 扎达,一个在上世纪50年代才出现的地名,由扎布让宗和达巴宗的首字而来,藏语的意思是“草和箭”。它夹在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绵延570公里的边境线。蜿蜒的土林看不够、走不完,就连牧人也会迷失其中。扎达土林,西藏最独特的地貌,科学解释其成因总让人索然无味,我们总幻想着是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将这些千奇百怪的山峰抖落地表,加之高原迷幻的光影,让我们面对它时自然生出一份敬仰。象泉河从噶尔县门士乡流经扎达,流向印度,是萨特莱杰河之源(印度河主要的支流)。大河流域总是人类发祥、繁衍之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由此。象泉河也不例外,它孕育了象雄王朝,又滋养了古格王朝。 吐蕃后裔在曾是象雄王国的中心地带建立了辉煌的古格王国——“阿里三围”中岩石环绕的地方。一位国王放弃了王位,忘记了自己俗家的名字,取法名益希沃;著名的大译师仁青桑布在这里诞生;托林寺创建;阿底峡大师进藏传法——阿里成为了西藏佛教后弘期“上路弘传”的源头。 存在了700多年的古格王国,留下了托林寺,东嘎和皮央石窟的精湛壁画,留下了古格王宫与佛寺交融的艺术,以及香孜、玛囊、卡尔普、多香、达巴等未被开放的遗迹……同时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谜团。唯一的线索便是那些壁画、雕刻,只能通过它们来窥视曾经的辉煌。 灿烂的艺术背后、土林的夕阳中,刀光剑影从未在这块土地上停歇过。象泉河的流沙中掩埋着多少人的生命?就算传教士来了,也未能将上帝的福音扎根于此。同是吐蕃后裔创建的芒域——拉达克王朝最终挥兵南下,700余年的辉煌就此终结。古格的后裔都去了哪里?为什么到今天都寻不到踪迹? 古格的历史从它开始的那一刻就蒙着面纱,就连益希沃的父亲是德祖衮抑或扎西衮,各家史籍也都是各说各话。“阿里三围”的王统世系就是一个谜。除了不可复原的历史,土林中还掩藏着多少秘密?昔日纵横交错的街坊已经不在,遗存在地球表面的洞窟、佛殿、佛塔、城堡又是谁人建造?曾经住过怎样的人?托林寺背后高山上的遗址真的是古托林寺吗?益希沃为迎请阿底峡大师曾远赴异域打仗、索金,可是阿里地方本就盛产黄金,何须远赴他乡? 不如跳过那段含混不清的历史,看看现在古格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