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大哥——美国行将崩溃,中国崛起势不可挡!当国人沉浸在大国崛起的癫狂中时,是否想过这不过是一个幻觉? ◎人才流失给俄造成超万亿美元损失,中国,你呢? 俄罗斯学者弗焦尔诺夫在2005年估算说,人才流失给俄罗斯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然而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移居海外的新华侨华人数已经超过600万,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大约40万人离开中国,大部分是通过技术、投资移民以及留学等渠道流失的人才。对此中国官方研究机构却不得不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而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俄罗斯损失万亿美元,中国,你呢? ◎郎咸平忽悠了吗,中国经济为何危机重重? 中国的GDP总量排到世界第二,我们的经济实力真的就是第二了吗,还是被二了?郎教授认为从2005年开始,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产业链战争”的时代。所谓的“产业链战争”就是在整条产业链上,欧美发达国家把价值最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制造业一端(即“1”)慷慨留在了中国。而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6”是“软”的生产环节,“1”是“硬”的生产环节。在这样一种“6+1”产业链的定位下,中国就沦落在了价值的最底端。身处全球产业链低端的我们,除了贩卖劳动力和资源,还有何优势可言? ◎国内危机重重,中国,想说爱你不容易 当今中国贫富差距的悬殊,已经让劳资关系十分紧张,整个社会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对于一个具有“不患寡唯患不均”社会传统的国家而言,高度集中的财富的确有理由让那些社会精英阶层感到恐慌,离家出走或者是最好的选择。 高企的房价已经让中国经济透不过气。高房价严重的透支了中国居民的消费力,挤压了居民在其他领域的消费空间,也抑制了个人的发展空间,房地产经济就是中国的吸血经济。 几年前,网上曾流行这样一个段子: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我们认识了硫酸铜,如今我们又从奶粉和鸡蛋里认识了三聚氰胺。民以食为天,天除了问题,民何以堪。 …… 国内情况乌烟瘴气,对于中国,想说爱你不容易。 金融危机最早预言者发出第三次警示,我们的软实力,正在“被丧失”!有软有硬才是实力,没有软实力,再莫谈大国崛起。 作者简介: 韩和元,来自湘西,身上仅流着1/8的汉族血统的伪汉。却曾以中国子民的身份先后供职于美资的经济研究所、投资管理公司,并出任后者的合伙人兼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经济观察家》杂志认为,韩和元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最早预警者。出版有经济著作《告别恐慌——经济兴衰的密码与复苏之路》、《中国将重蹈日本覆辙?》。 目录: 序言一警惕中国软实力危机 序言二退出、呼吁,中国该如何回应当前挑战第一篇美国软了吗 第一章:美国崩溃论,周期性意淫 西方大旗一倒,东方彩旗飘飘 “美国崩溃论”豪言再起 中国该领导一把世界了 日本也曾有那么点意思 第二章:阿凡达与孔子,文化软实力在单挑 广电总局通稿了一下 广电总局又尴尬了一下 抢着给阿凡达当爹 惨败的孔子 第三章光硬是不行的 有硬有软才叫实力 “美国衰落”不靠谱序言一警惕中国软实力危机 序言二退出、呼吁,中国该如何回应当前挑战 第一篇美国软了吗 第一章:美国崩溃论,周期性意淫 西方大旗一倒,东方彩旗飘飘 “美国崩溃论”豪言再起 中国该领导一把世界了 日本也曾有那么点意思 第二章:阿凡达与孔子,文化软实力在单挑 广电总局通稿了一下 广电总局又尴尬了一下 抢着给阿凡达当爹 惨败的孔子 第三章 光硬是不行的 有硬有软才叫实力 “美国衰落”不靠谱 第二篇中国很硬吗 第四章 呐喊有用吗 吴敬琏的忧心 郎咸平没忽悠 第五章:金融的彷徨 猴急的农行上市 银行业归零 金融改革的号子 第六章:优势渐远 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负债 老龄化社会缺钙,还能硬吗? 悲哀的年均创富力 愚公们的破坏力 抑制经济增长的其他要素 第三篇出走的快感:软与被软之间 第七章:精英的无奈抽身 移民,只在追逐内心的安全感 投资移民进行时 中国,他国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流失给俄造成超万亿美元损失,中国,你呢? 第八章:绿叶对根的纠结 “婆婆”的“骚扰” 仇富的代价 高房价VS奋斗,完胜 教育伤到的未来寄托 对不起,我们无法给您签证 还能吃什么呢 不容小觑的大问题 第九章:警惕!人才的空心化 知识人=财富人 企业家也是生产力 凝聚力也是国力 第四篇中国软实力验证 第十章 论软 实力,是种资源 软实力,一种培养粉丝的能力 软有软的力量 软硬都有用 第十一章:评软 共鸣的力量:非洲的中国软实力评估 行一百半九十:美洲的中国软实力评估 落花有意:东南亚的中国软实力评估 潜力股:中东的中国软实力评估 第十二章:中国软手段 投资 维和与人道主义援助 外交和参加多边机构 交流项目 别以为中国真的有那么大魅力 第五篇软有力,才能硬持久 第十三章:软,你真懂吗 软实力=外交政策? 文化=软实力? 第十四章:别把国内价值和政策不当回事 美国是怎么美起来的 古代的软战略 塞缪尔•亨廷顿错了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软实力 第十六章中国软革命 拿掉收入分配的夹子 双重结构之谜 看看罗斯福的犀利“新政” 吃的安全,是民生 教育,是国计文化的“软实力”是发展的“硬功夫”,“软实力”硬起来,中国的发展环境就会更好,发展就会更健康,更有后劲,也更可持续。——薄熙来过去150年全球几乎所有重大模式创新和技术突破都发生在美国,但这种趋势可能不会继续,因为全球最优秀人才向美国聚拢的速度已经放缓。反过来想,中国未来要想成为引领全球的国家,前提同样是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吸引人才靠什么?两件事:制度与文化。光有机会不够。——迈克尔•布隆伯格在新的世纪,英国依靠自己的软实力,仍然可以成为世界的楷模,而不会淹没在美、俄、中这样的庞然大物的阴影之下。——托尼•布莱尔虽然郎教授以阴谋论著称,很多业内学者有些被他噎得无法发声,就集体嗤之以鼻。但这并不代表郎教授的观点中,除了阴谋论之外,就一无是处。显然,他对经济产业链的研究颇有深度,其观点还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 正是从郎咸平教授的上述事实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经济具有典型的“点源型经济”的特色。 “点源型经济”(point-sourceeconomes)这一概念是由迈实德(Murshed)在2001年一篇论及资源诅咒的论文里提出的。他认为资源诅咒的本质不在于资源丰裕度,而在于“资源一经济”的类型,而“资源一经济”类型,就可分为“点源型经济”(point-sourceeconomes)和“分散型经济”(diffusedeconomics)。 迈实德在论文里提到,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单纯依赖于少数几种资源的生产和出口,如石油或矿产等,同时这些产业的产值占据GDP的很大的份额,那么这种经济发展类型就构成了“点源型经济”。而这种经济类型之所以会导致资源诅咒,其内在的机理是:单一的资源依赖如石油和矿产,会引致该国和地区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资本、技术或者人力资源上,都会向其集中。这样一来,必然的结果是,在社会资源分配中本来就处于弱势的领域,譬如农业、加工业等,会因为资本、技术、人力资本的投入持续萎缩而进一步弱化,导致这些弱势行业领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遭到破坏。 正因为如此,如果当前优势资源的繁荣,因为各种必然的或偶然的因素出现而消失,那么会注定当前具有优势的资源和那些本不具有优势的非资源产业都将衰退,从而引发该国和地区经济增长陷入停滞。 如此可见,“点源型经济”的根本构成要素,就在于该国和地区国民经济对单一资源的过度依赖,其关键词就在于单一和过多依赖,就是所谓的“点源(point-souce)”。 依照这种逻辑,我们将其引申和扩充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及产业链段里去,也是成立的。譬如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虽然没有过度依赖于某种单一的矿产资源,如石油或天然气,但如果过度依赖于行业中某个单一行业,如物流,过度依赖于产业链中的某个链段,如分销、制造,我们都可以将其视为“点源经济”的。 不幸的是,中国恰好就是这种经济的典型。 比如,我国的皮具行业。作为皮具箱包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我国的箱包年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出口则占全球总供应量的1/4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在产销两旺的高峰时期,单广州的皮具生产厂家有近3万家。但如果反观,在中国这数以万计的皮具企业里,有多少家能够在产业链中做产品设计、多少家可以做原料采购、有多少家可以做物流运输和订单处理的、又有多少家可以做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呢? 几乎没有。 现实是,这数以万计的皮具企业基本上吊在加工制造这一棵树上,涉足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连有想法的都很少有,更别说真正涉足了。 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特点,虽然在行业属性来看是分散的、是多元的。但在产业链段上却又是过度依赖于“加工制造”这一单一链段,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经济无疑又是单一的、是“点源”型的。 那么,作为“点源型经济”的中国来说,未来的麻烦就在于:由于现在过于依赖于产业链段中的“加工制造”环节,这已经引致生产、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本向其集中。那么结果呢,就是社会资源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其他产业链段,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将会更加弱化,其发展的基础也会遭到破坏。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动力的原因。一旦产业链段中的加工制造环节所需的低廉的劳动成本、有利的汇率政策等要素消失,那么强势的产业链段(加工制造)和非强势的产业链段(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都将衰退,经济增长停滞也就“水到渠成”了。 郎咸平教授认为,这一切的根源,与国家错误的产业链定位关联甚密。但我认为这还仅仅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还在出口导向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上。中国经济之所以“点源”化,很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繁荣所导致的错误的政治激励。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体制背景下,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往往直接决定了该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经济收益,这也将导致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在维系和发展现有优势链段方向上乐此不疲。官员像走马灯,任期较短,他们搞投资也往往喜欢集中在那些能够在短期内见效的确定项目上。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对出口没有太多帮助,进而为其GDP的增长有所帮助的其他产业链段的投资很少,毕竟从投资到产生收益会有一个较长的滞后期;毕竟对于任期很短的官员而言,对未来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收益的折现值很低。正是因此而加剧了生产、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本向其制造业集中,从而对其他链段形成事实上的挤出效应。 然而,经济学家们的呐喊和忧心,很多时候像人们看待郎咸平那样,觉得他有些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甚至是玩忽悠。 那么,我们进一步翻翻中国经济的另一张底牌——金融领域,或许对我们理解中国到底有多硬,有更大的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