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佛教人物考》是民间文艺家、知名学者包世轩先生的论文集,共收入近20篇论文,对辽金元明清时期北京佛教的历史人物及传承进行了详细考证,对于研究北京佛教的历史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包世轩,民间文艺家、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民协理事民俗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联大北京文化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出版有《西山八大处》、《西山问道集》、《抱瓮灌园集》等。 辽燕京慧聚寺法均大师 及其嫡传弟子相关史事汇考 一、辽普贤大师法均塔 戒台殿院前面(东)阶下,南北并列两座砖塔。北侧七级密檐砖塔是法均大师灵塔,此塔为辽金时期盛行的八角形密檐叠涩式建筑,通高约14米。 塔的形制为:下部为束腰式须弥座,座上用砖雕成的三层仰莲。仰莲上为塔身,塔身正面上部嵌有青石塔额。题曰“大辽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普贤大师之灵塔、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中秋日筑坛知幻道孚重建”字样。七层塔檐均为叠涩式。第一层塔檐转角之昂,为批竹昂。其上应使用耍头,但做成昂,称为由昂。以上各层转角处施转角斗栱,华栱居中。当心间两朵华栱,泥道栱则隐约不显。塔刹以仰莲绶花承托宝珠为结束。整座宝塔秀丽古朴,尚保持辽、宋时期僧塔的固有风格。 法均塔建于辽大康元年(1075),至明代正统年间已残破不堪,知幻大师道孚重建戒台寺期间,同时将法均大师灵塔予以重修。 戒台寺著名古松—抱塔松,便生长于塔西部阶上。粗壮的古松枝干斜伸向阶下古塔,枝叶几乎将法均塔抱拢起来,气势苍劲,树冠斜生抱塔,为世间罕有的奇特景象。 二、法均大师遗行碑 塔前《法均大师遗行碑》,是法均大师圆寂后的大安七年(1091)所建,为戒台寺中现存最早的石刻文物。碑通高4.18米,宽1.16米,厚0.24米,甚为高大。碑之龟趺和碑首二龙雕造精细,艺术高超,碑文记录珍贵的辽代佛教史事,文章及书法堪入能品,是辽代文物的佼佼者。碑文记述法均大师的生平事迹,是重要的辽代佛教史料。今将碑文校对整理后一并编入,以供参阅。 马鞍山故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大师遗行碑铭并序 朝议大夫乾文阁直学士知制诰充史馆修撰骑都尉太原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王鼎撰并书。 昔仲尼既殁,庐墓者哭而失声;叔子云亡,过碑者感而堕泪。吾始讶其然也?及迹其行事,见有遗爱,未尝不揜卷涕泗将下,固知仁义恩泽,深入生灵骨髓也皆尔。 惟我钜辽,奥有高行。其来也,编甿受赐,庆法命之延龄;其去也,举世无聊,惧佛灯之短焰。垂恩亦甚,与上攸同,则我马鞍山故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大师其人也。 大师讳法均,无字。其幼稚踪迹,与拾得上人、陆羽高士相类。故乡闾族望,此莫得详,兰茁潛幽,珠英閟润,自非精鉴,孰可前知?则有京西紫金寺非辱律师,目击净器,收而教之。聚砂外不为童游,救蚁间皆自天性。及进具,内解结缚,深畏知觉,造次以善俗,雍容而协道。若莲华在水而不著,金刚遇物而能坏。其于持犯,盖得自然,非矫揉戕贼之可致。虽行在毗尼,而志尚达磨,因负笈寻师,不解衣者多岁。为攻坚木,切救头然,以至名数相应,税金吼石,等论宗旨明,曰义类条贯。其破邪,则龙象之蹴踏;其辩正,则师子之哮吼。主盟后进,凡十数季。 清宁七年(1061)春,朝命与能校定诸家章抄,师协舆论,已在数中。会有人力争胜负,欲代师之次者。师因求退,与息贪竞,时议多之。至秋,燕京三学寺论场虚位,公选当仁,复为众推,辞弗获免。岁满,始授紫方袍,赐德号曰严慧,从旧式也。 及受代、亟辞毂下,来隐是山。一之二之日,同行云奔;三之四之日,檀那景附。交尝甘露,互挹清风,日倍岁增,众常累百。咸雍五季(1069)冬,上以金台(金台指燕京城)僧务,繁剧须人,诏委师佐录其事。虑志可夺,其命难寝,因顺山上下众心之愿,始于此地肇辟戒坛。来者如云,官莫可御,凡喑聋、跛伛、贪愎、憍顽,苟或求哀,无不蒙利。至有邻邦父老、绝域羌浑,并越境冒刑,捐躯归命。自春至秋,凡半载,日度数千辈。半天之下,老幼奔走,疑家至户到,有神物告语而然。 越明年,师道愈尊,上心渴见,爰命迩臣,敦勉就道,因诣阙,再传佛制。以石投水,如火得薪,其志交孚,非喻可及,遂肯与永乐北面,尽西土鸣足之敬。翌日,特授崇禄大夫守司空,加赐为今号。师以外臣求免,上以有力见谕。虽深闭固拒,而不懈益虔,至于再三,然后祗受。上悦甚,因为师肆眚,兼免逋负,仍锡宸什,下贲潛德,云:行高峰顶松千尺,戒净天心月一轮。其见谛重如此。复可如愿,遍利群品,乃受西楼、白霫、柳城、平山、云中、上谷泉、本地紫金之请。所到之处,士女塞途,皆罢市辍耕,忘馁与渴。递求瞻礼之弗暇,一如利欲之相诱。前后受忏称弟子者五百万馀,所饭僧尼称于是。间或有暇,力救无告,孳孳焉常若弗逮,惟恐人知也。议者谓无相好度生之缘,给孤济物之力,兼可备者,其在师乎!以苦节素高,励精过当,因感微恙,遂成沉痼。天书屡降,御药继至,尚犹过中不食,竟夕课诵,仍为榜示,遍晓未悟。非以戒为命、视身若无者乌能然?将没前一夕,其山自鸣,禽兽与人皆惧。师亦知缘尽,与众告别,至辩色,恬然而逝。盖世寿五十五,僧腊三十九,实大康元季(1075)三月之四日也。讣至,上衋然者久,特遣使赙赠,吊慰其徒众,仍委留守中门使、太常少卿杨温峤颛董后事。七众号恸,如丧所天,具縗絰者数百人,捨身命者十余辈,则其恋慕也可知已。即以其月二十八日,具礼荼毗于北峪,火灭后,竞收灵骨,以当季五月十二日,起坟塔于方丈之右。官给外,又创建影堂,左右以石建尊胜陀罗尼幢各一,皆众愿所成,聊为追荐,恩深报重,其道玄然。门人上足裕窥等,咸以夙承法乳,难忘戒香,大惧其美之弗传,有时與化而皆尽,遂相与约议,录师遗躅,讬予文之于碑。况鼎久奉清淡,精知密行,是敢条其一二昭昭之大者,以信于后。自余冥感琐屑之事皆不道,亦以存师之志也。铭曰: 岭南江南,牛头虎溪,一隐高行,名与之齐。能席是美,非系乎位,生荣死哀,道尊悳(德)贵。出蓟门焉西观,目岩岫兮巑岏,伊万庳兮参差,何独尊兮马鞍。非以其下,旧有人邪?神灯发焰,古玉绝瑕。善传佛戒,惊破聋聩,能俾阐提,金刚不坏。高辟度门,远迩云奔,始见龙德,来仪帝阍。师子一吼,天聪去豆,上下交孚,如鸟破壳。茂宠朝临,宸章夕吟,褒美佛使,摧伏众心。古谓世险,其来有渐,如何忽然,水流灯焰。嗟我都人,潮音屡闻,到此无聊,如身在焚。空感灵塔,中藏弊衲,物在人往,声悲响答。惟内行兮巍峨,克比峻兮山阿,勒贞石兮仰止,同百世兮不磨。此文可毁,此实难坠,敢告后学,敬之无媿。 大安七季(1091)岁次辛未闰八月戊戌朔壬午日乾时建。法孙比丘悟揔篆额刻字人王惟约。 (1979年12月在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抄录自馆藏该碑早期拓片) 三、法均大师碑文史事解析 法均大师碑形制完备,雕刻精美,在国内辽代文物石刻中堪称凤毛麟角,极为珍稀。 辽代佛教以律宗的发展崛起为其重要特征,法均大师即是辽代弘传律仪的一面旗帜。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法均,燕京开悟寺内殿忏悔主、特进守太师、辅国通圆大师法赜,据考为一师同门高僧,他们都是燕京开悟寺金刚大师的得法弟子。开坛传戒,弘持律仪,名动五京。据《大安山延福寺碑》记载,这个律宗系统与从事房山云居寺石经刊刻事业的通理恒策为大师曹洞宗僧系,一同在北京西山推动佛教事业的发展,留下史迹佳话,值得研究总结。 考证逐次进行,先说一下范阳王鼎。 辽代有两个王鼎,均为辽清宁八年进士。一为辽人,一为范阳人(今涿州)。撰此碑之王鼎为范阳王鼎无疑,因大康元年(1075)为法均所建经幢上,镌刻“范阳王鼎撰文”字样,是“受戒弟子范阳王鼎”身份及与法均大师关系的真实记录。 王鼎生平事迹《辽史》中有记述。王鼎(?—1106),字虚中,范阳人(今河北涿州)。道宗清宁进士,通经史,善诗文,道宗朝典章多出其手。通达政体,刚正不阿,道宗遇事多所咨访。先后担任易州观察判官、涞水县令、翰林学士、知制诰、史馆修撰、观书殿学士等职。大康年间(1075—1084),因事得罪,流放镇州。大安年间召还,复官。乾统六年(1106)卒。 王鼎碑文引用西晋羊祜“堕泪碑”典故。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博学能文,清廉正直,西晋开国元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死后,其部属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称之为堕泪碑,堕泪碑为羊祜而建。 关于碑中提到法均行化地之“西楼”。据辽人赵志忠撰《虏廷杂记》称:“太祖自号天皇王,始立年号曰天赞,又曰神州,国号大辽。于所居大部落置楼,谓之西楼,今谓之上京。”辽之上京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县)南波罗城。辽圣宗时在今赤峰市宁城西大明城修新都,号中京。辽朝中枢所迁至中京城,上京仍为辽都。据此碑,大安间仍以“西楼”称之。 白霫为今辽宁建平县东,是辽东京辽阳府属地。 柳城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古称百柳城,辽中京所在地域。 平山似是平州之误,今河北省卢龙县。 云中为西京大同府的古称,即今山西大同,有著名的云冈石窟、上下华严寺等佛教圣迹。 上谷泉为上谷郡古称,汉为“泉山县”地,包括今门头沟区西部的斋堂川。主体是河北省怀来、涿鹿一带,即古上谷郡地。其上谷泉系指涿鹿县矾山之“黄帝泉”,泉水盛名,世间罕匹。 “本地紫金寺”—本地指地处北京西山的辽玉河县地,含括斋堂川、大安山。紫金寺也是玉河县属地,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田庄村,即法均少年出家的寺院。 法均族里在哪里?碑中提供了信息,他少年出家依紫金寺非辱律师;受“本地紫金寺之请”弘戒;紫金寺就在北京西部山地间。再参之其弟子裕窥,在法均逝后尝有紫金寺之行,举办赈饥等善事,进一步证实紫金寺不仅是法均少年出家之地,同时也是他的家乡。据明《宛署杂记》记载推测,辽代紫金寺在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村,即现存的“紫荆寺”遗址。 北京西部山地,辽代属南京道六州十一县中的玉河县。不仅如此,辽代本地还出现过一位著名的高僧,即刻制云居寺石经的通理大师,他是矾山县人(今河北涿鹿县矾山堡),少年肄居宝峰寺,宝峰寺在今门头沟区西斋堂西北的山坡间,现残存,仍以宝峰寺称之。 此碑高4.18米,宽1.16米,厚0.24米。龙首龟趺极具辽代艺术特色,且历史艺术价值尤为突出。 关于范阳人(涿州)王鼎,值得多说几句。王鼎的官职镌刻碑上已清楚,在为法均所建经幢间有“受戒弟子范阳王鼎撰文”的记载,所题为大康元年幢。 辽范阳县辖界,包括为河北涿州市及北京房山区南部,是辽范阳县。依据碑文、经幢文的记载,可把辽人王鼎和范阳王鼎的身世经历加以区分,具有历史价值,对辽史研究大有裨益的。 另据《天府广记》卷三十三:“王鼎,涿州人,博通经史。时马唐俊有文名,适上已与鼎祓禊水滨,因饮索鼎赋诗,鼎援笔立成。唐俊惊其敏妙。举进士,累官翰林学士,当代典章多出其手。” 范阳人王鼎不仅是南京朝官,还是法均大师的“受戒弟子”,以他的身份地位,为法均遗行碑、经幢撰文,当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