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古代宗教与伦理


作者:陈来     整理日期:2014-12-09 17:08:08

本书试图用西方学者的文化观念去讨论中国文化的根源。作者作为一个哲学学者希望运用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来解释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陈来,1952年生于北京,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哈佛大学等海外大学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副执行长。现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多所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
  目录:
  第一章导言
  一、轴心时代与前轴心时代
  二、文化模式与精神气质
  三、宗教的理性化:巫觋文化、祭祀文化与礼乐文化
  四、大传统与小传统
  五、儒家思想的根源
  第二章巫觋
  一、绝地天通
  二、古巫
  三、说巫
  四、巫术与萨满
  五、巫祝与巫史
  第三章卜筮
  一、遗存的解释
  二、占卜的起源第一章导言
  一、轴心时代与前轴心时代
  二、文化模式与精神气质
  三、宗教的理性化:巫觋文化、祭祀文化与礼乐文化
  四、大传统与小传统
  五、儒家思想的根源
  第二章巫觋
  一、绝地天通
  二、古巫
  三、说巫
  四、巫术与萨满
  五、巫祝与巫史
  第三章卜筮
  一、遗存的解释
  二、占卜的起源
  三、巫术与占卜
  四、卜与筮
  五、筮法与筮辞
  六、《周易》的意义
  第四章祭祀
  一、从巫术到祭祀
  二、神灵与崇拜
  三、殷商信仰体系
  四、殷人的祭祀活动
  五、殷代宗教的特点
  六、周代的祭法
  七、周代的祭祀与神鬼观念
  八、古代宗教的类型
  九、文化演进与文化精神
  十、从自然宗教到伦理宗教
  第五章天命
  一、商书中的天帝观
  二、周公早期的天命观
  三、摄政时期周公的思想
  四、还政以后的周公思想
  五、《尚书》中的天民合一论
  六、西周思想的意义
  七、《洪范》与西周政治文化
  八、《诗经》中的西周天命观
  九、西周后期的前儒家
  第六章礼乐
  一、释礼
  二、三代礼制之损益
  三、礼的起源与结构
  四、《仪礼》与周代礼俗
  五、周礼与周代的文化模式
  六、礼乐文化的人文功能
  七、礼与乐
  八、三代文化的精神气质及其演进
  第七章德行
  一、释德
  二、明德与敬德
  三、孝与三代的德行
  四、德行的社会根基:周代的生活共同体
  五、周代的宗法文化
  第八章师儒
  一、古人论儒
  二、近人说儒
  三、晚近释儒
  四、西周的师儒与教化
  五、西周的国子教育
  六、孔子说儒
  参考书目
  后记
  “陈来学术论著集”后记第二章巫觋
  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
  ——孔子,见于《要》
  近代人类学家无不把巫术(Magic)的研究作为把握原始文化的主要途径,把巫文化看作原始文化的主导形态,并视之为宗教与科学发展的最初萌芽。
  如果依照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对巫术的定义,即视巫术为一套达到某种目的的实用行为的话,那么,中国史前时代的巫术对于我们几乎是无迹可寻。因为,考古学只能提供给我们墓葬、居室、城郭和器物的文化遗存,而文字尚未产生时代的信仰、准则、道德、风俗以及行为,都早已随历史而消逝,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依赖于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的推测性质的论断。然而,对于文字发明甚早的文明来说,巫觋文化的痕迹必然会在早期的文献材料中有所反映,何况,马林诺夫斯基或任何一种其他西方人类学的理论,是否可以适用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实际,是无从先验地确定的。因此,从事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先须从整顿中国的历史材料出发,由以了解当时文化的形态与特质,更参之以近代人类学对世界各地初民文化的研究,以把握中国上古文化形态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因素。
  这样,对于本书的目的而言,我们就自然而然地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巫觋”与“卜筮”上面。但我们要提醒自己和读者,在研究结束之前,我们并不预设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巫”即完全等同于人类学家所说的巫术的施行者(Magician),也不预设“卜筮”就是巫术。
  一、绝地天通
  欧洲历史上巫术的出现,据认为不晚于旧石器晚期。中国史学工作者也把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出土的有关器物,如玉琮、獐牙钩形器等作为巫师的法具来解释,但仍属推测。在文献上,中国古代有关“巫”的起源与演变,见于先秦“绝地天通”的传说。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
  ……





上一本:海贼王哲学课:世界名校的24堂人气公开课 下一本:康德论永久和平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古代宗教与伦理的作者是陈来,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