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路标


作者:海德格尔,孙周兴     整理日期:2014-12-07 14:27:19

本书收有海德格尔不同时期的名篇。其中前五篇属于前期海德格尔的重要作品,如《现象学与神学》、《形而上学是什么?》、《论根据的本质》等,分别出版过单行本。后九篇为后期海德格尔作品,如《论真理的本质》一文,标志着海德格尔思想“转向”(Kehre)的开端;《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一篇,最明确地表现出后期海德格尔对于其前期思想的自我批判和反思,以及与现代生存主义(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自觉划界,亦被视为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完成的标志;而《面向存在问题》一文对后现代(主义)思想产生了卓著的影响,尤其是海德格尔在其中首创的“涂划法”,对于法国激进思想家雅各·德里达的“消解论”(deconstruction),有着直接的启发作用。
  与后期海德格尔的其他一些著作相比较,我们可以说,《路标》一书最具有“学术性”——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海德格尔的其他作品算不上严格的思想著作;我在此所谓的“学术性”,是指《路标》一书中的文章在形式上(论题、文风等)相对而言更加近于西方传统学术的讨论风格。《路标》的论题几乎完全是哲学史专业的题目。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史上众多哲学巨匠的讨论,或专题,或兼论,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德国古典哲学家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及至与海德格尔同时代的欧洲现代哲学家,如雅斯贝尔斯和萨特尔等。显然,海德格尔把这十四篇不同时期的文章汇集在一起,是有其专题设计的意图的。
  这个专题,海德格尔已经在“前言”中明言:本书意在让读者体察到一条“通向对思想之实事的规定的道路”。所谓“思想之实事”乃是“存在”(Sein)。在《林中路》中,海德格尔把他前期的奠基之作《存在与时间》称为“路标”,实即因为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重新提出了“存在问题”,确立了他毕生思想的这个唯一主题。主题是唯一的,思想之路以及路上的风光却是多彩的。
  目录:
  前言
  评卡尔·雅斯贝尔斯《世界观的心理学》(1919/1921)
  现象学与神学(1927)
  最后一次马堡讲座节选(1928)
  形而上学是什么?(1929)
  论根据的本质(1929)
  论真理的本质(1930)
  柏拉图的真理学说(1931/1932,1940)
  论□的本质和概念。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第一章(1939)
  《形而上学是什么?》后记(1943)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1946)
  《形而上学是什么?》导言(1949)
  面向存在问题(1955)
  黑格尔与希腊人(1958)
  康德的存在论题(1961)前言
  评卡尔·雅斯贝尔斯《世界观的心理学》(1919/1921)
  现象学与神学(1927)
  最后一次马堡讲座节选(1928)
  形而上学是什么?(1929)
  论根据的本质(1929)
  论真理的本质(1930)
  柏拉图的真理学说(1931/1932,1940)
  论□的本质和概念。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第一章(1939)
  《形而上学是什么?》后记(1943)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1946)
  《形而上学是什么?》导言(1949)
  面向存在问题(1955)
  黑格尔与希腊人(1958)
  康德的存在论题(1961)
  说明
  编者后记《世界观的心理学》
  讨论伊始,我们必须承认,从现有的当代科学和哲学认识的状况中,我们找不到一个“适当的”的方向,借以对雅斯贝尔斯眼下出版的这本著作做一种积极的启发性的批判。这种承认或能恰如其份地显明这份成果的独立性和意义。这里,对一种符合并且追踪内在意图的批判的途径和要求的广度做一种先行思考——而不是对各种可能的方法作某种无益的讨论——,应能有助于我们把评论对象的特性刻画出来。
  这部著作起于作者雅斯贝尔斯为谋求心理学整体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参看该书,第5页),作为整体的心理学应该让人认识到“人是什么”(同上)。世界观的心理学(Weltanschauungspsychologie)是这个整体的一个具有特殊形态和作用的部分,它意在检视“心灵生活的限界”,并因而为心灵提供一个清晰的总体视界。
  ……





上一本:莲花里盛开的孤独:听禅学大师讲述人生正念 下一本:康巴唐卡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路标的作者是海德格尔,孙周兴,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