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智慧书》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经,以“学问纯粹,器识宏深,谥文正”为纬,从“家书”、“识才”、“血诚”、“批牍”、“冰鉴”、“奏稿”6个方面详细介绍曾国藩做人做事、为官为政的学问。
作者简介:
常峰瑞,自由撰稿人。去过曾国藩家乡三次。已经出版的图书有:
《冰鉴》,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领导者必备:曾国藩识才秘诀全书》,1999年2月
《曾国藩家书全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10月
《曾国藩成就大事的是十三套学问》(全十六册),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2月
《曾国藩成就大事十八讲》,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10月
《曾国藩家书精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6月
《冰鉴正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7月
《大秦帝国开国谋略新解》,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1月
《挺经》,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3月常峰瑞,自由撰稿人。去过曾国藩家乡三次。已经出版的图书有:
《冰鉴》,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领导者必备:曾国藩识才秘诀全书》,1999年2月
《曾国藩家书全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10月
《曾国藩成就大事的是十三套学问》(全十六册),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2月
《曾国藩成就大事十八讲》,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10月
《曾国藩家书精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6月
《冰鉴正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7月
《大秦帝国开国谋略新解》,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1月
《挺经》,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3月
《冰鉴全编》(上下),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3月
目录:
《家书》
格物致知
1.1格物,致知之事也
1.2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
1.3怨天天不许,尤人人不服
1.4圣贤千言万语,不外敬恕二字
1.5近来见天地之道而明谦退
1.6只有自己靠得住
1.7凡做一事,须全副精神贯注此事
1.8进之以猛,持之以恒
1.9读书可能变换骨相
1.10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
1.11难禁风浪为古今豪杰大忌
1.12好汉精神
1.13吃一堑长一智《家书》
格物致知
1.1格物,致知之事也
1.2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
1.3怨天天不许,尤人人不服
1.4圣贤千言万语,不外敬恕二字
1.5近来见天地之道而明谦退
1.6只有自己靠得住
1.7凡做一事,须全副精神贯注此事
1.8进之以猛,持之以恒
1.9读书可能变换骨相
1.10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
1.11难禁风浪为古今豪杰大忌
1.12好汉精神
1.13吃一堑长一智
1.14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
1.15穷经必专一经
1.16日积月累,必有豁然贯通之时
1.17不应蛮读蛮记蛮温
1.18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
1.19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1.20通训诂刀知前人讹袭之误
1.21不患其不明,患其太多
1.22遇到困难,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1.23君子贵于自知
1.24大凡人之自诩智识,多由阅历太少
1.25吾通阅古今人物
1.26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
1.27看破物情则知世路之艰险
1.28皆知自雄而不知保其终
1.29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1.30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正心诚意
2.1有志,有识,有恒
2.2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
2.3立志有恒
2.4今日进一分德,明日修一分业
2.5一味言忠信、行笃敬
2.6总以除傲子为第一义
2.7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
2.8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2.9不失寒失之家风
2.10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2.11存其倔强,去其忿激
2.12以身许国,愿死疆场
2.13慎独则心安
2.14做人要虚心
2.15做个光明磊落之人
2.16我自信亦笃实人
2.17对人纯是一团和气
2.18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2.19必有豁达光明之胸襟
2.20亦须认明强为本
2.21成名二字不必问,享福二字更莫问
2.22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
2.23宜常存敬畏之心
2.24读《出师表》而不动心,其人必不忠
2.25升官而不敢沾沾自喜
2.26凡事不可占人便宜
2.27不存做官发财之念
2.28公尔忘私,国尔忘家
2.29总须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
2.30一味向平实处用功
修身齐家
3.1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
3.2时时内省,处处自责
3.3善恶由人主之
3.4治家八记住
3.5不愿家中买田起屋
3.6总以谦谨二字为主
3.7余家诸女无重母家而轻夫家
3.8凡事当存一谨慎俭朴之见
3.9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
3.10不可忘寒士家风
3.11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
3.12详诉各亲族生活苦况
3.13乡间鸡肉猪肉最为养人
3.14切不可浪掷光阴
3.15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3.16家中断不可积钱买田
3.17湘、淮两军必须联为一气
3.18不可忘先世之艰难
3.19对左、沈二人以怨报德的心态
3.20以死志赴天津办教案
3.21人以官为荣,我以官为苦
3.22吾生平颇讲求惜福二字
3.23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脚
3.24断不可多服药也
3.25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
3.26古人以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
3.27只宜清静调养,不宜妄施攻治
3.28养生之法,曰有五事
3.29服药之事,利害参半
3.30误对朋友,愧悔无极
治国平天下
4.1世道先乱于白黑颠倒
4.2力除官气,严裁浮费
4.3用兵呆活、轻重之道
4.4贵在奖以好言
4.5凡将才有四大端
4.6望以讲求将略为第一要义
4.7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人
4.8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
4.9预见僧格林泌之败
4.10行军打仗非余所长
4.11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4.12少用冗员
4.13流血裹创而战
4.14待降将之法
4.15但有志气,即可培养
4.16行军打仗之法
4.17贼于水战极为无能
4.18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不可缺一
4.19进兵须由自己做主
4.20不轻进,不轻退
4.2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4.22推荐贤才亦有所顾忌
4.23苦战十年,不宜令外国船攘功
4.24西北各省,运转尤艰
4.25处置湘勇回省入哥老会之事
4.26机器船炮,自强之本
4.27捻军四长三短
4.28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
4.29凡察贼势,只宜独往
4.30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奏稿》
《批牍》
《冰鉴》
《识才》
《血诚》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六日与诸弟书)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
十月廿一日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又为祖母买皮袄,极好极好!可以补吾之过矣。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窃笑其所忧之不大也。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
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共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吾友吴竹如格物功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工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而著之于书,故所读之书,句句皆切身之要药,兹将艮峰先生日课抄三页付归,与诸弟看。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
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本欲抄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故不及抄。十一月有折差,准抄几页付回也。
余之益友,如倭艮峰之瑟(xiàn,胸襟开阔貌———编者),令人对之肃然;吴竹如、窦兰泉之精义,一言一事,必求至是;吴子序、邵蕙西之谈经,深思明辨;何子贞之谈字,其精妙处,无一不合,其谈诗尤最符契。子贞深喜吾诗,故吾自十月来,已作诗十八首,兹抄二页,付回与诸弟阅。冯树堂、陈岱云之立志,汲汲不遑,亦良友也。镜海先生,吾虽未尝执贽请业,而心已师之矣。
吾每作书与诸弟,不觉其言之长,想诸弟或厌烦难看矣。然诸弟苟有长信与我,我实乐之,如获至宝,人固各有性情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尽释矣。
金竺虔报满用知县,现在小珊家,喉痛月余,现已全好。李碧峰在汤家如故。易莲舫要出门就馆,现亦甚用功,亦学倭艮峰者也。同乡李石梧已升陕西巡抚。
两大将军皆锁拿解京治罪,拟斩监候。英夷之事,业已和抚,去银二千一百万两,又各处让他码头五处。现在英夷已全退矣。两江总督牛鉴,亦锁解刑部治罪。
近事大略如此,容再续书。兄国藩手具。
【译文】
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九弟在长沙发出的信,里面有六页途中的日记,另外有一包药子。二十二日收到家中九月初二寄出的信,很欣慰。
自从九弟离开京城以后,我没有一天不担心,实在害怕一路上变故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看了九弟的信,果然不出我所料。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家,真是幸运啊!姓郑的旅伴靠不住,我早就知道了。郁滋堂这么好,我实在是不胜感激。在长沙怎么没听九弟提起彭山屺,这是什么原因?又给祖母买了皮袄,这很好,可以弥补我的过失了。
四弟的来信很详细,他发奋自励的志向洋溢在字里行间。不过他一定要到外面边学习边教书,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解释说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误学习,不如到外面去,会比较清净。到外面寻师求学,不会有什么耽搁。如果到外面边教书,那耽搁的时间比在家还要多。再说只要发奋自励,在家塾可以读书,就是在荒郊野地、喧杂闹市也一样可以读书,担柴放猪都可以读书;如果不能发奋自励,不要说在家塾读不了书,就是在清静的乡间、神仙的居所也读不了。何必挑地方?何必挑时候?但问自己是否真的立志读书!
六弟埋怨自己命不好,我也很同意。不过,要是仅仅因为童试不中就发牢骚,我私底下也笑你志向不大,心中装不了大事。
君子树立志向,应该有包容万物万民的气概,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才不会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愧为天地间完美无缺的圣人。所以君子的忧虑,是为自己比不上舜、周公而忧虑,是为自己道德没有进步、学问没有长进而忧虑。所以他会为顽固不化的小民而忧虑,会为野蛮的夷族扰乱华夏而忧虑;会为小人得志而有才德的人上进无路而忧虑,会为黎民百姓得不到关怀而忧虑。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这是君子忧虑的。至于个人的得与失,一家的饥与饱,世俗的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根本没有功夫想这些。
六弟科举不顺,就抱怨命苦,我私下里笑他所忧虑的事情太小了。人不读书就罢了,既然自命为读书人,就应该按照《大学》里要求的去做。《大学》的纲领有三部分: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都是我们分内的事。如果读书后不能联系自身,说这三件事与我不相关,那么读书又有什么用呢?就算是能写文章能作诗,自命风雅,也只能算是个识字的放猪倌!怎么能称得上明理有用的人呢?朝廷用八股文取士,也是说士人像圣贤那样阐发观点,就能够明白圣贤的道理,以圣贤为榜样去做,可以做官统领民众,待人接物恭敬有礼。如果将明德、新民看作是分外的事,那么虽然能写文章能作诗,对修己治人的道理却茫然无知,朝廷用这种人做官,和用放猪倌做官有什么区别?
既然自命为读书人,那么《大学》的纲领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事,这是很明显的。《大学》的条目有八个,依我看,能使人成功的,也就是两条而已:一是格物,二是诚意。
格物,是说要弄清事物的原理;诚意,是说凡事要身体力行。物是什么?即所谓的事物的本和末。身体、精神、意念、知识、家庭、国家、天下都是物;天地万物都是物;日常所用所做的事情都是物。格是什么?就是接触事物,弄清它的原理。例如侍奉双亲,这是物,探究为什么要侍奉双亲,就是格物。跟随兄长,这是物,搞清楚为什么要跟随兄长,这是格物。我的心是物,研究自己的心理状态,深入地考察,就是格物了。我的身体是物,探究养生之道,深入地考察,就是格物了。每天所看的书,句句都是物;联系自身来思考,认真研究其含义,就是格物了。以上是对事物的认识。所谓诚意,就是遵循自己明白的道理去身体力行,这是诚实的态度。明白一句就实践一句,这是身体力行的做法。格物和诚意并进,就可以达到上学下达的境界。
我的朋友吴竹如格物的功夫很深,每件事物,都要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倭艮峰先生在诚意上下的功夫相当深,每天都写日记,一天之中的一念之差,每件事的过失,一言一行都记载下来,用楷书书写,三个月合订为一本。从乙未年起,至今已经装订了三十本。他处世十分谨慎严格,虽然偶尔也有些杂念,却能立刻纠正,并记载下来。所以他读的书,句句都是切合自身的良药。现在把艮峰先生的日记抄了三页,给你们看。
从十月一日起,我以艮峰为榜样,将每天的念头、每件小事,都记载下来,以提醒自己改正过失,也用楷书。冯树堂也从同一天开始,和我一起这样做。树堂非常虚心,敬爱我就像敬爱他的兄长一样,尊重我就像尊重他的老师一样,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
我历来缺乏恒心,自这次写日记开始,也能够保持终身有恒心了。有名师益友的帮助,将会只有进步没有后退。本来想将我的日记抄几页给你们看,因为今天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所以来不及抄了。十一月再有信差来,那时候一定抄几页寄回去。
我的好友中,倭艮峰冷静威严,令人肃然起敬;吴竹如、窦兰泉要求尽善尽美,一言一行,都力求做得最好;吴子序和邵蕙西擅长经学,深思明辨;何子贞喜欢谈论书法,他精妙的看法,与我不谋而合,我尤其喜欢听他谈诗。子贞很喜欢我的诗,所以我从十月以来已经写了十八首诗,现在抄两页,随信寄回给诸位弟弟看一看。冯树堂、陈岱云志向高大,汲汲不遑,也是我的好友。镜海先生,虽然我没有向他请教过,但是心里是把他当老师看的。
我每次给弟弟们写信,总是不知不觉就说多了,想必你们或许已经厌烦得看不下去了。不过,你们要是写长信给我,我会十分乐意看,如获至宝,人本来就是各有性格。
我从十月初一日开始写日记,总想改过自新。想起以前与小珊有矛盾,实在是一时冲动,不近人情,就想去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当天晚上我就到小珊家里谈了很久。十三日我和岱云一起请小珊吃饭。自此欢笑如初,冰释前嫌了。
金竺虔报满之后任知县,现在住在小珊家里,喉痛一个多月,现在已经康复。李碧峰还在汤家。易莲舫要出门读书,现在很用功,也在以倭艮峰为榜样。同乡李石梧已经升任陕西巡抚。
两大将军都被押解到京城治罪,准备处以斩刑。英夷的事,已经议和,用了二千一百万两白银,又在各地让出五个码头,现在英夷已经全部撤军。两江总督牛鉴,也被押解到刑部治罪。
近期的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容再续书。兄国藩手具。
曾国藩嘉言钞
一事一物,皆求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