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为人与为学:胡适言论集


作者:胡适     整理日期:2014-11-27 15:37:26

《为人与为学:胡适言论集(评注本)》是胡适人生言论精华选集。胡适是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为人与为学:胡适言论集(评注本)》从为人与为学角度,精心编注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演讲及言论之精要,贴近读者当下生命状态,用最具创造性的语言和启蒙意识、担当情怀,打造胡适新的精品。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以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胡适曾反复告诫我们,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打造成器,我们读适之先生,学习他的为学之方,更要学习他的为人之道,以砥砺自己奋发向前、开拓未来。
  作者简介:
  萧伟光,湖北汉川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学学士,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师从著名教授楼宇烈先生,研习传统文化。现任《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辑。
  曾担任《清华研究生》报记者、编辑及副主编,《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编辑及执行主编、《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编辑,清华大学西麓学社代理社长,北京大学国学社副社长等。
  为《楼宇烈先生八秩颂寿文集》(九州出版社)副主编、《<群书治要>选粹与导学》(人民日报出版社)副主编,在《人民论坛》、《世界宗教文化》、《云梦学刊》、《孔庙国子监论丛》、《宗教哲学》(台湾学术性期刊)、《光明日报》、《北京晨报》、凤凰网等期刊、报纸和网络上发表文章多篇。
  近些年来,热切关注国学读书会、私塾及书院的发展,多次受邀出任高校传统文化类社团、民间书院的活动主持人和主讲人。
  目录:
  ●●家庭教育
  论家庭教育/002
  我的母亲/006
  我的儿子/019
  做人与读书——致胡祖望/022
  附录:我的母亲(老舍)/025
  ●●中学教育
  中学国文的教授/038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050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058
  ●●家庭教育
  论家庭教育/002
  我的母亲/006
  我的儿子/019
  做人与读书——致胡祖望/022
  附录:我的母亲(老舍)/025
  ●●中学教育
  中学国文的教授/038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050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058
  ●●大学教育
  知识的准备/068
  思想的方法/076
  学生与社会/081
  我对运动会的感想/086
  龟兔之喻——致吴健雄/088
  要“小题大做”——复吴晗/093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095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103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109
  给北大哲学系毕业生纪念赠言/114
  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学欢迎会上的讲话/115
  ●●读书教育
  为什么读书/120
  附录一: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梁启超)/126
  附录二: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梁启超)/138
  附录三:七部“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钱穆)/168
  怎样读书/170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174
  非留学篇/176
  ●●思想与家国天下
  学术救国/198
  提高与普及/202
  新思潮的意义/205
  爱国运动与求学/220
  领袖人才的来源/225
  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答孟心史先生/231
  思想不可变成宗教——答陈之藩/235
  差不多先生传/237
  ●●人生理想与实干
  哲学与人生/242
  人生有何意义/246
  不朽——我的宗教/247
  附录:人生目的何在(梁启超)/258
  谈谈四健会的哲学/261
  少年中国之精神/265
  努力歌——《努力》周报发刊辞/270
  后努力歌/272
  后记/274
  参考文献/279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胡适)恢复名誉吧。
  ——毛泽东
  胡适之不过时证明了我们四十年来没进步。他是我们思想界的伟大领袖,他对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贡献是石破天惊的、不可磨灭的。
  ——李敖
  我个人就认为,与胡适同一阶层,或更高阶层的中国文化巨人,不超过一百人。而在这一百位巨人中,适之先生是最近和最后的一位,却不是最低的一位。
  ——唐德刚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胡适)恢复名誉吧。
  ——毛泽东
  胡适之不过时证明了我们四十年来没进步。他是我们思想界的伟大领袖,他对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贡献是石破天惊的、不可磨灭的。
  ——李敖
  我个人就认为,与胡适同一阶层,或更高阶层的中国文化巨人,不超过一百人。而在这一百位巨人中,适之先生是最近和最后的一位,却不是最低的一位。
  ——唐德刚
  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但争议又非常多的人物。
  ——季羡林
  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我们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我们也不能过分低估他的哲学知识,他在美国最后三四年所受到的哲学训练已达到了当时的一般水平,足够他研究中国哲学史之用了。
  ——余英时【论家庭教育】
  诶!可怜呵!可怜我中国几万万同胞懵懵懂懂无知无识的生在世界上,给人家瞧不起,给人家当奴才当牛马,这种种的苦趣,种种的耻辱,究竟祸根在那里?病源在那里呵?照我看起来,总归是没有家庭教育的结果罢了。
  什么叫作家庭教育呢?就是一个人小的时候在家中所受的教训。列位看官,你们不听见俗语中有一句话么:“山树条,从小弯。”(这是我们徽州的俗语)又说道:“三岁定八十。”可见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雄大豪杰,或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儿子孙子将来或是荣宗耀祖,或是玷辱祖宗,也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看官要晓得这少年时代,便是一个人最要紧的关头。这家庭教育,便是过这关头的令箭,所以我今天便详详细细的说一番,列位且听我道来。
  我们中国古时候,最注重这家庭教育,儿子还在母亲怀中没有生下来,便要行那胎教。做母亲的,席不正不坐;行步不敢不正;不听非礼之音;不说非礼之言,这便叫作胎教。儿子生下地来,便要拣一个好的褓姆,好好的教导他。做父母的,更不用说了。列位之中,大约有读过《礼记》的,你看那《礼记》上说的,六岁教他什么,七岁教他什么,八岁九岁教什么,到了十岁,才出来从师读书。十岁以内,便都是父母的教训,这便叫作家庭教育。看官须记清,我中国古时的人,都是受过家庭教育来的了。
  看官要晓得,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亲。因为做父亲的,断不能不出外干事,断不能常常住在家中,所以这教儿子的事情,便是那做母亲的专责了。古时的人,把娶妻的事情看得极重,女子教育还不致十分抛却。又把儿子看得极重,以为做父母的身后一切责任,都靠儿子,所以这家庭教育十分发达。只可怜一天不如一天,一朝不如一朝,女子的教育,一日不如一日,家庭教育便一日衰似一日了。做母亲的,把儿子看做宝贝一般,一些也不敢得罪,吃要吃得好,穿要穿得好,做了极狡猾极凶恶的事情,做母亲的还要说这是我儿子的才干呢!这样的事情,把做儿女的纵容得无法无天,什么事都会干出来。有时候,父亲看了不过意,说他几句,骂他几声,做母亲的还要偏护着儿子,种种替他遮掩。诶!这便是中国国民愚到这样地位的原因。这个问题要再不改良,我们中国的人,要都变作蠢蠢的牛马了。
  现在要改良家庭教育,第一步便要广开女学堂。为什么呢?因为列位看官中,听了兄弟的话,或者有人回去要办起家庭教育来了。但是列位府上的嫂子们,未必个个都会懂得,列位要说改良,他们仍旧照老规矩,极力纵容,极力遮掩,列位又怎样奈何他呢?所以兄弟的意思,很想多开些女学堂。列位要晓得,这女学堂便是制造好母亲的大制造厂。列位要想得到好儿子,便要兴家庭教育,要兴家庭教育,便要大开女学堂。列位万不可不留意于此呵!
  开女学堂的办法,或者有什么地方办不到。所以兄弟很巴望列位看官个个回去,劝劝你们的嫂子们,说儿子是一定要教训的,儿子不教训,弄坏了,将来你们老了,倚靠何人?总而言之,这家庭教育在如今,格外要紧,格外不能不办,兄弟是从来不说玩话的呵!
  【评点】
  适之先生生于1891年,撰写此文时年仅十七岁,其见识之深远、心胸之宽广与文笔之流畅,由此可见一斑。适之先生在成名之前的文章,颇值得好好研究。与其成名之后的偏颇相比,早年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是比较中正平和的——看得到问题,更看得到希望,此文即是典范。
  【背景钩沉】
  陶行知、杜威和鲁迅
  陶行知先生(1891~1946)与适之先生是同龄同乡好友,而且同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同受教于有世界影响的大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杜威(1859~1952)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杜威的教育著作在世界很多国家被翻译和出版,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学者认为,20世纪对美国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杜威,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教育家也是杜威。杜威构建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他十分重视儿童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知与行,主张“从做中学”。陶行知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对杜威的思想加以发展和扬弃,变“教育即生活”为“生活即教育”,变“学校即社会”为“社会即学校”,变“从做中学”为“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胡适与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的陈鹤琴先生是杜威最有名的三个中国弟子。陶行知在美国读书时,跟孙中山先生的大公子孙科住同一宿舍,但据说他最看不起两个同学:一是胡适,靠外国人吃饭;二是孙科,靠老子吃饭。1928年,杜威从苏联考察回国后,曾这样称赞道:“陶行知是我的学生,但比我高过千倍。”一般也认为,杜威最有创造力的学生,不是咱们的适之先生,而是陶行知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先生的话,我们不应该只了解胡适之先生,还要了解那些适之先生同时代的师友甚至论敌,不如是,则无法真正了解适之先生——适之先生非常推崇王安石的一句话:“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知人与治学的道理是相通的——这个办法也是一个老办法,也就是孟夫子所说的“颂其文,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可为百世之则。
  鲁迅先生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一篇随感录(《随感录二十五》),文章结尾如是呼唤:“我们中国所多的是孩子之父,所以以后是只要‘人’之父”。孩子之父和“人”之父有何分别呢?鲁迅先生在文中说:
  最看不起女人的奥国人华宁该尔曾把女人分成两大类:一是“母妇”,一是“娼妇”。照这分法,男人便也可以分作“父男”和“嫖男”两类了。但这父男一类,却又可以分成两种:其一是孩子之父,其一是“人”之父。第一种只会生,不会教,还带点嫖男的气息。第二种是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
  前清末年,某省初开师范学堂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听了,很为诧异,便发愤说,“师何以还须受教,如此看来,还该有父范学堂了!”这位老先生,便以为父的资格,只要能生。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须受教呢。却不知中国现在,正须父范学堂;这位先生便须编入初等第一年级。
  生与养,一个是本能,一个却不仅仅是本能就能解决的,不仅仅孩子要接受教育,父母也该接受教育。“父范学堂”与“母范学堂”之开办,实乃当务之急!
  一年之后,也就是1919年,鲁迅先生更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至今仍有意义的课题《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文章如是说: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
  就是开首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上一本:礼记摭论 下一本:骑马生活的历史图景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为人与为学:胡适言论集的作者是胡适,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