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收录汉传佛教的经典故事,汲取佛教思想精髓的最佳读本。 本书收录汉传佛教故事100篇,以纵向顺序编排,即以历史故事发生和流传的时间为序编定,利于读者从故事中窥见佛教在中国的兴衰历史轨迹和各个时期佛教的特色,从而进一步了解和汲取佛教思想的精髓。 目录: 第一章先秦两汉 佛学东渐,大法西来 西极之国,有天人来 佛经东来,欲化始皇 天玄地黄,参禅之始 白马驮经,传布东土 勘破轮回,一朝解怨 第二章魏晋十六国 扎根中土,弘法译经 遗骨舍利,神曜无方 鱼山梵呗,响遏行云 神化西域,迹应东京 以貌取入,不识神僧 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买鳖放生,倾力写经第一章先秦两汉 佛学东渐,大法西来 西极之国,有天人来 佛经东来,欲化始皇 天玄地黄,参禅之始 白马驮经,传布东土 勘破轮回,一朝解怨 第二章魏晋十六国 扎根中土,弘法译经 遗骨舍利,神曜无方 鱼山梵呗,响遏行云 神化西域,迹应东京 以貌取入,不识神僧 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买鳖放生,倾力写经 灵异化人,因机施教 行事通神,说法如常 精诚所至,佛像开言 沉心弃俗,朱门贫僧 因果不虚,死后报信 诚信修行,必得善经 栖心佛化,日行千里 入定出神,变易生死 国都名士,山林玄僧 微言不坠,取信千载 修德消灾,新林神尼 佛光普照,泽被众生 人间应供,不入涅槃 清净道场,舍利含光 心地光明,鬼神呵护 佛国遗民,道化人生 念佛生西,上品上生 尘尾书镇,参破轮回 犬啮罗汉,苍鹰还愿 道俗俱伏,鬼神难侵 第三章南北朝 释教勃兴,初遭法难 汉地大德,声动外邦 日诵万言,谶明咒解 持杯飞渡,亦幻亦真 粉身碎骨,求取佛经 大孝至爱,神识安乐 诵经之韵,绕梁三日 法侔宝志,奇行多识 白莲普度,布施放生 禅定水火,教化猛虎 漠视功名,归隐向佛 禅学之最,武冠古今 通达五明,巧夺造化 化及禽兽,往来阿鼻 遍种善果,岭东第一 参禅悟道,饮酒食肉 雌雉听经,度化为人 忘怀万物,无心诵经 猴子能言,锡杖降魔 参透《周易》,倾心《华严》 定水澄清,千里救难 三衣一钵,至诚动天 第四章隋唐两宋 八宗分派,禅净争锋 天雨铜钱,铁錞浮出 抛却万贯,削发竹林 各自生养,能见业影 果果因因,业缘所关 降伏毒龙,功成身退 天国观光,心系莲台 矢志不渝,布施自身 红莲业火,阎罗赠绢 北风有灵,吹正危楼 吐出舍利,跪地而终 海印三昧,山高谷深 天生神力,伏虎降魔 虫蚁搬家,河水断流 顶礼娑罗,一心为民 偿还宿业,躬身苦行 淡然处世,气夺王侯 三军勇将,天国佛陀 身心自在,无拘无束 诵念真经,化祸为福 为民请命,群龙皈依 深入禅定,不落窠臼 魂游地狱,向佛得生 聪明善伏,化及鬼神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银装素裹,奇花绕尸 佛门法将,驯虎如猫 托钵乞食,入定求雨 坚心悟道,忽遇光明 通达禅师,大显神通 寒山拾得,隐介藏形 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懒残煨芋,慧眼识金 聪慧忠贞,不畏强权 鱼篮观音,下界传法 断指明志,求得真言 佛心慈容,禅中宗主 遇潭即止,普施佛子 云在青天,水在净瓶 飞空息战,倒立而死 声动虚空,渺渺无踪 参见从悦,体禅入微 香严击竹,豁然开悟 达本忘情,古井出木 第五章元明清 宫廷密教、香火经忏 自书祭文,激昂慷慨 一念无生,超升天界 虔修净土,佛国观光 相国寺僧,入定化佛 乞丐圣人,乐善好施第一章先秦两汉 白马驮经,传布东土 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池无巨海量,丘无嵩岳荣。法云垂世界,法雨润群萌;显通稀有事,处处化群生。 ——摄摩腾的偈语 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汉明帝梦见一个金色神人,身高一丈六尺。头顶的圆光好像日轮一般,从空中飞到殿前,光芒四射。明帝惊醒之后,把梦中所见的情景告诉文武百官,叫他们占算一下梦中所示的祥瑞为何。太史公傅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览群书,久经世故,他向明帝奏道:“臣按照《周书异记》所载: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初八日,刚天亮的时候,忽然吹起一阵大风,把宫殿树木吹得震动,江河山泉以及水池忽然涨满,甚至井水都漫了出来。晚上又有五色光气射入太微星座,星光偏照西方。尽作青红色。昭王以这种瑞相问太史公苏由,苏由奏道:‘现在有个大圣人生在西方,故此天空之中出现祥瑞。以臣计算,一千年后,他的声教才会传到中国。’周昭王命人将这件祥瑞事迹刻在石碑上面,埋在南郊天祠之前,以留后世。今陛下所梦见的金人,大概就是西方的大圣人,其名为佛;以年岁计算起来,今年是辛酉,已经一千零十年了。”明帝听了,十分感动,立刻派遣中郎将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王遵等十四人前往西天竺。这一行人中途在大月氏国遇到两个梵僧,一个叫做摄摩腾,一个叫做竺法兰。蔡情等十八人请求摄摩腾和竺法兰渡过流沙,把佛经和佛像用白马运到中国。到了洛阳之后,那两个梵僧前去朝见汉明帝,明帝十分欢喜,请他们暂且住在鸿胪寺内,后来又在洛阳城西的雍门外建筑一座伽蓝,因白马驮经之故,取名白马寺。 一天,汉明帝问道:“佛陀降临世间,为什么他的教化不到中国来呢?”摄摩腾答道:“天竺的迦毗罗卫国位于三千大干世界一百万万个日月的中心,因此过去诸佛、现在诸佛以及未来诸佛都在天竺国出世,甚至天人、神龙、人鬼,凡是有愿的以及有修行的,也都在天竺出世,以便就近接受佛陀的教化,容易悟道。至于其他地区的众生,或许没有福德因缘,不能感受到善果,因此佛陀就不到那个地方去托生。可是佛陀的慈光所照之处,或者有些在五百年后,有些在一千年后,有些在二三千年后,那时都会有圣人去宣扬佛世尊的声教,去化度他们。佛陀具有平等大悲不舍众生之精神,其教化的流传,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汉明帝听了,不觉龙颜大悦,又看到他们带来的优填王所画的释迦牟尼佛像与梦中所见过的一模一样,于是更生敬重之心,便使画工照样画了几幅,其中一幅挂在南宫清凉台,一幅挂在高阳门的显节寿陵上供养。又使人在白马寺的墙壁上描绘出千乘万骑的人物,围绕着佛塔三重,同时,又请摄摩腾和竺法兰翻译佛经。他们最初译出《四十二章经》,后来又译出《十地断结经》等,但因兵荒马乱,译出的经典全部都遗失了,只有江东还有《四十二章经》,而这便是传入中国最古老的佛经。 在竺法兰译经的期间,有些官员和学者问道:“从前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时,从池底挖出黑灰,当时汉武帝就此事询问博学多闻的东方朔,东方朔说:‘这种灰,无书可以查考,只可请问胡僧,胡僧或许晓得。’现在大师从西域来,请问那种黑灰是什么东西?”竺法兰说:“哦!这是劫灰,因为世界要毁灭的时候,劫火遍满虚空,把这个世界烧坏了,才留下这一种黑灰。”当时的官员以及学者因此才觉悟到东方朔的话是有根据的。 那时道教十分盛行,道士们害怕佛教兴盛之后,道教就会被人们轻视,因此对佛教十分排斥。五岳道士褚善信等一千二百人上表朝廷,要跟那两个梵僧斗法。汉明帝征求两个梵僧的意见,梵僧答应了下来,明帝便批准他们跟和尚斗法。明帝召见尚书令宋庠,吩咐于元月十五日将所有道士集中在白马寺,又在南门搭起三座法坛。所有道士的经典,共三百六十九卷,放在西坛上面;所有二十七家诸子百家书籍,共二百三十五卷,放在中坛上面;所有祭祀百神的供品,都放在东坛上面。明帝又搭起一座行宫,在寺门的西边安放着佛的舍利,以及梵僧带来的佛经。 斗法的第一个内容是和尚与道士辩论。这道士当然辩不过和尚,佛教有四种辨证法,第一是现量,第二是比量,第三是圣言量,第四是神通量。此外还有一种是所知量。若跟人家辩论,就要用比量,两个梵僧之中,竺法兰擅长因明学的三支比量,那些道士们因为不懂得辩证方法,怎会辩得过呢? 斗法的第二个内容是比神通。论神通,摄摩腾已经是阿罗汉,罗汉有六大神通:第一天眼通、第二天耳通、第三他心通、第四宿命通、第五神境通、第六漏尽通。斗法刚一开始,就有成千上万的官民潮涌而来。汉明帝叫人把佛经放在寺门边的西坛上,把道经放在中坛上,坛下各燃起一堆大火。道士们绕着法坛祷告道:“当今皇帝信了邪教,因此请出真经,用火考验,敬请天尊和大仙显圣保佑。”怎晓得,中坛霎时之间烈焰飞腾,所有道经全部化为灰烬。而西坛上的佛经越烧越是放光,火焰熄灭之后,佛经一无所损,完好如初。这时摄摩腾升到虚空之中,坐上大莲花,随风往来,或升或降。满朝文武城乡内外,万万千千双眼睛莫不仰望,欢呼之声震动遐迩。 那些道士们并非没有神通,在没有开始斗法以前正是元宵佳节,有些道士能在空中行走、有些道士能在水面往来、有些会穿墙过壁、有些则变化莫测,洛阳城中的老百姓,家家户户焚香礼拜,都说他们是真仙下凡,连汉明帝也以为和尚斗不过道士。可是到了斗法这一天,升上虚空的会跌下来,行在水面的会沉下去,碰墙墙不穿、撞壁壁不透,叫了几十声的变、变、变,却总是变不起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道经被火烧毁,无法挽救。这时,只见摄摩腾升起在虚空之中,一个变作十个,十个变作百个,百个变作千个,满虚空都是摄摩腾,满虚空都是天花,满虚空都是音乐。佛的舍利在此时又放出五彩的奇光,在虚空之中犹如罗伞一样,笼罩着整个会场。那些道士们犹如耗子遇见了猫儿,动弹不得,当场气死了褚善信、费叔才等几个老道,其他六百多个道士,听从了太傅张衍的劝告,皈依了佛教。洛阳城郊内外的王公大臣,学者名流及民众共计一千四百多人,皈依的皈依,求戒的求戒,出家的出家。汉明帝还亲手替那些出家的人削发。从此中国正式有了佛、法、僧三宝,奠定了中国佛教的法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