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翔实的资料、大量珍贵的图片,首次以图书的形式,全面介绍了“李庄”在抗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文景观。它不是一般地写一个地方,而是写一段历史,写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那些卓有学术贡献的学者、先生们;它是对中现当代学术史的一次追源溯流的追问和展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相当水准的史料价值。 目录: 自序中国李庄,一段湮没的历史 楔子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 第一节夏夜梆声 第二节喜极而泣 第三节梁思成与傅斯年 第四节悲欣交集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 第一节山重水复迢迢路 第二节动议迁川 第三节古镇李庄 第四节山坳里的书案 第五节安难居不易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 第一节谔谔之士傅斯年 一卧病倒床自序中国李庄,一段湮没的历史 楔子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 第一节夏夜梆声 第二节喜极而泣 第三节梁思成与傅斯年 第四节悲欣交集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 第一节山重水复迢迢路 第二节动议迁川 第三节古镇李庄 第四节山坳里的书案 第五节安难居不易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 第一节谔谔之士傅斯年 一卧病倒床 二要东方学的正统在中国 三白色的反思 四板栗坳傅家 五山深闻杜鹃 六西行延安 七谔谔之士 第二节谦谦君子作宾 一代理所务 二甲骨彦堂 三甲骨书法 第三节那时的先生些 一忧道不忧贫 二中医与西医 三吃人的故事 四先生些不亏人 五刺刀下生存 六学者的自律 七治学与入仕 第四节《六同别录》 一故纸堆刨出的历史 1李光涛与明清档案整理 2劳干的居延汉简研究 二拓荒发轫的语言科学 1李方桂——非汉语语言学之父 2马学良——深山寻宝人 3同苦著“天书” 三高山丛林中的民族学 四锄头挖掘的辉煌 1清溪阁醉别 2“蛮夷之地”的新发现 3李济——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4李霖灿——“东巴文化之父” 5梁思永——病榻上的硬脊梁 6夏鼐的西北行 第五节李庄的姑爷们 一傅斯年做月老逯钦立娶淑女 二景云,你在他乡还好吗? 三爬山豆,叶叶长 四李光涛张素萱:鸿案相庄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 第一节从社会调查所到社会科学所 第二节石崖湾与门官田 第三节高山流水失知音 第四节战时的济研究 第五节幻想与破灭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 第一节营造学社的冬季 第二节李庄的“太太的客厅” 第三节中国建筑科学之父 第五章风雨同济 第一节东岳庙与工学院 第二节禹王宫校本部 第三节镇中心慧光寺 第四节小镇之恋 第五节童第周 第六章十万青年十万军 第七章走出李庄 第一节念兹别离永怀缱绻 第二节去留两徘徊 第三节天下同济 第四节史语所在台湾 后记读了《发现李庄》,感触不少,这么大的包涵量,写得如此得心应手,令我感佩。——李济之子李光谟涉及梁、林的那一段,感觉写得很好,比较真切地再现了当时外省知识分子在李庄的生活状态和心态。1序 抗战期间,外省籍人士迁川七百余万,李庄最盛时有一万二千人,人口绝对数不多,却多是高素质的人才。那时大大小小的宫观庙宇、会馆祠堂、民家小院 目录: 自序(1) 自序(2) 自序(3) 自序(4) 2第一部份 世界睡去了。只有守夜的更夫提着竹梆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凹凸不平的夜色,从镇的这头,走向那头。他走过旧时李庄的东岳庙、张家祠堂、禹王宫、慧光寺、祖师殿、桓侯庙 楔子(1) 楔子(2) 楔子(3) 楔子(4) 楔子(5) 楔子(6)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1)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2)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3)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4)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5)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6)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7)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8)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9)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10)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11)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12)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13)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14)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15) 第一章从昆明到李庄(16)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1)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2)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3)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4)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5)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6)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7)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8)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9)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10)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11)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12)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13)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14)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15)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16)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17)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18)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19)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20)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21)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22)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23)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24)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25)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26)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27)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28)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29)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30)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31)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32)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33)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34)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35)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36)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37)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38)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39)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40)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41)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42)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43)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44)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45)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46)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47)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48)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49)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50)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51)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52)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53)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54)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55)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56)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57)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58)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59)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60)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61)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62)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63)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64)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65)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66)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67)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68)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69)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70)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71)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72)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73)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74)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75)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76)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77) 第二章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院(78) 3第二部份 社会科学研究所在中央研究院的各个所中,是与意识形态结合得最紧密的一个所。这就凸现了它的重要性、趋时性和变易性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1)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2)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3)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4)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5)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6)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7)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8)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9)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10)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11)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12) 第三章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13)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1)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2)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3)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4)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5)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6)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7)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8)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9)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10)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11)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12)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13)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14)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15)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16) 第四章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17) 第五章风雨同济(1) 第五章风雨同济(2) 第五章风雨同济(3) 第五章风雨同济(4) 第五章风雨同济(5) 第五章风雨同济(6) 第五章风雨同济(7) 第五章风雨同济(8) 第五章风雨同济(9) 第五章风雨同济(10) 第五章风雨同济(11) 第五章风雨同济(12) 第五章风雨同济(13) 第五章风雨同济(14) 第五章风雨同济(15) 第五章风雨同济(16) 第五章风雨同济(17) 第五章风雨同济(18) 第五章风雨同济(19) 第五章风雨同济(20) 第五章风雨同济(21) 第五章风雨同济(22) 4第三部份 抗战初期,胡适、丁文、傅斯年、翁文灏、陶孟和等人创办《独立评论》,提出知识分子要用理性说话,不要受抗日救亡的时髦理论影响,这才是对中华民族应尽的责任 第六章十万青年十万军(1) 第六章十万青年十万军(2) 第六章十万青年十万军(3) 第六章十万青年十万军(4) 第六章十万青年十万军(5) 第六章十万青年十万军(6) 第七章走出李庄(1) 第七章走出李庄(2) 第七章走出李庄(3) 第七章走出李庄(4) 第七章走出李庄(5) 第七章走出李庄(6) 第七章走出李庄(7) 第七章走出李庄(8) 第七章走出李庄(9) 第七章走出李庄(10) 第七章走出李庄(11) 第七章走出李庄(12) 第七章走出李庄(13) 第七章走出李庄(14) 第七章走出李庄(15) 第七章走出李庄(16) 第七章走出李庄(17) 第七章走出李庄(18) 第七章走出李庄(19) 第七章走出李庄(20) 第七章走出李庄(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