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收集了百余则像文殊师利友、毗卢遮那、吉祥师子、无垢友等古印度大成就者,莲花生大师及其明妃益西措嘉、玛尔巴、米拉日巴、历代噶玛巴、竹巴昆烈、噶当格西班等古代西藏圣哲、巴楚仁波切、吉美林巴、秋吉林巴、蒋贡康楚等人的奇异的故事,深为人们喜爱。这些无以伦比的修行者的行宜事迹,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栩栩如生的可遵循的榜样。
目录:
1另一种安宁(代前言)
第一篇有一种水能涤荡你的烦恼
从最清净法界中等流而出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佛法都来自古代的印度,来自释迦牟尼佛陀。
目录:
1另一种安宁(代前言)第一篇有一种水能涤荡你的烦恼从最清净法界中等流而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佛法都来自古代的印度,来自释迦牟尼佛陀。2超越诸毒/6没有芥菜子交给佛陀/9反求诸己11松紧要合宜/13高贵广大的心量最重要18比丘的金象溪水中,有一种解脱的味道2500年前,在释迦牟尼的教化之下,佛法在印度的大地上流传开来,是那里的人们最先明晓并体验着真正的无拘无束,真正的解脱……22编篮师/25牛的业/28两个邪灵31一位比丘的梦/35优婆毱多尊者与邪魔交会38提多迦终止了无谓的牺牲/41长老偈圣者、妇人和鱼43中道尊者建立克什米尔/47吉祥的香供49阿育王的儿子开了慧眼慈悲与智见汇成一条大河圣者们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真正的慈悲并非仅是情绪反应,而是建立在智见基础上的坚定承诺。这样一来,我们自身的平静和内在的力量将会自然而然地增强。51赤裸的度母/53转世的争议/56龙树菩萨的女神58两位圣者辩论第一篇有一种水能涤荡你的烦恼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佛法,都来自古代的印度,来自释迦牟尼佛陀。由于他的伟大功德,佛法这种涤荡烦恼的甘霖,从最清净的法界中流到了人间,在他的教化之下,佛法首先在印度的大地上昌盛流行,在那里,人们最先认识到了解脱、慈悲、智慧、神通、业力……超越诸毒佛陀坚决反对把神通看作生命中的头等大事。但在能利益众生的时候,他也从不吝于施展神通。而且,佛陀还每每透过施展神通而让见闻者得到比神通本身宝贵得多的利益,种下解脱轮回之因。释尊的名望与日俱增,引起了一位名叫千伯的外道教师的妒忌。因为他从前的许多学生和弟子都改道而投于佛教的门下。他妒忌得发狂,决定要报仇。千伯有位学生叫帕贝,帕贝的妻子已经成为佛陀乔达摩的虔诚信徒,而帕贝好像也岌岌可危地快改信佛教了。帕贝的妻子想邀请佛陀和他的出家弟子们到家里接受供养,千伯拼命反对,但这位心地清净的妇女坚持一定要这么做。狡诈的千伯无可奈何,就对帕贝的妻子说,“如果你一意孤行要做这傻事,帕贝就遂你的愿好了。”可是私下里,他却对帕贝说:“如果这位新的老师,释迦牟尼佛,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具备遍知、智慧和慈悲的伟大力量,他就应该能够预知任何可能发生的不幸;如果他名不副实,那么你的妻子盲目地跟随众人接受新的教义不就是一件傻事吗?这样吧,在你家刚跨过门槛的地上挖一个大坑,里面填满烧红的木炭,上面用薄木板盖好。如果佛陀真的全知全能,他自然就不会跨过门槛来,但是如果这位新上师只是个冒牌货,他就会踩在假地板上,跌入火坑被烧死。你看怎么样?”更狠毒的是,那卑鄙的千伯还交代帕贝在供养的食物中下毒。万一佛陀能侥幸走进屋子,过了第一关,那么第二关,就不见得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如果佛陀真是全知全能,他就会谢绝享用下了毒的食物,并且让他的弟子们也不吃。愚蠢的帕贝很高兴。他什么也不懂,只觉得方案很周详。这也难怪,他又怎么会懂得这些教派之间的是非,更不可能去怀疑自己老师的人格。他们的密谋被帕贝的妻子偷听到了,她吓得说不出话来。虽然她对佛陀的全知全能大有信心,但万一佛陀的弟子或比丘,修行不够深厚,看不出这个阴谋,不也会成为这卑鄙毒计的牺牲品吗?帕贝的妻子现在才看清了千伯的狡诈,她极力规劝她的丈夫。虽然她竭力劝说,但是身为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那个地方,她的意见是微不足道的。她的丈夫一点也听不进去,还把她锁进一间储藏室以免妨碍计划的进行。帕贝的妻子只好虔诚地祈祷不要出事。在供养的前一天,帕贝挖好了陷阱,并送帖子邀请佛陀和他的出家弟子们前来接受午餐供养。千伯住到帕贝家的一个房间里,好在幕后观看。佛陀接受了邀请,当然,他早已预知一切将会发生的事情。佛陀对所有的弟子们吩咐:“我们都去帕贝家接受午供,但是记住,所有人都要跟在我身后走,绝不可以在我跨过门槛之前进入屋内。”然后,他们就全体出发了。当他们来到帕贝家时,笑容温和的佛陀径直走入,帕贝和千伯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块木板。可是他们却看到——当佛陀赤裸的双足踏上木板的时候,连同周围宽阔的整片地板都奇迹般地化作一个美丽的湖泊,湖里盛开着纯净的莲花。天鹅、飞鸟和鸭子在水间嬉戏,佛陀每走一步,一朵光辉的白莲花立刻从他脚下升起。目睹这奇妙的景象,全部在场的人都惊呆了,特别是惊惶失色的帕贝。当佛陀仁慈地对他微笑时,他只是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儿。这位主人第一次了解到自己的愚蠢,他只好老老实实说出了千伯整个的卑鄙计谋。佛陀耐心听完帕贝伤心的忏悔后说:证悟的人无分别,何来利益与伤害?证悟者超越三毒的剧火——贪、嗔、痴,凡火何能伤?愚昧可怜的帕贝现在终于完全相信了,佛陀确实悲智圆满并且全知全能,而不像许多流浪的圣士和瑜伽士那样只懂一点神通。他坦承食物也下了毒,请求当场另煮新食来供养佛陀和僧众。但佛陀又以偈颂告诉他不必另换:证悟者得自在,超越善与恶,故无利益与伤害;证悟者已能转化三毒有害的影响力,贪、嗔和痴,凡毒与我何所伤?僧众们坐下来接受供养时,毒食都变成了甘露。此时此刻,还有一位目瞪口呆并且羞愧难当的人,那就是躲在屋后的千伯。他从后门惊惶失措地逃走了,从此那片地区的人再也没有看到过他。帕贝把他的妻子从储藏室里放了出来,她虔诚的信心被证明了。真理获胜,邪恶降服,不信者改信。后来,帕贝和他的邻人们都成为佛陀忠实的追随者。没有芥菜子交给佛陀生与死,是凡夫世间的头等大事。但在佛教看来却非如此。圣者们常说:“纵使生生世世享用丰盛远超天人,并无丝毫快乐能生我心中;唯有自离轮回并使他人离轮回,方是我所唯一乐欲为!”在耶稣基督降生500年前的佛陀时代,有个伤心欲绝的母亲要求谒见佛陀本人。她的幼婴刚刚夭折,孩子的尸体托在手上。母亲嚎啕痛哭,所有慈悲的比丘都为她祈祷。慈悲的佛陀出来看她,以平静微笑的双眼凝视婴儿的尸体。佛陀难以言表的亲切与温和立刻感染了她。妇人哭着对佛陀说:“至尊,我的儿子死了,您能让他复活回到我身边吗?他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我们等了许多年才生了他,现在他却被突然的不治之病夺走。您无所不知,超越生死,请您展开法力让他睁开眼睛复活吧!这么快就从我身边夺走孩子,太不公平,我们知道您神通广大,求求您救救他吧!”她哀伤地恳求着佛陀。佛陀并未立刻答复,他轻轻地触摸幼儿冰冷的眉毛,然后说:“善女人,到城里去,向每一户从没有亲人死亡的家庭讨一粒芥菜子,当你收集好这些芥菜子时,带来见我,我或许有些办法。”妇人太高兴了,她向佛陀顶礼并恭敬地吻佛的双脚。佛陀把手放在她头上作为加持。然后妇人急急忙忙抱着孩子的尸体离开了,赶着挨家挨户去找没有死过亲人的家庭讨芥菜子。可是整整一天过去了,根本找不到哪一家没有死过亲人。人们听说了她的悲惨遭遇以后,都十分同情她,愿意给她芥菜子,可是她坚持一定要符合佛陀所说的条件。到了黄昏她累得支撑不住了,还是没有找到一粒合乎条件的芥菜子,但是在她烦忧的心里逐渐了解到一件事。“这不是所有众生必经之路吗?”她自忖:“所有的家庭都经历过悲痛,不只是我一个。所有的人有生也必有死,这是生命的基本事实。原来佛陀是用这种方法来教我真理!”她顿时明白过来,于是对着佛陀住处的方向恭敬地顶礼。日暮之时,那死去的婴孩仍在怀中,她回到了佛陀暂时的住所。虽然妇人一粒芥菜子也没得到,但她并非空手而回。她的内心已经了悟,就像那熊熊燃烧的火炬一样光明。她一步一拜地走向佛陀,把死去的儿子放在佛陀面前,说:“慈悲的正觉者,我现在知道人死不能复生。您要我去向那些从来没有亲人死过的家庭讨芥菜子,而这样的家庭我一户也找不到。现在我明白了,真理之光已唤醒我了。请将这个可怜的小孩火化,并请为他祈祷吧。您给了我和生命一样伟大的礼物,我相信您的祈祷一定能让这个小生命投生到更好的地方,最后得到解脱与开悟。”全知全能的佛陀微笑着应允了。反求诸己相同的语句由不同的人讲出来,其效果也会不同。伟大的导师们往往拥有一种“具身威德”,佛陀无疑是这些导师中极重要的一位——如果不是最重要的一位的话。有一天,佛陀在乌鲁瑞拉附近浓密的森林里禅坐。忽然有一群愤怒而焦急的村民闯到他面前,问他有没有看到一个女人从这儿逃走。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原来,他们中有一个有钱的单身青年,前一天晚上,他宠爱的妓女发现了他藏在床下的钱,偷偷地拿着跑了,于是他的邻居和朋友全部出动帮他追捕,恰巧在这儿遇到了佛陀。炎热的森林里到处是瘴疠和猛兽,折腾了一夜,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佛陀没有立刻回答他们的询问。等大家都安静下来以后,缓缓地开口说道:“与其在危险的丛林里毫无希望地寻找金钱和一个女人,何不好好寻觅你们真实的自我?”佛陀焕发出宁静、安详的容光震撼了疲惫的人们,他们忘记了原先追小偷的事,认真地思考佛陀的话。后来,这些村民都成为佛陀的追随者。那个单身的青年出了家,并且证得了果位。松紧要合宜既不住于左,亦不住于右,这就是中道。一段木棍想要顺河而下,它应该如何是好呢?印度僧人苏诺那努力地学习禅坐,非常精进。可是日复一日,却似乎毫无进步。苏诺那总觉得自己还不够放松、不够专注,可是他越是想着要放松就越是放松不了;越是努力要控制散乱的念头,念头就越多。他的精神很苦恼,觉得在修行的道路上受到了挫折。于是他就去请教佛陀这个问题。佛陀没有直接回答,他亲切地询问:“你还记得你年轻没出家前是怎么调西他弦(西他是一种印度乐器,类似吉他)的吗?什么时候的音乐最美妙?是弦紧绷呢,或是弦松驰的时候?”佛陀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导师,他非常清楚每个弟子的过往,苏诺那以前的确是个乐匠。“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尊贵的佛,中道与平衡永远是最理想的。”苏诺那说。佛陀点点头,微笑着说:“修禅定也是如此,年青的比丘。同样的,你必须调整你心的松和紧,慢慢地找出最适合你的情况。不要过分担心进步的问题,持之以恒是成功的秘诀。练习,练习,还是练习!”关于禅定的修行,西藏施身法祖师玛姬拉准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