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西方哲学原典导读


作者:张波编     整理日期:2014-10-04 08:31:01

    《西方哲学原典导读》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专业张波老师编著的一部关于西方哲学原著导读的专业教材。全书介绍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理想国》等几十部从古希腊到黑格尔的原著(部分是节选),每部书分为文本介绍、原著解读、相关参考资料和思考题四个部分。该书立论恰当,逻辑严谨,文字流畅,是一部哲学专业师生和爱好者的必备的优秀读物
  作者简介:
        张波,西北政法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陕西省哲学学会副秘书长等学术职务。先后在《人文杂志》《理论导刊》《博览群书》《文化中国》等国内外杂志报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编哲学基础教材两部,主持完成省级和校级优秀课程建设三项,主持和参与完成省市级规划课题研究项目三项。获得优秀成果奖励四次。。
  目录:
  第一章苏格拉底、柏拉图著作导读。
  第二章亚里士多德著作导读。
  第三章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著作导读。
  第一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第二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
  第四章笛卡尔著作导读。
  第五章洛克、休谟著作导读。
  第一节洛克的《人类理解论》
  第二节休谟的《人性论》
  第六章卢梭、霍尔巴赫著作导读。
  第一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第二节霍尔巴赫的《自然的体系》
  第七章康德著作导读。
  第八章费希特、谢林著作导读。
  第一节费希特的《全部知识学基础》第一章苏格拉底、柏拉图著作导读。第二章亚里士多德著作导读。第三章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著作导读。第一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第二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第四章笛卡尔著作导读。第五章洛克、休谟著作导读。第一节洛克的《人类理解论》第二节休谟的《人性论》第六章卢梭、霍尔巴赫著作导读。第一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第二节霍尔巴赫的《自然的体系》第七章康德著作导读。第八章费希特、谢林著作导读。第一节费希特的《全部知识学基础》第二节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第九章黑格尔著作导读。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原本是适应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要求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西方哲学原著导读》是在《西方哲学原著选读》课程的基础上,为了凸显本专业“原典教学”特色而形成的成果。它是在学生对于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哲学史,有了一定程度的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哲学知识、拓宽学生的哲学视野、提高学生领悟哲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原著中本真地学习与领悟西方哲学的精神,所形成的“原典”教学成果。一、原典与方法  原典也可称为“元典”,从英文讲即是canon,原指宗教性经典。从哲学专业来讲,那些著名哲学家的代表性著作可称之为经典性的“本文”“文本”(text)。就西方哲学而言,原典应该是原语言性的典范性文本。就学习哲学的中国人特别是哲学专业本科生而言,限于其阅读能力与水平原典阅读就首先是经过翻译的典范文本的阅读。作为“典范文本”曾在人类历史的文明与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成为思想道路的“路标”,也成为人类文明道路的路标。在原典阅读中,文本的“每一个字”读者可能是认识的,但是文本的“句子、段落及文本整体的意义”却常常“读不懂”,不知其所云。特别是对于初入哲学门的人尤为如此,即使他们已经对于哲学史已有所阅读学习。哲学史是哲学的“常识性”学习,是哲学的发展史与问题史学习。它是撰写者基于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哲学发展逻辑的梳理与解读,也表达了其对于哲学的理解,其全面性与客观性是相对的。因此,要真正进入哲学的殿堂,原典阅读对于从事哲学学习与研究者,面对原典、面向文本的再解读就必要且重要。真正哲学的原创性是困难的,但创造性的理解是可能的。    创造性的理解、诠释常意味着新路的思考,意味着文本意义重新生成。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转换活动,伴随着此活动文本的意义呈现出新的“充盈”与“溢出”。它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理解与诠释,是读者与文本的“视域融合”,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与交流——其间围绕“问题”的提问、质疑、驳辩、解答的思想活动。由此,我们才可能比柏拉图更好地理解柏拉图,文本的意义才可能重新“开显”“充盈”与“溢出”,作为哲学与哲学问题才不断得以“澄明”。导读首先是理解诠释的活动,其原则就是哲学解释学的基本原则。只有从这一原则出发,导读才具有自身的价值。   《西方哲学原著导读》作为原典教学的材料,其首要的原则是:以文本为基础,充分尊重文本,倾听文本、让文本说话。这就要求必须悬置哲学史书中的成见,从文本出发、解读文本,从而领悟哲学家的思想。其次,作为解读基础的文本应当真实、可靠。这就必须将多种译本进行参考与比照,注重版本及其对不同版本的考订,对于重要的哲学范畴必须参看相关译名的可靠解释。在文本选择、解读中,尽可能选读原始的第一手的资料,并能参照作者的原文原著。第三,运用哲学诠释学方法指导文本阅读,将此方法贯彻到原典教学之中。解读本身就是与文本对话,是意义的再生成过程。文本的意义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解读是为了启发新思想、获得活的思想,而不是陷于教条与独断。第四,在原典解读中遵循“同情的理解”为先、“批判的否定”为后的原则。原典之所以作为原典,它作为思想的“典范”与思想的历史“存在”,自有其时代的高度与深度,甚至还因为它规范、塑造了人类思想及其文明的方式,在当代依然发挥着其效能。文本既是历史的也属于当代。解读原典必注重其“问题域”及其“逻辑的自洽性”,由此才会获得启发与教益。否则解读就失去了价值。二、选材与导读    解读、导读的基础是原典的选辑。在中国大陆哲学经典文本的选读从全面性、系统性而言,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翻译辑录的两个版本。一个出版于20世纪50——60年代,分别由三联书店和商务印书馆出版。它系统选辑了六卷本的选本,按年代先后分别是:古希腊罗马哲学,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哲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十九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一为后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于80年代的上、下两卷本的选本。后一个版本是前者的缩编本,其选辑的人物、著作、年代先后、时代起止基本相同,著作的数量较前者为少。    为适应哲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的要求,一方面能够使本科生的学习与理解程度易于接受,另一方面必须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程度不同有所提高,原著阅读材料的选择,其难度及篇目宜于适中。本课程共选取若干本(或其中的篇、章、节)史料可靠的、具有相对完整性的、富有代表性的原著材料作为阅读与讲解的基础。其选取范围从古希腊始,止于德国古典哲学。其材料的选取参考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六卷本、和上、下两卷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5月第一版),并尽可能参考最新的可靠的原著译本。限于学时及本科生哲学提高的需要,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原著,不在本课程的选读与讲解之列。所选材料的“量”与“解读”适当加大,以供有能力的学生课外阅读、学习。    作为导读与解读其重点在于“导”与“解”。一方面是“引导”,引导学习者进入原著,因此对于著作宏富的经典作家必选取其经典的精粹文本,选其思想、方法集中性表述的篇章予以解读,以达到一叶知秋之功效;对于同时代、同一问题域探讨的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开启性或总结性的思想家的经典著作为首先解读的对象;对于选读其章节的著作必先进行一个整体性介绍性解读;对于不同版本的译著,尽可能予以介绍评析,以使读者能进一步选读可靠的译本。同时,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尽可能全面地列出,作为“参考资料”以供扩展与研究性阅读。一方面是“解读”,对于重要的概念、范畴的翻译,应予以比较,以消除中文所可能产生的歧义与误读;突出所选材料的问题、思想、方法,以避免原则性的误读;突出问题的历史渊源,以明辨解读的意义与路径,及其对于后来思考者的影响。如此,“导与解”才具有引导和启发性。
  





上一本:全球文明史 下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典导读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西方哲学原典导读的作者是张波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