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荀子新解


作者:司马志     整理日期:2014-08-22 23:03:11

《荀子》一书,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先秦百家争鸣中提出的一些重要哲学问题,是荀子思想的集中体现。本书选取了《荀子》中最具代表性的十四篇,包括劝学、修身、荣辱、非相、儒效、王制、王霸、君道、臣道、议兵、天论、正论、礼论、正名,参考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其作出了详细注释和今译,并围绕各章主旨,选取古代故事,对其义旨进行深入阐发,力求将荀子文字优美、体例完整、最能代表其写作方法和风格的作品呈现给读者。
  目录:
  第一章劝学:学问有道,改变人生
  一、学不可以已
  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学莫便乎近其人
  四、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
  第二章修身:人性改造,治气养心
  一、以治气养生,以修身自强
  二、治气、养心之术
  三、人无法则伥伥然
  四、礼正身,师正礼
  第三章荣辱:荣辱难免,但可控制
  一、憍泄者,人之殃也
  二、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虑致明
  三、好荣恶辱,好利恶害
  四、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蒙第一章劝学:学问有道,改变人生
  一、学不可以已
  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学莫便乎近其人
  四、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
  第二章修身:人性改造,治气养心
  一、以治气养生,以修身自强
  二、治气、养心之术
  三、人无法则伥伥然
  四、礼正身,师正礼
  第三章荣辱:荣辱难免,但可控制
  一、憍泄者,人之殃也
  二、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虑致明
  三、好荣恶辱,好利恶害
  四、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蒙
  第四章非相:贵有师法,终乎为圣
  一、相人,学者不道也
  二、非容貌之患,闻耳之不众
  三、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四、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
  第五章儒效:始乎诵经,致诚慎独
  一、大儒之效
  二、有益于理者,立之
  三、行法志坚,不以私欲乱所闻
  四、通于神明,参于天地
  五、言有坛宇,行有防表
  第六章王制:义立而王,王者富民
  一、为政,贤能不待次而举
  二、以类行杂,以一行万
  三、圣王之用,上察于天下错于地
  第七章王霸:道贯古今,信立而霸
  一、国者,天下之利用也
  二、国无礼则不正
  三、用国者,贵在得百姓之力
  第八章君道:源清流清,为君之道
  一、有乱君,无乱国
  二、君者,民之原也
  三、取人有道,用人有法
  第九章臣道:谏诤辅弼,道重于君
  一、人臣之论
  二、为上则明,为下则逊
  三、敬人有道
  第十章议兵:天时地利,用兵之术
  一、用兵之要术
  二、天下之将,通于神明
  三、兼人者有三术
  第十一章天论:天人相分,各有其道
  一、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二、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
  三、治民者表道,表不明则乱
  第十二章正论:名定实辨,道行志通
  一、主道利周
  二、天子者,势位至尊
  三、凡议,必将立隆正然后可也
  第十三章礼论:礼乐之统,管乎人心
  一、争则乱,乱则穷
  二、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
  三、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
  第十四章正名:何以知道?区别何在
  一、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
  二、明君临之以势,道之以道,申之以命
  三、凡人之取也,所欲未尝粹而来也愚窃尝读其全书,而知荀子之学之醇正,文之博达,自四子而下,洵足冠冕群儒,非一切名、法诸家所可同类共观也。——谢墉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汪中第一章劝学①:学问有道,改变人生一、学不可以已[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鞣以为轮④,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⑤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⑧,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⑨,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⑩。”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1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2,而闻者彰。假舆马者13,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14,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15,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16,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17,其渐之18,君子不近,庶人不服19。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注释]①劝学:本篇鼓励人们应勤奋学习。强调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美德。学习应该“锲而不舍”,专心一致。同时也告诫人们应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②已:停止。③木直中绳:木材挺直,合于木工的墨线。中(zhòng),适合;恰好对上。④輮:通“揉”。拗使直成曲。⑤有:通“又”。槁(gǎo):枯干。暴(pù):“曝”的古字。⑥砺:磨刀石。⑦参省(xǐng):检验考察。⑧干越:皆国名,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夷貉:是当时居住在东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⑨靖:安定。共:通“供”。供奉。⑩介:助。景福:大福。11跂(qǐ):通“企”。踮起脚尖。12疾:急速;猛烈。13假:凭借。14生:同“性”。天赋,资质。15苕(tiáo):苇花,可作苕帚。16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17芷:香草名,即白芷。18其:若。渐:浸渍。滫(xiǔ):小便。19服:佩带。[译文]君子说:学习不能够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但比水寒冷。木材挺直,符合木工的墨线,经火烘烤弯曲做成车轮,它的曲度与圆规画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晒,它也不能再伸直了,这是因为熏烤弯曲使它这样的啊。所以木材经过墨斗画线加工后变直了,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之后变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动上不会犯错误了。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不知道天的高度;不亲临深溪,就不知道大地的厚度;不聆听前代圣王的遗言,则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干国、越国,夷族和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哭声都相同,长大后习俗却不同,这是由于后天的教育的不同才使他们这样的啊。《诗》云:“呵哟,你们君子啊,不要老是贪图安逸、歇息,要安心供奉你的职位,爱好正直的德行。天神知道了这些会赐与你极大的幸福。”精神修养没有比融化于圣贤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久的了。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但不及学习片刻所获得的教益;我曾经踮起脚跟瞭望,但比不上登上高处所见之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外出的人,并不是双脚善于走路,但能够一日行千里;凭借船桨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能横渡江河。君子的生性并不是与别人有所不同,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南方有一种名叫蒙鸠的鸟,它用羽毛做窝,再用毛发编织起来,系结在芦苇穗子上,大风吹来,苇穗折断,鸟蛋跌破,幼鸟摔死。它做的窝不是不完善,而是窝所系的地方使它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茎长四寸。生长在高山上,面对百丈深渊。它的茎并非能长这么高,而是它生长的位置使它这样的。蓬草生在丛麻当中,不去扶持它也挺直;白沙混入黑土中,会变得跟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就是芷,若把它浸在尿液中,君子不愿接近它,普通老百姓也不再佩带它。它的本质不是不美,只因为被浸在尿液中使它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时必须要选择乡里,交游必须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延伸阅读]常言道:“学无止境。”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你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同时需要具有坚毅的意志,才能获得成果。俗语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让我们看看一些大学者及大政治家是怎样磨练意志,痛下苦功来求取真知识的。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可以称为学习的典范,当他得知晋国乐师襄子的琴艺高超,便不惜千里迢迢到晋国向襄子求教。襄子教孔子弹奏一首乐曲,十多天后,襄子认为孔子已掌握了乐曲的节奏和技法,可以学其它新曲了。然而,孔子却要求继续练习原曲,直至能明白乐曲的主题和深刻意义。又练了一段时间,襄子认为可以了,但孔子认为自己还没理解乐曲所刻划的主人翁,所以要求继续练习这乐曲。孔子不断地练习,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像,渐渐在乐韵中显现出来……“这不正是施行德政的周文王吗?”两人兴奋地叫了起来。原来这首曲正是歌颂周文王的《文王操》!苏秦,大家也不会陌生,他是战国时代著名的谋略家和外交家。在他功成名就之前,也有过一段感人肺腑的奋斗故事。苏秦早年曾经读了不少书,认为自己很有本事,便向各国君主推介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是没有君主愿意采纳他的建议。失意潦倒的苏秦回家后,亲人认为他没出息,对他很冷淡。苏秦大受刺激,发誓从此要好好读书,充实自己。他精心挑选了一本兵书,日夜钻研,可是读到深夜时,就会不由自主的睡着了。苏秦为了驱去睡意,就在书桌上放一把锥子,困意来时就抓起锥子,刺向自己大腿,剧烈的疼痛立即驱走睡意,使他又精神百倍的读书。苦读一年后,他终于学有所成,得到了六国君主的重用。北宋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很聪慧机警,他年幼时破缸救友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他的聪慧与喜爱读书的个性是分不开的。即使他当了官,仍保持勤于阅读的好习惯。司马光白天忙于公事,只好在晚上念书,直至深夜才到卧室睡一会儿,五更时又起来读书或写文章。为免自己睡得太久,他用一段圆木头来代替枕头。圆木枕很坚硬,与脑袋接触面小,睡久了便会觉得不舒服,想翻个身,但当头一离开圆木枕,圆木枕就滚开,头便会碰撞到床板上。这时司马光就会清醒过来,回到书房继续读书。日子一久,他跟圆木枕产生了感情,还亲切地称它为“警枕”呢!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对学习抱有“虎头蛇尾”的心态,一开始满有新鲜感,劲头也很大,但是没过多久就懒散下来,不愿意再付出努力了;还有一些人在学习上意志薄弱,遇上外界的引诱便会半途而废。这些态度都是学习的主要障碍,一定要加以克服才行。





上一本:深入浅出慢读细品道德经 下一本:山海经真相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荀子新解的作者是司马志,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