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译著由尼采论德国教育机构的未来与古希腊悲剧等20篇专题报告组成,多数是国内翻译界和哲学界尚未有人涉猎的内容。这是对哲学研究领域的一种补白,其学术意义深远。其中最有现实意义的是“论德国教育机构的未来”,尼采颇具前瞻性地批评现代教育的实用主义倾向,指出教育机构偏离了源于古希腊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人文主义目标,教育学方法方面的精神匮乏导致了现代教育的悲哀。而这样的批评却恰恰是现代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的反映,对于中国来说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文学与文化。迄今出版专著两部,发表用中文和德文撰写的学术论文30多篇,译著多部。曾于2000年至2010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主任、系主任和德法语系主任,在担任系主任期间成功组织两次大型“《文学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与2005年)。2001年至2006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现兼任《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编委,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多次赴德国进修、访学(分别获得德国歌德学院、中国国家教委、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与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中国北京与上海以及德国魏玛、图宾根和科尼斯温特参加由德国梯森基金会资助的“《文学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受“中、日、韩日耳曼协会”邀请,参加过在韩国首尔和日本金泽举行的国际日耳曼学术研讨会,并宣读学术论文。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谐观研究”(2009年获准立项),2011年起成为德国洪堡学者,在德国著名的“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的资助下从事科研项目研究。 目录: 关于希腊悲剧的两篇公开的报告 希腊音乐剧 苏格拉底与悲剧 狄奥尼索斯的世界观 悲剧思想的诞生 苏格拉底与希腊悲剧 关于我们教育机构未来的想法 关于五本没有写的书的五个前言 关于真理的激情 关于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希腊国家 关于叔本华哲学与德国文化的关系 荷马的竞争 致周报《在新帝国中》出版者的一份新年贺词 希腊人悲剧时期的哲学关于希腊悲剧的两篇公开的报告 希腊音乐剧 苏格拉底与悲剧 狄奥尼索斯的世界观 悲剧思想的诞生 苏格拉底与希腊悲剧 关于我们教育机构未来的想法 关于五本没有写的书的五个前言 关于真理的激情 关于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希腊国家 关于叔本华哲学与德国文化的关系 荷马的竞争 致周报《在新帝国中》出版者的一份新年贺词 希腊人悲剧时期的哲学 关于道德以外意义上的真实与谎言 对所有德国人的警告 译者后记 痛苦的狂迷和美好的梦境有其不同的众神世界:前者在其本质的万能中渗透到大自然最内在的思想。它认识对生存的可怕欲望,同时也认识到所有进入生存的生物的持续死亡;它塑造的众神,有善的和恶的,与巧合类似,通过突然出现的计划性让人害怕,没有同情心,对美不感兴趣。他们与事实有亲缘关系,并且接近概念:他们很少也很难创作出人物形象。看到他们就会使人成为石头:人们应该怎样与他们共同生存呢?可是,人们也不必与他们共同生存:这就是他们的学说。那道目光必须从诸神世界转移——假如它不能就像一个惩罚性的秘密那样,被完全揭开——那道目光纵览旁边奥林匹斯诸神世界光芒四射的梦幻诞生:因此,众神形象瑰丽色彩的炽热在提升,而且,真实或者真实的象征性越强烈地发挥作用,其人物形象的感官性就越高。但是,真与美之间的斗争从未像酒神节活动侵入时那么激烈:在这个活动中,大自然揭开神秘的面纱,并且以惊人的清晰性,以那种语气(面对它,迷惑人的假象几乎会丧失其威力)讲述着自己的秘密。这个源泉来自亚洲:但是,它必须在希腊才能汇集成江河,因为,在这里,它第一次发现亚洲无法向它提供的内容,极度的敏感和承受痛苦的能力,与最轻微的深思熟虑和敏锐相结合。阿波罗怎么挽救希腊人与文化整体呢?狄奥尼索斯这位新来的神被纳入美的假象世界,被牵入奥林匹斯诸神世界中:为他牺牲了许多像宙斯和阿波罗这样德高望重之神的荣誉。人们从来没有和一个陌生人费过更大的周折:因为,他还是一个可怕的陌生人(在任何意义上的异乡客人),强大到足以把好客的主人的房子变成废墟。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在所有生活领域中开始:狄奥尼索斯到处渗透,也渗透到艺术中。观看、美、假象包围着阿波罗和谐适度的艺术领域:这是眼睛的被神化了的世界,是眼睛在梦中闭上眼帘艺术地创造的世界。史诗也想把我们带到这个梦境中:我们应该在睁着双眼时什么都看不见,我们应该欣赏这些内在的画面,行吟诗人试图通过概念激发我们的兴趣,去看这些内在画面的创作。造型艺术的效果在此被绕道取得:雕塑家通过被雕刻的大理石,把我们带到由他在梦境中看到的活生生的神面前,以致原本作为τελο?(最终目的)浮现的人物形象,对雕塑家和观众来说,都成为清晰可见的,而前者通过雕塑这个中间形象,促使后者去查看:史诗的作者也看到同样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并且也想把这些形象展示给别人看。但是,他不再在自己和别人之间放置雕塑:更确切地说,他讲述,那个形象如何通过活动、声音、说话和行为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他强迫我们,对大量的作用追本溯源,探究原因,他使我们需要一种艺术的组合物。当我们看到,这个形象或者群体或者画面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他告诉我们那种梦幻的境况,首先是他自己在这个状态下创造了那些想象,这时,他就达到了其目的。对史诗进行形象地创造,这个要求证明,抒情诗与史诗多么绝对不同,因为,抒情诗从来都不把塑造画面当成目的。二者的共同之处只是某些素材内容,话语,而更普遍的是概念:当我们谈论诗学时,我们并不拥有会跟造型艺术和音乐相联系的范畴,而是两个完全大相径庭的艺术手段的交融混合,其中一个意味着走通往造型艺术的路,而另一个走通往音乐的路,这种交融混合意味着:二者都仅仅是通往艺术创作的途径,而不是艺术本身。当然,在这个意义上,绘画和雕塑也仅仅是艺术手段:真正的艺术是塑造画面的能力,无论这是前期-塑造还是后期-塑造。艺术的文化含义建立在这个特征——一种普遍的人性特征——基础上。艺术家——作为有必要通过艺术手段成就艺术的艺术家——不能同时成为从事艺术活动的吸收养料的器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