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


作者:柯小刚     整理日期:2014-08-22 22:56:54

《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荟萃了文章、对话和札记,是柯小刚近年来在道里书院与诸位学人对话、切磋的研究成果,分为经史微言、古典文教育现代政治伦理、古典文教与现代教育、西方现代性反思、古典文教与哲学沉思、古典文教与现代技艺六个部分。“道学”,这里指“儒家之学”,可以看做《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的核心词汇。《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以大陆新儒家的立场,力图走出西方中心论的蕃篱,打破“左右派”的对立,恢复儒家古典文教在现代文化生活中的生命活力。在书中,他不仅以书画、中医、兵法、卦象、诗歌等为路径,探讨了儒家道德心性的修养;而且在对儒家古典文献的研究和形而上的论证之后,也对当今社会、政治、教育、伦理、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命运投入了关注的一瞥;另一方面,诚如柯小刚在《代前言》中所言“经史互参,中西兼顾,天道人事一贯”,“殊途同归”,他的道学“新命”同时也把“把西方哲学化裁为道学自我更新的必要步骤,把西方经典削删为经学自身扩展的一个部门”。在这个意义上,他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西方的古典、现代哲学,探索了西方古典文教涉及的修辞、伦理和哲学教育问题以及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性反思。
  作者简介:
  柯小刚,字如之,号无竟寓。1973年生于湖北大冶。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中国思想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儒学与古典学评论》主编、道里书院山长。研究兴趣涉及儒学、经学、中国哲学、中国历史、西方古代经典与解释、现象学、德法哲学、政治哲学、艺术理论、中医、传统文人书画等领域。著有《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思想的起兴》、《在兹:错位中的天命发生》、《道学导论(外篇)》等,译有《黑格尔:之前和之后》、《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打通中西文化脉络,恢代前言:道里书院命意
  ◎经史微言
  《论语》“夫子不为卫君”的春秋微言
  何以夫子不为卫君:《春秋》与《论语》大义的一贯
  伯夷、叔齐何人:《论语》的春秋微言
  经史札记
  《易》类相感
  易道落实于礼制
  从《春秋》泓之战到《礼运》大同
  《春秋》文质不尽于尊尊亲亲
  《春秋》借事明义与“虚拟历史”
  《论语》二十篇文质大略
  《乡党》与《论语》前后十篇的文质之变
  经学与史学的古今之变打通中西文化脉络,恢代前言:道里书院命意
  ◎经史微言《论语》“夫子不为卫君”的春秋微言
  何以夫子不为卫君:《春秋》与《论语》大义的一贯
  伯夷、叔齐何人:《论语》的春秋微言
  经史札记
   《易》类相感
  易道落实于礼制
   从《春秋》泓之战到《礼运》大同
   《春秋》文质不尽于尊尊亲亲
  《春秋》借事明义与“虚拟历史”
  《论语》二十篇文质大略
  《乡党》与《论语》前后十篇的文质之变
    经学与史学的古今之变
    札记四则
  ◎古典文教与现代政治、伦理王道与人民共和:中国宪政的传统资源
  孔子删定六经的革命意义和立法意义
  时间、革命与宪法
  道、德、命与政治正当性
  王道、君主与民主
  封建、郡县与王霸之辨
  王道与人民主权
  人民共和与王霸之辨
  相关讨论与补充
  古今通变札记
  通三统与因传统
  现代中国革命与传统史观
  现代政治的古典思考札记十五则
  时事关怀与哲学沉思札记五则
  古典文教与现代伦理
  儒家与陌生人问题
  本真性崇拜与现代性危机
  道家的“真”与儒家的“诚”
  现代革命与年龄的政治
  对话:父子之道的古今之变
  ◎古典文教与现代教育尼采、柏拉图与戏剧的教育使命
  为什么从尼采和《悲剧的诞生》讲起
  古典学的变形和隐秘使命,它与现代大学讲台和戏剧舞台的关系
  诗与哲学之争:舞台和讲台对教育权利的争夺与尼采思想的古典语境
  拨乱反正:从西方古典出发重读尼采与中国戏剧的教育使命
  身心兼摄的教法:《四书》与中医的相互发明
  文质彬彬与性情之和
  “修道之谓教”与“法四时五行以治”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与礼乐刑政
  三才五行与三纲五常
  “君臣佐使”与安邦治国之道
  通识教育与学术工业
  何谓大学:致同济大学百年校庆
  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建言
  对话:古典文教与自由、平等
  君子教育与平等之义
  论治学书
  培养灵魂与阅读文献
  大学与小学,手艺、辩证与博雅教育
  短札七则
  仁通友爱与读书治学
  对偶、友爱与仁通
   为己之学与师友共学
   读书与写作:养兵与拜将
   修辞、作曲与洞察人性
  ◎古典文教与哲学沉思伦理、修辞与哲学教育:以《尼各马可伦理学》为例
  《伦理学》的文体样式与其伦理学内容的关系
  《伦理学》的受众对象与伦理修辞的困境
  《伦理学》的哲学教育修辞与苏格拉底的“第二次启航”
  《伦理学》对苏格拉底的称引作为辩证对话的方式
  《伦理学》与现代哲学的古典文教渊源
  札记十一则
  说与写: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生活与哲学生活
  柏拉图对话与文质彬彬
  王制与politeia
  柏拉图、尼采与哲学诗歌之争
  时间性、自足性与沉思的幸福
  “幸福”的古今之变与中西之别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aretēēthos和orthoslogos
  9
  伯纳德特论柏拉图全集结构及伯纳德特命题深意
  伯纳德特与海德格尔释technē与deinos
  潘多拉与哲学
  对话:中国与希腊的天地神明◎古典文教与现代技艺
  阴平阳秘,文质彬彬:古今中西之变与中医的未来
  中医的困境与话语权的争夺
  从我的两个医案说起
  桂枝汤、泰卦与阴平阳秘
  小柴胡汤、贲卦与文质彬彬
  古今文质之变与中医的历史
  中西文质之辨与中医的未来
  附录:相关讨论
  医易札记
  医道问答六则
  经方《周易》解札记十九则
  卦象与修身札记三则
  诗风的古今流变
  诗作与农作
  风雅与风骨?抑或诗风不绝如缕?
  中文诗句的节律变奏
  美学与伦理学
  管乐与弦乐的古今之变
  折扇十三叠:余笑忠组诗《折扇》绎解
  随手远近的你我:阅读沉河
  书风画道与古今性情
   山水画中的道路与古今之变
  对话:书画中的性情偏正与中庸
   论书画札记九则
  ◎西方现代性的现代反思海德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解读
  三个文本:海德格尔解读《精神现象学》的经验
  三个变化:从《精神现象学》标题而来的位置勘查
  三个提示:进一步解读工作的路标
  从《存在与时间》到《哲学论稿》
  此在的生存与Ereignis的自行发生
  行事演示与形式指示,赋格的演义与体系的演绎
  道、语言与Ereignis
  理性与沉思: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中关于科学的反思
  准备性的反思:逻辑问题与哲学发问的差异
  存在论的反思:对科学的沉思作为对存在之回响的倾听
  政治的反思:对科学的沉思作为对现代理性概念的政治批判
  “科学的”反思:对科学的沉思作为“科学哲学”
  德法哲学札记五则
  就德国哲学论知行合一
  现象学的神谱
  海德格尔的生活概念
  海德格尔的罪责概念
  福柯解读过的《宫中侍女》画再解读提纲《春秋》的这种精微,完美地体现在《论语》的冉有问“夫子为卫君乎”一章:体现在冉有在知辄居正位的前提下来问是否要采取助之的行动,体现在子贡为避免问题的两难促逼而转换问及伯夷叔齐何人,表现在夫子心知所问卫乱而答以求仁得仁何怨,也表现在康成注“父子争国恶行”,双遣父子不仁。从冉有之问卫君一个人到子贡之问伯夷叔齐两个人,从夫子答伯夷叔齐兄弟之仁让,到康成注父子争国之不仁,所有的问答和注释都保持了《春秋》书写的精微:一方面以辄居正,所谓卫君必定是辄;另一方面,辄之拒父,义虽无疑,但毕竟无如伯夷叔齐让国之仁。
  但是,反过来,辄之不仁是可以直接在当时就说出来的吗?不行。因为,如果夫子那样说的话,他就是在作出为蒯聩的行动了。而且,伯夷、叔齐的让国之仁,可以用来取代辄辞父命的义吗?不能。因为这个父并不像伯夷、叔齐兄弟中的任何一个那样具有受让的资格。正如伯夷、叔齐相让的故事所启示的那样,也正如仁这个字(二人为仁)所启示的那样,仁和让必定是双方的,相互的,否则便是私渎,如燕哙王之让子之。面对一个不具有受让资格的争国者,如果放弃拒亲的大义而行让国的妇人之仁,这与其说是求仁而得仁,还不如说是徇私情而渎王命。所以,当冉有问夫子是否为卫君,子贡的转问却并无半句问及卫君,夫子的回答也没有半句谈及卫君,他们的对话只是谈到了两个古人伯夷、叔齐如何如何。这样的转问和回答既隐含地表达了对辄与蒯聩的遗憾,也避免了对事件的直接行动干预。而不对这个事件采取行动,正是子贡最后出来告诉冉有的意思:“夫子不为也”(即不助也)。《论语》问答之精微若此。
  上面用桂枝汤结合泰卦讲了“阴平阳秘”,下面我们用小柴胡汤结合贲卦来讲讲“文质彬彬”,然后,我们再把它们结合起来,思考今天的中医在古今中西之变中的位置和未来的发展。贲卦的卦象是离下艮上,也就是“山下有火,贲”:椀。从这个卦象图,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刚柔交错的局面。根据《彖传》的意思,这个卦是从泰卦变过来的,也就是说,贲卦的刚柔交错局面是在泰卦天地气交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中间结果,就好像少阳病是在伤寒六经传变过程中,因为太阳证未及时解除,热郁表里之间形成的一个中间结果。
  具体而言,《彖传》“柔来而文刚”,是说泰卦的坤之六二跑下来居于下卦乾的中间,这样就使下卦形成了离的局面楀;又说“分刚上而文柔”,是说乾的九二既然被上面下来的阴爻占据了位置,它就跑到上面去,但是没有占据上卦的中间,而是居于上位,成为上九,这样就使上卦形成了艮楁。离是火,艮是止,离下艮上就好像热郁少阳,发汗发不出,清下下不来。造成这个胶着局面的主要原因要归之于下体乾卦的阳气上升过程中,乾的九二跑到上面去,上冲发越得太过,冲过了中位,跑到了最上面,形成了艮止,就把离火郁在中间,出出不去,下下不来,使得阴阳二气的升降从交泰局面变成了郁结状态。这就好像少阳枢机不利,胆火过亢,热郁表里之间,寒热往来,胁肋苦满。如果出现这种局面的话,《伤寒论》的治法是禁汗禁吐禁下,只能和解,所以是用小柴胡汤主之。用《周易》的话说,就是只能用文明而有节制的方法,通过信访和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刚性的刑罚。可以设想,如果少阳胆火没有过亢,持守中道的话,那么泰卦下体的九二在向上升发过程中就不会跑到最上面去了,而是处在上体坤卦的中央。如果是那样的话,上面就会形成一个坎卦的局面椾。这样一来,加上下面的离卦,就是一个水火既济的局面椶,那就善莫大焉了。所以,贲卦局面的形成主要在于一阳升发太过形成艮止的问题,犹如少阳证的形成主要在于少阳相火过亢形成枢机不利的问题。
  所以,总结说来,周易贲卦与伤寒少阳病的互证大体有这么几条:“刚柔交错”:寒热往来也,非表非里也,寒热并用也。“文明以止”:禁汗禁吐禁下也。“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和解少阳、调和肝脾也。“柔来而文刚”:芍药当六二也(指四逆散的芍药),阳中之阴也。“分刚上而文柔”:柴胡当上九也,阴中之阳也。肝体阴而用阳,贲六二上九之义也。
  序言代前言:道里书院命意
  道里书院网站题头图片,左边是两三棵大树下的一间草堂,这是二三子坐而论道的地方;右边是树丛掩映中的民居村落,这是起行里仁的地方。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书院把左边的树和右边的树连到一起,把左边的房子和右边的房子连到一起,把道和里连到一起,所以叫道里书院———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古和今连到一起,把中文和外文连到一起。
  而这一切还任重而道远,“不可以道里计”。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是起道里书院这个名字的基本情绪。
  而网络时代的匆忙脚步如何才能安居于道业?像网络一样变动不居的道又如何成为一处居所?如何居住在道路之上?“道里,居于道里,行道人路过的这里和那里。”这是2003年刚到同济工作并开始做道里读书会的时候写的两句半通不通的话。站在熙熙攘攘的上海街头,我有时傻想,什么时候可以把网上的书院落实到地上呢?无论如何,即使是虚拟的,我们也必须开始。于是就有了这几年的道里书院网站。
  八年前,一开始想办网站的时候,我就想,叫什么名字好呢?当时流行一种理论,“哲学是讲道理的学问”。我想,这太偏了啊。古人说:“尊德性而道问学。”道理要讲,伦理也要讲,才是“既明且哲”的“哲”和“学而时习”的“学”罢?于是就叫道里书院。很快就遭人骂,说我们封闭,不开放,只在“里面”搞。我解释说,“里面”不知何谓?我只听说过“眧面”,没听说过“里面”。“道里”的“里”是“里仁为美”的社区,也是“不可以道里计”的路程。古人云“任重而道远”,是教导我们要能载德,也要能运化。而这就要求学者经史互参,中西兼顾,天道人事一贯。
  辑在这里的文章、对话和札记,是这些年来在道里书院的淇奥切磋中磨出来的石头,或可聊作铺道之用。现在不揣鄙陋,刊诸纸面,无非希望得到进一步批评,接受学界师友的打磨。同时,这本书是在《道学导论》的探索中沿途发现的路标集子,指示着各种殊途同归的可能方向,所以,《道学导论杂篇》也是这本书的合适标题。
  ……





上一本: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 下一本:本焕长老开示集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的作者是柯小刚,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