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美学进人中国语境后,对中国现代文论的萌生和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对于这一重要的文学现象,国内学者的专题研究尚嫌不够。罗传文编著的《中国现代文论与德国古典美学》以史实为据,从知识学层面探索、辨析1904—1949年间中国现代文论与德国古典美学之间的深层关联。论文对两者之间的这种关联进行了相对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既展示德国古典美学对中国现代文论的显性或隐性影响,又尽力揭示中国现代文论自身生成和发展的新面貌。 《中国现代文论与德国古典美学》第一章研究德国古典美学在现代中国的传播状况,从整体上考察中国现代学人与德国古典美学的精神遇合,及中国现代文论呈现出的崭新质素。 第二章探讨文学观念论,从文学的本质、文学的价值和文学的发生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现代文论与德国古典美学的联系。阐明了中国现代学人对文学审美本质和认识本质的理解,对文学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厘定,对文学起源于游戏的学理阐释。中国现代学人在这些方面的开拓性研究,构成了文学观念现代转型的标志性内容。 第三章探讨文学创作论,阐述了中国现代学人对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和形式创造问题的解读,辨析这些解读与德国古典美学的内在关系,指出这些阐释为现代文论增添了具有现代性内涵的理论新质。 第四章探讨文学作品论,分析现代学人在德国古典美学启悟下,在文学形态和文学体裁两个领域进行的别具匠心的革新。在文学形态领域,他们诠释和建构了意境和典型这两个诗学范畴。在文学体裁领域,他们创造性地探讨了诗词和小说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探讨文学批评论,从德国古典美学的视阈梳理中国现代学人在批评理论、批评方法和文本批评三个方面所作的探索,认为现代学人在批评论方面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为文论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真总结先驱者们探索中的成功经验,能为处于文论失语时代的当代学人提供有益的启示价值。 作者简介: 罗伟文,男,江西临川人,文学博士,现为集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福建省美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学理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厦门大学学报》、《福建论坛》、《江西社会科学》、《兰州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德国古典美学在现代中国 第一节德国古典美学的东渐与历史语境 第二节精神遇合:中国文化与德国古典美学的关联域 第三节中国现代文论新质的生成与德国古典美学 第二章中国现代文论中的观念论与德国古典美学 第一节文学本质的认识 第二节文学价值的厘定 第三节文学发生的探讨 第三章中国现代文论中的创作论与德国古典美学 第一节创作主体的阐释 第二节创作客体的理解 第三节形式创造的重视引言第一章德国古典美学在现代中国第一节德国古典美学的东渐与历史语境第二节精神遇合:中国文化与德国古典美学的关联域第三节中国现代文论新质的生成与德国古典美学 第二章中国现代文论中的观念论与德国古典美学第一节文学本质的认识第二节文学价值的厘定第三节文学发生的探讨 第三章中国现代文论中的创作论与德国古典美学第一节创作主体的阐释第二节创作客体的理解第三节形式创造的重视 第四章中国现代文论中的作品论与德国古典美学第一节文学形态理论的革新和开创第二节文学体裁的深入研究 第五章中国现代文论中的批评论与德国古典美学第一节批评理论的建设第二节批评范畴的拓展第三节文本批评的探索 结语参考文献后记第一章德国古典美学在现代中国20世纪上半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以近乎饥渴的心态积极引进西方文化思想。在这股文化引进的历史潮流中,他们特别倾心地译介德国古典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绵密精深的风采激发了中国学人对它的热切向往,也触动了他们进行思想文化变革的心弦。那么,德国古典美学是如何进入中国语境的?如何在与中国学人的精神遇合中被吸纳运用,并最终使现代文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的崭新质素?回答这些问题,会有助于我们理性地审视现代文论萌生和建构的学理思路。第一节德国古典美学的东渐与历史语境西方美学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的过程,德国美学最受重视。张辉在《审美现代性批判》一书中,对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的情况作过细密的梳理和考察。他从总体上将德国美学的东渐划分为三个历史分期:一是初潮期,时间大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主要涉及的美学家有康德、歌德、叔本华、尼采等人。二是高潮期,大致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初,涉及的理论家有康德、歌德、尼采、席勒、黑格尔等。三是整合与总结期,时间是40年代初之后,涉及康德、叔本华、歌德等理论家。①从这三个历史分期中,可以看出,德国古典美学的主要理论家康德、席勒、歌德、黑格尔是现代中国学人钟情的重要对象,而这些人的美学思想正是中国现代文论转型和发展所依赖的思想资源。正如聂振斌在谈及中国美学的发展时所说:“中国近代美学的发端阶段,主要是来自康德、叔本华、尼采、席勒、黑格尔等人的思想影响。”①从中国文论现代发展的实际来看,情形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