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11工程”三期建设重点项目:马克思对传统感性思想的超越与重建》首先反思了西方传统感性思想的局限性,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础是实现了“感性的超越”,即赋予了感性以能动的活动机能,从而既改变了以被动静止的感性为基础的“直观唯物主义”,又颠倒了以无人身的理性为基础的抽象唯心主义。只有在感性活动基础上,一方面才能有效地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把人的自我发展看成是人自己劳动的成果,这是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并实现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它表现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这是理解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础。《教育部“211工程”三期建设重点项目:马克思对传统感性思想的超越与重建》认为:感性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前提,启蒙理性的局限性在于不顾感性的限制而片面实现理性解放。 作者简介: 王国坛,男,1963年7月生,哲学博士,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率先开辟了马克思的感性思想研究领域,形成的主要观点: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础是实现了“感性的超越”、马克思的哲学主题是物质生产劳动、活动的感性是知识论的动力原则、人的自由解放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和解、人的自由解放核心是劳动解放、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体”等。 目录: 导言马克思感性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础 二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变革的内在联系 三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与当代哲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对西方传统感性思想的反思 第一节西方传统哲学以自然态度理解感性 一理性主义认为感性具有不确定性 二经验主义认识论强调感觉的直观反映特性 三经验主义道德哲学把感性看成是快乐主义的基础 第二节康德和黑格尔对传统感性思想中自然态度的反驳及其局限性 一康德发现了感性中的抽象主观机能 二黑格尔认为感性具有确定性 三康德和黑格尔感性思想的局限性 第三节传统感性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解放意义 一传统哲学的思想格局: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导言马克思感性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础 二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变革的内在联系 三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与当代哲学的发展方向第一章对西方传统感性思想的反思 第一节西方传统哲学以自然态度理解感性 一理性主义认为感性具有不确定性 二经验主义认识论强调感觉的直观反映特性 三经验主义道德哲学把感性看成是快乐主义的基础 第二节康德和黑格尔对传统感性思想中自然态度的反驳及其局限性 一康德发现了感性中的抽象主观机能 二黑格尔认为感性具有确定性 三康德和黑格尔感性思想的局限性 第三节传统感性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解放意义 一传统哲学的思想格局: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 二传统理性主义对感性的束缚和限制 三感性思想的兴起是人类解放运动的起点第二章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础是感性的超越 第一节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扬弃 一扬弃传统感性思想的直观形式 二扬弃情感主义的静止性和不确定性 三超出意识内在性圆圈以寻找新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感性超越的基本内涵 一让自我意识回归自己的身体 二赋予感性以活动的机能 三清除外在遮蔽以面向感性活动本身 第三节感性超越的实质是思想居所的移居或思想立场的转变 一从纯粹的自我和直观感性到活动感性的转变 二从知识论立场到劳动主题的转变 三从启蒙立场到人的解放的转变 第四节感性超越的基础是感性活动第三章感性活动与人的自我发展 第一节感性活动是人的自身本性 一感性活动与人的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二人的意识活动从属于感性活动 三人的本质力量只有在感性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和确证 第二节人的自我发展是感性器官自身活动的成果 一感性活动以感性器官为中介 二感性活动把自身的活动内容扬弃于感性器官之中以实现人的自我发展 三人的发展史就是感性活动的发展史 第三节异化劳动与人的异化 一人的自我异化是物质生产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人的自我异化的根源是劳动异化 三消除异化劳动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劳动能力的自身发展第四章在感性活动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第一节自然的生命力与人的生命力 一自然生命力是自然界自身演化的产物 二自然生命力是人的生命力的原始基础 三感性活动是人的生命力的本质表现 第二节只有在感性活动中自然生命力才能生成人的生命力 一自然的本质及其自然演化的局限性 二人在感性活动中实现了对自然生命力的否定 三自然生命力只有在感性活动中才能焕发出入的生命力 第三节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与完成了的自然主义 一真正的人道主义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 二真正的自然主义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 三人类历史是整个自然史的现实部分 四只有完成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第五章感性的遭遇与感性的解放 第一节反思感性的遭遇 一柏拉图对感性的蔑视和排除 二认识论视野中的被动感性 三在主观能动性中的抽象感性 第二节感性解放与人的自由生活 一感性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命基础 二人的生命本性在于追求自由 三感性解放与实现人的自由理想 四感性解放的现实可能性与途径 附录马克思在方法论上的变革及其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