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梁漱溟文稿手迹选


作者:梁培宽     整理日期:2014-08-22 22:52:44

 《梁漱溟文稿手迹选》系一代国学宗师梁漱溟先生文稿手迹最大规模的集结出版,将分批陆续推出。“壹集”精选梁漱溟先生的学术思想类文稿多篇,分3册:第一册收录《我的治学小史》《儒佛异同论》等;第二册收录《东方学术概观(旧稿)》;《东方学术概观(改写本)》;第三册收录《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合印序》《伍庸伯先生礼记大学篇解说》《礼记大学篇伍氏学说综述》等文献。因其原始,而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因其保存完整,笔法俊美,亦可供书法爱好者学习、收藏之用。《梁漱溟文稿手迹选》采用高清扫描,原色影印,特种纸张,国际开本,函套精制的方式,以便最大程度地呈现作者手稿原初状态。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亦不废佛;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始终不屈,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
    為此書致讀者(梁培寬)  壹集之壹  我的自學小史
    儒佛異同論  壹集之贰  東方學術概觀(舊稿)
    東方學術概觀(改寫本)  壹集之叁  禮記大學篇伍嚴兩家解說合印序
    伍庸伯先生禮記大學篇解說
    禮記大學篇伍氏學說綜述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为此舞文弄笔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東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可见要真正做一个思想家,是多么不容易。正因为是物以稀为贵吧,我对梁先生的治学、为人,是一直抱着爱慕心情的。
  他是一个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费孝通
  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
  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冯友兰
  我对梁漱溟非常佩服,有骨气。我佩服的人,文的是梁漱溟,武的是彭德怀。
  ——季羡林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最具特色的学者与知识分子。他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极具风骨;不尚空谈,而且能身体力行。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为此舞文弄笔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東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可见要真正做一个思想家,是多么不容易。正因为是物以稀为贵吧,我对梁先生的治学、为人,是一直抱着爱慕心情的。
  他是一个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费孝通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
  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冯友兰我对梁漱溟非常佩服,有骨气。我佩服的人,文的是梁漱溟,武的是彭德怀。
  ——季羡林梁漱溟是现代中国最具特色的学者与知识分子。他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极具风骨;不尚空谈,而且能身体力行。
  ——汪荣祖他不同于中国现代的知识分子,从不“坐而论道”;他总是思考着社会问题,一有所悟便去力行。此外,他自己还强调过,也无人可以否认,他是表里如一的人,其思想和道德是一致的。……在近代中国,只有他一个人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字,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
  ——[美]艾恺善养浩然之气,有学有守;
  宏扬中华文化,立德立言。
  ——张岱年挽梁漱溟
  千秋功罪,谁人评说;
  百年沧桑,救国为民。
  横批:中国的脊梁
  ——梁漱溟之孙(梁培宽之次子梁钦宁)挽祖父梁漱溟有悲天悯人之怀,一也。忠于理想,碰钉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说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而众之力压,不低头,为士林保存一点点元气,四也。不作歌颂八股,阿谀奉承,以换取絜驾的享受,五也。五项归一,我觉得,今日,无论是讲尊崇个性还是讲继承北大精神,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梁先生,因为他是这方面的拔尖人物。
  ——张中行思想与行动,在他的生活里,完全打成一片。他不是书斋里的学者,在思想上却有超越一般学者的成就;他也不纯粹是政治舞台上的角色,只是本诸社会良心,为国内的和平和建设一个新的中国而奋斗不懈。
  ——韦政通为此书致读者(代前言)
  从事着述撰写之事,常有人喻之为“笔耕”。这一譬喻很形象,很生动。以种植为业的农人,终年辛勤劳作于田野,必须付出大量劳动,流淌许多汗水,才有好收成。如同农人一样,以“笔耕”为自己的工作之人,也只有进行艰苦的脑力劳动,付出无数心血,最后才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见解,献给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精神财富。这些思想见解就是“笔耕”之人所收得的“果实”,而这种“果实”的具体体现,就是那形成文字的手迹。
  现在据梁老的文稿手迹原件,以扫描技术力求取得乱真的效果,再加以精美的印刷与装帧,提供给读者与收藏者,供大家阅读、鉴赏或收藏。
  这些文稿所体现的思想成果,饱含着梁老这位“笔耕”之人的心血,是来之不易的。何以说是来之不易呢?我们从他以下所说的话里,或许能得到一些解答。
  “我这个人本来是很笨,很呆,对于事情总爱靠实,总好认真,……就爱寻求一条准道理。”当我“眼前若有了两个道理,心中便没了道理,很是不安,却又丢不下,如是就占住了脑海”。这样,我“对一个问题肯用心思,便对这个问题自然有了主见”,即“自家有判别”。“只有自己先有主见,或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而触处皆是问题,憬然于道理之难言,既不甘随便跟着人家说,尤不敢轻易自信”。就如此再三再四思索,寻求解答。“因为这样,我虽不讲学问,却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被我收来,加过一番心思,成了自己的思想。自己愈认真,从外面收来的东西就愈多,思想就一步一步的变,不能自休,就成功今日这个样子。”简单地说,我“就从这样沾滞脾气而有这个东西出来”。这话或可这样去理解,即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自己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或那“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倔劲帮助了他,使他有所成就。
  以上这些话,是梁老在完成其成名之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后所说。我们是否可以从中理会一些他“笔耕”经历的曲折与艰辛呢?
  在1949年撰成《中国文化要义》后,在此书的《自序》中,他再次谈到“笔耕”中的心得。他是这样说的:
  “我是感受中国问题之刺激,切志中国问题之解决,从而根追到其历史、其文化,不能不用番心,寻个明白”。“然却须知,尽受逼于现实问题之下,劳攘于现实问题之中,是产生不出什么深刻见解思想底;还要能超出其外,静心以观之,才行。”还应明白这些深刻的见解思想是“朝夕寤寐以求之的一点心得,其中有整个生命在,并非偏于头脑一面之活动;其中有整整四十年生活体验在,不是一些空名词假概念”。
  以上是梁老就其一生为关心的中国问题如何“笔耕”而说的。他还就其一生关心的另一大问题,即人生问题是如何苦苦寻求解答,说过这样的话:
  “在感受中国问题刺激稍后,又曾于人生问题深有感触,不能自已。”于是“就以人生问题之烦闷不解,令我不知觉走向哲学,出入乎东西百家”。“又当其沉潜于人生问题,反复乎出世与入世,其所致力者,盖不徒在见闻思辨之内,见闻思辨之外,大有事在。这又是与一般哲学家不同处。异同得失,且勿置论。卒之,对人生问题我有了我的见解思想,更有了我今日的为人行事。”
  由此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在人生问题上“笔耕”以寻求解答,并非限于伏案工作,还有其前其后之思辨功夫;而在反复思辨之外,还须有力行实践。因为人生的学问“贵力行,而不尚思辨;思辨乃为力行而用,舍力行而用思辨,曾未之前闻”(《读熊着各书书后》)。可见必须思辨与力行相结合,才有深刻的人生见解思想之可言。这样看来,这些文稿手迹其意义远超乎文字形体之间了。
  至于对梁老手迹从书法角度加以审视,也无不可。如书法界有人评说他的行书是“清雅恬淡而又坚挺绵密”;多是给予肯定的。可是梁老对这类评说曾表白说:“我夙无临池功夫”,“从来于任何碑帖书法不加理会”,“因有待致力之事正多也”。常言道:“书如其人。”手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的性格与人品。这样说来,手迹亦可视为个人生命的一种痕迹了。
  那么是否可以说,手迹既可见出其为学之道,又能反映其性格与品格了。如今出版这些文稿手迹选,其用心大致就在于此。
  梁老文稿手迹原件,早年的已随岁月流失而无存,近半个世纪的文稿,又经“文革”抄家浩劫丢失不少,现只能从今天留存下来的原件中选出若干,辑录出版。
  在此之前,梁老手迹印刷出版的已有两种,即《梁漱溟先生手迹选》(2006年),与《梁漱溟往来书札手迹》(2009年)。如今此书是第三种了,就内容与数量说,均超过前两种。
  最后须说明,出版如此书这类图书,在文化学术方面虽不无一定意义,可经济上难有利润之可言,而亏损却十分可能。可在此种情况下,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仍愿出版,这是对此书得以问世的实际支持,否则或许其出版是不可能的。还应说明,此书之出版是众人努力的结果,其中有负责策划与编辑的何晓涛同志,负责扫描的但汉琼同志,以及负责装帧的同志等,他们都为此书的出版作出了贡献。
  至于笔者,所尽力者一是就文稿的选用提出建议,二是写出前言——《为此书致读者》。而这篇东西却写得很吃力。为求所说的话要有根有据,笔者曾反复阅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与《中国文化要义》两书着者《自序》,并数次毁稿重写,乃拼凑完毕,还不知能使读者明白满意否。只有请读者耐心看下去,并给予批评指正。
  梁培宽
  二O一二年十月廿一日
  时年八十有七,于北大承泽园
  
  





上一本:佛学经义 下一本:西播论语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梁漱溟文稿手迹选的作者是梁培宽,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