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佛学启蒙


作者:王孺童     整理日期:2014-08-22 22:52:42

《佛学启蒙》是青年佛教学者王孺童潜心佛学十余年,精心打造的通俗佛学力作之一。全文通俗晓畅,四十八个专题分门别类,将佛学源流、佛教典籍、教义戒律、人间佛教、佛教文化艺术等佛学知识一一道来,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佛学的基本脉络,是了解佛学、开启智慧、精进人生的最佳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王孺童,著名学者。现为全国青联宗教界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著有《比丘尼传校注》、《智顗净土思想之研究》、《王孺童佛学论著集》、《瑜伽师地论释宗本疏》等。他在新浪网开设的实名博客,弘扬佛学及传统文化,点击量已达540万,曾被评为十大“社会责任”优秀中国博客。
  目录:
  一、释迦牟尼
  二、十大弟子
  三、十六罗汉
  四、归依三宝
  五、三学总纲
  六、根本烦恼
  七、业力因果
  八、五戒十善
  九、遮戒性戒
  一〇、八关斋戒
  十一、四大元素
  十二、六道轮回
  十三、三乘圣人
  十四、四无量心
  十五、四弘誓愿一、释迦牟尼
  二、十大弟子
  三、十六罗汉
  四、归依三宝
  五、三学总纲
  六、根本烦恼
  七、业力因果
  八、五戒十善
  九、遮戒性戒
  一〇、八关斋戒
  十一、四大元素
  十二、六道轮回
  十三、三乘圣人
  十四、四无量心
  十五、四弘誓愿
  十六、三藏十二部
  十七、代表经典
  十八、学法四依
  十九、五明学处
  二〇、六师外道
  二一、十二头陀
  二二、比丘三义
  二三、七众弟子
  二四、入众五法
  二五、六和敬法
  二六、八尊敬法
  二七、布萨诵戒
  二八、结夏安居
  二九、报四种恩
  三〇、天龙八部
  三一、五大菩萨
  三二、四大名山
  三三、过去七佛
  三四、八宝吉祥
  三五、极乐世界
  三六、佛教节日
  三七、历代藏经
  三八、佛教艺术
  三九、朝暮课诵
  四〇、水陆法会
  四一、食存五观
  四二、寺院格局
  四三、住持方丈
  四四、入寺礼仪
  四五、重点寺院
  四六、佛教学院
  四七、佛教慈善
  四八、佛在人间1.太子诞生
  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北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在今之尼泊尔南境)。他所生活的时期,大致与中国的孔子相同。他的父亲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名叫净饭王;他的母亲是印度拘利国的公主,名叫摩耶夫人。
  摩耶夫人45岁怀孕,在她的怀孕期即将满十个月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习俗,她要回到娘家待产。在归宁途中,忽感胎气振动,于是就在“蓝毗尼园”休息时,生下了太子。
  太子刚刚出生,就能走路说话。他周行七步,每步踏过之处,都会生出莲花。太子环顾四周,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己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据说,当时天上香花遍散,有九条神龙吐水,为太子沐浴。
  净饭王听到太子降生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当时净饭王已经50多岁了,属于老年得子,在把太子接回宫后,就即刻命令全国举行欢庆。其间,有一位叫阿私陀的仙人来访,他看到太子的庄严相貌之后,预言太子将来一定可以做统一全世界的“转轮圣王”,或是出家成就大智大慧的“佛陀”。
  净饭王对太子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所以特地请来婆罗门教的大师,为他取名为“悉达多”。悉达多,是一切义理、一切事相、一切吉祥功德全都成就的意思。
  2.童年生活
  悉达多太子降生后七天,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太子随即由他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继续照看抚养。摩诃波闍波提把太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精心培育,使太子始终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幸福当中。
  太子七岁时,净饭王开始让他读书学习。净饭王聘请了当时国内最为著名的老师,教太子学习梵文、五明和四吠陀。
  由于太子天资聪颖,他到十二岁时,就已经遍通一切学问。进而太子又开始学习武术和兵法,也在很短时间内就全部掌握。在一次由王室成员子弟参加的比武大会中,太子展现了他超人的体能和技击、射箭的技艺,他能够一箭射穿七面大鼓。
  3.娶妻生子
  到了太子十六岁时,净饭王为太子迎娶了邻国天臂城善觉王之女耶输陀罗为妻子,后又娶摩奴陀罗、瞿多弥为妃。不久,耶输陀罗就为太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罗睺罗。但在罗睺罗出生时,太子曾叹息道:“我的这个儿子,成了锁住他父亲脖子的铁链了。”
  净饭王十分疼爱太子,希望他将来能够继承王位。净饭王为太子修建了“寒”、“暑”、“温”三时宫殿,并挑选了许多年轻漂亮的宫女去服侍太子,让太子过着人间最快乐的生活。但是悉达多太子对于这种人世间的奢华生活,内心没有感到丝毫的幸福与快乐。
  4.月夜出家
  印度当时是一个严格的种姓等级社会,悉达多贵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但当他看到四种姓阶级的截然不同、差距悬殊的不平等待遇时,心中极为不满。
  有一次,悉达多太子跟随净饭王,到郊外的田野中去游玩。他看见很多农民,正赤裸着上身,顶着烈日地暴晒,在田里辛勤地耕作。耕牛则被套着绳索,在地里拉犁,不但皮被磨破,而且还要时不时地遭到鞭打。被犁过的田地,有很多虫子随着土壤被翻出,天上的飞鸟都争相前来啄食。太子见此情景,觉得农民为了生存而辛苦劳动,众生为了生存而相互残杀,于是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太子又默默地想道:“我怎样做才能够去解救他们,让众生过上安乐幸福的生活呢?”
  在一次单独外出游玩的过程里,太子乘车从城池的四个城门出去,他先后遇到了老人、病人、死人的痛苦情形,最后他又遇到了一位出家修道的比丘。比丘呈现出来的那种极度安详的状态,与先前遇到的老、病、死等痛苦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巨大的反差,给太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太子意识到,无论是谁,包括自己,只要是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痛苦过程。而一切众生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不择手段,做出种种罪恶之事,但还是不能摆脱和避免“生、老、病、死”的束缚。太子想道:“这种看似必然的苦痛人生,难道就没有一个真正的解决之道吗?”
  这许许多多的问题,使太子再也不能安心住在宫中,享受他那奢靡的生活。在太子二十九岁的一个月圆之夜,他最终做出决定,舍弃王位、妻儿以及家人,偷偷带着侍从车匿,骑上白马,离开了王宫,去追寻人生的真正解脱之道。
  5.六年苦行
  悉达多太子自除衣冠,出家以后,叫侍从车匿带着自己的衣冠、牵上白马回宫。车匿当时哭着不忍离开,就连白马都发出凄惨的悲鸣。
  净饭王看见车匿只带着太子的衣物回来,悲痛万分,立刻派大臣去将太子追回来。但是太子的意志十分坚决,对前来的大臣说:“我如果不觉悟成佛,是绝对不会回去的。”净饭王没有办法,只好又从王族中,挑选了阿若憍陈如、跋提、婆沙波、摩诃男、阿说示等五人伴随他。五位青年,追随太子一同修行。
  太子在自己寻求真理的过程中,曾经来到跋伽仙苦行林中,他看见那些在此苦行的人们,为了求得生天,而想尽办法使自己身体受苦。太子觉得这种方法不是正道,于是就离开了。太子后来又拜访了当时著名的宗教师阿罗逻迦兰和郁陀迦罗摩弗,可他们的学说都不能够令太子满意,于是太子又离开了他们。
  太子随后独自在尼连禅河附近的宇奴唯拉村修苦行,度过了六年极为刻苦的生活,每天只吃一粒麻麦,致使身体极度羸瘦,四肢无力。太子觉得这样的苦行,并不能获得真理,于是放弃苦行,接受了牧羊女苏耶妲供养的乳糜。太子的这一举动,使追随太子修行的那五位青年产生误解,以为太子丧失了修道的信念,于是全都离开太子,往西去了波罗奈国城外的鹿野园。
  6.开悟成道
  太子恢复体力后,来到尼连禅河边,将自己这六年来,身上积累的尘垢洗去。太子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在一棵菩提树下,太子用吉祥草铺了一个座位,然后他坐在上面,发出了惊天动地的誓言:“如果我不能够圆成佛果,宁可粉碎我的身体,我也不从这个座位上起来。”
  太子在菩提树下,经受住了波旬魔王派来的魔女的诱惑,又抵挡住了魔兵魔将的威胁,并在禅定中经历从初禅到四禅的不同境界。在数十日后的一个破晓时分,太子终于大彻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至此以后,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圣号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那年,他三十五岁(一说三十岁)。
  释迦佛到底悟到了什么?他在菩提树下开悟的那一刹那,曾说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够成佛,之所以众生目前还没有成佛,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佛性,被无明烦恼给障蔽了。
  7.说法教化
  释迦佛在成道之后,就开始了教化救度众生的历程。
  (1)度五比丘
  佛陀成道之后,就来到波罗奈城的鹿野苑,为先前离他而去的阿若憍陈如、跋提、婆沙波、摩诃男、阿说示等五人,演说了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分、五蕴、四禅等法。这五人在听完佛陀说法之后,全都悟道,并归依了佛陀。于是他们就成为佛教历史上,第一批佛陀的弟子,也就是最初的僧伽,世称“五比丘”。而这次说法,又被称为“初转法轮”。
  (2)度耶舍
  波罗奈国俱梨迦长者有个儿子,名叫耶舍。他本过着富足安乐的生活,但由于沉迷酒色,在一次宴会中,喝得酩酊大醉,回家之后,倒头就睡。在半夜中,耶舍被恶梦惊醒,于是他走出室外,看见他心爱的舞女,正在同一名乐师偷情。由于精神受到刺激,耶舍神经错乱,离家出走,一路狂奔。直到黎明,耶舍来到鹿野苑的河边,正好遇到佛陀。他向佛陀倾诉了自己心中的痛苦,佛陀为他说法,耶舍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抚慰,神智才恢复清醒。于是,耶舍和他的五十个同伴,一同随佛陀出家。而耶舍的父母俱梨迦长者及夫人,也由此归依了佛陀,成为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优婆塞和优婆夷。
  (3)度三迦叶
  佛陀来到摩竭陀国伽耶城外的伽耶山上,这座山上有一火龙窟,窟中的火龙经常害人,人们都不敢接近。当时拜火教的领袖是三迦叶兄弟,大哥名叫优楼频那迦叶,有五百位弟子;二弟名叫伽耶迦叶,有二百五十位弟子;三弟名叫那提迦叶,也有二百五十位弟子。佛陀向优楼频那迦叶提出,要借宿火龙窟。第二天,优楼频那迦叶前往火龙窟一看,只见火龙已经被佛陀降伏,于是就带着他的五百弟子,归依佛陀,一同随佛陀出家,并将自己先前所用的各种拜火器具,都扔到江中。这些东西顺江而下,他的两个弟弟在下游发现后,以为自己的哥哥被人害了,便各自率领弟子前来。从而他们也见到了佛陀,听闻佛陀说法之后,他们连同自己的弟子,都归依佛陀,一同随佛陀出家。三迦叶兄弟及其一千位弟子,放弃之前的信仰,一同随佛陀出家,这给佛陀带来了极大的声望。
  (4)度频婆娑罗王,建竹林精舍
  佛陀带着三迦叶兄弟及一千名弟子,来到摩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亲自迎接,并与皇后韦提夫人及文武官员一同归依佛陀。佛陀特为他们演说五法:“第一、布施,通过施舍自己的财物,可以获得富贵福报;第二、持戒,可以使自己身、口、意三业清净;第三、果报,通过布施、持戒的功德,可以获得生天的果报;第四、恶因,说明贪欲可以引发作恶,致使自己不能脱离痛苦;第五、修行,要修行戒、定、慧三学,这样才能真正脱离痛苦,达到快乐的彼岸。”频婆娑罗王又为佛陀修建了竹林精舍,供佛陀及弟子们居住,这就是佛教历史上的第一座寺院,也是佛陀在印度南方说法的主要场所。
  (5)度舍利弗、目犍连
  在摩竭陀国王舍城内,有两位外道,一个叫舍利弗,一个叫目犍连。“舍利”意译为鹙鹭,“弗”意译为子,由于他母亲的眼睛好似鹙鹭,所以被称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舍利弗在路中碰到前往听佛陀说法的马胜比丘,从而间接听闻到佛法,于是就约上自己的好友目犍连,带着他们各自的弟子共二百人,一同归依佛陀,随佛陀出家。后来他们成为佛陀的二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但他们二人早于佛陀去世。
  (6)度摩诃迦叶
  摩竭陀国有一位大富长者的儿子,名叫摩诃迦叶。“摩诃”意译为大,故又称“大迦叶”。由于他身体带有金光,故又称“大饮光”。摩诃迦叶家境殷实,父母为他迎娶了美女为妻。摩诃迦叶由于善根深厚,早已发愿修道,于是便与妻子订下私约,只作名义夫妻。他在竹林精舍听佛陀说法,后归依佛陀,随佛陀出家,修头陀苦行,成为头陀第一。佛陀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与会大众全都不解佛意,只有摩诃迦叶领会微笑。于是佛陀授予摩诃迦叶正法眼藏,传佛心印,成为禅宗初祖。后在佛陀涅槃时,摩诃迦叶承受了佛陀的最后嘱托。
  (7)度须达多长者,建祇园精舍
  憍萨罗国有一位大臣,名叫须达多长者。他乐善好施,经常救济穷苦孤寡之人,所以又被称为“给孤独长者”。当他到王舍城走访亲友时,特地去拜见佛陀,想请佛陀到舍卫城去宣讲佛法。佛陀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须达多长者就筹备迎接佛陀的各项事宜。为了给佛陀提供一个居住和说法的地方,他不惜花费重金购买憍萨罗国祇陀太子的花园,为佛陀建造了祇园精舍。由于祇陀太子将花园中的树木,无偿赠送给须达多长者,以供养佛陀,所以祇园精舍又叫作“祇树给孤独园”。这座精舍比竹林精舍的规模更为宏大,是佛陀在北方说法的主要场所。
  (8)度波斯匿王
  憍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得知自己的太子祇陀把花园卖给须达多长者,建筑祇园精舍供养佛陀,心中对佛陀已是极为仰慕。
  有一天,波斯匿王带领百官大臣来到祇园精舍,拜见佛陀,并请问道:“您是成就大智慧的佛陀,所以我特地前来向您请教,那些长年在深山丛林中修道的人,为什么直到老死都不能觉悟,而您这么年轻就悟道成佛了呢?”佛陀回答道:“世界上有四件事情不能忽视:第一,是年幼的王子,因为他将来要成为统治国家国王;第二,是初生的小龙,因为他将来要成为大龙;第三,是星星之火,因为它可以燎原;第四,是年轻的僧侣,因为他们能够清心修道,弘法利生,所以不分老幼贵贱,都能悟道成佛。”
  佛陀又向波斯匿王宣讲了众生平等、皆有佛性的道理,只要众生能够止恶修善,就能转迷开悟,最终成佛。波斯匿王听完佛陀说法之后,心中十分信服,于是就携同皇后末利夫人,一同归依佛陀,成为佛陀最为忠诚的护法弟子。
  (9)度父王亲人
  在佛陀成道六年后,他回到自己的祖国,看望自己年老的父亲净饭王。他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堂弟阿难陀、及自己的儿子罗睺罗等亲族,也都归依佛陀,随佛陀出家。
  当净饭王九十多岁时,已经病入膏肓,生命垂危。佛陀再次回到祖国,为自己的父亲做临终说法。并在父亲去世后,亲自扶棺送终,布施财物,以示孝道。
  (10)普度世人
  佛陀是大众的安慰者与救护者,他像照顾自己的父母、儿女一样,爱护着世人。他替生病的比丘洗涤脓血,他替瞎眼比丘穿针缝补。释迦族和拘利族争水,他不辞路途遥远,亲自前往去替他们调解。毗舍离疫症流行,佛陀不怕传染,进城去安慰病人,教化病人。
  佛陀以慈悲无畏的态度,深入民间,去传播中道的真理,凡是同他接触过的、听过他说法的人,从国王、后妃、大臣,以至贫民、乞丐、奴隶,应有尽有,遍布社会的每一阶层。这是他提倡慈悲平等、济度众生,并在躬身实践中的最为真实、最为伟大的表现。





上一本:西播论语 下一本:论语讲记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佛学启蒙的作者是王孺童,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