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无余与通感:源自中国经验的世界哲学


作者:夏可君,王晓纯吴晚云     整理日期:2014-08-22 22:51:10

这本自选集是作者个人思想的哲学读本,可以看做当代中国第一部最为完整而严谨的哲学著作。从试图建立一个源自中国经验的世界哲学的可能性出发,这也是让汉语说哲学或让哲学说汉语的现代性努力,作者从三个维度展开了一个严格的思考框架,即中国的中国内在观,西方的中国比较观,中国的世界未来观。就中国的中国观而言,作者重返轴心时代的突破,而发现了“孔子问题”,即孔子“德位不一致”的分裂导致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历史进路,感通如何可能成为基本问题,而子思,庄子与韩非子从不同角度回应了这个问题,也导致了中国文化后来不同的发展方向,但重要的是从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出发进行反思时,将代换孔子问题,走向自然与生命的普遍性问题。就西方的中国观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哲学的视野,作者从西方汉学家对庄子的思考出发,围绕自然与书写问题展开了学术性极强的讨论,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试图发现中国的他者性,重新理解“自然”问题,也是对上面思考的接续,有助于我们发现新的可能性。就中国的世界观而言,作者试图从当下中国“混杂现代性”的经验出发,发现了他自己的唯一哲学概念“余”,试图从有余与无余的张力,以及“余”作为中国人回应现代性困难而做出的独特回应出发,展开西方当代思想的丰富对话,因为“无余”也是这个全球化时代的根本处境,而如何从余化的哲学出发,从礼物给予以及余让的元伦理姿态上,重构未来世界的哲学,这本书给出了一些思考的方向。
  作者简介:
  夏可君,1969年生,2001年武汉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2003年~2006年留学于德国佛莱堡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系。2007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多篇学术论文在各类学术刊物、学术论文集、同仁学刊上发表,曾负责编辑翻译德里达与让-吕克?南希著作。已经出版个人专著:《幻像与生命》,《论语讲习录》,《中庸的时间解释学》,《姿势的诗学》,《平淡的哲学》,《身体》,《余像绘画》等10部。
  目录:
  序言
  自然与自由的结盟:走向余让的世界哲学
  第一辑
  中国的中国观——重思轴心时代
  导言:“孔子问题”与“感通之思”
  时间性的书写:子思《中庸》的传释学
  阅读与书写的共通体:庄子对孔子文德之命的多重改写
  非马:韩非子的“中势”——一个虚拟的对话
  第二辑
  西方的中国观——比较哲学的视野
  导言:发现从未写出之物:谁之庄子?
  通往自然的道路:老庄思想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重新转向
  书写与自然:德里达思想的中国性
  余淡:东西方哲学的相互触及
  第三辑序言自然与自由的结盟:走向余让的世界哲学 第一辑中国的中国观——重思轴心时代 导言:“孔子问题”与“感通之思” 时间性的书写:子思《中庸》的传释学 阅读与书写的共通体:庄子对孔子文德之命的多重改写 非马:韩非子的“中势”——一个虚拟的对话 第二辑西方的中国观——比较哲学的视野 导言:发现从未写出之物:谁之庄子? 通往自然的道路:老庄思想与海德格尔的第二次重新转向 书写与自然:德里达思想的中国性 余淡:东西方哲学的相互触及 第三辑中国的世界观——从中国经验出发的世界哲学 导言:余与无 平淡的触感论 不可能的礼物:“给出你所无” 余让的元伦理 后记思想与致谢 附:夏可君著作
  目录:
    让汉语说哲学,让哲学说汉语,这是20世纪中国思想者的梦想。“让汉语说哲学”:意味着现代汉语必须试图说出古典汉语所没有说出的西方意义上的哲学,既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那种本体论,也包括西方当代对哲学的解构;“让哲学说汉语”:意味着西方哲学通过现代汉语的言说与中国当代经验的提炼,说出了西方哲学所没有思考的新要素,或者说出了某种哲学的可能性,某种哲学未思的东西,或者通过中国经验,走向一种新的哲学世界。如果有着所谓的中国哲学,它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具有足够的伸缩性或张力:甚至就是面对自身的不可能性,自身的无力,自身的未思,如果哲学就是面对自身所未思的,那么,也许汉语哲学能够最为坦然地面对自身的这种无力与不可能性。1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确立自己的地位,中国文化迫切需要在世界上贡献自己的普世价值观,如何在全球化格局中建立自己的世界叙事将成为思想界未来的主要任务。中国即世界,把中国独立地放在世界历史格局中进行思考的出发点,是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的》中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因为中国、印度、希腊与犹太教这四种主要文明的突破,决定了后来文化历史发展的基本命脉。1.1,因此,“重返轴心时代”,可以让中国文化建立一种新的现代性叙事,不再仅仅从西方展开论述。中国的突破是以士人为核心,因此重新思考士人精神与文人传统,对于解决我们当下的社会问题尤为重要。接续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理论,1973年,十多位史学家在威尼斯聚会讨论历史上这次突破的意义;而在1980年代,社会学家艾森斯塔德在德国与以色列约集古代史、思想史、哲学以及宗教等领域的专家集体讨论轴心时代观念的重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美国汉学家本杰明等人也从中国的智慧形态来思考西方现代性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在21世纪继续思考轴心时代的突破意义,为我们这个世界化的融合时代以及新的轴心时代的来临做好充分的准备。1.2,在我们看来,一个完整的中国现代性思考,一种中国哲学的可能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21,其一,“以中国看中国”,即重返轴心时代,可以让我们思考自身的历史开端的基本问题以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何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历史,以及如何面对西方现代性压力,重新挖掘我们的潜能,以此潜能来面对现代性危机;1.22,其二,“从西方来看中国”,参照西方从轴心时代开端的突破到形成后来的现代性历史后效,可以思考中国文化为何没有走向资本主义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者为何没有发展出西方的那种哲学话语,或者是中国文化在学习西方之后,可以给西方现代性以什么样的补充;1.23,其三,“从中国看世界”,即以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以及另一种新的现代性的可能性,来思考世界之新的前景,中国在世界文化未来的发展上承担什么样的使命,通过重返轴心时代,创造性转化彼此的文化潜能,走向一个新的世界化时代。——因此,如下的文本(无论是从已有的著作的选取,还是新写的论文),也是从上面三个方面展开。……





上一本:静读园林 下一本:慢慢禅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无余与通感:源自中国经验的世界哲学的作者是夏可君,王晓纯吴晚云,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