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性”是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秘密。作为一部艺术哲学力作,《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书写的逸乐》梳理出中国文化内在命脉的转换过程,从甲骨文、金文以及篆隶的刻写,到二王开启直至唐宋诸家的书法,再到元代文人绘画,书写性打开了中国艺术的生命场域。在历经抛弃与遗忘之后,作者又将西方思想与当代艺术实验相结合,重新构想新的书写性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夏可君,2001年武汉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后留学于德国佛莱堡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系,2007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各类学术刊物、学术论文集、同仁学刊上发表,负责编辑翻译德里达与让-吕克·南希著作。已经出版个人专著《幻象与生命——庄子的变异书写》、《<论语>讲习录》、《<中庸>的时间解释学》、《平淡的哲学》、《余像绘画》等近十部。 目录: 序言谭五昌 楔子:书写——让-吕克·南希 1.汉字与书写 2.从语言学到书写学 3.书写的历史性 4.书写与事件 楔子:从“混杂现代性”到“书写现代性” 5.身体的书写 6.表面的打开 7.图像与书写 8.涂写与外展 楔子:刘国夫的写象绘画:光气融合的虚薄 9.书法的书写性序言谭五昌 楔子:书写——让-吕克·南希 1.汉字与书写 2.从语言学到书写学 3.书写的历史性 4.书写与事件 楔子:从“混杂现代性”到“书写现代性” 5.身体的书写 6.表面的打开 7.图像与书写 8.涂写与外展 楔子:刘国夫的写象绘画:光气融合的虚薄 9.书法的书写性 10.笔墨与书写 楔子:陈光武的“写象”书道:生命呼吸的形式 11.空白的余韵 12.书写的逸乐 13.花姿的逸态 14.神明到来的书写 楔子:陈光武“阴阳书法”的双重书写及其意义 15.《野草》与现代文学的草写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