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一部比《西藏生死书》更适合当代人阅读的原创生死书。大手印文化的生死学,香巴噶举文化的中阴成就法,首次公布《雪漠解脱颂》。本书涵括:一、让生命成为修行的道场;二、让世界成为调心的道具;三、让死亡成为解脱的良机。 2.《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上下卷) 本书全面介绍了香巴噶举大手印的历史渊源等,首次公开了很多以前秘不示人的资料和教法,并公布了部分修证日记,以及大手印实修次第。下卷为大手印实修问答,解答了修行时遇到的诸多问题、困惑。 3.《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上下卷) 本书分“明心性品”“悟心性品”“观心性品”“修心性品”“印心性品”“契心性品”,以适应不同的根器。 作者简介: 雪漠,国家一级作家、甘肃作协副主席,也是大手印研修专家、大手印传承者,精通经藏,闭关专修大手印二十余载,先后创作了《大漠祭》、《西夏咒》、《西夏的苍狼》等多部影响人心的长篇小说;以及心灵瑜伽随笔集《世界是心的倒影》《让心属于你自己》。 目录: 第一章让生命成为修行的道场 一、生命与修行 二、灵魂的叩问 三、在生活中修行 四、在生活中觉悟 第二章让世界成为调心的道具 一、在与世界的相处中调心 二、在与家人、伴侣的相处中调 三、在工作与生活中调心 第三章让死亡成为解脱的良机 一、了解死亡的真相 二、面对死亡的降临 三、应对死亡的各种境界 四、迎接生命中最大的考验 第四章、让放下成为往生的助缘第一章 让生命成为修行的道场 一、生命与修行 二、灵魂的叩问 三、在生活中修行 四、在生活中觉悟 第二章 让世界成为调心的道具 一、在与世界的相处中调心 二、在与家人、伴侣的相处中调 三、在工作与生活中调心 第三章让死亡成为解脱的良机 一、了解死亡的真相 二、面对死亡的降临 三、应对死亡的各种境界 四、迎接生命中最大的考验 第四章、让放下成为往生的助缘 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二、治不好病时,该怎么办? 三、临终者的亲人该怎么做? 附:雪漠终极关怀偈颂(上卷) 第一章香巴噶举大手印的历史渊源 一、本书写作缘起 二、被历史风云掩蔽的宝藏 三、光明大手印的最初源头 四、光明大手印的首传者 1.关于奶格玛 2.娑萨朗寒林 3.灵魂的净土 4.究竟之果 5.相应在虔诚的祈祷里 五、香巴噶举的创立者 1.开派祖师琼波浪觉 2.求索的大师 3.阿莫嘎的授记 4.舍法主之位携黄金求法 5.奶格玛,我的母亲! 6.宏伟的香匈寺 7.圆寂前的教诲 六、智慧空行母司卡史德 七、神通之王摩觉巴 八、未见面先知心的上师 九、日贡巴的选择 十、黄金珠链般的传承上师 十一、香巴噶举的杰出代表唐东喇嘛 十二、香巴噶举的汉地传承 1.松涛寺的两代住持 2.吴乃旦上师 3.释达吉上师的教法传承 4.黑寡子 第二章香巴噶举哲学与文化概述 一、心气与幻身 二、关于心、法 三、大手印见 四、香巴噶举部分行者的困惑及其原因初探 五、香巴噶举宗教哲学之显现特征 六、香巴噶举的当代现状- 七、新香巴人的兴起 第三章《奶格吉祥经》阐发 一、亘古的梵音 二、雪山上流下的智慧之源 三、成道的决定因素 四、再谈根本上师 五、三昧耶誓约 六、守护智慧的拙火 七、卢伊巴的故事 八、智慧的光道 …… (上卷) 第一章发现自己的宝藏:“明心性品”讲记 一、明本元 1瑜伽:自在的不只是身体 2相应:和大爱达成共振 3大爱:不需要条件 4真正的大道:空性光明 5什么是空性光明, 6空性智慧不离自性 7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8先让自己长大 9发现自家的宝藏 10一切都是心的游戏 11行为是心灵的明镜 12趕凡入圣是心的征途 13有没有一种不变的东西’ 14不管你明不明白,真心都在那里 15真心帮助你更好地面对世界 16真心不是无情的镜子 17空寂明朗的真相 二、察真妄 1妄心是真心的同胞兄弟 …… 第二章让心属于自己:“悟心性品”讲记 第三章用真心改变生命:“观心性品”讲记 …… 第一章 让生命成为修行的道场一、 生命与修行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幻觉,生也罢,死也罢,都是一种过去就不复存在的记忆。可生、死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我说过,死亡是解脱的良机。那么生呢?如何在这辈子当中,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幻觉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这是一件跟死亡同样重要的事情。1、迎接生命的升华 你的所有准备,就是一颗不愿堕落、想要向上的心灵,一颗有所向往、懂得自省的心灵。其他的一切,都没有你想象中那样重要。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幻觉,生也罢,死也罢,都是一种过去就不复存在的记忆。可生、死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我说过,死亡是解脱的良机。那么生呢?如何在这辈子当中,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幻觉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这是一件跟死亡同样重要的事情。 那么,如何升华自己的生命?我在《西夏咒》中描写了一位叫做雪羽儿的西部女孩,她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第一,孝敬母亲,做个好女儿;第二,跟成就者久爷爷学习绝世武功,仗义救人;第三,跟修行人琼一起,通过一种很像世俗中男欢女爱的修炼方式,共同实现了生命的超越,超凡入圣。做好第一件事的时候,她仍是个凡人;做好第二件事的时候,她变成了凡人中比较伟大的一类人;做好第三件事的时候,她整个生命的价值才真正发生了改变。为什么呢?因为在第三个阶段,她成了圣者,成了一种伟大精神的图腾,她的慈悲也罢,智慧也罢,在她生命状态发生了质的改变时,才真正变成了能够点亮无数人心灵的火炬。而此前,她只是一个善良、坚忍但势单力薄的女子,在命运中身不由己地浮沉。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要以雪羽儿的方式实现超越,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以雪羽儿的方式实现超越。每个人的路,都不太一样,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或许有某种说不清的东西,但更多的,一定是每个人每分每秒中做出的选择。 我总是说,一个人的心决定了他的选择,他的选择决定了他的行为,而他的行为最终构成了他的命运。明白这句话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命运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你每个选择的组合。你当然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什么时候能够让你到达彼岸,你甚至不会知道你这辈子能不能到达彼岸,或者,能不能走得更远一些。但你一定知道,每分每秒的选择,一定会影响你的生命质量,让你在这幻觉般的人生当中,活得更有意义,拥有更高的生命质量。这意味着,你首先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参照系——你这辈子要做什么,你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后,生命时空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牢牢记住这个参照系,以它作为你选择的坐标。坚持你必须坚持的,舍去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或者是与之无关的东西。 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会发现,世界和人生好像变得比预想中更简单了。它只是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或者说,它是一场巨大的游戏:点击A,你会去到这个地方;点击B,你会去到那个地方;点击C,你又会去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你会发现,自己似乎具备了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命运的能力,因为世界的脉络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了,你需要去完成的,仅仅是擦亮自己的眼睛,平静自己起伏不定的情绪,就是这么简单。四、光明大手印的首传者? 1?关于奶格玛? 看过波伏瓦《第二性》的人都知道,人类自母系社会之后,女性便一直生活在男性的阴影中,许多追求平等的宗教亦然,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皆对女性有歧视,便是汉传佛教,似也不例外。但在藏传佛教中,女性之地位却十分尊崇,除了有许多女性本尊如绿度母、二十四度母、空行圣地的主母、金刚瑜伽母等外,对修行之女性也很是尊重。汉地佛教诸开宗立派的宗师皆是男性,高僧如云,却罕闻高尼,藏传佛教中却不乏开宗立派的女性,如能断派之玛吉拉准,其“施身法”便是她首传,修其法而得成就者极多。我曾经研究过其施身法教授,确有独到之处,而无处不合佛教教义,其大智慧,令无数须眉汗颜。? 香巴噶举公认的创始人虽是琼波浪觉,但其首传祖师却是奶格玛,在佛教史上大名鼎鼎,也有译为宁古玛者。? 奶格玛跟藏传佛教能断派的祖师玛吉拉准不同的是,后者之“施身法”声明是她首传,前者之“奶格五金法”和光明大手印却得之于金刚持。万千光明源于太阳,藏传佛教几乎所有法脉都源于金刚持,但同源之说并不能掩教派之异,故香巴噶举之主要法门仍以奶格玛命名。? 奶格玛和金刚持不同,金刚持是报身佛,常居色究竟天的密严刹土。奶格玛却是历史人物,关于她的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噶举派祖师玛尔巴的上师那诺巴的妹妹,一说她是那诺巴修密法时的明妃。不管哪种说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和那诺巴是同时代人,且有相当的关系。那诺巴传法给玛尔巴,再传密勒日巴,至塔波拉杰时,噶举派大盛,史称塔波噶举;而奶格玛则被尊为香巴噶举的第二代祖师,前者传那诺六法,后者传奶格六法,二法相似处虽多,奶格六法却更为精妙。? 据香巴噶举派内部资料称,奶格玛生于公元917年,此时正当中国的宋朝。在香巴噶举的传统中,农历二十五日是个吉祥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金刚亥母的生日。金刚亥母是胜乐金刚的明妃,是所有空行母的主佛。关于空行母,汉地佛教界并不尊崇,但在藏地有种说法:若无空行母相助,你纵然如何苦行,也是很难成就的。关于空行母,分类不一,有俱生、刹生、业生“三生”之说;也有根据其证悟空性与否,简单分为出世间空行母和世间空行母。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五大金刚的明妃,均为出世间空行母,在“三身空行”中属于俱生空行大佛母。佛国与行者之间的联系,就是由空行母完成的。除出世间空行母外,皈依佛教为佛门护法的夜叉、非人等,以及世间修行有成就的女子,也可以称为空行母。据说,每月的农历二十五日,二十四个空行圣地的空行母们都要聚在一处,举行会供。按要求,香巴噶举的弟子们,在这一天都要举行会供仪式,供养金刚亥母和空行母。? 奶格玛就出生于农历一月二十五日,时辰是太阳初升时。她的家乡在古印度的东部,叫崩嘎拉,这是音译。父亲是当地的一位官员,其名姓,叫削为歌恰,母亲叫华吉洛珠。? 我查过许多资料,对奶格玛的身世有确切记载的很少,因为香巴噶举崇尚苦行和出离,虽有著述,多没出版发行,只在传承弟子中流行。本节中的资料就是从我的上师处得到的。他也从他的上师处得来,一代一代的上师所传,才有了今天这本书。? 奶格玛出生后,很小便对红尘产生了厌离心。这和许多大德传记中的情节相似。宗喀巴将出离心、菩提心和正见列为佛法的三个根本。没有出离心者,混世足矣,成就是无望的。? 奶格玛在幼年即有超人的定力,清净无染,每每在闻经时,即能入定。一天,家中来了一位相士,父母叫他给奶格玛相面。相士说,这孩子,非寻常之辈,是智慧空行母的化身,不宜成家,应该出家修密法,很快就能成就。因有此一相,父母也不逼她出嫁。? 奶格玛二十三岁那年,即公元940年,也是一月二十五日,奶格玛全家前往印度金刚座。相传,金刚座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地。奶格玛全家行供养时,忽见彩虹满天,金刚持现于空中,对奶格玛说:“你速到娑萨朗尸林去,我给你传密咒金刚身的灌顶。”言讫,奶格玛脸呈红色,身发金光,印堂处生出了第三只眼睛。现在,在我们每日的观修中,奶格玛就是这副模样。? 在香巴噶举中,金刚座是圣地中的圣地。它既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地,又是奶格玛祖师见本尊金刚持之地。它位于印度比哈省的佛陀加雅,距当代的迦耶城约十六公里。这是一块平原,土地肥沃,水田密布,帕尔古河傍倚小村,提供灌溉水源。这小村看似很平常,山丘低矮,树林密布,气候怡人。在巴利文中部经中,释迦佛向众比丘谈了他选择此地修道的原因:“比丘们啊!我忽然心生一念如下:‘多可爱的地方啊!不但有怡人的森林!边上有这条银色潺潺的河流,方便易达而令人愉悦,附近也有村庄可以托钵,好人家子弟有志求道,这地方可谓应有尽有。比丘啊!因为那地方的一切都适合修行,于是我就在那里安住了下来。”(引自巴利文中部经第二十六经)?第一章发现自己的宝藏:“明心性品”讲记一、明本元1、瑜伽:自在的不只是身体从凡夫成为觉悟的圣者,既像上楼一样简单,也像登天那么难。 第一道难关,在于你必须先要明白什么是心性?就像一个人去山野露营,想玩得开心,不该带的东西就统统别带,但是你首先得知道什么该带什么不该带,要不连饭都吃不上,或者迷在深山老林里出不去,那可就成玩命了。 为了帮助你尽快“通关”,本书讲了许多常识,它包括了人在红尘中间慢慢磨炼,最后证得究竟成就,实现终极解脱的所有过程。大家可以把书中的雪漠当成一种象征,也可以当成你自己,看看我们把自己当成一个参照时,你应该做什么?当然,你可以看看热闹,也可以把自己融入书中——当你成为本书的主角时,就会明白,面临各种情况时,你应该怎么做。 在本书中的六品,分别适应不同的根器,顿悟根器或是渐修根器。但无论顿渐,你都应该明白一个凡人向圣者升华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怎样的环节。这些环节,即使对于上根之人,也不能省略。 这里所说的“上根”,仅仅是他在经历这些过程时,比别人用的时间少一点,并不是说他可以越过这些阶段。事实上,对于所有的修道者,五级证道的名相可能有些差异,但其过程是不能省略的。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认为“道次第”和“大手印”是对立的。事实不是这样,实质上道次第也罢,幻身也罢,拙火也罢,生起次第也罢,圆满次第也罢,明白心性之后的“修”和不明白心性之后的“修”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人们大多爱住电梯楼?因为上楼够快,而且不费力。有电梯和没电梯完全是两回事。大手印见地就是这电梯。像终极解脱之路这样的“参天大厦”,没有大手印见地的“电梯”,何年何月才能到达光明的顶端? 没有大手印见地的“修”,是为了得到某种见地,空性见地,空性觉受,这就像是找到电梯入口。而有了大手印见地的“修”则是得到空性觉受之后,再去保任,继续修。就像找到电梯入口了,你只要知道自己要到哪一层,按钮就是。即使明心见性,这个“上楼”的过程还是少不得的,找到电梯入口可不等于就已经到楼上了。 但如果连电梯入口也找不到而徒步上楼,10楼、20楼你也许还能爬得上去,30楼、40楼你能上得去吗?况且这时候你连大厦到底有多少层都还没搞懂。“太累了,今天先回去,明天再来吧!”也许你会这样想,然后走了回头路,于是参天大厦的楼顶就变成一个只供仰望的梦想,而非一个可以达到的光明之顶了。所以说,要破除所有执著,必须先找到大手印见地的“电梯”。 而那电梯的“电”,便是我们所说的传承内的加持力。所有密乘的真正意义,便是传承内的加持力。它像电流一样,由源头一直传递了下来。有这个加持力跟没这个加持力是不一样的。笔者的修证历程,便证明了这一点。 笔者在进入香巴噶举之前,也修过定。但那种修,更多的是一种造作的修。虽也能得定,但这“定”跟得到加持之后的定不一样。后者甚至无须保任,本来如此。按一些大德的印证,我得到加持后的修,是得到了明体,而此前的“定”,更多的是偏于空了。 传承内的加持力对于行者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举个形象的例子。通了电的电灯泡会放光,没有通电的电灯泡虽也有着灯泡的外相,但二者的差别的显而易见的。 当然,上楼这个比喻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其实是像森林里迷路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朝哪个方向走,他根本就没有进入“楼道”――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正确的传承――那么,他最应该做的,便是先找到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把他带出迷宫般的森林,将他带入智慧的楼道。否则,他可能会在森林里迷上一生一世,或是多生多世。 我们所说的开悟,主要是指进入楼道之后寻找的那个入道口。对于一些外道,是根本谈不到开悟的。目的地不同,入道口也不同。许多宗教是不求开悟的。开悟只是佛教追求的目的。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是不谈开悟的。它们的目的地,是另外一个。 当我们真正进入智慧的的楼道之后,我们的目标便是找到那个能通往上层的入“道”之门。要是找不到这个口,我们也可能会在一楼甚至是地下室里待上一辈子,许多没有开悟的教徒便是这样。 对于真正的大手印行者来说,修行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认识空性,第二是保任或忆持空性。就是说你认识空性、明白心性、明白大手印之后的修是保任,是为了稳固空性。 如果不明白这些,没有大手印见的修是一种盲修,执著是很难破掉的。 佛教中有许多门派,大家走的路线虽不一样,但都是为了破上面所说的那种“迷”。香巴噶举学派的创始人琼波朗觉大师在有了大手印见地,明白了心性之后还是照样修拙火,修幻身,修光明。这些他都验证过了,验证了之后,仍然在修。 所以,见地是见地,行履是行履。见地要高,行履要扎实。也有些大师重见地而不重行履,但没有行履的见地很容易成为狂慧。 我曾遇到一位不愿扎实用功,却到处乱跑,想学到无修成佛之法的人。笔者曾这样归劝他:生圆次第不见修,徒慕他们思悠悠。 且收外心入内室,何须奔波到陇头?香巴噶举的光明大手印源于智慧空行母奶格玛大士,它也有顿渐两种。顿根如进入电梯后的超越,需要具德上师和上根弟子加上殊胜因缘和信心。渐修从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入手。但了义地说,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本为一体。生起次第重缘起,圆满次第重性空,二者本是一体。虽然在修时有前后之分,但要是没有空性正见,那生起次第是很难修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