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文丛:知识人的黄昏》为旅美自由撰稿人傅铿先生近30年间的文化批评随笔集,主要论述知识人的问题。其中,20世纪90年代初论知识人的文章在当时领风气之先,打破了国内知识界弥漫着的左倾主义神话;同时反思知识人的社会作用,以及“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知识人破坏远超创新的偏向。现代以来中国知识人创造性的贫乏,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咎于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其他文章多是作者在美国经历10多年的洋插队之后,以切身体会对欧美社会作出的思考和感悟。如果说90年代作者在国内写成的论文主要批判国内知识人的文化激进主义,那么近几年有关欧美社会和知识人的随笔则重新祭起一个知识人“道义良心”的旌旗。 作者简介: 傅铿,1959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奉化。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曾任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1992年赴美国纽约州西拉丘斯大学攻读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后改读该校信息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旅美自由撰稿人;住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小镇。 出国前曾给《读书》以及香港《二十一世纪》等杂志撰稿,著有《西方文化理论导引》一书:译著为希尔斯《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希尔斯《知识人与当权者》(台湾桂冠图书公司)以及格雷《自由主义》(台湾桂冠图书公司)等。2009年后重新给《读书》、《文景》和《社会学家茶座》等杂志撰稿。 目录: 序言 自序 第一编知识人的乌托邦 浪漫理想与事功精神——英法知识人的差异 知识人激进传统的社会学反思 僭妄的理性与卑微的自由——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念 传统、克里斯玛和理性化 现代文化中的野性思维 超越道德批判 第二编法兰西知识人的黄昏 巴黎怀旧 托克维尔随想 先知式知识人的黄昏序言 自序 第一编知识人的乌托邦 浪漫理想与事功精神——英法知识人的差异 知识人激进传统的社会学反思 僭妄的理性与卑微的自由——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念 传统、克里斯玛和理性化 现代文化中的野性思维 超越道德批判 第二编法兰西知识人的黄昏 巴黎怀旧 托克维尔随想 先知式知识人的黄昏 戴上面具的普罗米修斯——列维与法国左派的后现代革命 独行的现代堂吉诃德骑士——重新阅读雷蒙·阿隆 波德莱尔随想 巴黎的旧梦新颜 《红与黑》和“卢梭情结” 伏尔泰与他的缪斯爱米丽 第三编美利坚的黄昏 美国的晕眩 美国民主的除魅 奥巴马的美国 美国民族精神中的矛盾性主题 结语:托克维尔与我的中国梦 跋杰姆逊发现《老姑娘》中还真存在着这样一个人物,他便是一位被放逐的贵族军官德·特洛斯维伯爵(CountedeTroisville),这是一位具有无可置疑的贵族“合法性”和确凿的拿破仑式功勋的理想人物。他刚从俄国返回本地,科尔蒙小姐便在一段美妙的时刻中将其想象为她最般配的意中人。然而不幸的是,伯爵已经结婚,因而这个人物只是作为一个纯粹“理想的”解答而出现的,只是一个就现实上来说无从实现的属于乌托邦性质的解决方案。这又印证了“可爱者大都不可信,而可信者又不可爱”这句王国维的名言。而那个走上绝路的倒霉诗人,则恰恰是两种被去掉的符素,即无所作为与不能生育这类符素的结合。它代表了巴尔扎克对浪漫主义的批判。这样,这些人物的品质与结局都隐含着深层的道德寓意,而作品中显示出来的野性思维,则既显现了渴望实现理想的乌托邦想象,又有维护某种既定现实的意识形态因素。 野性思维绝不仅仅限于具体的文学作品。推而广之,甚至一个时代所特有的文艺风格和文体(genre),如罗曼司小说(romances)、科学幻想小说和侦探小说等等,本身亦可以被视作是对一个社会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如这些文体分别对应于19世纪的社会阶级矛盾、20世纪地球人的种种困境以及愈益失控的社会犯罪现象),提出一种乌托邦式的象征性解答,因而一种风格和文体在某个时代的盛行,恰恰说明了那种文体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以及人们渴望解决它们的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