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对儒道的思想有影响,历来被认为是指导人们合理性为的书,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生活哲理。本书将《易经》的内容作较深的分析,特点是对传统的概念不同的解说。本书注重解析方法与人生哲理的探讨,对历代医学的学派如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都有扼要的说明。本书作者认为《易经》的奥妙不在文字系统,而在符号系统。为了让读者对六十四卦卦象有更多的联想,作者开创性地用相关的成语综论其义,易学易记。作者认为《易经》亦是一本锻炼思考能力的工具书。 作者简介: 闵建蜀,德国弗赖堡大学经济学硕士与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知名教授与荣誉院士,退休前历任市场学教授、EMBA课程主任、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等职。闵先生对儒释道思想都有研究,对《易经》的研究尤为深入,解说《易经》往往结合工商管理学而得出富有新意的阐释,有多种相关著作出版。 目录: p.01前言 绪论 p.11《易经》的性质 p.12《易经》是什么? p.12占筮之书 p.12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 p.12修养之书 p.13《周易》、《易经》与《易传》 p.15易学 p.15天人合一的思想 p.15“道”是“有”而非“无” p.16道器合一 p17探索“道”或“理”的方法 p.17卦、太极、阴阳、五行 p.18河图与洛书p.01前言 绪论 p.11《易经》的性质 p.12《易经》是什么? p.12占筮之书 p.12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 p.12修养之书 p.13《周易》、《易经》与《易传》 p.15易学 p.15天人合一的思想 p.15“道”是“有”而非“无” p.16道器合一 p17探索“道”或“理”的方法 p.17卦、太极、阴阳、五行 p.18河图与洛书 p.18静卦与动卦 p.19中和、太和、和谐 p.19道德、修养、他律、自律、天人合一 p.20君子的素质 p.22本书的观点 p.22明辞与暗辞 p.22乾坤两卦的新释 p.22卦与爻的深层解析 p.23引入“爻位连”的概念 p.23十二个“爻位连”的分析 p.23卦名的质疑 p.24太极哲学与阴阳规律 p.24象主辞辅 p.24灵活性的解析 p.25象、数与理的适当配合 p.26释卦的方法 p.26占卦的方法 F26占卦与推演 p.27释卦与推演 p.27释卦的“得” p.28占问者本身应为解卦者 第一部分 p.31《易经》相关概念 p.32阴阳的特性 p.33三画卦、单卦、八卦、卦名 P33乾卦p33坤卦 p.34兑卦p.34离卦 p.34震卦p.34巽卦 p.34坎卦p.35艮卦 p.35先天八卦方位图 p.36后天八卦方位图 p.37先天八卦转化为后天八卦 p.38重卦、六十四卦 p.40太极、阴阳、八卦 p42太极阴阳图显示了《易经》的辩证思维 p.43五行 p.46河图与洛书 p.46蔡氏河图 p.48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P.49先天八卦配河图 p.51后天八卦配河图 p.53蔡氏洛书 p.54先天八卦配洛书 p.56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p.56后天八卦配洛书 p.58河洛配八卦的总结 p.59河洛与《易经》有无关系? p59河洛之学的起源 p.59八卦来源于河洛? p60河洛能否解释卦爻象? p.60河洛图式的意义为何?第二部分 p.63卦爻的变化与爻位连解析 p.64卦爻象的变化 p.64卦变与爻变 p.64爻性、位性、爻位连 p65爻性 p.66位性 p66爻位连 p.67爻变为“量”变,卦变为“质”变 p.67爻位的当位与不当位 p.69中位、刚中、柔中 p.70爻位之间的关系 p.70承p70据 P71乘p.72比 p.72应 p73爻变与卦变的例子 p.73爻变、卦变 p.74本卦与卦变 p.74错卦 p75综卦 p.76交易卦或互易卦 p.76暗伏卦或交互卦 p.78互卦 p.79本卦与衍生卦的关系 p.79时空观 p.80爻辞 p.81十二个爻位连 p.82初九p.83初六 p.83九二p84六二 p.84九三p.85六三 p.86九四p.86六四 p.87九五p.88六五 p.88上九p.89上六 p.89影响爻位连属有利或不利的因素 p.90爻辞p91中位 P.91应位p.93承位 p.94乘位 p.94“敌应”:同爻同位 p.95当位p.95不当位 P.96比位p.97底位 P.97顶位 p.97比较爻位的传统解释 p.99互卦 p.99阻碍p.99变爻 p.99时位 p.99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p.101爻辞与爻位连的关系 p.102爻辞与爻位连之间并无内在关系 p.102爻辞与爻位连之间有内在关系 p.103爻辞与爻位连的假定关系为锻炼思维能力的工具第三部分 p.105太极哲学 p.106太极观念与传统思想 p.106《系辞》的阴阳与太极 p.106《老子》的“道”与太极 p.108孔子的“仁”与太极 p.110《中庸》的“诚”与太极 p.110孟子的“心性”与太极 p.1l1荀子的“礼”与太极 p.111王弼的“无”与太极 p.111周敦颐的“无极”与太极 p.112邵雍的“心”与太极 p.113张载的“气”与太极 p.114程颐与朱熹的“理”与太极 p.115王阳明的。良知”与太极 p.115王夫之的“实有”与太极 p.116小结 p.117太极思维与阴阳规律 p.117平衡规律 p.118中道p.119德与才 p.119身与心p.119指引 p.119整体规律 p.119太极为一整体 p.120太极是“有” p.121太极分“显有”与“隐有” P.123动力规律 P.125相济规律 P.125对立规律 P.126相依规律 P.128互含规律 P.129消长规律 P.131转化规律 p.132总结第四部分 P.135释《易》的学派 P.136象数与义理 P.136象学派 p.136《易传》P.137孟喜 P.137焦延寿P.139京房 p.142《易纬》p.142荀爽 P.143虞翻p.149孔颖达 p.149李鼎祚P.150陈抟 P.150周敦颐P.150来知德 P.150焦循p.151尚秉和 p.153刘大钧 P.154数学派 P.154《系辞》p.154郑玄 P.155邵雍p.156刘牧 P.156蔡元定P.157方以智 p.157义理学派 P.158《易传》P.160王弼 p.162程颐P.163朱熹 P.165王夫之P.167李光地 P.167金景芳p.168黄寿祺 p.169朱伯昆 p.169象学派与数学派的异同 P.171象数学派与义理学派的结合 p.171象数学派与义理学派的共同点第五部分 p.173解析方法 P.174卦象 p.174卦辞 p.175结构 p.175爻象与爻辞 P.176卦象含义的引申 p.176静卦与动卦 P.177解析卦爻象的三个主要方法 P.178卦爻象解析 P.179爻辞的哲理解析 P.179爻辞解析与爻象解析的结合 P.179卦爻象与爻辞所引申的哲理 p.180八卦的基本象与引申象的特性 P.180乾卦P.181兑卦 ……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结语 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