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辩证法:物质运动总规律初探》作者立足于现代科学原理,首次将能量作为哲学研究的核心,揭示了一切物质运动的本质是能量的运动,能量与物质运动之间具有推动与被推动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中普遍存在着能量供求关系以及能量相容、能量冲突、能量中立三种基本的能量作用形式,从而构建了能量相容的“和谐法则”与能量冲突的“矛盾法则”,为探讨物质运动的总规律,建立起一个多元构造的具有科学意义的方法论体系。同时,《和谐辩证法:物质运动总规律初探》从信息科学的本质入手,充分揭示了支配物质运动的“软件”本质——信息化支配运动,从而建立起包括认识论、创造论、制导论在内的全新的信息化运动理论架构。 作者简介: 王志华,湖南桃江人,生于1953年,函授大学毕业。曾在部队服役20年,主要在作战指挥部门工作。1990年转业到海关做公务员。业余研究学术理论30年,涉猎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哲学等学科,著有《大系统价值学说——变革的政治经济学》,并于2004年在北京举办《大系统价值学说》学术研讨会,参与的专家争论激烈,褒与贬的评论都达到较高水准。其主要观点曾被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国家级课题所引用,“实现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利益,发展人民利益”的提法被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 目录: 序 一、哲学的尴尬 二、两方面的意义 三、谁开卷谁受益 四、哲学的客观标准 导论 一、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呼唤 二、哲学发展的艰难历程 三、道——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中国古人对“道”的追求 (二)唯心论对主观意志(心)的追求 (三)辩证唯物主义对主观能动性的追求 四、从一元论到多元论——世界观的历史性转变 五、和谐法则与矛盾法则并举——方法论的历史性转变 (一)宇宙运动的本质关系——能量供求关系序 一、哲学的尴尬 二、两方面的意义 三、谁开卷谁受益 四、哲学的客观标准 导论 一、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呼唤 二、哲学发展的艰难历程 三、道——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中国古人对“道”的追求 (二)唯心论对主观意志(心)的追求 (三)辩证唯物主义对主观能动性的追求 四、从一元论到多元论——世界观的历史性转变 五、和谐法则与矛盾法则并举——方法论的历史性转变 (一)宇宙运动的本质关系——能量供求关系 (二)单项能量作用与双向能量作用 (三)三种不同性质的能量供求关系 (四)能量相容原理——和谐法则 (五)能量冲突原理——矛盾法则 第一章 开启哲学的钥匙——能量供求原理 一、能量的本质 (一)能量是物质运动的推动力 (二)能量是宇宙本原之一 (三)能量的来源 (四)能量的科学定义 二、能量供求——链接整个宇宙的纽带 (一)能量供求两极——物质运动的根本属性 (二)能量供求两极完成整个宇宙的链接 三、能量供求原理的认识误区 (一)物理学对“能量”的曲解 (二)在“Y”形路口的选择 第二章 主导事物合成聚变的原理——和谐法则 一、追寻宇宙的造物主 二、走进能量供求的运动王国 (一)两种性质不同的能量作用方式 (二)三种不同的能量供求结局 三、能量相容——事物生存发展的绝对公理 (一)双向能量相容与单向能量相容 (二)质能相容与量能相容 四、聚变——能量相容的必然结局 (一)聚变与裂变——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二)聚变主导发展,裂变主导破坏 (三)聚变——双向能量相容的必然产物 (四)事物首先是可合的,其次才是可分的 五、结构决定质变——造物的灵魂 (一)事物的本质区别——结构区别 (二)结构由微观向宏观发展演绎 (三)结构的是非原则——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四)结构形成与自组织系统 (五)能量相容原理与构建外部和谐关系 第三章 主导事物个性规范的原理——矛盾法则 一、能量冲突——产生矛盾的基本原理 (一)矛盾的能量冲突本质 (二)中国古典哲学的“相生、相克观念” (三)东、西方关于矛盾概念的历史由来 (四)传统“矛盾学说”的发展空间 二、三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一)质能矛盾——对抗性矛盾 (二)量能矛盾——失衡性矛盾 (三)需求竞争矛盾 三、矛盾的三种必然性:利害二重性、自由随机性、生克同步性 (一)利害并举的二重性 (二)自由运动的随机性 (三)生克一体的同步性 四、矛盾法则——事物个性的守护神 (一)矛盾的破坏性意义 (二)矛盾的规范性意义 (三)矛盾造就事物的独立个性 (四)认识世界——从初级规律到终极规律的发现过程 五、利用矛盾与解决矛盾 (一)制导 (二)预防 (三)斗争 (四)满足 第四章 物质运动的灵魂——信息化运动 一、信息科学对哲学的启示 (一)信息观念对物质观念的强烈冲击 (二)信息与实体的二元存在 (三)软件与硬件的二元一体化 二、信息化运动 (一)信息具有支配物质运动的巨大能量 (二)信息支配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三、生命的本质——信息支配的物质运动 (一)生命的定义 (二)生命的物质运动性与需求能动性 (三)生命的持续稳定性 (四)生命的程序控制性 (五)生命的信息制导性 四、人类智能的信息化运动——认识创造调控 (一)人类智能系统的物质构造 (二)人类智能系统的六大基本功能 五、人类文明的本原——智能的信息化运动 (一)文明与文化的本质 (二)人类文明——智能运动的产物 六、人类智能与人类劳动的本源关系 (一)人类劳动的发展演变 (二)人类劳动的三大特征 (三)人类智能创造劳动 七、人类智能与科学技术的本原关系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含义 (二)科技是智能劳动的产物 第五章 解剖事物的逻辑构造 一、逻辑构造的哲学本质 二、逻辑构造的六大基本要素 三、第一逻辑要素——物质逻辑 (一)物质是世界本原之一,但不是唯一本原 (二)物质的三大显著特征 (三)物质要素的逻辑意义 四、第二逻辑要素——能量逻辑 (一)根据能量指向,判断事物的结构关系 (二)根据能量性质,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 (三)根据能量性质,判断事物的价值取向 五、第三逻辑要素——数量逻辑 (一)数量要素的本质 (二)数量要素的逻辑意义 六、第四逻辑要素——结构逻辑 (一)结构要素的本质 (二)结构要素的本质特征 (三)结构要素的逻辑意义 七、第五逻辑要素——程序逻辑 (一)程序的本质 (二)时间要素及其逻辑意义 (三)空间要素及其逻辑意义 (四)次序要素及其逻辑意义 (五)趋势要素及其逻辑意义 (六)速度要素及其逻辑意义 八、第六逻辑要素——信息逻辑 (一)信息的本质 (二)信息要素的逻辑意义 第六章和谐辩证法综述 一、事物多元一体的整体性 (一)有形与无形二元一体 (二)硬件与软件二元一体 (三)硬件科学与软件科学二位一体 (四)语言表达六位一体 (五)和谐法则与矛盾法则的整体性 二、能量供求构造的宇宙关系网络图 (一)能量供求与联系的必然性 (二)能量供求关系的一般性与特定性 (三)能量供求的相容性与冲突性 (四)单向供求关系与双向供求关系 (五)主动供求关系与被动供求关系 (六)能量供求关系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七)复杂系统中的主要供求关系与次要供求关系 (八)和谐与矛盾并存的主次关系 (九)和谐与矛盾相互转化的关系 (十)单向矛盾与单向和谐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物质运动“四动律” (一)第一动律:发展律 (二)第二动律:破坏律 (三)第三动律:平衡律 (四)第四动律:规范律 四、能量制导有序供求化解矛盾 五、和谐辩证法整体示意图 六、将“供求”代人“阴阳”——感悟“道”的奥秘 (一)“阴阳”的本义——能量供求两极 (二)“阴阳学说”的二元论世界观 七、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各安其命 八、在解决矛盾的动态中实现和谐 (一)解决一种矛盾,实现一种和谐 (二)和谐产生于解决矛盾的动态过程 九、结束语 附件一 地球变暖的宇宙趋势——一个太阳系运行的新假说 附件二 歌曲:人类宣言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