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言:“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鸟,吾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吾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庄周的《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日:“以本为精,澹然独若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以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之人道。”《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的《先秦学术概论》: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1)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2)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源于道家。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集西方古典哲学之大成的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她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 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哲学家温第施曼把《道德经》看作是人类原发性智慧的重大著作,它不但是道家和中国的一部圣书,而且也是整个人类的一部圣书。 《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约翰高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蒲克明传说老子去周入秦过函谷关时,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在楼观看到有紫气状如飞龙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便出关相迎,见一长须如雪、仙风道骨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来,此道骨仙风的老者正是大圣人老子。尹喜北面师事之,恳请他著述传世。老子推辞不掉,于是在此留下了哲学巨著《理解道德经》,出关而去,莫知所终。神龙见首不见尾,不仅老子出关后的去向莫知所终,他的哲学思想更是微妙玄远,深奥难懂!老子是伟大的,也是孤独的!他的哲学思想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普遍理解能力,以至老子不禁感慨“天下皆谓我:道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简牍作为书写工具,每简若干字,竹简用绳子穿在一起。由于绳子易断,而人们又普遍不了解《老子》微言大义,故而在流传的过程中极易造成错简,以讹传讹。老子因担心人们难以理解《道德经》而导致以讹传讹,故而在文中指出了理解《道德经》的法门:“言有宗,事有君。”老子说:“我的学说,其实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世上却没有人能够理解,没有人能够实行。我的学说理论是有主旨的,为人处事是有原则的。正因为人们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不理解我的学说。”老子的担心很不幸地应验了,《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错简,而且错简的程度相当严重,以致人们以讹传讹渐失《老子》本义。由理道主编的《理解道德经》根据《道德真经》内在的逻辑,在把握老子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旁征博引,作者理道尽全力为您呈献《老子》的微言大义,展现世界哲学之父理聖李耳关于道莅天下行德政实行法治民主,建立人民自由幸福的世界一统的大同社会的构想蓝图。 目录: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第五十三章 天下莫友弱于水 第五十四章 天下皆谓我 第五十五章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 第五十六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五十七章 小邦寡民 第五十八章 用兵有言 第五十九章 以道佐人主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第五十三章 天下莫友弱于水 第五十四章 天下皆谓我 第五十五章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 第五十六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五十七章 小邦寡民 第五十八章 用兵有言 第五十九章 以道佐人主 第六十章 以道莅天下 第六十一章 和大怨 第六十二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六十三章 执大象,天下往 第六十四章 大成若缺 第六十五章 道冲(中),而用之或弗盈也 第六十六章 谷神不死 第六十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六十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 第六十九章 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 第七十章 上善若水 第七十一章 善行无辙迹 第七十二章 信言不美 第七十三章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第七十四章 知其雄,守其雌 第七十五章 善建者不拔 第七十六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第七十七章 知不知,尚矣 第七十八章 圣人知道,玄同厚德 第七十九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第八十章 太上,尊而不知之 第八十一章 故日: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禺之也 附录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第五十三章 天下莫友弱于水 第五十四章 天下皆谓我 第五十五章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 第五十六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五十七章 小邦寡民 第五十八章 用兵有言 第五十九章 以道佐人主 第六十章 以道莅天下 第六十一章 和大怨 第六十二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六十三章 执大象,天下往 第六十四章 大成若缺 第六十五章 道冲(中),而用之或弗盈也 第六十六章 谷神不死 第六十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六十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 第六十九章 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 第七十章 上善若水 第七十一章 善行无辙迹 第七十二章 信言不美 第七十三章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第七十四章 知其雄,守其雌 第七十五章 善建者不拔 第七十六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第七十七章 知不知,尚矣 第七十八章 圣人知道,玄同厚德 第七十九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第八十章 太上,尊而不知之 第八十一章 故日: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禺之也 附录 上篇 第一章 天下有始 第二章 反也者 第三章 希言自然 之得一者 第五章 道可道 第六章 至虚极 第七章 孔德之容 第八章 视之不见 第九章 有物混成 第十章 道生之 第十一章 道生一 第十二章 勇于敢 第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下篇 第十四章 载营魄抱 第十五章 大道汜兮 第十六章 道恒无名 第十七章 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第十八章 重为轻根 第十九章 使我介然有知 第二十章 民之饥 第二十一章 民不畏死 第二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二十三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四章 曲则全 第二十五章 天下有道 第二十六章 名与身 第二十七章 宠辱若惊 第二十八章 三十辐共一毂 第二十九章 知人者知 第三十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第三十一章 天之道 第三十二章 大道废 第三十三章 或日 第三十四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三十五章 人之生也友弱 第三十六章 出生入死 第三十七章 道者,万物之奥 第三十八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第三十九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第四十章 治人事天 第四十一章 之善为道者 第四十二章 塞其兑 第四十三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四十四章 图难于其易 第四十五章 其安易持 第四十六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第四十七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矣 第四十八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 多少,报之以德 第四十九章 不尚贤 第五十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五十一章 其政也闷闷 第五十二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第五十三章 天下莫友弱于水 第五十四章 天下皆谓我 第五十五章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 第五十六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五十七章 小邦寡民 第五十八章 用兵有言 第五十九章 以道佐人主 第六十章 以道莅天下 第六十一章 和大怨 第六十二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六十三章 执大象,天下往 第六十四章 大成若缺 第六十五章 道冲(中),而用之或弗盈也 第六十六章 谷神不死 第六十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六十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 第六十九章 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 第七十章 上善若水 第七十一章 善行无辙迹 第七十二章 信言不美 第七十三章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第七十四章 知其雄,守其雌 第七十五章 善建者不拔 第七十六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第七十七章 知不知,尚矣 第七十八章 圣人知道,玄同厚德 第七十九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第八十章 太上,尊而不知之 第八十一章 故日: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禺之也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