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死亡哲学


作者:杨足仪     整理日期:2014-08-22 22:35:00


  作者简介:
  杨足仪,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灵哲学与科技哲学。
  主要著作:《死亡哲学》(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素质课)、《心灵哲学的脑科学维度》、《西西弗斯的石头》。
  目录:
  导导论?生生死死说生说死
  对人类而言,死亡,既是最确定的事情,又是最不确定的事情。我们最能确定的是人人皆死,而最不确定的是不知道死亡何时降临。
  一、死,猜不透的谜
  死亡,一个神奇之谜,一个我们不能不猜而又永远猜不透的千古之谜。自人类诞生并有了自我意识以来,人及其生死之谜始终像一个巨大的梦魇困扰着我们。人类为此是“上究碧落下黄泉”,从“念天地之悠悠”转而“独怆然而涕下”。人们幻想着能如嫦娥奔月,希冀“与天地齐寿,与日月齐光”。这其中寄托着我们最甜蜜的梦想,也隐藏着我们最深切的恐慌。
  然而,有生必有死,这是铁的事实。那么,死了死了,是一死百了还是有什么东西继续存在呢?死又为何?自古以来,无论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艺术家还是普通导论?生生死死说生说死
  对人类而言,死亡,既是最确定的事情,又是最不确定的事情。我们最能确定的是人人皆死,而最不确定的是不知道死亡何时降临。
  一、死,猜不透的谜
  死亡,一个神奇之谜,一个我们不能不猜而又永远猜不透的千古之谜。自人类诞生并有了自我意识以来,人及其生死之谜始终像一个巨大的梦魇困扰着我们。人类为此是“上究碧落下黄泉”,从“念天地之悠悠”转而“独怆然而涕下”。人们幻想着能如嫦娥奔月,希冀“与天地齐寿,与日月齐光”。这其中寄托着我们最甜蜜的梦想,也隐藏着我们最深切的恐慌。
  然而,有生必有死,这是铁的事实。那么,死了死了,是一死百了还是有什么东西继续存在呢?死又为何?自古以来,无论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艺术家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都会思考这个问题,且各有各的答案。
  死亡作为人生中最难说清的现象之一,根源于死亡现象的奇异性。生,是生命的肯定状态,意味着有生命。死,是生命的否定状态,意味着无生命。对于任何个人而言,或者有生命,或者无生命,二者只能居其一。因此,谈论死亡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亲身经历过死亡,这就叫“生者不知死”;而一旦他亲身经历死亡时,他自己已经再也不能对死亡说出什么了,这就是“逝者不知死”。但是,死亡是人生的铁的事实,需要对其作出解释,并已经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最早的死亡解释是原始的神话解释。研究原始文化的人类学家们已经对原始人的死亡观念作过详细的研究,从他们那里我们知道了原始的死亡解释的一些情形。原始文化的主要形式是原始宗教,而原始宗教往往借助于神话、仪式等方式表现,这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对死亡的解释。世界上许多原始的死亡神话表明:原始人一方面承认死亡现象的存在,但更多的是以某种方式否认死亡。
  在原始的死亡神话中,许多原始部落认为,人是不死的,人的死亡只是各种偶然性导致的结果:有的是恶魔所致;有的是由于手持不死赠品的使者传错了神的旨意所致;有的是使者中途的耽误而延误了时间所致;还有的是人类祖先的愚蠢选择所致;更有的是人祖的犯罪而致。大量的死亡神话表明:原始人的总的观念是以某种方式否定死亡,而对为何死亡并不在意。
  科学的死亡解释从何为死亡出发,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说明。这涉及许多相关的学科,如医学、法律、道德伦理、文化等。现代生活中,由于绝大多数人能死在医院里,自然死亡成了死亡的最重要的一种,因而,医学上的死亡定义也就上升为现代人的科学死亡定义的最重要的一种。当然,医学是十分严格的科学,医学上的死亡定义也是十分复杂的,而确定死亡的精确化的标准和程序显得尤其重要。
  医学上的生命和死亡的传统定义是:
  生命:一是活着的状态,即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对环境的适应性、动植物器官完成功能的状态;二是有机体从出生到死亡之间的时期;三是生命物体与非生命物体区别开的特征。
  死亡:包括非感受性与非反应性、无运动与呼吸、无反射作用及脑电图平直。
  现代医学死亡的标准是脑死亡。脑死亡概念的提出始于法国。第一章?死亡的惊异
  从根本上讲,哲学开始于惊异。柏拉图说,惊异“驱使我们去考察宇宙,由此产生了哲学,这是诸神赐予人类的最大的福祉”。雅斯贝尔斯讲:“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进行哲理推究:他们最初对于那些明显的难事感到惊异,然后一步一步地说明那些较大的难事——诸如有关日、月、星辰的现象,以及宇宙的创造。”的确,面对浩瀚的宇宙、自然,人类易生惊奇之感,而去求认知,追问世界的本质,由此形成哲学研究中的世界观、本体论、形而上学;面对易逝的人生,蒙生困惑之感,而去求觉悟,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形成哲学研究中的生存论、人生观和伦理学。死亡哲学也正是人类对死亡、对死亡的本性的疑惑和震惊中产生出来的。从整个人类或是人类个体的死亡意识的产生来看,情形是极其的相似。
  一、原始死亡观的崩解
  在人类的早期阶段,死亡问题总是同原始的宗教、神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原始思维中,原始人往往凭借古老的“灵魂”和“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宗教、神话的形式拒斥死亡。原始死亡观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对死亡顽强的反抗和坚定的否定。实际上,“对原始人的思维来说,要想象自然死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其实,原始的宗教神话关心的,与其说是死亡,毋宁说是不死,神话就是关于不死的信仰。正如卡西尔所说:“在某种意义上,整个神话可以被解释为就是对死亡现象的坚定而顽强的否定”,其蕴含的“对生命的不可毁灭性的统一性的感情是如此强烈如此不可动摇,以致到了否定和蔑视死亡这个事实的地步”3。
  以原始宗教神话形式表现出来的原始死亡观的基本观点可集中概括为三点:
  第一,否定死亡的必然性。
  可以想象的是,原始人肯定会经常碰到人的死亡现象,但那时的人们并没有人固有一死的必然性的认识。相反,在他们看来,死亡只是一种很偶然的现象,死亡没有必然性。
  原始时期,许多神话故事都以某种方式回答了死亡的起源问题。这些死亡起源的神话实际上大都反映出原始人的死亡偶然性的观念。在有关死亡的神话中,许多的原始部落认为,人原本是不死的,死亡不是不可避免的。人的死亡的发生都是由于某个特殊的事件,是一种偶发性事故导致的。比如,有的是恶魔所致;有的是由于手持不死赠品的使者传错了神的旨意所致;有的是使者中途的耽误而延误了时间所致;还有的是人类祖先的愚蠢选择所致;更有的是人祖的犯罪而致。
  在澳大利亚、中亚、西伯利亚及北美神话中,很多死亡神话把死亡与恶魔联系起来。在这些神话中,死亡是由创世主的敌人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古代社会大多数神话把死亡看成是一件很荒唐的事,如最早的祖先的一次愚蠢的选择导致了人类的死亡。例如,在非洲流传的一个故事讲:上帝派变色龙给人的祖先送信,说他们将长生不老。又让蜥蜴送信,说他们必定会死。而变色龙沿途耽误了时间,让蜥蜴抢了先,蜥蜴把口信传达完后,死亡便来到了人间。





上一本:黄石公语录:素书 下一本:批评与回应:陈嘉映哲学三十年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死亡哲学的作者是杨足仪,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