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文丛(第2辑)·赫日自当中:一个儒生的时代悲情》内容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校正了社会大众对儒家相关义理之误解,以确立儒学之纲目与信仰;第二部分痛斥当代职业化教育对儒家教育精神的背离,以期回到儒家之人文精神之中,既而阐道翼教,匡扶人心;第三部分乃以心性学重述儒家之婚姻伦理精神,以对当代社会把美学形态之爱情作为唯一基点的婚姻观之批判,由此而修身齐家,谐和社会;第四部分资儒家之根本义理,以隽永之小品文,思考当今社会之相关问题,其形式虽短小精微,但其道理却博厚悠长;第五部分乃作者与友人之论争与讲辞,以见作者捍卫与宣扬儒学圣教之决心与情怀。 目录: 总序 文化之亡(代序) 第一部分 当代对儒家的误会及其义理澄清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解 ——论文化意识、道统之意义及孔子的贡献 一、文化意识与人的存在 二、孔子在道统上的贡献 三、道统在历史上的自觉与传承 四、从道统看学者之当为 “三纲五常”新证 ——与方朝晖、李存山先生商榷 一、引言 二、中西古典政治学为何鲜言自由与平等 三、自由的真实含义何为总序 文化之亡(代序) 第一部分 当代对儒家的误会及其义理澄清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解 ——论文化意识、道统之意义及孔子的贡献 一、文化意识与人的存在 二、孔子在道统上的贡献 三、道统在历史上的自觉与传承 四、从道统看学者之当为 “三纲五常”新证 ——与方朝晖、李存山先生商榷 一、引言 二、中西古典政治学为何鲜言自由与平等 三、自由的真实含义何为 四、“三纲五常”是自由理性回归还是专制制度建构 五、结语 论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特征与教化中的诸问题 一、引言 二、大众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 三、学术与教化的分际:学术可自由,但教化必须统一 四、教化不是且高于一般的思想理论 五、现代人文教育何以失败 千年的误会 ——“三从四德”真的是女性的地狱吗 乔木与世臣 ——论何谓国学复兴 一、“复兴”之内涵厘清 二、“复兴”之社会层面 三、“复兴”之教育层面 四、“复兴”之政治层面 五、结语 少闹些情绪.多做点学术 ——有感于黎鸣先生的大文《孔儒摧毁了中国文明》 第二部分 当代教育批判及儒学教育精神之阐发 “学达性天”解 ——教育目的之存在论诠释 一、引言 二、“学达性天”之学理源流及其存在论意涵 三、“学达性天”与西方教育思想的会归 四、结语 论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自由与平等精神 ——以“学达性天”为诠释向度 一、引言 二、“学达性天”与自由精神 三、“学达性天”与平等精神 四、结语 从儒家教育思想看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 ——以《礼记·学记》为诠释中心 一、引言 二、“尽心知性”与宗教情怀 三、“开而弗达”.与学求自得 四、“退息居学”与持敬存养 五、简述现代人文教育的缺失 论现代教育的职业化特征及其对中国传统人文 教育的背弃 论理学家的“语录”与“尺牍”在人文教育中的 哲学意蕴及其内涵 ——以二程、朱子、象山、阳明为中心 一、引言 二、“语录”文本的哲学意蕴 三、求放心与变化气质 四、开而弗达与学贵自得 五、师友讲习与知行合一 六、余论 以“才”为“学”,既非且妄 学当何为 重温蔡元培之“大学改制”理念 读书、智慧与觉解 学问的境界与层次 孤单背影 ——从毕业20年聚会看人文教育的缺失 第三部分 当代婚姻批判及中国传统婚姻精神之阐发 婚姻之堕落 ——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 爱情、逻辑与惟情者之贫困 两情相悦如何能由鉴赏的走向理性的 ——从康德的美学理论和儒家的心性学来考察爱情之持 久及其终极美境 “无”情与诗之空灵 爱情之美学形态与心性学形态 爱情当如何走向婚姻? ——一个心性学的路径 不要爱,慈悲就好 第四部分 儒学义理哲思小札 说悲情 说人生之意义 说觉解 说道德 说感动 说敬畏 说相遇 ——湖南科技大学隐山哲学社社刊《思路》 第2期刊首语 说李白 ——才子之“愁”与圣人之“忧” 说于丹 ——才子的生命形态及其不足 这里诸神也在场 谒湘潭文庙记 从书之颠沛流离看世风与运命 怀念悠扬 怀念羞怯 游丹霞山记 第五部分 论争与讲辞 关于“读经”问题的思考 ——兼答王彬彬先生 国学院·读经·文化意识 学术不端之精神根源 答客难 附: “敬”不必来自于“神” ——与晚林博士商榷 温航亮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再答温子航亮 附: 答《答客唯》 温航亮 哲学之退隐 ——世界哲学日在湘潭大学哲学文化周上的讲辞 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 ——在湖南科技大学隐山哲学社国学文化月闭幕式上的讲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