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文思潮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编著者杨明刚。 《古代人文思潮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旨在考察古代人文思潮、知音论审美生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当下的意义。古代人文思潮,尤其是以六朝为主的中古人文思潮,是知音论审美生成的历史背景。“知音”,是一种蕴含着人文追求的精神体验现象,其旨归即在由关注内心而关注价值。知音论,则是以对文学创作的鉴赏与批评为本体论,以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交会、激发时代的人文精神为价值论,并格外强调读者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古典文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建树之一。古代人文思潮与知音论审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前者是后者的背景和泛化对象,后者是前者的审美梳理、选择、评价和提升。本书的本根命意在于,以审美意识主体自觉消解科技主义、物质主义及其人为物役之灾,以个体深沉独立思考寄放浮躁思绪、平复迷乱心灵、重构精神家园,实现审美生活日常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 目录: 序 绪论 一、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学术研究的状况 (一)关于“知音论”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古代人文思潮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的界定及方法 (一)古代人文思潮的界定 (二)知音与知音论的界定 (三)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论视阈中的知音 第一节“知音”的文论转型及本质 一、“知音”的源起、内涵拓展及批评术语化 二、知音在其上古哲学母题中的本质考察 三、《世说新语》中反映的知音境界序 绪论 一、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学术研究的状况 (一)关于“知音论”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古代人文思潮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的界定及方法 (一)古代人文思潮的界定 (二)知音与知音论的界定 (三)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论视阈中的知音 第一节“知音”的文论转型及本质 一、“知音”的源起、内涵拓展及批评术语化 二、知音在其上古哲学母题中的本质考察 三、《世说新语》中反映的知音境界 第二节“知音”介入古代文论的主体动因 一、己知:知音的意识前提 二、知音的双向性 三、忧患:知音的动力之源 四、“知音”与修德 第三节“知音”介入古代文论的涵养条件 一、“知音”之才 二、“知音”与学养 三、“知音”与识见 第二章中古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第一节孕育知音论的中古人文思潮 一、文学创作之变:文学的自觉与创作的个性化 二、文学批评之变:从人物品评到文学赏评 三、文人生活方式之变:交往、心态与“知音其难” 四、中古人文精神之变:精神承继与形态演变考察 第二节汉末人文思潮嬗变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一、汉末人文思潮对中古人文思潮的开启 二、汉末人物评鉴与知音论的关系 第三节魏晋人文思潮发展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一、建安风骨与知音 二、正始之音与知音 第四节西晋人文思潮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一、文学思潮:西晋文学雅化对知音论审美生成的泽溉 二、文学创作:以陆机诗文创作为代表的太康诗风对知音论的开拓 三、文学批评:西晋文论家对知音论审美生成的理论贡献 第五节东晋人文思潮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一、文学创作:东晋游仙、玄言、兰亭、田园诗作与知音论的开掘 二、文学思潮:东晋品藻清谈中的山水审美意识对知音心态的建构 三、文人交往:东晋清谈中的知音对话与交流 第六节南朝人文思潮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一、文学创作:南朝诗文创作对知音论的奠基与拓展 二、文学批评:南朝文论对知音论的审美建构 三、文人交往:南朝文人之间的知音交流 第三章知音论的审美内涵和体系 第一节古代知音论的导出 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篇中的知音论 一、音实难知与知实难逢:知音其难的原因 二、“博观”与“六观”:音实可知亦能知及方法路径 三、“入情”与“见心”:知音的阶段与结果 第三节刘勰《文心雕龙》所营构的知音论体系 第四节古代知音体系论 一、鉴赏与批评:知音论体系的方法本体论 二、追寻“最好读者”:古典文艺理论中的读者中心论 三、以人文精神为鹄的:知音论体系的人文价值论 四、小结:古代知音论体系 第四章知音论审美生成与古代人文思潮的关系探析 第一节古代人文思潮涌动发展促成了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一、古代儒道思潮的发展建构了知音论的道本价值观 二、古代气论思潮的发展建构了知音论的气本价值观 三、古代心论思潮的发展建构了知音论的心本价值观 四、古代天人合一思潮发展建构了道和、气和、心和的知音论 第二节知音论是对古代人文思潮的梳理、选择、评价、提升 一、知音论是对古代人文思潮中文本理论的理性梳理 二、知音论是对古代人文思潮中人文精神的自主选择 三、知音论是对古代人文思潮中经典阐释的独立评价 四、知音论是对古代人文思潮中文学风尚的审美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