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心搜集了印光大师毕生修行的人生感悟和学佛心得,选录了大师全部文钞中浅显易懂、适合当代人修行的部分,涵盖了学佛和做人的方方面面,启迪大众心灵,通过佛理指导现代人如何修得净土。全书谈生活,如何做一个善男子或善女子;教方法,阐释修行要点及注意事项。 作者简介: 印光大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目录: ☆上篇:甘露润红尘 ★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人命无常,八苦煎熬 三界犹如火宅,堕落最易 了脱生死是此生最大的一件事 把握当下,精进修行 众生佛性本具,修德方显 ★佛陀的教诲 行善的重要性 志在利人,便是修行 随遇而安 心能造业,也能转业 不求名闻利养 ★生活即是修行路 家庭教育是天下太平的根本☆上篇:甘露润红尘 ★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人命无常,八苦煎熬 三界犹如火宅,堕落最易 了脱生死是此生最大的一件事 把握当下,精进修行 众生佛性本具,修德方显 ★佛陀的教诲 行善的重要性 志在利人,便是修行 随遇而安 心能造业,也能转业 不求名闻利养 ★生活即是修行路 家庭教育是天下太平的根本 教子女之法有体有用 教育子女的核心是孝亲济众,忍辱笃行 世间的孝道与出世间的孝道 夫妇相处之道 如何感化家属信因果和念佛 求子的方法 在家弟子如何实行三皈、五戒、十善 灾难频繁更要猛利修持 以病为药,则病不为累 克苦俭朴 ★转心自省,智慧人生 通过念佛对治习气 断贪爱欲,放下怨恨与嗔恚 痴观因缘,觉解三毒 至诚发露忏悔 自守本分,韬光隐德 心外无境,境外无心 ☆下篇:净土实修入门 ★净土要义 何谓净土 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的宗旨 无尽圆通的一乘大教 念佛一法,三根普被 广赞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是现代人最易成就的法门 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 普通法门和净土法门的区别 须知了生死,愚夫愚妇则易 佛力和自力的比较 仗佛慈力,万人修万人去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无愿不应 ★修净土的前提和关键 信愿为先导 祛疑生信 具足信愿 心必诚敬方能感通 像当真佛,法为佛母 心净佛现 ★守戒是修行的基础 受持三皈 严守五戒 力修十善 诸戒圆持 ★注重因果,断除业因 因果的真理 古今种豆岂生麻 灾难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戒杀最为重要 常行放生,随缘买放 ★专心念佛,净修正行 须以念佛为“正行” 念佛法要 闲人和忙人如何做功课 回向的方法和意义 依文发愿 ★时常读经,净修助行 读诵净土五经 增长定慧,切勿放逸 正确的阅经之法 听经更佳 ★临终是一生的紧要关头 临终助缘,往生之要 生死事大,早做准备 万缘放下,求生净土 坚定信心,临终不退 心存正念,念念分明 内外助缘,眷属助念 临终时有助念和无助念的损益比较 临终三要 往生证据 ★修学的注意事项 忌无信愿 忌不至诚 忌疑不真 忌求福报 忌求感应 忌求神通 忌诸邪行 忌病不医 忌不实修 忌杂不专 ★印光大师开列学佛参考书 净土五经 祖师疏钞 净土汇粹 修学指南 往生传记 因果事理 讲道论德 护教诸论 了解大乘 一心净土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通达诸宗,专弘净土。本书从娓娓而谈的角度,对大师相关的言行事迹进行发掘。目的在于,一则让大众认识大师的崇高风范,另一方面,也通过阅读本书,指导现代人修持法门,共同建设人间净土和西方净土。 ★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学习到印光大师在修行佛法中所特有的超越性的那一面,做到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人,而又时刻知道人人平等,不引以为豪、居功自傲,以一颗平常心、真诚心,淡然处之。自己如此,也以此来劝导别人,人人若能如此,那么我们的人间净土又得以进一步提升。 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人命无常,八苦煎熬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 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墨。第八五阴炽盛苦,乃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乃未来得苦之因。因果牵连,相续不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八苦交煎,有血性者,决不于此世界生系恋心。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耳闻者之惊惧,远不如身历者之痛切也。当发起大菩提心,以教家亲眷属,外及朋友故旧,及有缘者,则其利溥矣。唯企一切亲朋眷属,咸知世相无常,生必有死。笃修净业,速求出离此五浊恶世,彻证吾人本具之天真佛性而后已,可谓真大慈悲,现身说法也。 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腊月三十日,乃一岁之尽日。倘预先未曾打叠得好,则债主怨家,群相系缚,哪容你过。临命终时,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倘信愿行资粮未具,贪瞋痴恶习犹存,则无量劫来怨家债主,统来逼讨,哪肯饶你。莫道不知净土法门者,无可奈何,随业受生。即知而不务实修者,亦复如是,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轮回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畏死后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 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 ★了脱生死是此生最大的一件事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惟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是兼仗佛力,自然确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的了。总而言之,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 念佛求生净土,只要信愿真切,行持坚固,就有了脱的功能。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才是道理。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化众生。其“四料简”,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以上十六句“四料简”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要明白这“四料简”的意思,先要明白怎么叫做禅,怎么叫做净,怎么叫做有,怎么叫做无。拿这“禅净有无”四个字看清楚,就明白“四料简”之意思。所以将禅净有无,略为抉择一下。 所谓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教中明大开圆解,彻证一念灵知本觉理体也。所以要亲见本来面目,方能算有禅。否则不能算有。所谓净者,是净土三经,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法门。自心净,则国土净;自力感,则佛力应。第一要信得真,愿得切,行得精进勇猛。所以须有决定不疑的信心,至诚恳切的发愿,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净土。否则不能算有。世人每以为枯坐,看看死话头,就算有禅;悠悠扬扬的念几句佛,就算有净,乃是大错而特错了。总而言之,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这是最要紧的道理。然而明心见性,但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悟得就无生死,非门内语。当知悟是开眼,悟后才有真修实证的径路。不悟者未免盲修瞎练,堕坑落坎。因是之故,须先开悟,这是初步功夫。若论要证到家,仍须火上添油,加功进步呢。 净土,道虽高贵,法无奇特。只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当知佛的护念众生,过于父母爱子,所以有感必应的。而且我们本具的天真佛性,照天照地,亘古亘今。虽十恶五逆,他的本具灵光,不减一丝毫。但如明镜蒙尘,愚者以为没有光明,却不知拭去尘垢,其光明还现现成成。所以念阿弥陀佛,就是佛念遣妄念,乃是去尘垢的最好方法。念来念去,无非显自心本具的阿弥陀佛。自他相应,感应道交,往生妙义,可胜言哉。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诚,得一分受用。望大家努力。 现在世道日衰,人心日坏,欲根本补救,则须注意家庭教育。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所以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妇女操一大半。妇女注重母教,教子循规蹈矩。童而习焉,长而行焉。良好的人格,便肇源于孩提之时。所以妇人之相夫教子,职任重大。一般女居士,须知妇人之得称太太者,以周朝开国之初,太姜、太妊、太姒,皆极贤德,母仪天下。所以称妇人曰“太太”。 诸女居士当知太太之可尊可贵,各尽相夫教子之职分,为治国治天下的基本,庶几名副其实。修心者讲到极处,还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语。此二语三岁孩童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究竟能做到这两句,便是诸佛地步。所以望一般修心的善男信女,大家注意注意。千言万语,总是要修心了生死。若论修心了生死的最要关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愿念佛。望大家将这几种意思,牢牢谨记,自然生死可了,佛道可证。勉之勉之。 ★众生佛性本具,修德方显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碍智,即得现前。”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其所以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修德不一,致果地受用各别耳。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与众生心行受用绝不相同者,何也?以佛则背尘合觉,众生则背觉合尘,佛性虽同,而迷悟迥异,故致苦乐升沉天渊悬殊也。若能详察三因佛性之义,则无疑不破,无人不欲修习矣。 三因者:正因、了因、缘因也。 正因佛性,即吾人即心本具之妙性,诸佛所证真常之法身。此则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死而不染,居涅槃而不净,众生彻底迷背,诸佛究竟圆证,迷证虽异,性常平等。 了因佛性,此即正因佛性所发生之正智。以或由知识,或由经教,得闻正因佛性之义,而得了悟。知由一念无明,障蔽心源,不知六尘境界,当体本空,认为实有,以致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因业受苦,反令正因佛性为起惑造业受苦之本,从兹了悟,遂欲返妄归真,冀复本性也。 缘因佛性,缘即助缘。既得了悟,即须修习种种善法,以期消除惑业增长福慧,必令所悟本具之理,究竟亲证而后已。姑且喻明:正因佛性,如矿中金,如木中火,如镜中光,如谷中芽,虽复本具,若不了知,及加烹炼、钻研、磨砺、种植、雨泽等缘,则金火光芽将永无发生之日。是知虽有正因,若无缘了,不能得其受用。此所以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即欲度脱,众生由不了悟不肯修习善法,以致长劫轮回生死莫之能出,如来于是广设方便随机启迪,冀其返妄归真,背尘合觉。 众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众生。其心性本体,平等一如,无二无别;其苦乐受用,天地悬殊者,由称性顺修、背性逆修之所致也。其理甚深,不易宣说,欲不费词,姑以喻明。诸佛致极修德,彻证性德。 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变而复念念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由其缘之染净不同,致其报之苦乐迥异。虽于本体了无改变,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譬如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虽虚空之本体,不因云日而为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语也。 如来以是义故,普令众生缘念于佛。故曰:“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又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夫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随众生各界之缘,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凡夫之心,与如来所证之不生不灭之心,了无有异,其异者乃凡夫迷染所致耳,非心体原有改变也。弥陀净土,总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则阿弥陀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则感应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事理圆融,生佛不二矣。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 今人多尚空谈,不务实践,劝修净业,当理事并进,而尤须以事,为修持之方。何也?以明理之人,全事即理,终日事持,即终日理持。若理事未能大明,一闻理持,便觉此义深,兼合自己懒惰懈怠,畏于劳烦持念之情,遂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只成空谈矣。 佛陀的教诲 ★志在利人,便是修行 凡夫修行,当发利人利物之大菩提心。其利人利物之事,则力能为者,勉而为之;不能为者,必令此心常存,则固与大乘之愿心,不相背也。 利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降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故。自未度脱,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譬如吃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天之生物,必须晴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驰者,甚难甚难。人当自谅其力,不可偏执一法,亦不可漫无统绪。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中而兄弟朋友,下而妻子奴仆,皆以此为导,将谓非自利乎。一灯只一灯,一灯传百千万亿灯,于此一灯,了无所损。孰得孰失,何去何从,岂待问人方了知乎。 医之宏扬净业,较比余人为易。倘志在利人,即此便是修行,岂必须避世长隐,方能修行耶。光之欲长隐者,精神不给,故有此议,非唯求己利,不愿利人也。妻女同修,实为居家学道之懿范。以此风于一乡一邑,必有随而和之者,相继而作。现今之世,切不可萌出家之想。以在家方便,出家则反为滞碍不自在也。 ★家庭教育是天下太平的根本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 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理。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观世音,以期增福增寿,免灾免难。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糟践字纸,糟践五谷,糟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 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娇惯,养成败类,纵有天资,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资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只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 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惠,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镕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 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绝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实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 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 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由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尧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幸其为尧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子,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 ★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诚可谓三世诸佛之总持法门,一代时教之特别妙道也。但以法门大而摄机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视之,谓为愚夫愚妇之修持法门。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也。 以一切法门,依戒定慧力,修到业尽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业尽情空,岂易言哉。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纵令见地高深,以烦惑未断,仍旧轮回。再一受生,退者万有十千,进者亿少三四。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已智,而不随顺如来誓愿摄受之道乎。修净土法门者,但具真信切愿,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为,不与佛法世谊相悖,则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纵丝毫惑业未断,带业往生者,其所得,尚超过业尽情空之阿罗汉上,以种性不同故。况已断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此自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固与专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数之天渊悬殊也。是知此之法门,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门之道理论。以是特别法门故也。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 以一代时教,皆仗自力以出生死。净土法门,未断惑者,仗佛慈力,即可带业往生。已断惑者,仗佛慈力,遂得速登上地。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常途教道,相为并论也。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善根,实难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识,亦每每以宗教之义论判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断烦惑,即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不思议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彼以宗教之义为准,故致有此过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义,则其利大矣。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即往生已,见思烦恼不断而断。以西方极乐世界境缘殊胜,一一皆能增长人之功德智慧,绝无令人起贪嗔痴者。此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 又须知念佛一法,乃佛一代所说一切诸法中之特别法门。其道理超出一切禅教律密之上。一切法门欲了生死,必须断尽烦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烦恼惑业未断,任凭你见地高,功夫深,智慧大,皆不济事。此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难;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若有真信切愿志诚念佛者,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烦恼不期断而自断。以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长功德智慧,了无令人起贪瞋痴者,故龙树菩萨称为易行道,马鸣菩萨称为最胜方便。然此不但普度凡夫,实则普度一切凡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