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编的现当代中外著名学者、作家对禅宗的评说,以睿智的眼光、深入浅出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禅宗文化。世人在读完本书后,如果能增长佛者智慧,感悟人生实相,升华精神境界,那就感到三生有幸了。 作者简介: 吴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副主任、东方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兼哲学系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主要从事佛教文化研究、古文献研究与整理。著有《禅宗祖师—慧能》、《〈杂阿含经〉释译》、《新译〈碧岩集〉》等,主编《〈楚辞〉文献集成》、《〈孝经〉文献集成》、《清代学术笔记丛刊》、《历代戏曲 目录: 丛刊》,参编《禅宗大词典》(副主编)、《子藏》(副总编纂)。 目录: 禪的大意 中国禅学的方法 禅宗的“不道之道”与“无修之修” 一、禅宗的“不道之道” 二、禅宗的“无修之修” 禅宗——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佛教 禅风?学风?文风 一、禅风的演变及其影响 二、禅风给文坛注入了新气息 三、禅风、学风、文风三者的融合 禅学之真义 禅师话禅宗 禅,禅宗,禅宗之禅 一、禅是一类宗教修持 二、禅宗是一种社会运动禪的大意 中国禅学的方法 禅宗的“不道之道”与“无修之修” 一、禅宗的“不道之道” 二、禅宗的“无修之修” 禅宗——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佛教 禅风?学风?文风 一、禅风的演变及其影响 二、禅风给文坛注入了新气息 三、禅风、学风、文风三者的融合 禅学之真义 禅师话禅宗 禅,禅宗,禅宗之禅 一、禅是一类宗教修持 二、禅宗是一种社会运动 三、禅宗的“禅”是一种人生体验和主观意境 禪的思想 谈谈有关初期禅宗思想的几个问题 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超越自我 印度禅与中国禅 试论唐末以后的禅风 中国禅宗在日本 西方的禅 禪的修行 悟:禅宗的存在价值 《六祖坛经》大义 禅悟与精神分析 禅宗的开悟 禅意三题 开悟——生命的觉醒 修行的尺度 让禅回到生活 禪宗與中國文化 禅宗与中国文化 一 二 三 四 中国文化的杰作——禅 禅玄的相通与相摄 禅境的表现 诗与禅 禅宗对我国绘画之影响 禅道与书道 禪宗與外國文化 禅与日本哲学 禅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禅与日本武道 一、达摩与少林寺 二、《不动智神妙录》的思想 三、日本武道的本质 禅与西方文化 自我觉悟与信仰——禅与基督教本来坐禅是佛教一切宗派必须的一种修持方法,但到慧能以后中国禅宗起了很大变化。慧能说:「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因为他认为解脱成佛只能靠发现自己的本性、发挥自己的本心。禅师长庆慧棱二十余年来坐破了七个蒲团,仍然没有能见性,直到有一天,偶然卷起窗帘,才忽然大悟,便作颂说:「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头打。」慧棱偶然卷帘见得三千大千世界原来如此,而得「识心见性」,解去坐禅的束缚,靠自己豁然贯通,而觉悟了。慧棱颂中「卷起帘来见天下」是他悟道的关键,因照禅宗看,悟道成佛不是去故意执着,要在平常生活中自然见道,就像「云在青天水在瓶」那样,自自然然,平平常常。无门和尚有颂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禅宗的这种精神境界正是一种顺乎自然的境界,自在无碍,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如果执着坐禅,那就是为自己所运用的方法所障,不得解脱。临济义玄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要成佛达到涅盘境界,不是靠那些外在的修行,而是得如慧棱那样在平常生活中忽然顿悟。有僧问马祖:「如何修道?」马祖说:「道不能修,言修得,修成还坏。」所以修道不能在平常生活之外去刻意追求。有源律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慧海说:「用功。」源律师问:「如何用功?」慧海回答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源律师又问:「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慧海说:「不同。」源律师问:「如何不同?」慧海说:「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平常人吃饭,挑肥拣瘦;睡觉时,胡思乱想,自是有所取舍、执着、不得解脱。真正懂得禅的人应是「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有僧问赵州从谂:「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从谂说:「吃饭也未?」僧曰:「吃粥了也。」从谂说:「洗钵去。」「其僧因此大悟。」吃过饭自然应洗钵,这是平平常常的,唯有如此,才能坐亦禅,卧亦禅,静亦禅,动亦禅,吃饭拉屎,莫非妙道。禅定既非必要,一切戒律更不必修持了。陆希声问仰山:「和尚还持戒否?」仰山说:「不持戒。」李翱问药山:「如何是戒、定、慧?」药山说:「这里无此闲家俱。」戒、定、慧本是佛教的「三学」,学佛者必须之门径,但照禅宗大师看这些都是无用的东西。禅宗的这一否定,似乎所有的修持方法全无必要,从而把一切外在的、形式的东西都否定了。禅宗如此看是基于「平常心是道心」,在平常心外再无道心,在平常生活外再无须有什么特殊的生活。如有此觉悟,内在的平常心即可成为超越的道心。(汤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