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精神哲学入蹊》是作者(孙波)十余年间,研究和介绍徐梵澄先生(1909—2000)学术思想的初步成果,集论文和述评二十余篇。 徐先生为上世纪中国学人中兼及中、西、印三大文化圈之人文学术的大家。他一生的思想进路,端的是沿着鲁迅(“立人”、“改造国民性”)和印度圣哲室利·阿罗频多(“变化气质,并终期转化社会与人生”)的精神方向拓展与深化的,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哲学形态。此学“实与各国家、民族之盛、衰、起、伏息息相关”(徐梵澄语),因其穿透制度设计与技术解决的重重扦格,直指人之“心体”,故而为人的“存在”之焦虑提出了根质性的解决“方案”——在人类不断冲突的现实与历史中,“诚”是化解矛盾的唯一途径。 《徐梵澄精神哲学入蹊》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徐梵澄学术及其思想的专著。 目录: 序序跋篇徐梵澄集·编者的话徐梵澄文集·编者说明五十奥义书·重版后记徐梵澄传·绪言徐梵澄学术思想研究·引言薄伽梵歌论·写在前面的话徐梵澄佛学文集·跋读书篇由人而圣而希天玄理一脉赖遥契阿罗频多真懂历史吗?阿罗频多之学在中国“如果”:历史可以这样书写辊译篇小学菁华·序孔学古微·序周子通书·序肇论·序唯识菁华·序易大传——新儒家之入门温习篇矫矫一代人,兀兀独隐几——关于徐梵澄的对话徐梵澄文集·新闻发布会发言“一人”“一理”是精神“圣人通义”挥麈谈薄伽梵歌论·案语提示略谈徐梵澄先生的学问人生附录篇回首再“读”《收租院》永久和平的理想道途不尽说《原野》(一)道途不尽说《原野》(二)后记由人而圣而希天 “薄伽梵”(Bhagavat)一名,出自Bhaga,本义为“太阳”,引申义为“光荣”,“尊贵”,对上之尊称义。《薄伽梵歌》(以下时有简称《歌》者)为婆罗门教和今之印度教经典,其地位犹如基督教之新、旧约《圣经》和伊斯兰教之《古兰经》。《歌》之首部汉译本,是由徐梵澄先生于l950年在印度贝纳尼斯译出的,l957年出版于南印度琫地舍里的室利阿罗频多学院。与最早卫金斯(CharlesWilkins17497--1836)的英译,相去近170年。据笔者所知,还有两部汉译本,一为张宝胜先生所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9年12月出版;一为A·C·巴帝维丹达·史华米.巴布巴的注释本,由中国经济出版社于l989年10月出版。三本汉译风格不同,徐译取骚体,古雅;张译采白话诗,晓畅;另译藉散文体,平易。三者参读,可加玩味,如《歌》之第二章第三节,徐译:“毋自陷于孱弱兮,此于尔非洽适!去尔心卑下之愁积兮,起!起!克敌!”;张译:“不要屈服于软弱,帕尔特!这对你的身份很不适合,敌人的惩罚者!站起来吧!快抛弃你心中的卑微怯懦。”;另译:“琵莉妲之子呀!不要自委于优柔。这跟你的身份不相配。抛开心里猥琐的脆弱,站起来吧惩敌者!” 《薄伽梵歌》记婆罗多大战,古信有其事,史诗作者名维耶索,平生事迹与时代不详。考史者大致推定诗成于公元前五世纪。印度古有大部落曰句卢,以贺悉丁那普为首都(今德里所在地)。国王名曰逖多罗史德罗,目盲,其子朵瑜檀那失德,逐其叔班卓(已故前国王)之五子(皆贤,义当分国之半)流放于外,十有三年。时五人乞五邑以自安,朵瑜檀那不许,遂不免一战。句卢族好友雅达婆部落之君克释孥(Krsna),欲鳃一家兄弟之争,愿以自身和自家军队作为两条件,为示无所偏袒,规定对峙双方只能任选其一。朵瑜檀那择军,克释孥遂尽委之;本人乃从阿琼那(Arjuna)(班卓三子,善射;张译为阿周那,另译为阿尊拿)为御者。大战在即,阿琼那不愿意看到“至亲骨肉同室操戈以相剪屠之流血”的场景,故临阵忧伤而萌生退意,克释孥竭力劝说,阿琼那遂受鼓舞而奋勇作战。双方大战十八日,尽投四百余万人皆灭。最后阿琼那取胜而复国。《薄伽梵歌》为克释孥阵前说词,然皆托之于盲君御者桑遮耶之口,末章(十八)末节(七十八)有云:“彼处有克释孥——瑜伽主,彼处有帕尔特一神臂弩,是处即有吉祥,胜利,安乐,永恒大法兮!我思兮栩栩!”其说不外五言:正义者必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