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惩罚的哲理


作者:王立峰     整理日期:2014-08-22 22:24:11

法律惩罚的正当性依据是个相当繁奥的哲理问题,《法律与社会丛书:惩罚的哲理(第2版)》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法律与社会丛书:惩罚的哲理(第2版)》首先对报应主义、功利主义等传统惩罚理论进行了描述和批判,接着对法律惩罚的社会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法律惩罚的心理基础,并对法律惩罚的主体、客体、根据和内容进行阐释。最后,对法律惩罚的基本原则及其逻辑关系、法律宽恕的正当性及其局限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该书的研究成果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法律与社会丛书:惩罚的哲理(第2版)》适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阅读,也适用于对哲学、社会学、法学有兴趣的一般读者。
  目录:
  引论
  第一章惩罚正当性的功利主义论证
  第二章惩罚正当性的报应主义论证
  第三章对惩罚正当性的怀疑:批判进路
  第四章惩罚的社会必要性
  第五章惩罚的心理基础
  第六章惩罚的要素:客体、根据、内容和主体
  第七章惩罚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对正义的超越:宽恕
  第九章惩罚的政治正当性
  参考文献
  后记四、宽恕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一)正义的局限性
  毫无疑问,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正义至上的社会。问题在于,如果正义的要求压倒一切,而宽恕就会因为与正义冲突而必然面临流产的厄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正义主张得其应得,即等利害交换,而宽恕则会减少应得,破坏等害交换原则。减刑与赦免的法律实践向我们提出一个理论难题,即如何处理正义与宽恕的关系。
  若想准确理解宽恕与正义的关系,首先要明了正义的含义。需要指出的是,正义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它身上存有多种含义。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就曾形象地说正义具有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试图解开隐藏其后的秘密,提出了诸多关于正义的观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至今为人不能忽视。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一书中,他区分了一般正义和个别正义,后来又区分了分配正义和校正正义。那么,就这四个正义概念来说,宽恕与哪种正义相符,又与哪种正义相悖呢?
  亚里士多德说:“一般正义就是为政治共同体产生和维持幸福。”如果一般正义就是社会的善,而宽恕是一个能够实现更大的善的手段,那么,宽恕与一般正义就是一致的。
  宽恕与分配正义有一种间接的联系。分配正义关注的是如何将利益和负担分配给一个群体或社会的成员问题。宽恕与分配的依据没有关系,凭什么分配利益与负担,宽恕与此无关。但如果分配是不正义的,而国家奖励或惩罚那些应予宽恕或不应予宽恕的人们的时候,宽恕与分配正义才有关系。
  宽恕与校正正义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个别正义的校正形式与宽恕发生了冲突。校正正义强调的是基于个人自愿交易的恢复原状。比如,补偿性赔偿。当一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需要正义挺身而出,而不是宽恕。正义要求等害交换,也就是说,惩罚或者补偿。
  因此,宽恕与校正正义基本上不发生关系,可谓井水不犯河水。只是偶尔宽恕可以介入校正正义的领地。比如,一个人宽恕另一个人的债务。欠债还钱是应该的,欠债100元就必须还100元,这是校正正义的要求;欠债100元,债权人要求还50元,这是宽恕,是对“应得”的减免。宽恕并不等于债权人忘记了自己的债权,宽恕是对正义要求的取代,是对正义的超越。宽恕独立于校正正义之外。所以我们可以从一般正义的视角对一个宽恕行为是否公正进行审视,但却不能从校正正义的视角评价一个宽恕是否公正。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对校正正义与宽恕之间的紧张关系有些言过其实。确实,宽恕与校正正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首先,宽恕依赖于校正正义,而且这种依赖是严重的、深厚的。这是因为没有正义观、没有应得观念,也就谈不上宽恕,谈不上减免他人的应得。只有在正义的前提下,宽恕才有意义。其次,宽恕是对应得的减免,但这种减免只能在受害人的权利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受害人的权利范围。正义允许受害人自己自主决定一些事情,有权利做什么。宽恕与债权是一致的,与权利观念一致。债权人有权利主张自己的债权,也有权利放弃自己的债权。
  从功利主义的视角看校正正义和宽恕,评价的标准就是效果,即看能否带来更大的善。校正正义有威慑效果,能体现公正,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宽恕则不具备这种效果。
  如果非正义总是能够被校正,宽恕也就没有了市场。问题在于这是一种假设。理论家们认为如果物质极大丰富,具备了主观和客观条件,正义会实现,非正义会被消灭。没有了非正义,也就无所谓宽恕。校正正义意味着充分的救济。如果正义实现,宽恕就没有什么意义。问题在于,正义的主观、客观条件极难满足,正义难以实现,充分的救济也极难实现。
  ……





上一本:中国人的智慧 下一本:后现代:思想与艺术的悖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惩罚的哲理的作者是王立峰,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