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国学旨归:老子汇通


作者:廖彬宇     整理日期:2014-08-22 22:13:22

作者用易经的思想,详细辨析与老子思想的互通,使读者在阅读老子注解的同时,又能广泛吸收易经的思想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老子讲“归根复命”,与孔子所讲之“天命”“立命”等等又有何关联?作者均在书中作了一一解答。最后作者得出一个结论,原来中国文化诸子百家思想的主导核心,便都是要使人能够达到“归根复命”与“安身立命”。这就是古人思想高瞻远瞩之处,是用天人般的视野为人类做出终极关怀。而正是因为归根复命与安身立命的提出,以及儒家思想特别重视“知命”此一原则,从而导致古代兴起了各种“知命”学说,产生了多种知命术。作者在书中也一并对古代的“知命”学说作了一定介绍,指出此种思想的根本核心,是要让人知命革命,从而走向安身与立命,而不是陷入糟粕与迷信。该书汇通百家于一体,充分展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为今天繁忙的人类社会,注入了一剂清凉。
  作者简介:
  
  廖彬宇,笔名周易玄。1986年出生于贵州金沙。立志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信奉“知行合一”理念,并创立四为堂,发扬四为文化精神(即张载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为)。自幼自学自立自成,曾有“国学少年”之誉。并任全国大型公益行动——“春晖行动”顾问。
  19岁起游学大江南北,兼及讲学;20岁起撰写《国学旨归——天人视野下的终极关怀》系列丛书;22岁受聘于清华、人大等高校客座讲学,并任多家集团董事及顾问;23岁后定居北京;25岁受聘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兼职教授;26岁任北京大学教育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副所长;27岁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社会责任与中华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曾主编出版《老子新学大全集》等作品。
  作者语录
  每临大事有气节,不信今时无古贤!——周易玄BLOG
  一心不二,应识三教四大之旨,渐除五盖,行六波罗蜜。并有七日克期决心,不离八支正道,使得九心生住,而获十力圆满。经百千亿万劫,学百丈怀海,堪忍堪行;证千手 廖彬宇,笔名周易玄。1986年出生于贵州金沙。立志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信奉“知行合一”理念,并创立四为堂,发扬四为文化精神(即张载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为)。自幼自学自立自成,曾有“国学少年”之誉。并任全国大型公益行动——“春晖行动”顾问。
    19岁起游学大江南北,兼及讲学;20岁起撰写《国学旨归——天人视野下的终极关怀》系列丛书;22岁受聘于清华、人大等高校客座讲学,并任多家集团董事及顾问;23岁后定居北京;25岁受聘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兼职教授;26岁任北京大学教育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副所长;27岁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社会责任与中华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曾主编出版《老子新学大全集》等作品。  作者语录每临大事有气节,不信今时无古贤!——周易玄BLOG一心不二,应识三教四大之旨,渐除五盖,行六波罗蜜。并有七日克期决心,不离八支正道,使得九心生住,而获十力圆满。经百千亿万劫,学百丈怀海,堪忍堪行;证千手千眼,万寿无疆,普度亿兆生民,究竟涅槃。——周易玄200014岁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及一根足够长之杠杆,我便可将地球撬翻!”阿基米德此言对我而言,支点便是本心,杠杆则是思想!唯本心可使人站立,唯思想能无限延长!——周易玄·200115岁   別人都把我當奴僕時,我要做人;別人都把我當人時,我要做奴僕!——周易玄·200216岁   襟怀气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未能撄于吾心,慷然而有志于天下。——周易玄·200317岁地球不会因我而停止转动,但世界会因我而有所不同。——周易玄·200519岁何謂三立三爭?曰:“為家人爭氣,為自己爭名,為民族爭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立言!非争不能立,非立不能定。三争以成人道,三立以应天道。”——周易玄·200822岁
     自处谨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遇事决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更能超然,便得安然。——周易玄·201024岁人,未必能让自己伟大,但定能使自己崇高。而真正崇高者亦势必伟大。崇高之人,必有极强之心力,有超于常人之感悟与内证——更能洞悉宇宙人生之本真。故能慈,故能爱,故能行……正因有此特殊感悟与感受,而能生出不朽之信念并及担当之精神。但问狂澜谁力挽?天生砥柱峙中流!——周易玄·201125岁
  目录:
  ◎第一章提纲挈领,道德之门·
  ◎第一节道之溯源
  ◎第二节道之总论
  ◎第三节老子群证
  ◎第二章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第一节老子本易
  ◎第二节老子与无相
  ◎第三章与世不争,无为大治·
  ◎第一节老子本易
  ◎第二节文史通证
  ◎第四章浑朴一体,和光同尘·45
  ◎第一节老子本易
  ◎第二节辨析
  ◎第五章大开大阖,默而守中·
  ◎第一节辨析◎第一章提纲挈领,道德之门·
  ◎第一节道之溯源
  ◎第二节道之总论
  ◎第三节老子群证
  ◎第二章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第一节老子本易
  ◎第二节老子与无相
  ◎第三章与世不争,无为大治·
  ◎第一节老子本易
  ◎第二节文史通证
  ◎第四章浑朴一体,和光同尘·45
  ◎第一节老子本易
  ◎第二节辨析
  ◎第五章大开大阖,默而守中·
  ◎第一节辨析
  ◎第二节老子本易
  ◎第三节百家通证
  ◎第四节中字广义
  ◎第六章固蒂深根,用之不勤·
  ◎第一节辨析
  ◎第二节略论
  ◎第七章抽身事外,大公无私·
  ◎第一节老子本易
  ◎第二节文史通证
  ◎第八章似水人生,上善若水·
  ●韩寒现象已经让世人产生了思考,周易玄现象则将令世人在震撼之后,再度深思。——新浪网
  ●少年孔子,我的国学导师。——杜伟,80后作家,新概念文学奖得主,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地方中学/大学教材及中高考试卷。
  ●风采风流,少年才俊!——著名周易预测学学者邵伟华
  ●十八岁的年龄,却有八十岁的见解与文笔,假以时日,定成大器。——著名《易经》学者凌志轩
  ●国学精髓,后继有人。——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
  ●千古不多独行人。——著名诗词楹联家萧锡义
  ●小小年纪,精神可嘉。——易学一代宗师霍斐然
  ●含鬼神之功,非术士所能,探天地之奥,得圣贤之魂。——瑞士银行全球副总裁李博谟【字画箴言】
  ●博学宏词。——著名书法家成剑
  ●上天下地,参赞化育。天地虽大,顶天立地。我在其中,立德立功。我亦不微,舍我其谁?——著名人民艺术家郭元远 ●韩寒现象已经让世人产生了思考,周易玄现象则将令世人在震撼之后,再度深思。——新浪网●少年孔子,我的国学导师。——杜伟,80后作家,新概念文学奖得主,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地方中学/大学教材及中高考试卷。●风采风流,少年才俊!——著名周易预测学学者邵伟华●十八岁的年龄,却有八十岁的见解与文笔,假以时日,定成大器。——著名《易经》学者凌志轩●国学精髓,后继有人。——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千古不多独行人。——著名诗词楹联家萧锡义●小小年纪,精神可嘉。——易学一代宗师霍斐然●含鬼神之功,非术士所能,探天地之奥,得圣贤之魂。——瑞士银行全球副总裁李博谟【字画箴言】●博学宏词。——著名书法家成剑●上天下地,参赞化育。天地虽大,顶天立地。我在其中,立德立功。我亦不微,舍我其谁?——著名人民艺术家郭元远●睿智尚宏文,悟得玄机妙,转益多师受益多,博采明精要。四象阔心胸,步履云游道,百尺竿头更跃升,何止神州小。——著名学者诗词大家萧锡义《卜算子·赠易玄》●《易经》这门玄而又玄的学问,其深奥晦涩常使人望而止步。因此,掌握了这门知识的人通常被看成智者,精通这门学问的人就被称为高人了。易玄,这个生在八十年代末的年轻人,竟在易学界被同行们推崇为“神童”而受到敬重,置身于高人行列,这不多见。他小学六年级就开始涉猎易经,一路走来,花出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头和遇到多少坎坷我不清楚,在易学研究上有多深的造诣我也不知道。但有几点我感觉到了,他被资深易学家们所看好和器重,他在全国重要的易学机构中有一席之地并身兼要职,他正在干支哲学中深入研究并非常自信,他在网上毫无保留地为网友指点迷津,他被清华大学请来上国学课……在往后进一步的交流中,相信对他我会了解得更多!    ——世界大型纪录片《风水中国》总导演张义宽●一见面,笔者便被先生那少年英俊、稳重淡定的气质所吸引。谈到周易,先生对易学的执着追求、对易理的认识和理解真令人叹服;作为当今最年轻的周易学子,先生广结朋友,游历了中国大半名胜,遍访易学界精英,他的精神毅力值得敬佩;阅读先生的学术巨论,深受教益。笔者十分感慨地为先生赠言:易坛翰苑花竟放,儒雅新秀周易玄。——潮汕地区文联主席陈志洪●最初看易玄的照片,觉得他是一个清秀、聪灵、帅气、敏慧的少年。可是后来看到易玄的文字我完全被震慑惊服了。想不到他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底蕴和修为,他的深邃睿智让我心悦诚服,他的凝重练达让我叹为观止。超脱的气质与灵动的才思、不凡的见解简直就是罕见的少年奇才。日后必成大器,前途不可限量。真诚地期待易玄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现,成为思想丛林中一朵绝艳的奇葩异卉。        ——琴萧(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我曾问他不需要文凭么?生计怎么办。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他说:“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只要有德,就会‘无为而无不为’,不求自来,不争自得。‘德不孤,必有邻。’走到哪里,都一定会有知己。失去的,也许是一张文凭。但得到的,却是终身的受用。”他的回答,掷地有声,却令我陷入深思。  七年后的今天,他二百多万字的国学论著即将出版。当他将沉甸甸的书稿拿给我时,我心中却很平静。我预料到他必然有今日。他是一个喜欢分享和奉献的人。  他要把他的见解行证,融入笔下,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一个汇报,而同时,他自己身体力行,来感召更多的同龄人、少年人,一起去为往圣继绝学,敢于把重任担在肩上。他的家里,挂着一幅字——“受国之垢”。这是老子的句子:“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他有这样一种“铁肩担道义,大笔著文章”的赤子情怀,所以当他有这样一部大作时,我是并不感到诧异的。  他在十八岁时曾去拜访过著名学者刘大钧先生。没想到九年前的刘大钧先生就曾“以国士之礼待之”。九年来他们互相没有过联系,或者没能够联系。九年后,我又促成了他们的第二次见面。大钧先生送了他主编及他的专著百余本给易玄,还有从《周易研究》学刊创刊以来每一年的所有合订本,仅此,就能看出大钧先生对这位年轻人的厚爱与看重。他如此年轻,其著作也许还有待完善与提高,即便如此,他今日已取得如此的成就足以令人惊讶与赞叹。他的一生将会取得怎样的学术成就,我也无法预知。但是在他的第一部著作《国学旨归》问世之际,我应该对他表达我来自内心的祝福与敬意,也对他表达一种登高行远的期许。            ——郭招金,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新闻社原社长、党委书记●我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多出易玄先生这样的青年,则国家大幸!同时我也相信,在易玄先生著述问世之后,也必将有更多的年轻人,将放慢脚步,回首重新审视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我坚信将会有更多的青少年孩子会从喊杀震天的电子游戏中回过神来,我也坚信将会有更多的青少年孩子会从快餐文学、会从三俗文学中回过头来。他们将会回归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抱负大境界的传统精神中来。因为在他们的同龄人中,有一个年轻人,为他们做出了表率!
    少年强则国强!
    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部让我感受到了厚重的著作问世的意义所在!               ——李永忠教授,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中国制度反腐专家◎第五章大开大阖,默而守中◎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白话: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无所偏爱,对待青草与小狗都是一样,任凭万物自然生长。那么圣人的至仁,其实也和天地对待万物一样,对百姓都没有亲疏贵贱的分别,让人们自由发挥。(按:这应该就是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吧?)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的内里看起来好像很空虚,但风却永远不会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万物就生生不息。政令繁苛,疲于应对,无所不用其极,不如保持中庸虚静,守心、安心、明心之道。◎第一节辨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处之仁,不作儒家“仁义”之仁解,否则不通也。天地有大爱,圣人有大德,何谓不仁邪?许慎《说文解字》云:仁,亲也。《礼记·经解》云:上下相亲谓之仁。刍狗,即草扎之狗,用以祭祀。清人魏源云:“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此解甚简,难以深明。◎《庄子·天运篇》云:“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樵者取而爨之而已。”此言得之。王弼解此二句曰:“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余意此说不然,王注应有误。明代高僧憨山大师释德清解此四句曰:“刍狗本无用之物,而祭者当用,不得不用,虽用而本非有也。故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虽是爱养百姓,不是有心要爱,盖由同体相爱,不得不爱,虽爱而无心。譬如刍狗,虽虚假之物,而尸之者,当重不得不重,虽重而知终无用也。故曰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解甚精!此一节,则言天地不私亲,众生平等,皆能受天地惠泽,则众生皆会感恩天地,愿意将自己以祭祀天地表示尊敬;圣人不私亲,视百姓俱为一体,故百姓感恩圣人,愿以自己祭祀圣人表示尊敬。这个祭祀,可引申为尊敬。◎第二节老子本易◎老子此论,源于乾坤二卦,《乾卦》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德施普,而能周全。孔子亦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与老子之言,有何别异哉?天地便即乾坤二卦,乾坤之德,便是生养万物。《系辞传》作者读易,总结乾坤之性,云:“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而老子此处将乾坤(天地)喻作橐籥,橐为坤卦,代表地,橐,《说文解字》云:“槖,囊也。”引申为装载、承载、包容,皆是坤卦之特性;籥为乾卦,代表天,《尔雅·释乐》云:“籥,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从品侖。侖,理也。”籥为古代之乐器,如笛,其形直,为天之特性(其动也直)。天主动,虚而不屈,发动则能生万物;地主静,故人应效仿大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如此将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与《系辞》“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两相比较,是否发现其所表述之性质,竟然十分贴切。◎《系辞传》作者又言:“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后一句“往来不穷谓之通”与老子“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何其神似?后人将橐籥作风箱解,虽战国时便有橐籥此一类于风箱之物什,然于此不够贴切,一动一静,一直一辟,则非乾坤何能耳?《庄子》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筐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樵者爨之而已。将复收于箧衍,必反为怪。今夫子取先王已陈之刍狗,是不将邻乎行者之践、樵者之爨也。惜哉。”◎《文子》曰:“天地之道,以德为王,道为之命,物以自正。至微其内,不以事贵。故不待功而立,不以位为尊,不待名而显,不须礼而庄,不用兵而强。故道立而不教,明照而不察。道立而不教者,不夺人能也。明照而不察者,不害其事也。夫教道者,逆于德,害于物,故阴阳四时,金木水火土同道而异理,万物同情而异形,智者不相教,能者不相受。故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故生者无德,死者无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夫慈爱仁义者,近狭之道也。狭者入大而迷,近者行远而惑。圣人之道入大不迷,行远不惑,常虚自守,可以为极,是谓天德。”盖庄子及文子,其本当与老子相通。而多言数穷者,非徒老子有此名教,佛家亦有此教。言为人者,应谨慎自持,不可任性妄为,否则造下恶业,必当自食恶果。◎第三节百家通证◎佛家有三业之说,分为身、口、业三业。第一,身业,指身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杀生、不与取、欲邪行等为身恶业;若不杀、不盗、不淫,即为身善业。第二,口业,又称语业。乃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亦有善恶之别。若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则为口善业。《老子》又有所谓“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嘉人”,皆是教人种下善口业,善身业,种善因必结善果,种不善因,必结不善果。盖老子之道,亦如是焉!俗语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皆有根于此。《易经》中又谓“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可不慎乎?”即可与此相参。第三,意业,乃是由意所起之业。亦有善恶,若贪欲、嗔恚、邪见等,即为意恶业;不无此等意,则为意善业。而老子所谓之“少私寡欲”,亦是言意业之论也。言出于口,口者,兑卦也。兑为缺,泄气之所,兑为毁折,损害之器。故曰“多言数穷”,此亦为《易经》示象之理矣!◎《杂譬喻经》中,亦有一则典故譬喻,教人不可随意开口。寓言云:“昔者,有甲鱼遇旱,湖水干涸,不能至有食物之水池。时有大鹤至其旁,甲鱼求它帮助,大鹤即衔其飞过都邑。甲鱼一直不肯沉默,见尘世而心生好奇,便不断询问。大鹤便开口回答,刚一开口,甲鱼就坠落于地,被人所屠食。人若不自重,不慎言,将同此譬喻。信口诽谤或赞叹,易为堕落之因。”(参见中国书店《乾隆大藏经》,2009)言之凿凿,岂能不慎之!◎故老子所谓之“多言数穷”,实则可追溯至《周易》思想。《周易·系辞传上》云:“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亦可将之与其他诸家所谓之“言默”问题相比附参证。老子认为可以言说之道,便非常道,故而主张“行不言之教”而重“默。”所谓“言知不知,知者不言”等即是。儒家虽也深知“默”之重要,然其亦兼重于“言”,而主张言欲求其“亨”、适于“时”,所谓“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元代苏伯衡《默斋说》云:“夫言传不可也,岂不可心授乎?夫言求不可也,岂不可心领乎?焉有心授心领而不默焉而契,若针之于石者乎?此非苟默而已矣。诚以为道至微妙,非言语所能形容也,苟阐道而亊乎言语之末,非惟不足以尽之,且将开是非之端,而好奇立异者,不胜夫纷纭也。孰若默示以行,而使之默悟之为意哉!……游于夫子之门三千人,而秀出其间者独颜回,……甚矣默之难也!是故颜回慎默也,慎默而后恭默,恭默而后渊默。虽尧舜之治天下,亦岂外渊默哉?”(《苏平仲文集》)此即为道者,言不如默之论。◎儒家亦甚重默。譬如《论语·阳货》便云:“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大辩若讷。”而道家继承人庄子,亦发挥“寡言”之论。《庄子·齐物论》云:“辩也者,有不见也。”“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庄子·则阳》云:“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所极。”◎老子所谓之“多言数穷”,便是指出“言多必失”之理。明于“多言”之弊,并非是教人缄口不言,而是寡言、少言。当“言必有当”、作“有道之言。”◎若以言默为缄口,则皆有责。《韩非子·南面》云:“主道者,使人臣必有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言无端末;辩无所验者,此言之责也。以不言避责,持重位者,此不言之责也。人主使人臣言者,必知其端末,以责其实;不言者,必问其取舍,以为之责,则人臣莫敢妄言矣,又不敢默然矣。言、默则皆有责也。”◎而由言可以观人,则言多易惹是非,莫若言
  





上一本:中国哲学史纲 下一本:从柏拉图到巴特:西方文艺思想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国学旨归:老子汇通的作者是廖彬宇,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