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康德的晚期作品,是康德德性论的代表作,集中论述了德性是人的意志的道德力量,而且具有自主性的思想,对西方伦理思想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分析地从普通认识过渡到这种认识的最高原则的规定,再反过来综合地从这种原则的验证、它的源泉回到它在那里得到应用的普通认识。尽管与善良意志概念有关的论断在康德的道德著述中随处可见,但是有关善良意志概念本身及其合理性论证则仅仅出现在本书中,因此本书跟《实践理性批判》一起,构成了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文本。 作者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近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确立了他在哲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欧洲两千年的哲学思想在他这里汇合,他之后的哲学从他这里出发,他在哲学史上引发了“哥白尼式的革命”。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过渡到哲学的道德理性知识 第二章从大众道德哲学过渡到道德形而上学 第三章从道德形而上学过渡到对纯粹实践理性的批判性考察 结束语 什么是启蒙? 译者后记 在世界之中,甚至在世界之外[393],除了善良意志,没有什么能被设想为可被称作无条件的善的东西。聪慧、机智、判断力以及心灵的其他才能,不管你如何称谓它们,或者作为气质上的特质的胆识、果断以及坚韧,毫无疑问,在许多方面都是善的并且令人想望。然而,如果要运用这些天赋才能和这些在特有性状上被称为品质的意志,不是善的话,则这些天赋才能和品质也可能会变得极其恶劣而且有害。对于命运的恩赐,也同样如此。权力、财富、荣誉,甚至健康,以及通常的福利和舒适满足,这些通常称之为幸福的东西,如若没有一个善良意志去匡正它们对心灵及其行为诸原则的影响,以使其与善良意志之目的普遍相合,那么它们就会引发自负甚至骄横。更不用说一个毫无纯粹而善良的意志的特征但却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的人,其风貌绝不会给一个有理性而毫无偏见的旁观者以愉悦之感。这样说来,善良意志甚至是构成幸福之价值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某些特质,似乎有助于这个善良意志,而且可以促进其发挥作用,但是,尽管如此,它们却并不[394]具有内在的、无条件的价值。相反,它们倒是要以一个善良意志为前提,这一善良意志限制我们对这些特质持有的不同的合理的尊崇,而且不允许把它们看作是绝对的善。在情绪和感情上节制有度、自我克制以及冷静思虑,不但在许多方面来讲都是善的,甚而似乎构成了人的内在价值的一部分。但是,无论它们如何无条件地被古人赞誉,它们也还远不是无条件的善。因为若不以善良意志为原则,这些特质也可能变成极端的恶,一个恶徒的沉着冷静,比起没有这一特质来,不但更加危险,而且在我们看来,也更为可憎。 而且,事实上,我们发现:一个有教养的理性越是蓄意谋划求取理性自身对生活与幸福的享受,这个人也就越发得不到真正的满足。这一事实令许多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理论厌恶症,憎恨理性,如果他们能够坦然承认的话。特别是那些在使用理性上最有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因为在这些人算计了他们所得到的全部来自—我不说来自日常奢侈品技艺的发明—科学的利益之后(归根结底,科学在他们看来也只不过是知性的奢侈品而已),他们就会发现,事实上为自己招来的烦恼要甚于在幸福上的获益;最后,他们[396]只会嫉妒而不是藐视人们通常的行径:仅仅顺从自然本能的更好指使,而且不让其理性对其行为有过多的影响。而且,我们至少必须承认,一些人抑制甚而否认对理性在生活幸福与满足方面应为我们带来益处的那种自吹自擂的赞誉,这并不是对主宰世界之善德的抱怨或忘恩负义。确切地说,他们的判断是以关于他们的存在有着另外的且更有价值的意图的观念为基础的,他们的理性完全是被用于此意图而不是幸福,因此,这个意图作为最高条件,必定远远在人们的私人意图之上。 启蒙就是人类对他自己招致的不成熟状态的摆脱。这个不成熟状态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即人们在没有别人的指点时,无力使用自己的知性。这种不成熟状态之所以是自己招致的,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性,而在于,当没有别人的指点时,他缺乏使用理性的决心和勇气。要勇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性!”—这就是启蒙的口号。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部分人,在自然把他们从外在的引导中释放出来(由于自然方式而成熟)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却仍然要处于长期的监护之下,为什么别人会如此轻易地就使他们自己成为这一大部分人的监护人,其原因就在于懒惰和怯懦。不成熟状态是如此地安逸。如果我有一本能替我理解的书,有一位能替我拥有良心的牧师,有一位能替我规定饮食的医生,等等,那么,我就不需要使自己操劳了。只要能够将就,我就不必思考—别人会非常乐意替我从事这些令人讨厌的工作。 有更大部分的人(包括全部女性)认为向着成熟的进展会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除了认为它是非常艰辛的之外—那些已经友好地僭取了他们的监护权的监护人留意着这一点。监护人首先使他们驯养的牲口默不作声,并确信这些温和的生灵,即使没有那些拴系他们的马具,也不会胆敢向前走出一步,在此之后,监护人就会向他们指出,如果他们试图要独自走出这一步时会威胁他们的危险。然而,实际上,这个危险没有如此严重,因为,在跌了几次跤之后,他们最终是会学会独自走路的。但是,一次这样的失败,就会使他们提心吊胆,而且往往会吓得他们再也不敢做任何进一步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