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追求“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对这种和谐社会理想的追求因礼乐价值而铸就。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涵盖着小康与大同两个基本阶段,以礼之调适并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最高阶段即为大同。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船山在和谐社会的建构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不会因此而扭曲人性。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的和谐社会,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的建构奠定一种崭新的路径。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必然要从船山先生的和谐思想中汲取营养。 作者简介: 陈力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南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船山学社常务理事、船山基地特邀研究员。 目录: 导论和谐问题的缘起 一动荡的社会现实激起了王船山对和谐社会的渴求 二学术界关于王船山和谐思想的研究现状 三王船山和谐思想研究之意义 四基本思路 第一章船山和谐思想之理论诉求 第一节"和"之原初含义 一古代"和"之释义 二和谐乃人类不懈的共同追求 第二节船山"和谐"理念之形而上学审视 一太和:船山和谐理念之形而上学基础 二太和流行中的宇宙万物及和谐理念 三"和"乃性情之德 第三节人欲失其和与履以和行 一天人本合其害在人欲导论和谐问题的缘起 一动荡的社会现实激起了王船山对和谐社会的渴求 二学术界关于王船山和谐思想的研究现状 三王船山和谐思想研究之意义 四基本思路 第一章船山和谐思想之理论诉求 第一节"和"之原初含义 一古代"和"之释义 二和谐乃人类不懈的共同追求 第二节船山"和谐"理念之形而上学审视 一太和:船山和谐理念之形而上学基础 二太和流行中的宇宙万物及和谐理念 三"和"乃性情之德 第三节人欲失其和与履以和行 一天人本合其害在人欲 二和者于物不逆 三履(礼)以和行 第二章礼之调适何以可能与和谐社会的价值指向 第一节礼之调适何以可能 一船山人性为善的形而上学批判 二习成:气质之偏人性为善何以可能 三善者"人之独" 四人性善为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提供可能 第二节船山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 一船山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以人为依" 二船山和谐社会价值旨归的人本主义形而上学批判 第三章礼以养心顺情和性 第一节礼之有节以养人心之和 一心性、性情、心情关系之辨 二人心、道心与澄心、正心 三行礼者以求遂其心之所安 第二节礼以顺情而利己心、人己之和 一"情"有所辨与情之特色 二礼"承天道以治人情" 三节情去私为礼之本 四礼与情相为出入而各惬 第三节性乃人受之于天以全中和之德 一性乃人得之于天之理 二性中本有中和之德 三礼以矫情复性以贵中和 第四章礼以和立以利身心、人际和谐 第一节以礼立身则动有矩度以利和谐 一仁礼关系凸显以礼立身 二礼:动有矩度者以立和 三礼:束躬而不失其度以利和 四无动非礼则和谐之道尽 五教、习、修达礼以利和 第二节礼以敬为本则心安而身泰 一敬者礼之本 二由敬达礼与礼行敬道以利和 三内敬则外必和 第五章仁爱与合宜:礼以和处以立和 第一节行礼之本而极之于仁以立和 一仁根心之惨怛以立爱 二仁乃礼之本与礼者仁之用 三本仁行礼则致和 第二节仁爱:礼待自然则不相悖害 一太和之气乃万物之始 二太和缊以致宇宙生命场之和 三天即太和与天命之和 四人与自然和而不相悖害 第三节循义行礼不枉道以致和 一义乃居正有常合宜之道 二礼以义起与义以礼伸 三义立礼行以得和 第六章政通人和:大经礼正则自得其和 第一节以礼和政成乎平治之气象 一礼以统治与政以因俗 二礼教正俗以立和 三礼行政立无不宜"和" 第二节"礼宜乐和"乃和谐社会之理想 一礼行而序著 二和者乐之所由生 三乐备而和昭 第三节和合之境:小康与大同 一船山视域中的小康与大同之差分 二合小康之世而为大同 余论船山建构和谐社会的贡献及当代价值 一礼之调适是否扭曲人性 二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之贡献 三回归传统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和谐社会的建构,学术界见仁见智。就目前对和谐社会的研究与建构而言,学术界大多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学术界也因此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的丰硕成果。综观当前关于和谐社会建构问题的探讨,学术界鲜有以传统文化的视角建构和谐社会。在中国古代社会,和谐社会的建构一直是有识之士孜孜以求的目标,其中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正是古代社会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中国传统社会中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小康与大同理想,是关于传统的、和谐的、理想的社会秩序蓝图。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注重从古代社会汲取营养,汲取传统文化资源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服务。因之,该成果的问世,有助于丰富与发展船山学、丰富与发展宋明理学,拓宽宋明理学研究领域,有助于对传统礼学进行价值转换视角的研究。同时,该成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序良俗。 明末清初王船山所处的时代为“海徙山移”(船山语)、“天崩地解”(黄宗羲言)的时代,“海徙山移”与“天崩地解”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不和谐系明清之际的显著特征。船山先生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巨擘,他有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堪称明末清初的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社会危机,船山以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力图实现其心中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在船山哲学思想体系中,“和”始终是其哲学思想的终极价值取向。船山之“和”,其形上学基础在于“太和”,“太和”也即船山所说的“气”,太和之气是和的最高境界,由太和流行生发的宇宙万物也应该是和谐的。就宇宙这个大生命场而言,“和”的一切根源在于“太和”之气,因之,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为性情之德。既然作为本体之气的“太和”所化生的宇宙万物是和的,那么在现实世界为何出现了不和谐境况,个中缘由是人欲失其和,人在欲望是现实世界动荡不安的表征。欲构建和谐社会,则需要以礼来调适人之心、性、情;人需要礼才能得以和立;需要以礼来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礼遏欲,履(礼)以和行;因之,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礼是船山和谐社会建构不可或缺的工具,那么以礼调适人之心、性、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何以可能?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在于调适对象的人性为善,因为只有调适对象是人性为善之人,礼之调适才有可能,因之,人性为善是使礼之调适的对象成为可能的前提与基础。在船山哲学思想体系中,气是宇宙万物之源,是宇宙万物的共通性质料,宇宙万物的各种面相均是气的“分殊”而已。人与其他宇宙万物所禀赋的虽然是同源之气,但气本身是有层级的,即缊之气、阴阳之气、良能之气。人所禀赋的气是“二气之良能”,决定了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正是由于人与其他宇宙万物在气的层级上的差异,此乃人性为善的先决性条件。即使是气质之偏的人,人性亦可为善。人性为善使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成为可能。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其价值旨归为人,使人如何成为完人、成为贤人、成为道德品质高尚之人。
|